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丸子挤出机

文档序号:30070230发布日期:2022-05-18 01:54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丸子挤出机

1.本技术涉及食品成型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丸子挤出机。


背景技术:

2.甘薯含有丰富的保健营养成分,多年来备受推崇,吃法多种多样,除去烤制、蒸制、蜜制外,还有丸子炸制吃法,甘薯炸制的丸子得到了各类消费者的青睐,在大小餐馆都可见到甘薯丸子的身影。甘薯丸子虽然好吃,但其制作工艺还是相对传统,手工制作的丸子已经远远满足不了销售需求,而机械化制作的丸子虽然产出效率高,但制出的丸子又不够光滑圆匀。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丸子挤出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机械化制作的丸子不够光滑圆匀的问题。
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丸子挤出机,包括支撑结构、装料结构、压料结构以及出料结构,其中,
6.支撑结构用于支撑装料结构;
7.装料结构开设出料口,装料结构用于填装原料;
8.压料结构用于将装料结构中的原料从出料口挤压出;
9.出料结构包括分料刀,分料刀用于将出料口挤压出的原料切下,分料刀的刀刃倾斜,刀刃的中段为内凹的弧形槽,刀刃的靠近其尖部的刃口设置锯齿。
10.可选的,装料结构包括料筒,料筒的第一端具备开口,料筒的第二端封闭,料筒的靠近其第二端的外壁上开设出料口,出料口与料筒的中空内部连通。
11.可选的,出料结构还包括安装环、第一连杆以及第一压杆,其中,
12.安装环套设在料筒上,安装环的靠近料筒的第二端的一侧设置分料刀;
13.第一压杆的一端与支撑结构转动连接;
14.第一连杆的一端与安装环转动连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压杆的中部转动连接。
15.可选的,分料刀设置多个,多个分料刀绕安装环的轴线呈环形阵列分布。
16.可选的,出料口设置多个,多个出料口绕料筒的轴线呈环形阵列分布,分料刀与出料口一一对应。
17.可选的,压料结构包括设置在靠近料筒的第一端的驱动组件和活塞组件,活塞组件包括活塞杆和活塞,活塞的直径等于料筒的内径,活塞杆的第一端与驱动组件连接,活塞杆的第二端与活塞连接,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活塞由料筒的第一端向其第二端移动。
18.可选的,驱动组件包括第二连杆、第二压杆以及滑套,其中,
19.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支撑结构转动连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压杆的一端转动连接;
20.第二压杆上套设滑套;
21.滑套与活塞杆的第二端转动连接。
22.可选的,还包括限位筒和转动座,转动座与支撑结构连接,第二连杆的一端通过转动座与支撑结构转动连接,限位筒与转动座连接,并可绕转动座在水平面内转动,限位筒的直径与料筒的直径相同,在限位筒转动至其轴线与料筒的轴线重合时,料筒的第一端端面与限位筒的第二端端面贴合。
23.可选的,还包括盛装结构,盛装结构设置于装料结构下方,盛装结构用于盛装出料结构切下的原料。
24.可选的,支撑结构的底部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工作区域。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6.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丸子挤出机通过支撑结构安装装料结构,并在装料结构上开设出料口,通过压料结构从出料口挤压出原料,出料结构的分料刀切下挤压出的原料,形成丸子状原料,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分料刀的刀刃为倾斜状,避免了切割原料时的接触面积过大,丸子的切口处扁平,倾斜的刀刃的尖部首先与原料接触,尖部的刃口设置为锯齿状,在与原料接触时锯齿插进原料,并带动原料旋转,模仿人工做丸子的旋拧动作,刀刃的中部具有弧形槽,使得分料刀在进一步切割原料时,弧形槽处的刀刃未接触原料,原料在弧形槽段的位置时有一段可旋转的空间,在旋转作用下成型的丸子更加圆匀,丸子在锯齿状刃口的带动下进一步旋转,使得原料的丸子状进一步成型,在最后一段刀刃的切割下即可完成丸子的分离,通过上述设置,实现了在机械化方式下的高效率加工,并保证了成型丸子的光滑圆匀。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丸子挤出机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丸子挤出机中出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丸子挤出机中分料刀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中标号说明:
31.1-支撑结构,2-装料结构,21-料筒,211-出料口,3-出料结构,31-第一压杆,32-第一连杆,33-安装环,34-分料刀,341-弧形槽,342-锯齿,4-驱动组件,41-第二连杆,42-滑套,43-第二压杆,5-活塞组件,51-活塞杆,52-活塞,6-转动座,7-限位筒。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3.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4.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
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5.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6.参照附图1-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丸子挤出机,包括支撑结构1、装料结构2、压料结构以及出料结构3,其中,支撑结构1用于支撑装料结构2;装料结构2开设出料口211,装料结构2用于填装原料;压料结构用于将装料结构2中的原料从出料口211挤压出;出料结构3包括的分料刀34用于将出料口211挤压出的原料切下,分料刀34的刀刃倾斜,刀刃的中段为内凹的弧形槽341,刀刃的靠近其尖部的刃口设置锯齿341。
37.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支撑结构1安装装料结构2,压料结构通过挤压装料结构2内的原料,实现将原料从出料口211挤出,挤出的原料通过出料结构3切下,实现成型丸子的分离。在出料结构3切原料时,首先,分料刀34倾斜刀刃的尖部首先与出料口211处的原料接触,避免了水平刀刃接触时的接触面过大造成丸子切口扁平,丸子成型不圆匀,在逐渐的进刀过程中,倾斜的刀刃由浅及深的推进,不会出现扁平切口的情况。其次,刀刃尖部设置的锯齿342在分料刀34进一步切下丸子时,插入丸子的表层,模拟人工加工丸子时的旋拧动作,带动丸子转动,使其逐渐旋转成型为较为圆匀的丸子状,在旋转的同时丸子表面也逐渐变得光滑。然后在进一步切下丸子时,分料刀34逐渐移动,使得丸子位于刀刃的弧形槽341处,使得丸子在弧形槽341处不与刀刃接触,有一定的自转成型空间,在该处丸子的形态更光滑、饱满、圆匀。最后,在分料刀34的持续移动下,丸子再次与刀刃接触,此时的刀刃不在设置锯齿342,即可完全将丸子切下。
38.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支撑结构1、装料结构2、出料结构3以及压料结构的设置方式有多种,可以采用现有的结构、设备等直接运用实现其功能的方式,也可以是本技术其他实施例提供的实施方式。
39.支撑结构1为丸子挤出机的安装设置提供基础框架,如安装台、支撑架、支撑杆、支撑底座等,能够实现将装料结构2支撑安装即可。装料结构2为一能够盛装原料的容器,容器开设出料口211实现出料即可,如桶状、箱状以及碗状的容器。压料结构可以将装料结构2中的原料通过出料口211挤压而出即可,比如通过气缸、电机等驱动板体、活塞等挤压装料结构2盛装的原料,也可以是设置在装料结构2内的绞龙机构,在搅料的同时实现挤压给料,此时的装料结构2设置为筒状,与绞龙机构的结构相匹配为优。出料结构3至少包括有出料刀34,其他部分可设置为电机、气缸驱动的往复直线运动机构,以实现出料刀34的连续切料。
4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附图1所示,提供一种装料结构2的实施方式,具体来说,装料结构2包括料筒21,料筒21的第一端具备开口,料筒21的第二端封闭,料筒21的靠近其第二
端的外壁上开设出料口211,出料口211与料筒21的中空内部连通,其中,料筒21中空内部用于盛放原料,料筒21的第一端为附图1中示出结构的顶端,第二端为其底端,第一端的开口用于添加原料,出料口211的截面为圆形,契合丸子的形状,设置料筒21作为装料的主要部件,在配合活塞类的压料结构使用时,不容易出现死角,易于出料与清洗。
