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饲料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80411发布日期:2021-12-18 01:19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属于饲料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饲料工艺。


背景技术:

2.玉米秸秆含有的营养成分主要有0.5%

1%的脂肪含量、2%

4%的蛋白质含量以及30%以上的碳水化合物。玉米收获后秸秆中的水分会大量流失,导致细胞渐渐死亡,秸秆内的营养物质大量改变,如细胞壁变厚,粗纤维增加,木质素增多等,要是这个时候直接拿来喂食单胃动物,就会导致秸秆中的营养物质很难被吸收,因而将玉米秸秆制作成好消化、营养丰富、利于牲畜生长的高品质饲料,是我们函待解决的问题。在解决这一问题的同时,我们需要了解制作过程中加入的微生物添加剂在饲料中的生长情况以及它们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以更好地为生产优质饲料提供理论基础。
3.微生物发酵饲料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在人们可以控制的情况下,将农作物废弃物中的一部分大分子代谢物质降解,从而生成一些例如有机酸的小分子物质使生物饲料的一些理化性状得到改善,从而达到营养丰富、益生菌含量高的效果。玉米秸秆经过发酵后,营养成分会得到提高,口感也会更好,动物的采食量随之也会提高,一些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如乳酸菌会使动物的免疫力增强从而可以预防一些肠道疾病。利用微生物发酵生物饲料,其中的益生菌含量和活性通常会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当饲料被动物采食进入到动物肠道以后,会有大量丰富的益生菌代谢产物,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还能起到免疫保健的作用,而且益生菌的添加比例也无需大量,这种情况对于缓解当下饲料原料价格上涨的现象具有现实意义。
4.中国专利文献“一种秸秆饲料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为:zl201110076215.8)”公开了一种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两步好氧发酵,一步厌氧发酵的方法制备秸秆饲料;其步骤包括:步骤一,将秸秆粉碎;步骤二,配制察氏培养基,分别培养黑曲霉和米曲霉菌液,配制芽孢杆菌培养基,培养芽孢杆菌菌液,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将混合菌液喷洒于秸秆粉末中,加水,搅拌均匀,发酵3

4天;步骤三,配制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培养基,培养混合酵母菌菌液,根据秸秆粉末的发酵情况,适量添加到发酵秸秆粉末中,发酵3

4天;步骤四,配置乳酸菌培养基,静态厌氧培养乳酸菌菌液,根据秸秆粉末的发酵情况,加入发酵秸秆中,隔绝空气,进行厌氧发酵2

3天;步骤五,将含水发酵秸秆干燥、造粒即得秸秆饲料。该发明利用米曲霉、黑曲霉和枯草芽孢杆菌先处理秸秆类物质,使一部分纤维素分解为酵母菌可利用的糖类,使酵母菌能充分利用秸秆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蛋白含量较高的饲料,但是仍然存在粗纤维含量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饲料工艺,以解决现有秸秆饲料的基础上,如何优化组分、用量、工艺等,降低饲料中粗纤维含量的问题。
6.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饲料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8.s1:用秸秆粉碎机将农作物干秸秆粉碎成粒径为5

10mm的碎料;
9.s2:将步骤s1的秸秆碎料用稀硫酸浸泡,酸化1h,得到酸化料;
10.s3:在酸化料中加入浓氨水,于100℃条件下处理2

3h,得到氨化料,在氨化料中加入稀氨水调节ph值为5,再加入纤维素酶至150

180u/g,于50

60℃、100

120rpm摇床中水解3

4d得酶解料;
11.s4:枯草芽孢杆菌、短芽孢杆菌用lb培养基培养,37℃摇床培养,得混合菌液a;酿酒酵母、热带假丝酵母培养基培养,37℃摇床培养,得混合菌液b;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两岐双歧杆菌、德氏乳杆菌、干酪乳杆菌用mrs培养基,37℃厌氧培养,得混合菌液c;
12.s5:将混合菌液a、混合菌液b和混合菌液c分别接种培养24h后,倍比稀释,在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

