一种青桑柑普茶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8168274发布日期:2021-12-24 23:03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茶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青桑柑普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茶叶源于中国,茶叶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但从春秋后期就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汉后期才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普及民间作为普通饮料那是西晋以后的事。发现最早人工种植茶叶的遗迹在浙江余姚的田螺山遗址,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饮茶始于中国,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依据品种和制作方式以及产品外形分成六大类。依据季节采制可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叶再加工形成再加茶,包括分为花茶、紧压茶、萃取茶、药用保健茶、茶食品、含茶饮料等。
3.随着生活条件变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养身,现有的茶叶中的成分不具备药用价值,养生效果差,其中的营养物质较少,并且大多数的茶味道偏苦,香味不足,很多人难以接受,进而无法坚持长期饮用,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所以我们提出一种青桑柑普茶的制备方法,用以解决上述所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茶叶中的成分不具备药用价值,养生效果差,其中的营养物质较少,并且大多数的茶味道偏苦,香味不足,很多人难以接受,进而无法坚持长期饮用,不能养生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青桑柑普茶的制备方法。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青桑柑普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s1、将新鲜的小青柑洗净,晾晒,除去表皮的多余水分,在青柑的果蒂出处平切一刀,得到柑皮盖,将青柑内部的果肉挖出,备用,在青柑的果脐处切一刀,保证青柑不会轻易倾倒;
8.s2、将处理后的青柑和柑皮盖放入臭氧水中进行消毒,再次清洗干净后,晾晒后封装陈化;
9.s3、将青钱柳、桑叶和普洱混合均匀,青钱柳、桑叶和普洱的大小基本保持一致;
10.s4、将取出的果肉榨汁,滤出多余的残渣,得到青柑汁;
11.s5、将青钱柳、桑叶和普洱的混合物放入青柑内,在放入过程中不断滴入青柑汁,使得青柑汁被混合物吸收;
12.s6、盖上青柑盖,青柑盖挤压青柑内部的茶叶并伸入青柑内部,由于青柑盖比青柑所开的圆形孔大,所以青柑盖会卡在青柑内部,保证茶叶不会掉出;
13.s7、将装有茶叶的青柑在低温环境下静置定型;
14.s8、将青柑在高温环境下完全烘干,经过包装后,在自然环境下陈化,得到产品。
15.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青柑果蒂处的切割位置为青柑的五分之一到六分之一处,便于后续将青柑盖伸入青柑内部,保证茶叶不会掉出。
16.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青柑的重量为50

55g,需选取外形圆润,表皮未破损的青柑,可以保证产品外形的美观。
17.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臭氧水的浓度为5

