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蛳粉汤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8720379发布日期:2022-01-29 15:01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一种螺蛳粉汤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一种调味料,具体涉及一种螺蛳粉汤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螺蛳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的特色小吃之一,具有辣、爽、鲜、酸、烫的特点,是柳州最具地方特色的名小吃。螺蛳粉的味美主要得益于它那独特的汤料。
3.专利公开号cn107156751a公开了螺蛳粉汤料及其制作方法,采用猪筒骨、螺蛳等原料多道工序处理后熬制而成。其具体的制备步骤为:1)、采用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生螺蛳2~3份、猪筒骨6~7份、香辛料0.2~0.4份、食盐0.6~0.8份、植物油1~1.5份、干红辣椒0.2~0.4份和水50~60份;2)、将所述生螺蛳放入装有清水的铁盆中,在水面上铺设苦楝树叶,静养24小时后冲洗附着在螺蛳壳表面的泥土,用开水漂烫处理,取一半重量份的螺蛳进行去壳处理得到螺蛳肉,剩余的螺蛳用白酒浸泡15分钟;3)、将步骤2)得到的螺蛳肉和香辛料、食盐、植物油、干红辣椒翻炒10~15分钟后加入水焖煮30~45分钟后进行搅碎得到螺蛳肉泥;4)、将步骤2)中用白酒浸泡过的螺蛳和猪筒骨、水炖煮2~3小时得到螺蛳汤水,炖煮前在烫面上铺设柚子叶,炖煮完再将柚子叶捞出;5)、将步骤3)得到的螺蛳肉泥倒入步骤4)得到的螺蛳汤水中进行搅拌即得螺蛳粉汤料。
4.该专利申请以猪筒骨、生螺蛳为主要原料,添加香辛料、食盐等,通过铺设苦楝树叶长时间浸泡及后期炖煮的方法,解决现有螺蛳粉味道不纯正、螺蛳泥腥味重的问题。但该专利技术存在工业化生产时间长、周转工序多、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制作螺蛳粉汤料的组分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螺蛳粉汤料味道纯正、口感回甜,适宜于标准、高效工业化生产。
6.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螺蛳粉汤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螺肉干粉3~5份、金钩粉0.2~1份、复合油5~12份、姜末1~3份、蒜末1~3份、酸笋碎2~4份、腐乳2~4份、调味料25.1~44.4份、香辛料1.5~4.9份、水44~89.8份。
8.优选地,复合油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大豆油5~8份、精炼鸡油0~2份、精炼猪油0~2份。
9.优选地,调味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食用盐12~18份、味精7~10份、白砂糖2~6份、呈味核苷酸二钠0.1~0.4份、猪骨汤膏2~5份,食用香精2~5份。
10.优选地,所述香辛料有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辣椒粉1~3份、八角粉0.1~0.4份、肉桂粉0.2~0.5份、山奈粉0.2~1份。
11.优选地,所述辣椒粉为新一代辣椒粉。新一代辣椒粉辣度适中,呈香效果适宜。
12.优选地,所述腐乳为广西桂林腐乳。加香辛料发酵,风味更丰富。
13.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螺蛳粉汤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14.1)、螺肉干粉:将螺肉干粉碎,过30目筛,取筛下物,即得螺肉干粉,备用;
15.2)、金钩(海米)粉:将金钩粉碎,过20目筛,取筛下物,即得金钩粉,备用;
16.3)、锅中加入复合油,升温至125~130℃,放入姜末、蒜末炒制;温度升至120~125℃时,放入螺肉干粉、金钩粉炒制;温度升至110~115℃时再放入酸笋碎、腐乳炒制;温度升至105~110℃时再加入水、调味料、香辛料,升温,待物料沸腾后调小功率加热,物料温度95~100℃,保持30min;降温冷却至50~55℃,即得螺蛳粉汤料;
17.4)、取步骤3)的螺蛳粉汤料进行定量灌装、包装,即完成。
18.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
19.本发明螺蛳粉汤料,一方面在原料中的螺肉干粉、猪骨汤膏、腐乳、酸笋,通过熬煮,发生美拉德反应,产出风味物质,具备了螺蛳汤基础鲜美味和回甜感;
20.另一方面,通过添加金钩粉,炒制、熬煮,发生美拉德反应,起到与螺蛳风味相乘的效果,大幅提升螺蛳汤风味强度和特征;
21.再一方面,通过油脂升温,煸炒姜、蒜、酸笋、腐乳,产生烹调爆香,以及香辛料的复合,进一步提升螺蛳粉汤料的香味,改善螺蛳的泥腥味;
22.再一方面,通过原料组分结构的调整,以及温度、时间的标准化,大大简化了制备工序,缩短了加工时长,完善了标准化程度,提高了制备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24.下列实施例中螺肉干原料在验收过程中要求螺肉干呈灰褐色,无杂质,具有新鲜螺肉的气味。
25.金钩原料在验收过程中要求呈红粉色,均匀,无杂质,气味清新。