72h;经过10次平板划线纯化后,得到纯化的混合菌液a、混合菌液b和混合菌液c;
13.s6:将步骤s5中的混合菌液a和混合菌液b接种于酶解料中,于28℃

33℃条件下培养2d,得到发酵料a,在发酵料a中加入混合菌液c,然后封包,于28℃

33℃培养7d,得到发酵料b;
14.s7:发酵料b中加入无菌水,控制料水比,在温度为30

35℃、摇床转速为120r/min、槽层厚度为4cm的条件下发酵5d,每日用0.8%(v/v)的氨水调整ph为7.0,烘干得饲料。
15.优选地,所述农作物秸秆为玉米秸秆、麦皮、豆渣的混合物,玉米秸秆、麦皮、豆渣的用量比为(10

20):(0.5

1):(0.5

1)。
16.优选地,农作物秸秆的含水率小于10%。
17.优选地,步骤s2中稀硫酸的浓度为0.75%,秸秆碎料与稀硫酸的固液比为1:(3

6),在150℃条件下酸化。
18.优选地,所述浓氨水的浓度为50

60%,稀氨水浓度为0.75%。
19.优选地,所述步骤s3中枯草芽孢杆菌、短芽孢杆菌的用量比为1:1;酿酒酵母、热带假丝酵母的用量比为1:1;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两岐双歧杆菌、德氏乳杆菌、干酪乳杆菌的用量比为1:1:1:1:1。
20.优选地,所述料水比值为10。
21.优选地,所述步骤s7中烘干步骤为:将发酵后的农作物秸秆置于恒温鼓风干燥箱40

50℃烘干至用手捏成团,用造粒机制成颗粒状,在沸腾干燥机中50℃干燥5

8min,水分含量低于10%后,用真空包装机真空封装,置于阴凉干燥处保存。
22.优选地,所述农作物秸秆中还加入玉米粉。
23.优选地,所述玉米粉用量为农作物秸秆用量的5%。
24.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5.(1)本发明在制备过程中将农作物秸秆进行酸化

氨化

酶解的处理后,农作物秸秆的纤维结构被破坏,秸秆中大部分的半纤维素和少量纤维素以及木质素会降解成葡萄糖等物质,经过纤维素酶解后进一步使大量纤维素降解,从而降低了秸秆饲料的粗纤维含量。秸秆经过氨水氨化处理,降低秸秆的酸度以及降低木质素含量,能够改善秸秆饲料的消化率。此外,纤维素酶将纤维素降解为还原糖,通过发酵将秸秆纤维转化为蛋白质,从而提高粗蛋白和真蛋白含量升高。
26.(2)本发明的混合菌液a中芽抱杆菌在发酵过程中消耗大量的氧气,可以维持封包后发酵袋内的厌氧环境,从而促进混合菌液c中乳酸菌等厌氧益生菌的生长;混合菌液b中酵母菌可以将农作物秸秆中的糖类和无机盐合成蛋白质,还能合成少量的维生素和生长因子等;乳酸菌可以利用秸秆中的糖类物质进行发酵,提高玉米秸秆的发酵品质,保存更多的营养物质,在混合菌液a、混合菌液b和混合菌液c的协同作用下,进一步提高秸秆饲料中的粗蛋白和真蛋白含量。
27.(3)背景技术所引用的专利文献“一种秸秆饲料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为:zl201110076215.8)”,虽然该发明利用米曲霉、黑曲霉和枯草芽孢杆菌先处理秸秆类物质,使一部分纤维素分解为酵母菌可利用的糖类,使酵母菌能充分利用秸秆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蛋白含量较高的饲料,但是仍然存在粗纤维含量高的问题,基于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才对该发明的工艺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良,经过多次试验研究发现,当制备过程中,将农作物秸秆经过酸化