10mg/l。
18.优选地,所述步骤s3中青钱柳、桑叶和普洱以1:1:1的比例均匀混合,便于吸收。
19.优选地,所述步骤s5中的青柑汁的滴入量为5

10ml,中和茶叶的味道,口感更好。
20.优选地,所述步骤s7中的低温环境温度为5

10℃,定型时间为3

5h。
21.优选地,所述步骤s8中的高温环境为50

55℃,烘干时间为20

25h。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3.1、将新鲜的小青柑洗净,晾晒,除去表皮的多余水分,在青柑的果蒂出处平切一刀,得到柑皮盖,将青柑内部的果肉挖出,备用,在青柑的果脐处切一刀,保证青柑不会轻易倾倒;
24.2、将处理后的青柑和柑皮盖放入臭氧水中进行消毒,再次清洗干净后,晾晒后封装陈化;
25.3、将青钱柳、桑叶和普洱混合均匀,青钱柳、桑叶和普洱的大小基本保持一致;
26.4、将取出的果肉榨汁,滤出多余的残渣,得到青柑汁;
27.5、将青钱柳、桑叶和普洱的混合物放入青柑内,在放入过程中不断滴入青柑汁,使得青柑汁被混合物吸收;
28.6、盖上青柑盖,青柑盖挤压青柑内部的茶叶并伸入青柑内部,由于青柑盖比青柑所开的圆形孔大,所以青柑盖会卡在青柑内部,保证茶叶不会掉出;
29.7、将装有茶叶的青柑在低温环境下静置定型;
30.8、将青柑在高温环境下完全烘干,经过包装后,在自然环境下陈化,得到产品。
31.本发明中,通过添加青钱柳、桑叶和普洱,进而使得产品具有祛风、消炎止痛、降低血糖、减肥清脂、降低血粘、养胃、护胃、暖胃、降血脂、减肥的功效,养生效果好,通过将茶叶放入青柑内部并添加少量青柑汁,可以中和茶叶的苦味,进而可以使得茶叶口感更好。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3.实施例一
34.一种青桑柑普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5.s1、将新鲜的小青柑洗净,晾晒,除去表皮的多余水分,青柑的重量为50g,需选取外形圆润,表皮未破损的青柑,可以保证产品外形的美观,在青柑的果蒂出处平切一刀,得到柑皮盖,青柑果蒂处的切割位置为青柑的五分之一处,便于后续将青柑盖伸入青柑内部,保证茶叶不会掉出,将青柑内部的果肉挖出,备用,在青柑的果脐处切一刀,保证青柑不会轻易倾倒;
36.s2、将处理后的青柑和柑皮盖放入臭氧水中进行消毒,臭氧水的浓度为5mg/l,再次清洗干净后,晾晒后封装陈化;
37.s3、将青钱柳、桑叶和普洱混合均匀,青钱柳、桑叶和普洱的大小基本保持一致,青钱柳、桑叶和普洱以1:1:1的比例均匀混合,便于吸收;
38.s4、将取出的果肉榨汁,滤出多余的残渣,得到青柑汁;
39.s5、将青钱柳、桑叶和普洱的混合物放入青柑内,在放入过程中不断滴入青柑汁,使得青柑汁被混合物吸收,青柑汁的滴入量为5ml,中和茶叶的味道,口感更好;
40.s6、盖上青柑盖,青柑盖挤压青柑内部的茶叶并伸入青柑内部,由于青柑盖比青柑所开的圆形孔大,所以青柑盖会卡在青柑内部,保证茶叶不会掉出;
41.s7、将装有茶叶的青柑在低温环境下静置定型,低温环境温度为5℃,定型时间为3h;
42.s8、将青柑在高温环境下完全烘干,高温环境为50℃,烘干时间为20h,经过包装后,在自然环境下陈化,得到产品。
43.实施例二
44.一种青桑柑普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5.s1、将新鲜的小青柑洗净,晾晒,除去表皮的多余水分,青柑的重量为51g,需选取外形圆润,表皮未破损的青柑,可以保证产品外形的美观,在青柑的果蒂出处平切一刀,得到柑皮盖,青柑果蒂处的切割位置为青柑的五分之一处,便于后续将青柑盖伸入青柑内部,保证茶叶不会掉出,将青柑内部的果肉挖出,备用,在青柑的果脐处切一刀,保证青柑不会轻易倾倒;
46.s2、将处理后的青柑和柑皮盖放入臭氧水中进行消毒,臭氧水的浓度为6mg/l,再次清洗干净后,晾晒后封装陈化;
