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面组件和挤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19549发布日期:2022-04-27 10:54阅读:81来源:国知局
挤面组件和挤面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挤面组件和挤面器。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市面上出现了便于用户使用的挤面器,挤面器通常采用螺杆旋转挤压的方式,把面团连续挤出形成面条。其中,依据使螺杆旋转的方式,挤面器分为手动挤面器和电机驱动挤面器。
3.然而,现有的电机驱动挤面器的出面通道开口较大或者完全敞开,且螺杆部分外露,当用户需要更换出面模头时,拆下螺母和出面模头后,若没有停止主机,螺杆就会一直在转动,外露的螺杆容易将用户的手指卷入螺杆与壳体之间的间隙并卡伤手指,因此现有的挤面器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挤面组件,旨在提高挤面器安全性,避免夹伤手指。
5.本发明提出一种挤面组件,所述挤面组件包括:
6.底座;
7.螺杆,所述螺杆一端连接所述底座;及
8.挤面筒,所述挤面筒连接所述底座并与所述底座形成容纳腔,所述螺杆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挤面筒远离所述底座的一段为出面段,所述出面段的侧壁设有连通所述容纳腔的第一出面口,所述螺杆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旋转并与所述出面段的内壁配合用于将面团自所述第一出面口挤出。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面口为条形口,所述第一出面口的宽度值为d,满足关系:3mm≤d≤5mm。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挤面组件还包括入料筒,所述入料筒连接所述挤面筒,所述入料筒形成入面通道,所述入面通道连通所述容纳腔。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挤面筒还包括与所述出面段相连的筒体段,所述筒体段远离所述出面段的一端连接所述底座,所述容纳腔包括:
12.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由所述筒体段与所述底座围合形成,所述入料筒连接所述筒体段,所述入面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
13.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由所述出面段围成,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一出面口连通所述第二腔室,所述螺杆贯通设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以将面团自所述第一腔室输送至所述第二腔室。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螺杆包括:
15.输送段,所述输送段设于所述第一腔室内;和
16.挤压段,所述挤压段设于所述第二腔室内;
17.其中,所述输送段靠近所述挤压段的部分设有径向凸出部。
1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输送段设有输送螺旋,所述挤压段的周向间隔设有沿所述螺杆轴向延伸的凸条;
19.和/或,所述出面段远离所述筒体段的一端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围合形成连通所述容纳腔的通孔,所述螺杆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抵接所述限位环;
20.和/或,所述出面段、所述筒体段及所述入料筒为一体结构。
2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设有安装环槽,所述安装环槽的内壁面设有第一凸块,所述挤面筒周缘设有第二凸块,所述挤面筒部分伸入所述安装环槽,以使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第二凸块限位配合。
2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环槽内还设有卡位块,所述第二凸块设有卡位槽,所述卡位块卡入或离开所述卡位槽以固定或放松所述挤面筒。
2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挤面组件还包括:
24.出面模头,所述出面模头套设于所述出面段,且所述出面模头设有第二出面口,面团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出面口和所述第二出面口挤出;
25.螺盖,所述螺盖用于将所述出面模头固定于所述挤面筒。
26.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挤面器,所述挤面器包括驱动件和挤面组件,所述挤面组件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所述驱动件连接所述底座,所述底座设有输出端,所述螺杆连接所述输出端,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输出端带动所述螺杆旋转。
27.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采用挤面筒与底座形成容纳腔,螺杆完全设于容纳腔内,挤面筒的出面段侧壁开设第一出面口以供面团挤出,如此,在拆掉出面模头后,螺杆仍在挤面筒内转动,挤面筒起到保护作用,且挤面筒出面段的侧面设有供面团挤出的第一出面口,不影响出面效果和用户拆装出面模头,如此即可避免用户在拆装模头时夹伤手指,提高挤面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9.图1为本发明挤面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图1中挤面组件的爆炸结构图;