氨化

纤维酶解步骤后,农作物秸秆的纤维结构被破坏,秸秆中大部分的半纤维素、少量纤维素以及木质素会降解成葡萄糖等物质,经过纤维素酶解后进一步使大量纤维素降解,从而降低了秸秆饲料的粗纤维含量,能够解决了背景技术文件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现采用以下实施例加以说明,以下实施例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但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29.以下实施例中所述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饲料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30.s1:用秸秆粉碎机将农作物干秸秆粉碎成粒径为5

10mm的碎料;所述农作物秸秆为玉米秸秆、麦皮、豆渣的混合物,玉米秸秆、麦皮、豆渣的用量比为(10

20):(0.5

1):(0.5

1);农作物秸秆的含水率小于10%;
31.s2:将步骤s1的秸秆碎料用浓度为0.75%的稀硫酸浸泡,在150℃条件下酸化1h,得到酸化料;秸秆碎料与稀硫酸的固液比为1:(3

6);
32.s3:在酸化料中加入浓度为50

60%的浓氨水,于100℃条件下处理2

3h,得到氨化料,在氨化料中加入浓度为0.75%的稀氨水调节ph值为5,再加入纤维素酶至150

180u/g,于50

60℃、100

120rpm摇床中水解3

4d得酶解料;
33.s4:枯草芽孢杆菌、短芽孢杆菌用lb培养基培养,37℃摇床培养,得混合菌液a;酿酒酵母、热带假丝酵母培养基培养,37℃摇床培养,得混合菌液b;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两岐双歧杆菌、德氏乳杆菌、干酪乳杆菌用mrs培养基,37℃厌氧培养,得混合菌液c;所述枯草芽孢杆菌、短芽孢杆菌的用量比为1:1;酿酒酵母、热带假丝酵母的用量比为1:1;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两岐双歧杆菌、德氏乳杆菌、干酪乳杆菌的用量比为1:1:1:1:1;
34.s5:将混合菌液a、混合菌液b和混合菌液c分别接种培养24h后,倍比稀释,在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