47.s3、将青钱柳、桑叶和普洱混合均匀,青钱柳、桑叶和普洱的大小基本保持一致,青钱柳、桑叶和普洱以1:1:1的比例均匀混合,便于吸收;
48.s4、将取出的果肉榨汁,滤出多余的残渣,得到青柑汁;
49.s5、将青钱柳、桑叶和普洱的混合物放入青柑内,在放入过程中不断滴入青柑汁,使得青柑汁被混合物吸收,青柑汁的滴入量为6ml,中和茶叶的味道,口感更好;
50.s6、盖上青柑盖,青柑盖挤压青柑内部的茶叶并伸入青柑内部,由于青柑盖比青柑所开的圆形孔大,所以青柑盖会卡在青柑内部,保证茶叶不会掉出;
51.s7、将装有茶叶的青柑在低温环境下静置定型,低温环境温度为6℃,定型时间为3h;
52.s8、将青柑在高温环境下完全烘干,高温环境为51℃,烘干时间为21h,经过包装后,在自然环境下陈化,得到产品。
53.实施例三
54.一种青桑柑普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5.s1、将新鲜的小青柑洗净,晾晒,除去表皮的多余水分,青柑的重量为52g,需选取外形圆润,表皮未破损的青柑,可以保证产品外形的美观,在青柑的果蒂出处平切一刀,得到柑皮盖,青柑果蒂处的切割位置为青柑的六分之一处,便于后续将青柑盖伸入青柑内部,保证茶叶不会掉出,将青柑内部的果肉挖出,备用,在青柑的果脐处切一刀,保证青柑不会轻易倾倒;
56.s2、将处理后的青柑和柑皮盖放入臭氧水中进行消毒,臭氧水的浓度为7mg/l,再次清洗干净后,晾晒后封装陈化;
57.s3、将青钱柳、桑叶和普洱混合均匀,青钱柳、桑叶和普洱的大小基本保持一致,青
钱柳、桑叶和普洱以1:1:1的比例均匀混合,便于吸收;
58.s4、将取出的果肉榨汁,滤出多余的残渣,得到青柑汁;
59.s5、将青钱柳、桑叶和普洱的混合物放入青柑内,在放入过程中不断滴入青柑汁,使得青柑汁被混合物吸收,青柑汁的滴入量为7ml,中和茶叶的味道,口感更好;
60.s6、盖上青柑盖,青柑盖挤压青柑内部的茶叶并伸入青柑内部,由于青柑盖比青柑所开的圆形孔大,所以青柑盖会卡在青柑内部,保证茶叶不会掉出;
61.s7、将装有茶叶的青柑在低温环境下静置定型,低温环境温度为7℃,定型时间为4h;
62.s8、将青柑在高温环境下完全烘干,高温环境为52℃,烘干时间为22h,经过包装后,在自然环境下陈化,得到产品。
63.实施例四
64.一种青桑柑普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5.s1、将新鲜的小青柑洗净,晾晒,除去表皮的多余水分,青柑的重量为53g,需选取外形圆润,表皮未破损的青柑,可以保证产品外形的美观,在青柑的果蒂出处平切一刀,得到柑皮盖,青柑果蒂处的切割位置为青柑的五分之一处,便于后续将青柑盖伸入青柑内部,保证茶叶不会掉出,将青柑内部的果肉挖出,备用,在青柑的果脐处切一刀,保证青柑不会轻易倾倒;
66.s2、将处理后的青柑和柑皮盖放入臭氧水中进行消毒,臭氧水的浓度为8mg/l,再次清洗干净后,晾晒后封装陈化;
67.s3、将青钱柳、桑叶和普洱混合均匀,青钱柳、桑叶和普洱的大小基本保持一致,青钱柳、桑叶和普洱以1:1:1的比例均匀混合,便于吸收;
68.s4、将取出的果肉榨汁,滤出多余的残渣,得到青柑汁;
69.s5、将青钱柳、桑叶和普洱的混合物放入青柑内,在放入过程中不断滴入青柑汁,使得青柑汁被混合物吸收,青柑汁的滴入量为8ml,中和茶叶的味道,口感更好;
70.s6、盖上青柑盖,青柑盖挤压青柑内部的茶叶并伸入青柑内部,由于青柑盖比青柑所开的圆形孔大,所以青柑盖会卡在青柑内部,保证茶叶不会掉出;
71.s7、将装有茶叶的青柑在低温环境下静置定型,低温环境温度为8℃,定型时间为4h;
72.s8、将青柑在高温环境下完全烘干,高温环境为53℃,烘干时间为23h,经过包装后,在自然环境下陈化,得到产品。
73.实施例五