31.图3为本发明挤面组件另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2.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33.图5为本发明挤面组件一实施例挤面筒的结构示意图;
34.图6为本发明挤面组件一实施例螺杆的结构示意图;
35.图7为本发明挤面组件一实施例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36.附图标号说明:
37.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挤面组件50a容纳腔10底座51筒体段
10a安装环槽511第二凸块10a1第一凸块511a卡位槽11输出端53出面段13按钮53a第一出面口30螺杆53b通孔31输送段60入料筒311径向凸出部60a入料通道313输送螺旋70出面模头33挤压段70a第二出面口331凸条80螺盖50挤面筒
ꢀꢀ
38.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0.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41.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42.现有的挤面器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为避免挤面器夹伤用户手指,提高挤面器的安全性,本发明提出一种挤面组件100。挤面组件100包括底座10、螺杆30及挤面筒50,螺杆30的一端连接底座10,挤面筒50连接底座10并与底座10形成容纳腔50a,螺杆30设于容纳腔50a内,挤面筒50远离底座10的一段为出面段53,出面段53的侧壁设有连通容纳腔50a的第一出面口53a,螺杆30远离底座10的一端旋转并与出面段53的内壁配合将面团自第一出面口53a挤出。
43.参照图1至7,以挤面器水平放置为例,对本技术的发明构思作简要说明。本实施例中,底座10与挤面筒50可拆卸连接,挤面筒50为大致呈圆柱状的筒体,挤面筒50的一端连接底座10,其另一端径向收缩形成为出面段53。底座10设有输出端11,螺杆30可拆卸地卡接上述输出端11,螺杆30旋转即可将面团推向出面段53。在出面段53,螺杆30与挤面筒50的内壁挤压面团,使面团可以从设于出面段53侧壁的第一出面口53a挤出。本实施例中,将出面段53的外侧壁分为出面区和非出面区,可以理解地,第一出面口53a开设于出面区,为方便出
面,当挤面器水平放置时,出面区大致朝向重力方向设置,如此即可使面更为顺畅地挤出,避免粘连。具体地,以出面段53为圆筒状为例,其横断面为圆形,圆周即为出面段53的侧壁,出面区和非出面区均为圆周上的弧段。本实施例中,出面区所占弧段对应的圆心角为α,0
°
<α<120
°
,也即出面区至多占圆周的三分之一,倘若出面区所占区域过大,则可能导致挤出的面相互粘连,并不能保证良好的出面效果。
44.挤面器通常配套有多个出面模头70,出面模头70具有不同形状的第二出面口70a,从第一出面口53a挤出的面经过第二出面口70a即可形成不同形状的面条,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现有的电机驱动挤面器中,当用户需要更换出面模头70,在拆下螺母和出面模头70时,若没有停止主机,螺杆30就会一直转动,外露的螺杆30容易将用户的手指卷入螺杆30与壳体之间的间隙并卡伤手指。而本技术中,螺杆30完全设于挤面筒50内,挤面筒50的出面段53侧壁开设第一出面口53a以供面团挤出,如此,在拆掉出面模头70后,螺杆30仍在挤面筒50内转动,挤面筒50起到保护作用,且挤面筒50出面段53的侧面设有供面团挤出的第一出面口53a,不影响出面效果和用户拆装出面模头70,如此即可避免用户在拆装模头时夹伤手指,提高挤面器的安全性。
45.参照图3和图4,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出面口53a为条形口,第一出面口53a的宽度值为d,3mm≤d≤5mm。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面口53a的轮廓大致呈长方形,第一出面口53a的长度方向沿挤面筒50的轴向延伸。基于上述实施例,出面段53通常设有多个第一出面口53a,多个第一出面口53a间隔设于出面段53的侧壁,其中每个第一出面口53a的宽度值d均在3mm~5mm范围内。若第一出面口53a的宽度大于5mm,则第一出面口53a过大以至于用户的手指仍可能通过第一出面口53a接触到容纳腔50a内的螺杆30而被夹伤;若第一出面口53a的宽度小于3mm,则第一出面口53a数量不多的情况下,出面速率不高,容易导致面团在出面段53堆集,从而导致出面不顺,且会增加驱动件的负载,不利于挤面器的正常使用;因此综合上述情况,第一出面口53a的宽度值d在3mm~5mm范围内最为适宜。
46.参照图1和图2,在一实施例中,挤面组件100还包括入料筒60,入料筒60连接挤面筒50,入料筒60形成入面通道,入面通道连通容纳腔50a。本实施例中,入料筒60亦为大致呈圆柱状的筒体,当挤面器水平放置时,入料筒60连接挤面筒50的上方,用户可较为方便地将揉好的面团自入料筒60填入容纳腔50a内。
