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艺用茶叶发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25978发布日期:2022-07-20 04:11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艺用茶叶发酵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发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茶艺用茶叶发酵机。


背景技术:

2.茶叶源于中国,茶叶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但从春秋后期就被人们作为菜食。茶叶内含有儿茶素、胆甾烯酮、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等多种成分。在综合作用下,有预防和抑制肥胖的功效。发酵是茶叶由绿叶变红的主要过程,是形成红茶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茶叶的质量和品质。发酵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和化学变化过程,其实质是进一步促进多酚类在原催化作用下起氧化聚合作用,其它化学成分也相应发生深刻变化,形成红茶的特有的色、香、味。
3.传统的茶叶发酵工艺中,半发酵、全发酵茶叶生产,是通过特殊工艺后,放入装配有加热机构和加湿机构发酵箱中让茶叶在发酵箱内自行发酵。但是发酵箱内不同位置的茶叶与加热机构和加湿机构的距离不同,温度和湿度不一,导致发酵不均匀。距离加热机构较近的茶叶容易受热过高而受损,导致茶叶品质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茶艺用茶叶发酵机,发酵箱内中心的转动柱旋转时带动托盘以及放置在其上的茶叶箱一起进行旋转,加热机构和加湿机构竖直设置于转动柱的两侧,茶叶箱在旋转过程中,茶叶箱内的茶叶均能有机会旋转至靠近加热机构和加湿机构的位置,且控制电机缓慢匀速带动转动柱进行转动的同时,茶叶箱内各个区域的茶叶靠近加热机构和加湿机构的时间都相同,从而使发酵箱内的茶叶温度和湿度大致相同,使其发酵均匀。并且也不会出现茶叶箱内哪一处的茶叶一直靠近加热机构的情况,防止了茶叶受热过高而受损。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茶艺用茶叶发酵机,包括发酵箱体,发酵箱体内设有加热机构、加湿机构、湿度检测器和温度检测器,所述发酵箱体内设有发酵腔,发酵腔的中心竖直设有转动柱,转动柱的上下两端分别旋转连接于发酵箱体的顶部和底部,所述发酵箱体的上端设有驱动所述转动柱旋转的电机,所述加热机构和加湿机构竖直设置于转动柱的两侧,所述转动柱上沿高度方向排列设有数量若干的托盘,所述托盘上放置有茶叶箱,所述茶叶箱的一侧设有让位缺口,所述转动柱位于让位缺口内,所述茶叶箱的上端为开口,所述茶叶箱的侧壁密布有透气细孔。
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发酵箱内中心的转动柱旋转时带动托盘以及放置在其上的茶叶箱一起进行旋转,加热机构和加湿机构竖直设置于转动柱的两侧,茶叶箱在旋转过程中,茶叶箱内的茶叶均能有机会旋转至靠近加热机构和加湿机构的位置,且控制电机缓慢匀速带动转动柱进行转动的同时,茶叶箱内各个区域的茶叶靠近加热机构和加湿机构的时间都相同,从而使发酵箱内的茶叶温度和湿度大致相同,使其发酵均匀。并且也不会出现茶叶箱内哪一处的茶叶一直靠近加热机构的情况,防止了茶叶受热过高而受损。
7.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托盘和茶叶箱的形状均为圆形,所述托盘的外侧边缘排列设有数量若干的护栏,所述护栏为弧形,所述护栏上包裹有软套。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护栏能够防止转动柱在旋转过程中托盘上的茶叶箱发生较大的位置偏移。
9.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护栏的高度为20mm-50mm,所述茶叶箱的外侧壁设有把手,所述茶叶箱放置于托盘上时,所述把手位于相邻两个护栏之间的位置。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茶叶发酵完成后,工作人员通过把手方便将茶叶箱抬起并从托盘上取下。
11.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托盘的表面设有数量若干的凹槽,若干所述凹槽排列成环形,所述凹槽内嵌设有磁性块一,所述茶叶箱的底部前设有磁性块二,所述茶叶箱放置于托盘上时,所述磁性块一和磁性块二相互吸合。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磁性块一和磁性块二相互吸合后能保证茶叶箱较好地固定在托盘上,使茶叶箱和托盘之间不易发生相对位置偏移,转动柱在旋转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控制转动柱突然反向转动来使茶叶箱内的茶叶翻转和移动,使原本位于下方的茶叶移动到上方或者原本朝上的茶叶翻转朝下,使茶叶箱内的茶叶能够能加均匀的受热发酵。