72h;经过10次平板划线纯化后,得到纯化的混合菌液a、混合菌液b和混合菌液c;
35.s6:将步骤s5中的混合菌液a和混合菌液b接种于酶解料中,于28℃

33℃条件下培养2d,得到发酵料a,在发酵料a中加入混合菌液c,然后封包,于28℃

33℃培养7d,得到发酵料b;
36.s7:发酵料b中加入无菌水,控制料水比值为10,在温度为30

35℃、摇床转速为120r/min、槽层厚度为4cm的条件下发酵5d,每日用0.8%(v/v)的氨水调整ph为7.0,将发酵后的农作物秸秆置于恒温鼓风干燥箱40

50℃烘干至用手捏成团,加入农作物秸秆用量5%的玉米粉,用造粒机制成颗粒状,在沸腾干燥机中50℃干燥5

8min,水分含量低于10%后,用真空包装机真空封装,置于阴凉干燥处保存,得饲料。
37.实施例1
38.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饲料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39.s1:用秸秆粉碎机将农作物干秸秆粉碎成粒径为5mm的碎料;所述农作物秸秆为玉米秸秆、麦皮、豆渣的混合物,玉米秸秆、麦皮、豆渣的用量比为15:0.5:1;农作物秸秆的含水率小于10%;
40.s2:将步骤s1的秸秆碎料用浓度为0.75%的稀硫酸浸泡,在150℃条件下酸化1h,得到酸化料;秸秆碎料与稀硫酸的固液比为1:5;
41.s3:在酸化料中加入浓度为50%的浓氨水,于100℃条件下处理3h,得到氨化料,在氨化料中加入浓度为0.75%的稀氨水调节ph值为5,再加入纤维素酶至150u/g,于55℃、110rpm摇床中水解4d得酶解料;
42.s4:枯草芽孢杆菌、短芽孢杆菌用lb培养基培养,37℃摇床培养,得混合菌液a;酿酒酵母、热带假丝酵母培养基培养,37℃摇床培养,得混合菌液b;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两岐双歧杆菌、德氏乳杆菌、干酪乳杆菌用mrs培养基,37℃厌氧培养,得混合菌液c;所述枯草芽孢杆菌、短芽孢杆菌的用量比为1:1;酿酒酵母、热带假丝酵母的用量比为1:1;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两岐双歧杆菌、德氏乳杆菌、干酪乳杆菌的用量比为1:1:1:1:1;
43.s5:将混合菌液a、混合菌液b和混合菌液c分别接种培养24h后,倍比稀释,在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h;经过10次平板划线纯化后,得到纯化的混合菌液a、混合菌液b和混合菌液c;
44.s6:将步骤s5中的混合菌液a和混合菌液b接种于酶解料中,于28℃条件下培养2d,得到发酵料a,在发酵料a中加入混合菌液c,然后封包,于28℃培养7d,得到发酵料b;
45.s7:发酵料b中加入无菌水,控制料水比值为10,在温度为30℃、摇床转速为120r/min、槽层厚度为4cm的条件下发酵5d,每日用0.8%(v/v)的氨水调整ph为7.0,将发酵后的农作物秸秆置于恒温鼓风干燥箱40℃烘干至用手捏成团,加入农作物秸秆用量5%的玉米粉,用造粒机制成颗粒状,在沸腾干燥机中50℃干燥5min,水分含量低于10%后,用真空包装机真空封装,置于阴凉干燥处保存,得饲料。
46.实施例2
47.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饲料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48.s1:用秸秆粉碎机将农作物干秸秆粉碎成粒径为8mm的碎料;所述农作物秸秆为玉米秸秆、麦皮、豆渣的混合物,玉米秸秆、麦皮、豆渣的用量比为20:0.8:0.5;农作物秸秆的含水率小于10%;
49.s2:将步骤s1的秸秆碎料用浓度为0.75%的稀硫酸浸泡,在150℃条件下酸化1h,得到酸化料;秸秆碎料与稀硫酸的固液比为1:6;
50.s3:在酸化料中加入浓度为55%的浓氨水,于100℃条件下处理2h,得到氨化料,在氨化料中加入浓度为0.75%的稀氨水调节ph值为5,再加入纤维素酶至160u/g,于60℃、
120rpm摇床中水解3d得酶解料;
51.s4:枯草芽孢杆菌、短芽孢杆菌用lb培养基培养,37℃摇床培养,得混合菌液a;酿酒酵母、热带假丝酵母培养基培养,37℃摇床培养,得混合菌液b;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两岐双歧杆菌、德氏乳杆菌、干酪乳杆菌用mrs培养基,37℃厌氧培养,得混合菌液c;所述枯草芽孢杆菌、短芽孢杆菌的用量比为1:1;酿酒酵母、热带假丝酵母的用量比为1:1;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两岐双歧杆菌、德氏乳杆菌、干酪乳杆菌的用量比为1:1:1:1:1;
52.s5:将混合菌液a、混合菌液b和混合菌液c分别接种培养24h后,倍比稀释,在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72h;经过10次平板划线纯化后,得到纯化的混合菌液a、混合菌液b和混合菌液c;
53.s6:将步骤s5中的混合菌液a和混合菌液b接种于酶解料中,于30℃条件下培养2d,得到发酵料a,在发酵料a中加入混合菌液c,然后封包,于30℃培养7d,得到发酵料b;
54.s7:发酵料b中加入无菌水,控制料水比值为10,在温度为33℃、摇床转速为120r/min、槽层厚度为4cm的条件下发酵5d,每日用0.8%(v/v)的氨水调整ph为7.0,将发酵后的农作物秸秆置于恒温鼓风干燥箱45℃烘干至用手捏成团,加入农作物秸秆用量5%的玉米粉,用造粒机制成颗粒状,在沸腾干燥机中50℃干燥7min,水分含量低于10%后,用真空包装机真空封装,置于阴凉干燥处保存,得饲料。
55.实施例3
56.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饲料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57.s1:用秸秆粉碎机将农作物干秸秆粉碎成粒径为10mm的碎料;所述农作物秸秆为玉米秸秆、麦皮、豆渣的混合物,玉米秸秆、麦皮、豆渣的用量比为10:1:0.8;农作物秸秆的含水率小于10%;
58.s2:将步骤s1的秸秆碎料用浓度为0.75%的稀硫酸浸泡,在150℃条件下酸化1h,得到酸化料;秸秆碎料与稀硫酸的固液比为1:3;
59.s3:在酸化料中加入浓度为60%的浓氨水,于100℃条件下处理2.5h,得到氨化料,在氨化料中加入浓度为0.75%的稀氨水调节ph值为5,再加入纤维素酶至180u/g,于50℃、100rpm摇床中水解3.5d得酶解料;