26.酸笋碎选用市售500g包装典林酸笋,斩拌机破碎,备用。
27.姜末、蒜末采用市售生姜、大蒜,去皮,斩拌机破碎,备用。
28.腐乳选用市售240g包装的四方井腐乳。
29.实施例1
30.一种螺蛳粉汤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螺肉干粉3份,金钩粉0.5份,复合油10份、姜末1份、蒜末1份、酸笋碎3份、腐乳2.5份、调味料32.3份、香辛料2.8份、水45.5份;
31.其中复合油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大豆油7份、精炼鸡油1.5份、精炼猪油1.5份;
32.其中调味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食用盐14份、味精7份、白砂糖4份、呈味核苷酸二钠0.3份、猪骨汤膏3.5份,食用香精3.5份;
33.其中香辛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辣椒粉2份、八角粉0.2份、肉桂粉0.2份、山奈粉0.4份。
34.所述螺蛳粉汤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5.1)、螺肉干粉:螺肉干粉碎,过30目筛,取筛下物,即得螺肉干粉,备用;
36.2)、金钩粉:金钩粉碎,过20目筛,取筛下物,即得金钩粉,备用;
37.3)、锅中加入复合油,升温至125~130℃,放入姜末、蒜末炒制;温度升至120~125℃时,放入螺肉干粉、金钩粉炒制;温度升至110~115℃时再放入酸笋碎、腐乳炒制;温度升至105~110℃时再加入水、调味料、香辛料,升温,待物料沸腾后调小功率加热,物料温度95~100℃,保持30min。然后降温冷却至50~55℃,即得螺蛳粉汤料;
38.4)、定量灌装、包装,即完成。
39.实施例2
40.一种螺蛳粉汤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螺肉干粉4份、金钩粉0.2份、复合油12份、姜末1.5份、蒜末1.5份、酸笋碎4份、腐乳3份、调味料35.4份、香辛料3份、水55份;
41.其中复合油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大豆油8份、精炼鸡油2份、精炼猪油2份;
42.其中调味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食用盐14份、味精8份、白砂糖6份、呈味核苷酸二钠0.4份、猪骨汤膏3.5份,食用香精3.5份;
43.其中香辛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辣椒粉2份、八角粉0.2份、肉桂粉0.2份、山奈粉0.6份。
44.所述螺蛳粉汤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5.1)、螺肉干粉:螺肉干粉碎,过30目筛,取筛下物,即得螺肉干粉,备用;
46.2)、金钩粉:金钩粉碎,过20目筛,取筛下物,即得金钩粉,备用;
47.3)、锅中加入复合油,升温至125~130℃,放入姜末、蒜末炒制;温度升至120~125℃时,放入螺肉干粉、金钩粉炒制;温度升至110~115℃时再放入酸笋碎、腐乳炒制;温度升至105~110℃时再加入水、调味料、香辛料,升温,待物料沸腾后调小功率加热,物料温度95~100℃,保持30min。然后降温冷却至50~55℃,即得螺蛳粉汤料;
48.4)、定量灌装、包装,即完成。
49.对比例1
50.与实施例1相比,对比例1不添加金钩粉,其他同实施例1。
51.对比例2
52.原料及用量同实施例1。
53.所述螺蛳粉汤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4.1)、螺肉干粉:螺肉干粉碎,过30目筛,取筛下物,即得螺肉干粉,备用;
55.2)、金钩粉:金钩粉碎,过20目筛,取筛下物,即得金钩粉,备用;
56.3)、锅中加入各原料,在温度95~100℃,煮制30min。然后降温冷却至50~55℃,即得螺蛳粉汤料;
57.4)、定量灌装、包装,即完成。
58.对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备的螺蛳粉汤料,按照12%的质量比例用沸水冲泡,分散均匀后进行感官评价,选择具有相关从业经验的10个人(5男5女,25-35岁),每个样品重复三次,相邻两次品尝之间需要去离子水漱口。分别从螺蛳粉特征、强度、鲜美度、回甜感、不良气味(泥腥味)感官属性进行评价(“0”代表没有,“9”代表最强),结果见表1:
59.表1实施例和对比例感官评价
[0060][0061]
应用试验例
[0062]
试验方法:取市售品牌原味螺蛳粉两份,其中一份将其中的螺蛳粉汤料换成实施例1螺蛳粉汤料,其他均不变。按照品牌螺蛳粉包装上的食用方法同时煮上述两份螺蛳粉,进行风味对比品尝,选择具有相关从业经验的10个人(5男5女,25-35岁),每个样品重复三次,相邻两次品尝之间需要去离子水漱口。分别从螺蛳粉特征、强度、鲜美度、回甜感、不良气味(泥腥味)感官属性进行评价(“0”代表没有,“9”代表最强),结果见表2:
[0063]
表2实施例1和品牌螺蛳粉汤料感官评价
[0064][0065]
通过表2,可见,本发明实施例螺蛳粉汤料的鲜美度、强度、不良气味方面优于市售品牌螺蛳粉,回甜感、螺蛳粉特征风味基本相当。
[0066]
再一方面,本发明螺蛳粉汤料的加工工艺总时长不到1小时,相比于现有公开的专利螺蛳粉汤料的制备方法(cn107156751a)显示工艺总时长将近28小时,效率明显提升。
[0067]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