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剥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85101发布日期:2022-08-03 01:22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的剥豆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一种改进的剥豆器。


背景技术:

2.毛豆是未成熟的大豆。毛豆仁是一种很受欢迎的食品。长时间用手指直接剥毛豆容易导致指甲受损,手指疼痛不堪。市面上有成熟的剥毛豆机,但现有机器因体积大,产量也较大,更适合商用。对应家庭而言,每次购买的量少,并且有新鲜程度的考量,因而还是手工剥豆荚为主。
3.本发明人在专利号为 zl 201921435962.4,名为《一种剥豆工具》的文件中,公开了一种剥豆工具。经过实际应用,能够解决剥豆手疼的问题。但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在冬天人们也能吃到储藏的毛豆。储藏的毛豆和反季生长的毛豆,有的豆仁和豆皮结合特别紧密,也有的豆皮因储藏的原因,豆皮表现为容易脆断,这时使用前述剥豆工具,会遇到反季豆荚不好剥或剥不开的现象,导致此时使用体验不好。下面为了说明方便,将zl 201921435962.4名为《一种剥豆工具》公开的剥豆工具称为原版剥豆器。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现有工具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一种改进的剥豆器:一种改进的剥豆器,包括一底板,底板前端设置有勾状刀,在底板上和勾状刀相对的设置有出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出豆装置由至少两个圆柱体组成,所述出豆装置还包括有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还设置有挤压板,所述出豆装置的圆柱体包括底层圆柱体和上层圆柱体。
5.进一步的,所述出豆装置的所述导向装置设置在所述底层圆柱体之上。
6.进一步的,所述出豆装置对应所述勾状刀的刀尖位置的的所述底层圆柱体的直径大于和所述底层圆柱体同轴安装的所述上层圆柱体。
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出豆装置中的圆柱体和导向装置的辅助,在剥储藏毛豆或反季毛豆时,豆皮开口的效果好于原版剥豆器,手接触豆仁机会更少,因而更卫生。反季毛豆中,原版剥豆器剥不开的毛豆,利用本发明,大部分都能剥的很好。
附图说明
8.图1是实施实例一的立体图。
9.图2是图1的爆炸视图。
10.图3是实施例一的导向装置立体图。
11.图4是图3下方向上看的立体图。
12.图5是实施实例一中的导向装置的主视图。
13.图6是实施实例一中的导向装置的展开图。
14.图7是实施实例一中的底板的主视图。
15.图8是图7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实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17.实施实例一,参见附图。包括,底板1,底板前端设置有的勾状刀,所述勾状刀为薄板向上向内弯曲,弯曲的末端和底板之间有大约毛豆三分之一高度的空隙,这里将勾状刀弯曲的末端成为刀口,实际剥豆时,利用了刀口的一个刀尖,将这个刀尖称为刃口。实施例一的附图1中的右侧刀尖,就是刃口。
18.实施例一还包括有圆柱体2,圆柱体3,导向装置4,圆柱体5,圆柱体6以及螺钉螺母组成的出豆装置。图中的螺钉和螺母未标记号。圆柱体2和圆柱体3,圆柱体5和圆柱体6分别用两个螺钉安装在底板1上。
19.导向装置4的两个孔也分别通过这两个螺钉,安装在圆柱体2和圆柱体6之上,导向装置4之上,安装有圆柱体3和圆柱体5。 可将圆柱体2和圆柱体6称为底层圆柱体,其余两个圆柱体为上层圆柱体。