47.参照图1、图2及图5,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挤面筒50还包括与出面段53相连的筒体段51,筒体段51远离出面段53的一端连接底座10,容纳腔50a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由筒体段51与底座10围合形成,入料筒60连接筒体段51,入面通道连通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由出面段53围成,第二腔室连通第一腔室,第一出面口53a连通第二腔室,螺杆30贯通设于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以将面团自第一腔室输送至第二腔室。参照图5,本实施例中,出面段53和筒体段51均大致呈圆柱形,出面段53的内径小于筒体段51的内径,由入面通道进入第一腔室的面团随螺杆30的不断转动进入第二腔室,螺杆30与出面段53的内壁挤压面团并将其从第一出面口53a挤出。
48.在一实施例中,螺杆30包括输送段31和挤压段33,输送段31设于第一腔室内,挤压段33设于第二腔室内。其中,输送段31靠近挤压段33的部分设有径向凸出部311。具体地,参照图6,螺杆30包括杆轴和缠绕于杆轴上的螺旋状凸起,当杆轴旋转时,螺旋凸起推动面团运动。本实施例中,径向凸出部311的杆轴直径大于其他部分的直径,径向凸出部311为大致
呈球状的凸起,如此,径向凸出部311与第一腔室的内壁之间的空隙更小,面团可随螺杆30转动而从第一腔室经过径向凸出部311进入第二腔室,而由于更小的空隙,即可避免面团从第二腔室回流至第一腔室。
49.参照图6,在一实施例中,输送段31设有输送螺旋313,挤压段33的周向间隔设有沿螺杆30轴向延伸的凸条331。螺杆30包括杆轴和缠绕于杆轴上的螺旋状凸起,其中,螺旋状凸起即为输送螺旋313,本实施例中,挤压段33的杆轴表面设有多个均匀间隔设置的凸条331,凸条33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出面口53a的长度方向重合,且凸条331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出面口53a的长度。可以理解地,凸条331与出面段53的内壁仍保留空隙,面团由输送段31自第一腔室输送至第二腔室,挤压段33与出面段53的内壁配合挤压面团,凸条331可将面团挤出第一出面口53a。本实施例采用与第一出面口53a的长度方向重合的凸条331,使出面更为顺畅。
50.进一步地,参照图2,出面段53远离筒体段51的一端设有限位环,限位环围合形成连通容纳腔50a的通孔53b,螺杆30远离底座10的一端抵接限位环。具体地,出面段53的端面周缘形成限位环,螺杆30远离底座10的端面周缘抵接限位环,螺杆30端面的中心部分凹陷形成盲孔,该盲孔用于与设于模头的定位柱配合定位。待挤面器工作完毕时,将挤面筒50拆下,可通过上述通孔53b对出面段53进行清洁,方便快捷。
51.进一步地,出面段53、筒体段51及入料筒60为一体结构,以使挤面组件100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和密闭性,且方便制造。
52.参照图7,在一实施例中,底座10设有安装环槽10a,安装环槽10a的内壁面设有第一凸块10a1,挤面筒50周缘设有第二凸块511,挤面筒50部分伸入安装环槽10a,以使第一凸块10a1和第二凸块511限位配合。本实施例中,安装环槽10a的内壁面间隔设有三个第一凸块10a1,第一凸块10a1与安装环槽10a的底壁仍有些许距离,挤面筒50周缘设有三个第二凸块511,第二凸块511自两相邻第一凸块10a1的间隙伸入安装环槽10a内,旋转挤面筒50即可使第二凸块511置于第一凸块10a1之下,第一凸块10a1即可限制第二凸块511脱离安装环槽10a的运动,再次旋转使第二凸块511正对两相邻第一凸块10a1的间隙即可使第二凸块511脱离安装环槽10a。如此,挤面筒50可方便快捷地拆装于底座10,提高拆装效率。
53.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安装环槽10a内还设有卡位块,第二凸块511设有卡位槽511a,卡位块卡入或离开卡位槽511a以固定或放松挤面筒50。本实施例中,安装环槽10a的内壁面间隔设有三个第一凸块10a1,挤面筒50周缘设有三个第二凸块511,其中一个第二凸块511设有卡位槽511a。卡位块连接有按钮13,按钮13部分伸出底座10壳体外,按钮13下方设有弹簧,用户按压按钮13即可使卡位块下沉,此时将第二凸块511伸入安装环槽10a,特别地,挤面筒50和底座10表面设有辅助对正的标志,待卡位槽511a对正时,放松按钮13即可使卡位块伸入卡位槽511a,以固定挤面筒50。可以理解地,当需要拆掉挤面筒50时,按压按钮13,卡位块下沉即可旋动挤面筒50,方便拆卸。
54.参照图1至图4,在一实施例中,挤面组件100还包括出面模头70和螺盖80,出面模头70套设于出面段53,且出面模头70设有第二出面口70a,面团依次经过第一出面口53a和第二出面口70a挤出,螺盖80用于将出面模头70固定于挤面筒50。挤面器通常配套有多个出面模头70,挤面筒50设有螺纹,螺盖80套设出面模头70并螺纹连接挤面筒50,出面模头70具有不同形状的第二出面口70a,从第一出面口53a挤出的面经过第二出面口70a即可形成不
同形状的面条,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本实施例中,出面模头70设有第二出面口70a,待出面模头70套设出面段53,第二出面口70a正对第一出面口53a,出面段53设有并列的两个长条状第一出面口53a,出面模头70设有两列第二出面口70a,一个第一出面口53a对应一列第二出面口70a,每列设有三个,保证出面效率。
55.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挤面器,挤面器包括驱动件和挤面组件100,挤面组件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驱动件连接底座10,底座10设有输出端11,螺杆30连接输出端11,驱动件驱动输出端11带动螺杆30旋转。由于本挤面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在一实施例中,驱动件为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底座10的输出端11,以带动螺杆30稳定旋转。
56.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