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薯渣的饲喂黑水虻的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22971发布日期:2022-03-04 22:55阅读:5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含薯渣的饲喂黑水虻的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养殖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含薯渣的饲喂黑水虻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2.亮斑扁角水虻(hermetia illucens l.)为双翅目水虻科扁角水虻属昆虫,俗称黑水虻,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双翅目、水虻科、扁角水虻属。其全部生长繁殖过程有卵期、幼虫期、蛹期、成虫期四个阶段。亮斑扁角水虻幼虫主要以畜禽粪便、餐厨垃圾等难处理的废物为食。因其幼虫中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油脂,因此被作为一种资源昆虫。
3.甘薯渣是在生产甘薯淀粉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副产物,它主要由水、淀粉颗粒和纤维物质组成。近几年来,甘薯加工业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其中甘薯淀粉的发展最为迅猛。然而,在甘薯加工业取得较好发展的同时,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随之而来,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甘薯渣的处理问题。鲜甘薯渣含水量高,因而不宜储存和运输。由于其低蛋白、高纤维,营养价值较低,当作动物饲料销售,存在一定缺陷。同时,由于甘薯的成熟时节在夏末秋初,工厂加工期短且集中,大量的薯渣堆积,来不及处理,既占用场地又容易腐败变质,污染环境。甘薯产业食品加工中还会产生大量的甘薯皮、甘薯秧及其它边角料等,这些原料被废弃或焚烧处置,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同时已经严重制约了甘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经实验测定甘薯鲜渣中干物含量约为15%左右,其中含有淀粉约为40.12%。目前,利用添加不同辅料对处理甘薯渣生物转化的研究还尚未报道。
5.因此,如何采用全面、经济、合理的方法处理薯渣,对其进行深加工,使之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薯渣的饲喂黑水虻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8.本发明对甘薯渣中添加不同辅料饲喂黑水虻观察其效果,其中包括麦麸、花生壳(粉)、甘薯皮、玉米秸秆、甘薯秧、食用菌糠、鸡粪、油糠。旨在探究利对甘薯渣中添加不同辅料饲喂黑水虻观察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9.一种含薯渣的饲喂黑水虻的组合物,包括薯渣和辅料;所述薯渣和辅料的质量比为9:1,辅料为麦麸、秸秆、鸡粪和食用菌糠任一。
10.优选的:薯渣为甘薯渣。
11.优选的:秸秆为玉米秸秆。
12.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组合物在黑水虻养殖中的应用。
13.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含薯渣的饲喂黑水虻的组合物及其应用,取得的技术效果为测定了添加不同辅料对处理甘薯渣生物转