20.这里说明下,圆柱体3和圆柱体5也是非必须的。可以不要圆柱体5,也可将圆柱体3和与圆柱体5都不安装。
21.参考附图1,出豆装置的圆柱体5距离勾状刀的距离大于圆柱体2距勾状刀的距离,这样刀口和导向装置4以及各个圆柱体之间,有一个楔形空间。此实施例中,楔形空间的大头在右侧,也就是剥豆时,左手拿剥豆器,右手持毛豆荚,将豆荚的头部从剥豆器右侧向左推送,并扭转挤压,完成剥豆。
22.其中圆柱体6中间有一v形槽,v形槽不是必须的。圆柱体6的直径略大于同轴安装的圆柱体5的直径,二者之间形成一个凸缘,凸缘在剥豆中,人手扭转豆荚时给豆荚提供一个支点,杠杆作用下能省力剥壳。
23.导向装置4的一端有一小的弯折平面,称为挤豆板,此弯折面安装完成后,位于圆柱体5和勾状刀刀口或刀口延长线之间。挤豆板的作用是:豆子被剥开口后,需要挤压豆皮,将豆仁挤出;若无挤豆板,只能向圆柱体5和圆柱体6挤压豆皮,此时虽能挤出豆仁,因圆柱体无棱角,导致手的运动距离较长;增加挤豆板后,手运动距离短,就舒服很多。这里挤豆板不是必须,但有了挤豆板会增加好的效果。
24.导向装置4的中部宽度略小于圆柱体的直径,这样剥毛豆时,毛豆头部经过圆柱体5与圆柱体6和勾状刀刀尖的挤压,刀尖伸入毛豆内,然后再继续推进毛豆时,挤压力作用下毛豆会向导向装置偏移,造成的效果是,勾状刀的刀尖相对毛豆略后退,带来两个效果,毛豆仁不太会被刀尖划伤,另外勾状刀运动会顺滑些。
25.实施例一中,是左手持剥豆器右手持豆的剥豆方式。对照上述描写,也可相应调整各个圆柱体位置和挤豆板的设置方向,能够变成右手持剥豆器,左手剥豆的方式。
26.导向装置4为钣金件,参见图3到图6。图5是导向装置4的主视图,图6是图5的展开图。图6中,在标记41和42两处之间垂直纸面向内折弯,即形成图5所示。导向装置4的折弯处的两侧的平面,即为挤豆板。使用时,导向装置4折弯处的垂直面和水平面均可参与挤豆。
27.实施例一中,是左手持剥豆器右手持豆的剥豆方式。所以导向装置4的挤豆板设置在右侧。若要右手持剥豆器左手剥豆的方式,则可对应的将挤豆板设置在导向装置4的左
侧。
28.实施实例一的剥豆器使用时,一种方法是:左手持剥豆器,右手反手拿毛豆,右胳膊先向外转,将毛豆的中缝线贴着底板;然后用将毛豆从剥豆器右侧轻轻推向刀尖,刀尖刺破毛豆皮后,停止推毛豆;右手内转,旋转毛豆,因圆柱体6和圆柱体5之间有个小凸缘,在毛豆被刀尖刺破后,旋转毛豆时,毛豆的一侧依靠凸缘作为支点(此时毛豆可看做一个杠杆,刀尖给毛豆的力为阻力,手臂为动力,则阻力臂远小于动力臂,故而很省力),毛豆皮会被刀口划开小口,然后将毛豆向圆柱体6或者挤豆板方向挤压,根据挤压力度大小,很多毛豆即蹦出。少部分没有脱离豆皮的毛豆仁,在手推动豆荚向左移动后,豆皮沿着导向装置4滑动,直到豆皮滑到圆柱体2和圆柱体3位置,在圆柱体3和圆柱体2的挤压下,豆皮会展开更大,这时绝大部分豆仁会离开豆皮。
29.作为一个工具,使用方法并不拘泥于上述介绍,可依据不同情况,在实践中寻找总结更多方式。
[0030] 相对本发明人在专利号为 zl 201921435962.4,名为《一种剥豆工具》的文件中公开的原版剥豆器,实施实例一中的剥豆器因为出豆装置的各项不同设置,极大改善了反季毛豆的剥壳和蹦豆情况,测试时,绝大部分反季毛豆都能轻松剥开以及蹦出豆仁。同时,应季的毛豆也能剥的很好。另外相对原版剥豆器,实施实例一也减少了手指和豆仁的直接接触,因而更卫生。
[0031]
在实施实例一中,底板1前端安装有出豆装置和设有勾状刀,底板1前端为工作部分。实施实例一的底板1长度较长,是因用底板1的后部作为手握部位,方便握持剥豆器。显然,实际应用中,底板1的长度是可调的,尤其是握持部分的长度是可调的,如果将底板握持部位缩短,是完全可以的。另外极端些地,将缩短的底板安装在别的物体上,比如圆棒上,然后手握圆棒,还用底板前端的工作部分来剥毛豆,也是可以的。只要底板的工作部分如前述板状,能够安装出豆装置,前端能设置勾状刀,即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