4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附图1、2所示,为配合料筒21的使用,提供一种出料结构3的实施方式,具体来说,出料结构3还包括安装环33、第一连杆32以及第一压杆31,安装环33套设在料筒21上,安装环33的靠近料筒21的第二端的一侧设置分料刀34;第一压杆31的一端与支撑结构1转动连接;第一连杆32的一端与安装环33转动连接,第一连杆32的另一端与第一压杆31的中部转动连接,第一压杆31与支撑结构1形成杠杆结构,通过第一压杆31的杠杆运动,经由第一连杆32带动套设在料筒21外壁的安装环33上下移动,在安装环33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其上设置的分料刀34将出料口211挤压出的原料切成丸子,实现连续加工,并且第一压杆31的杠杆运动可通过机械驱动,也可通过人力实现,机械驱动效率高,节约人工,降低人员劳动强度,但是其切割力度、速度始终不变,而由于原料的状态不可能保证每次都相同,对于不同状态的原料,相应的切割力度、速度等都需要做一些调整,人力驱动对于原料状态的把握会更好,以使加工出来的丸子质量更好。
42.在一种实施例中,如附图1、2所示,为提升成型加工的效率,可将出料口211在料筒21上开设多个,并为保证加工一致性,将多个出料口211设置为绕料筒21的轴线呈环形阵列的分布,与之对应的,分料刀34也在安装环33上设置多个,多个分料刀34绕安装环33的轴线呈环形阵列分布,一个分料刀34对应一个出料口211加工使用,调整料筒21的大小,一个短至一两秒的切割周期内,可以产出十几,甚至几十个丸子,加工效率能大大满足需求。
43.在一种实施例中,如附图1所示,提供一种压料结构的实施方式,具体来说,压料结构包括设置在靠近料筒21的第一端的驱动组件4和活塞组件5,活塞组件5包括活塞杆51和活塞52,活塞52的直径等于料筒21的内径,活塞杆51的第一端与驱动组件4连接,活塞杆51的第二端与活塞52连接,驱动组件4用于驱动活塞52由料筒21的第一端向其第二端移动,配合料筒21的设置,采用形状与之匹配的活塞52作为挤压的部件,活塞52在驱动组件4如电机、气缸等的驱动下,经由活塞杆51牵引实现对装料结构2内的原料反复连续挤压出料,以此来提升加工的效率。
44.在一种实施例中,如附图1所示,提供一种驱动组件4的实施方式,具体来说,驱动组件4包括第二连杆41、第二压杆43以及滑套42,第二连杆41的一端与支撑结构1转动连接,第二连杆41的另一端与第二压杆43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压杆43上套设滑套42;滑套42与活塞杆51的第二端转动连接,如上实施方式,通过第二压杆43形成杠杆,第二压杆43在做连续的杠杆运动时,其一端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杆41与套设的滑套42保证了结构自由度的需求,不会在连续工作时出现停滞、锁死等现象,保证了挤压出料可通过第二压杆43推动活塞52实现,使得本技术的丸子挤出机能够适应更多使用者的需求,针对于一些规模产量较小的用户,避免了设置电机、气缸等增加了设备成本。
45.在一种实施例中,如附图1所示,为避免在分离活塞组件5进行装填原料时,活塞组件5与驱动组件4处于一个不稳定的连接状态,在填料完成继续使用时,还需要调整各部件的位置,比较麻烦,为避免上述情况,设置了限位筒7和转动座6,转动座6与支撑结构1连接,第二连杆41的一端通过转动座6与支撑结构1转动连接,限位筒7与转动座6连接,并可绕转
动座6在水平面内转动,限位筒7的直径与料筒21的直径相同,在限位筒7转动至其轴线与料筒21的轴线重合时,料筒21的第一端端面与限位筒7的第二端端面重合。
46.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直径大小与料筒21相同的限位筒7,在需要装料时,提起活塞52,使其移动至限位筒7内,然后通过转动座6旋转,使限位筒7的轴线与料筒21的轴线错开,料筒21第一端的开口露出,可进行填料,此时的活塞52通过限位筒7的限制,依然保持工作时与料筒21内壁贴合的相同状态,使得驱动组件4与活塞组件5的结构依旧稳定,在完成填料后,将限位筒7通过转动座6转动回原位,也即限位筒7的轴线与料筒21的轴线重合,相互靠近的端面贴合,此时可以下压活塞52,活塞52进入料筒21内,可开展压料工作。
47.在一种实施例中,如附图1所示,为挤出机设置盛装结构8来盛装出料结构切削得到的丸子,盛装结构8设置于装料结构2的下方,可设置为储物的桶、盆等,当然也可以直接在下方设置油锅,分离的丸子直接落入油锅进行炸制,保证了加工的及时,提升炸制丸子的质量,需要注意的是,若直接设置油锅盛装,需要注意热油飞溅的问题,可设置一些防护的隔板或格网,并降低装料结构2的高度,降低丸子下落的高度,减小飞溅的可能。
48.在一种实施例中,为了使丸子挤出机便于移动,灵活调整工位,可以在支撑结构1的底部设置滚轮;而针对需求较大,工作区域较为固定的情况,可以在支撑结构1的底部设置地脚螺栓,通过地脚螺栓稳定地将挤出机固定在工作区域。
4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