60.s4:枯草芽孢杆菌、短芽孢杆菌用lb培养基培养,37℃摇床培养,得混合菌液a;酿酒酵母、热带假丝酵母培养基培养,37℃摇床培养,得混合菌液b;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两岐双歧杆菌、德氏乳杆菌、干酪乳杆菌用mrs培养基,37℃厌氧培养,得混合菌液c;所述枯草芽孢杆菌、短芽孢杆菌的用量比为1:1;酿酒酵母、热带假丝酵母的用量比为1:1;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两岐双歧杆菌、德氏乳杆菌、干酪乳杆菌的用量比为1:1:1:1:1;
61.s5:将混合菌液a、混合菌液b和混合菌液c分别接种培养24h后,倍比稀释,在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经过10次平板划线纯化后,得到纯化的混合菌液a、混合菌液b和混合菌液c;
62.s6:将步骤s5中的混合菌液a和混合菌液b接种于酶解料中,于33℃条件下培养2d,得到发酵料a,在发酵料a中加入混合菌液c,然后封包,于33℃培养7d,得到发酵料b;
63.s7:发酵料b中加入无菌水,控制料水比值为10,在温度为35℃、摇床转速为120r/min、槽层厚度为4cm的条件下发酵5d,每日用0.8%(v/v)的氨水调整ph为7.0,将发酵后的农作物秸秆置于恒温鼓风干燥箱50℃烘干至用手捏成团,加入农作物秸秆用量5%的玉米
粉,用造粒机制成颗粒状,在沸腾干燥机中50℃干燥8min,水分含量低于10%后,用真空包装机真空封装,置于阴凉干燥处保存,得饲料。
64.实施例4
65.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饲料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66.s1:用秸秆粉碎机将农作物干秸秆粉碎成粒径为6mm的碎料;所述农作物秸秆为玉米秸秆、麦皮、豆渣的混合物,玉米秸秆、麦皮、豆渣的用量比为18:0.6:0.7;农作物秸秆的含水率小于10%;
67.s2:将步骤s1的秸秆碎料用浓度为0.75%的稀硫酸浸泡,在150℃条件下酸化1h,得到酸化料;秸秆碎料与稀硫酸的固液比为1:4;
68.s3:在酸化料中加入浓度为60%的浓氨水,于100℃条件下处理3h,得到氨化料,在氨化料中加入浓度为0.75%的稀氨水调节ph值为5,再加入纤维素酶至160u/g,于50℃、120rpm摇床中水解4d得酶解料;
69.s4:枯草芽孢杆菌、短芽孢杆菌用lb培养基培养,37℃摇床培养,得混合菌液a;酿酒酵母、热带假丝酵母培养基培养,37℃摇床培养,得混合菌液b;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两岐双歧杆菌、德氏乳杆菌、干酪乳杆菌用mrs培养基,37℃厌氧培养,得混合菌液c;所述枯草芽孢杆菌、短芽孢杆菌的用量比为1:1;酿酒酵母、热带假丝酵母的用量比为1:1;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两岐双歧杆菌、德氏乳杆菌、干酪乳杆菌的用量比为1:1:1:1:1;
70.s5:将混合菌液a、混合菌液b和混合菌液c分别接种培养24h后,倍比稀释,在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h;经过10次平板划线纯化后,得到纯化的混合菌液a、混合菌液b和混合菌液c;
71.s6:将步骤s5中的混合菌液a和混合菌液b接种于酶解料中,于30℃条件下培养2d,得到发酵料a,在发酵料a中加入混合菌液c,然后封包,于30℃培养7d,得到发酵料b;
72.s7:发酵料b中加入无菌水,控制料水比值为10,在温度为33℃、摇床转速为120r/min、槽层厚度为4cm的条件下发酵5d,每日用0.8%(v/v)的氨水调整ph为7.0,将发酵后的农作物秸秆置于恒温鼓风干燥箱45℃烘干至用手捏成团,加入农作物秸秆用量5%的玉米粉,用造粒机制成颗粒状,在沸腾干燥机中50℃干燥7min,水分含量低于10%后,用真空包装机真空封装,置于阴凉干燥处保存,得饲料。
73.对比例1
74.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制备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饲料工艺中缺少步骤2和步骤3。
75.对比例2
76.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制备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饲料工艺中缺少步骤2。
77.对比例3
78.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制备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饲料工艺中缺少步骤3。
79.对比例4
80.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制备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饲料工艺中步骤2不含混合菌液a、混合菌液b和混合菌液c。
81.对比例5
82.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制备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饲料工艺中步骤2不含混合菌液a。
83.对比例6
84.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制备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饲料工艺中步骤2不含混合菌液b。
85.对比例7
86.与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制备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饲料工艺中步骤2不含混合菌液c。
87.对比例8
88.采用中国专利文献“一种秸秆饲料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为:zl201110076215.8)”中实施例1中所述方法制备秸秆饲料进行成分检测。
89.将实施例1