化的影响,通过8个处理与对照之间的比较,从试验中测定的黑水虻生长发育指标来看,添加辅料后对其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避免了利用甘薯渣饲喂动物时,由于其含水量较高,不易保存,并易产生有毒代谢物质的问题。其中,麦麸与薯渣混配对黑水虻生长发育影响最大,秸秆与薯渣混配饲喂黑水虻也是不错的选择,可以大量降低生产成本。结合生产实际,甘薯渣饲喂黑水虻,选择辅料(10%)顺序主要为麦麸、玉米秸秆、鸡粪和食用菌糠。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5.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含薯渣的饲喂黑水虻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16.实施例中:
17.供试虫
18.黑水虻由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植物保护实验室提供,连续自交系8代。
19.供试饲料
20.薯渣:由河北省中薯农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90%含水量。
21.辅料:麦麸、花生壳粉、甘薯皮、玉米秸秆、甘薯秧、食用菌糠、鸡粪、油糠。分别用搅拌机打成粉末,并用20目0.9mm的筛子过滤,得到足够试验所需的粉状物,做试验材料准备。
22.本批次试验在9月末开始实施,黑水虻养殖温度控制在23~33度之间较为适宜,低于23度或高于33度均抑制黑水虻的生长发育。黑水虻为变温动物,易受环境例如温度及湿度影响,故不同实验批次的幼虫体重、发育历期及饲料系数等指标存在一定差异。
23.实施例1
24.一种含薯渣的饲喂黑水虻的组合物,包括薯渣和辅料;薯渣和辅料的质量比为9:1,辅料为麦麸。
25.实施例2
26.一种含薯渣的饲喂黑水虻的组合物,包括薯渣和辅料;薯渣和辅料的质量比为9:1,辅料为玉米秸秆。
27.实施例3
28.一种含薯渣的饲喂黑水虻的组合物,包括薯渣和辅料;薯渣和辅料的质量比为9:1,辅料为鸡粪。
29.实施例4
30.一种含薯渣的饲喂黑水虻的组合物,包括薯渣和辅料;薯渣和辅料的质量比为9:1,辅料为食用菌康。
31.对比试验
32.共9个处理(同批次):ck(甘薯渣)、t1(甘薯渣+麦麸)、t2(甘薯渣+花生壳)、t3(甘薯渣+甘薯皮)、t4(甘薯渣+玉米秸秆)、t5(7甘薯渣+甘薯秧)、t6(甘薯渣+菌糠)、t7(甘薯渣+鸡粪)、t8(甘薯渣+油糠);每个处理300头供试虫,幼虫起始体重为0.0082
±
0.0003g,各3次重复;每日检查并保证足量饲料供应,辅料=9:1配比。
33.测定指标与方法
34.老熟幼虫体长、体重
35.待幼虫发育老熟时,各处理随机选取30头幼虫,测量统计老熟幼虫平均体长、体重。
36.预蛹体重
37.每个处理出现蛹时,分别取预蛹30头,进行体重测定。放于cp214万分之一电子天平上进行称重,求出每个预蛹的平均重量。
38.黑水虻干重
39.各处理随机挑选30头老熟幼虫,在105℃下烘干至恒重,放于cp214万分之一电子天平上进行称量干重。
40.化蛹率、羽化率、死亡率
41.化蛹率(%)=化蛹数量/幼虫数量
×
100%
42.羽化率(%)=成虫数量/蛹数量
×
100%
43.成活率(%)=存活虫数/虫体总数
×
100%
44.各虫态历期
45.养殖盒中出现蛹后,每天统计蛹的数量,并将蛹转移到新的养殖盒内,随即统计30头幼虫化成预蛹的时期,每个时期减去实验期平均值即为幼虫历期;选取30头已知化为预蛹的具体时期的预蛹放入新的养殖盒,每天观察化蛹情况,记录30头预蛹化蛹的具体时间,两个时间的差值取平均数即为预蛹历期;蛹的历期、成虫的历期同幼虫、预蛹历期的方法测定。
46.饲料系数
47.饲料系数=每个处理总的饲料添加量/每个处理的幼虫总体重。
48.饲养管理
49.每组处理设置3次重复,每个重复为一个塑料养虫盒(罐头瓶),瓶口用纱布封口,在实验室进行饲养试验,室内温度在25-30℃。盒内添加甘薯渣:辅料为9:1混匀的饲料,各组处理移入300头一龄幼虫,饲料重按黑水虻虫重来称量。平均每1d添加1次饲料,且各个处理重复的添加次数和饲料量保持一致。
50.实验结果:
51.表1表明,薯渣+麦麸饲喂黑水虻时,其老熟幼虫体重最大,为0.1809g,与其他各处理间对比差异极显著,相比对照增加了0.0704g,甘薯渣中加入玉米秸秆或鸡粪处理幼虫体重极显著的高于除加入甘薯皮之外的其它处理;薯渣+麦麸的老熟幼虫体长最长,除t5和t6外,与其它各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说明甘薯渣中加入10%麦麸、10%玉米秸秆、10%鸡粪、10%菌糠或10%甘薯皮,能够促进黑水虻幼虫体重和体长的发育。
52.表1甘薯渣混合不同辅料饲喂黑水虻对其老熟幼虫体重、体长的影响
[0053][0054]
甘薯渣混合不同辅料饲喂黑水虻对其预蛹体重、历期的影响
[0055]
表2表明,t1(甘薯渣+麦麸)处理的黑水虻预蛹重极显著的高于t2、t3、t4、t5、t6、t8及对照,t1处理的黑水虻预蛹重显著高于t7处理;t1处理预蛹历期极显著短于处理t5、t6、t7和t8,和其它处理间未达到极显著水平,虽然t1处理和对照间预蛹发育历期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但对照预蛹体重极显著低于t1。预蛹历期主要用于种虫繁育时作为参考因素,具体生产中,应以幼虫重作为主要考量因素。由此说明,t1(甘薯渣+麦麸)处理和t7(甘薯渣+鸡粪)处理对黑水虻预蛹体重的增长较为适宜。
[0056]
表2甘薯渣混合不同辅料饲喂黑水虻对其预蛹体重、历期的影响
[0057][0058][0059]
甘薯渣混合不同辅料饲喂黑水虻对其幼虫历期、干重的影响
[0060]
表3表明,t1(甘薯渣+麦麸)处理的黑水虻幼虫历期最短、幼虫干重最大,分别为41.16d和0.0508g,甘薯渣+麦麸的黑水虻幼虫历期与其他处理间有极显著差异,t4和t6处理幼虫发育历期极显著短于其它处理;甘薯渣+麦麸的黑水虻幼虫干重与t3、t4、t7处理未达到极显著水平,与其它处理均达到极显著差异。说明甘薯渣中加入10%麦麸、10%玉米秸秆、10%鸡粪、10%菌糠或10%甘薯皮,能够缩短黑水虻幼虫发育历期和促进虫体干物质积累。
[0061]
即:10%麦麸+90%饲喂黑水虻对其幼虫历期、干重的生长发育影响最大。
[0062]
表3甘薯渣混合不同辅料饲喂黑水虻对其幼虫历期、干重的影响
[0063][0064][0065]
甘薯渣混合不同辅料饲喂黑水虻对其羽化率、化蛹率的影响
[0066]
表4表明,甘薯渣+麦麸的黑水虻羽化率最高,为98.85%,与对照、甘薯渣+麦麸、甘薯渣+玉米秸秆处理没有显著差异,与其他各处理均有显著差异;甘薯渣+麦麸的黑水虻化蛹率最高,为93.44%。与甘薯渣+甘薯皮、甘薯渣+食用油糠、甘薯渣+鸡粪处理没有显著差异,与其他处理均有显著差异。说明甘薯渣中加入10%麦麸、10%玉米秸秆或10%菌糠能够提高黑水虻羽化率和化蛹率。
[0067]
表4甘薯渣混合不同辅料饲喂黑水虻对其羽化率、化蛹率的影响
[0068][0069]
甘薯渣混合不同辅料饲喂黑水虻对其蛹历期、成虫历期的影响
[0070]
表5表明,t1(甘薯渣+麦麸)和t4(甘薯渣+玉米秸秆)处理蛹历期极显著的短于t2、t5、t6、t7、t8和对照,t4和t3处理间未达到极显著水平,t1除与t4甘薯渣+玉米秸秆没有显著差异外,与其他处理间均有显著差异;薯渣混合不同辅料饲喂黑水虻对其成虫历期无显著差异。说明甘薯渣中加入10%麦麸或10%玉米秸秆能够缩短黑水虻蛹的历期。
[0071]
表5甘薯渣混合不同辅料饲喂黑水虻对其蛹历期、成虫历期的影响
[0072][0073][0074]
甘薯渣混合不同辅料饲喂黑水虻对其饲料系数、成活率的影响
[0075]
表6表明,除t2、t5、t6、t8外,其他各处理的饲料系数与对照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t1的饲料系数最小,为6.006;t1的成活率最高,t3、t4、t6处理成活率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说明甘薯渣中加入10%麦麸、10%玉米秸秆或10%甘薯皮可降低饲料系数,并能够极显著
的提高黑水虻的成活率
[0076]
表6甘薯渣混合不同辅料饲喂黑水虻对其饲料系数、成活率的影响
[0077][0078][0079]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080]
综合考量,辅料为麦麸、秸秆、鸡粪、食用菌糠或甘薯皮更为适宜。
[0081]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