74.一种青桑柑普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5.s1、将新鲜的小青柑洗净,晾晒,除去表皮的多余水分,青柑的重量为54g,需选取外形圆润,表皮未破损的青柑,可以保证产品外形的美观,在青柑的果蒂出处平切一刀,得到柑皮盖,青柑果蒂处的切割位置为青柑的五分之一处,便于后续将青柑盖伸入青柑内部,保证茶叶不会掉出,将青柑内部的果肉挖出,备用,在青柑的果脐处切一刀,保证青柑不会轻易倾倒;
76.s2、将处理后的青柑和柑皮盖放入臭氧水中进行消毒,臭氧水的浓度为9mg/l,再次清洗干净后,晾晒后封装陈化;
77.s3、将青钱柳、桑叶和普洱混合均匀,青钱柳、桑叶和普洱的大小基本保持一致,青钱柳、桑叶和普洱以1:1:1的比例均匀混合,便于吸收;
78.s4、将取出的果肉榨汁,滤出多余的残渣,得到青柑汁;
79.s5、将青钱柳、桑叶和普洱的混合物放入青柑内,在放入过程中不断滴入青柑汁,使得青柑汁被混合物吸收,青柑汁的滴入量为9ml,中和茶叶的味道,口感更好;
80.s6、盖上青柑盖,青柑盖挤压青柑内部的茶叶并伸入青柑内部,由于青柑盖比青柑所开的圆形孔大,所以青柑盖会卡在青柑内部,保证茶叶不会掉出;
81.s7、将装有茶叶的青柑在低温环境下静置定型,低温环境温度为9℃,定型时间为5h;
82.s8、将青柑在高温环境下完全烘干,高温环境为54℃,烘干时间为24h,经过包装后,在自然环境下陈化,得到产品。
83.实施例六
84.一种青桑柑普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5.s1、将新鲜的小青柑洗净,晾晒,除去表皮的多余水分,青柑的重量为55g,需选取外形圆润,表皮未破损的青柑,可以保证产品外形的美观,在青柑的果蒂出处平切一刀,得到柑皮盖,青柑果蒂处的切割位置为青柑的六分之一处,便于后续将青柑盖伸入青柑内部,保证茶叶不会掉出,将青柑内部的果肉挖出,备用,在青柑的果脐处切一刀,保证青柑不会轻易倾倒;
86.s2、将处理后的青柑和柑皮盖放入臭氧水中进行消毒,臭氧水的浓度为10mg/l,再次清洗干净后,晾晒后封装陈化;
87.s3、将青钱柳、桑叶和普洱混合均匀,青钱柳、桑叶和普洱的大小基本保持一致,青钱柳、桑叶和普洱以1:1:1的比例均匀混合,便于吸收;
88.s4、将取出的果肉榨汁,滤出多余的残渣,得到青柑汁;
89.s5、将青钱柳、桑叶和普洱的混合物放入青柑内,在放入过程中不断滴入青柑汁,使得青柑汁被混合物吸收,青柑汁的滴入量为10ml,中和茶叶的味道,口感更好;
90.s6、盖上青柑盖,青柑盖挤压青柑内部的茶叶并伸入青柑内部,由于青柑盖比青柑所开的圆形孔大,所以青柑盖会卡在青柑内部,保证茶叶不会掉出;
91.s7、将装有茶叶的青柑在低温环境下静置定型,低温环境温度为10℃,定型时间为5h;
92.s8、将青柑在高温环境下完全烘干,高温环境为55℃,烘干时间为25h,经过包装后,在自然环境下陈化,得到产品
93.工作原理:s1、将新鲜的小青柑洗净,晾晒,除去表皮的多余水分,在青柑的果蒂出处平切一刀,得到柑皮盖,将青柑内部的果肉挖出,备用,在青柑的果脐处切一刀,保证青柑不会轻易倾倒;
94.s2、将处理后的青柑和柑皮盖放入臭氧水中进行消毒,再次清洗干净后,晾晒后封装陈化;
95.s3、将青钱柳、桑叶和普洱混合均匀,青钱柳、桑叶和普洱的大小基本保持一致;
96.s4、将取出的果肉榨汁,滤出多余的残渣,得到青柑汁;
97.s5、将青钱柳、桑叶和普洱的混合物放入青柑内,在放入过程中不断滴入青柑汁,
使得青柑汁被混合物吸收;
98.s6、盖上青柑盖,青柑盖挤压青柑内部的茶叶并伸入青柑内部,由于青柑盖比青柑所开的圆形孔大,所以青柑盖会卡在青柑内部,保证茶叶不会掉出;
99.s7、将装有茶叶的青柑在低温环境下静置定型;
100.s8、将青柑在高温环境下完全烘干,经过包装后,在自然环境下陈化,得到产品。
101.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