4和对比例1

8的饲料,按照饲料行业标准进行相关成分含量测试,其测试结果见下表。
90.项目粗蛋白(%)真蛋白(%)粗纤维(%)实施例134.524.612.5实施例233.823.812.3实施例333.124.112.8实施例432.723.711.9对比例121.314.325.3对比例230.222.114.6对比例330.821.513.8对比例418.110.524.8对比例529.621.216.5对比例630.720.315.4对比例730.521.514.9对比例815.611.830.8
91.由上表可知:(1)由实施例1

4和对比例8的数据可见,实施例1

4制得的饲料的粗蛋白、真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比例8制得的饲料的粗蛋白、真蛋白含量,且实施例1

4制得的饲料的粗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对比例8制得的粗纤维含量;同时由实施例1

4的数据可见,实施例1为最优实施例。
92.(2)由实施例1和对比例1

3的数据可见,在制备过程中将农作物秸秆进行酸化

氨化

酶解的处理后,农作物秸秆的纤维结构被破坏,秸秆中大部分的半纤维素和少量纤维素以及木质素会降解成葡萄糖等物质,经过纤维素酶解后进一步使大量纤维素降解,从而降低了秸秆饲料的粗纤维含量。秸秆经过氨水氨化处理,降低秸秆的酸度以及降低木质素含量,能够改善秸秆饲料的消化率。此外,纤维素酶将纤维素降解为还原糖,通过发酵将秸秆纤维转化为蛋白质,从而提高粗蛋白和真蛋白含量升高。
93.(3)由实施例1和对比例4

7的数据可见,混合菌液a中芽抱杆菌在发酵过程中消耗大量的氧气,可以维持封包后发酵袋内的厌氧环境,从而促进混合菌液c中乳酸菌等厌氧益
生菌的生长;混合菌液b中酵母菌可以将农作物秸秆中的糖类和无机盐合成蛋白质,还能合成少量的维生素和生长因子等;乳酸菌可以利用秸秆中的糖类物质进行发酵,提高玉米秸秆的发酵品质,保存更多的营养物质,在混合菌液a、混合菌液b和混合菌液c的协同作用下,进一步提高秸秆饲料中的粗蛋白和真蛋白含量。
94.以上内容不能认定本发明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