13.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发酵箱体的内壁设有保温层。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保温层能够提高发酵箱体的保温性能,从而降低发酵过程的耗电量。
15.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发酵箱体的前侧设有活动箱门,所述活动箱门的侧铰接于发酵箱体上,所述活动箱门上设有透明的观察窗。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打开活动门可将茶叶箱放入发酵箱体或者取出,工作人员透过观察窗能够直接地观察茶叶的发酵情况。
17.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动箱门的内壁靠近其边缘位置设有密封圈。
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圈能提高活动门关闭时的密闭性。
19.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发酵箱体的底部设有数量若干的万向轮。
2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万向轮能使发酵箱体便捷地进行位置移动。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茶叶箱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24.图中标号含义:1、发酵箱体;2、加热机构;3、加湿机构;4、湿度检测器;5、温度检测器;6、转动柱;7、电机;8、托盘;9、茶叶箱;10、让位缺口;11、透气细孔;12、护栏;13、把手;14、密封圈;15、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6.以下参考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27.一种茶艺用茶叶发酵机,包括发酵箱体1,发酵箱体1的形状为长方体。发酵箱体1的底部设有数量若干的万向轮15,万向轮15能使发酵箱体1便捷地进行位置移动。发酵箱体1内设有加热机构2、加湿机构3、湿度检测器4和温度检测器5,工作人员通过控制加热机构2和加湿机构3能够调控发酵箱体1内的温度和湿度,湿度检测器4和温度检测器5能实时监测发酵箱体1内的温度和湿度,从而使工作人员以此为依据对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发酵箱体1的内壁设有保温层,本实施例中保温层的材料采用硅酸铝纤维,保温层能够提高发酵箱体1的保温性能,从而降低发酵过程的耗电量。
28.发酵箱体1的前侧设有活动箱门,活动箱门的侧铰接于发酵箱体1上,活动箱门的内壁靠近其边缘位置设有密封圈14。工作人员打开活动门可将茶叶箱9放入发酵箱体1或者取出,密封圈14能提高活动门关闭时的密闭性。活动箱门上设有透明的观察窗,工作人员透过观察窗能够直接地观察茶叶的发酵情况。
29.发酵箱体1内设有发酵腔,发酵腔的中心竖直设有转动柱6,转动柱6的上下两端分别旋转连接于发酵箱体1的顶部和底部。发酵箱体1的上端设有驱动转动柱6旋转的电机7,本实施例中电机7上连接有减速机,电机7能控制转动柱6进行缓慢旋转。加热机构2和加湿机构3竖直设置于转动柱6的两侧,加热机构2和加湿机构3没有设置于发酵箱体1的上端或者下端,避免加热机构2和加湿机构3对局部茶叶过度加热或者加湿。转动柱6上沿高度方向排列设有数量若干的托盘8,托盘8的形状为圆形,托盘8的中心与转动柱6固定连接。托盘8上放置有茶叶箱9,茶叶箱9的一侧设有让位缺口10,转动柱6位于让位缺口10内,茶叶箱9的上端为开口,茶叶箱9的侧壁密布有透气细孔11。
30.托盘8和茶叶箱9的形状均为圆形,托盘8的外侧边缘排列设有数量若干的护栏12,护栏12为弧形,护栏12上包裹有软套。护栏12能够防止转动柱6在旋转过程中托盘8上的茶叶箱9发生较大的位置偏移。护栏12的高度为20mm-50mm,茶叶箱9的外侧壁设有把手13,茶叶箱9放置于托盘8上时,把手13位于相邻两个护栏12之间的位置。茶叶发酵完成后,工作人员通过把手13方便将茶叶箱9抬起并从托盘8上取下。托盘8的表面设有数量若干的凹槽,若干凹槽排列成环形,凹槽内嵌设有磁性块一,茶叶箱9的底部前设有磁性块二,茶叶箱9放置于托盘8上时,磁性块一和磁性块二相互吸合。磁性块一和磁性块二相互吸合后能保证茶叶箱9较好地固定在托盘8上,使茶叶箱9和托盘8之间不易发生相对位置偏移,转动柱6在旋转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控制转动柱6突然反向转动来使茶叶箱9内的茶叶翻转和移动,使原本位于下方的茶叶移动到上方或者原本朝上的茶叶翻转朝下,使茶叶箱9内的茶叶能够能加均匀的受热发酵。
3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