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薯圆的制作方法、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0957242发布日期:2022-07-30 10:38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薯圆的制作方法、装置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薯圆的制作方法、装置。


背景技术:

2.食品加工是指直接以农、林、牧、渔业产品为原料进行的谷物磨制、饲料加工、植物油和制糖加工、屠宰及肉类加工、水产品加工,以及蔬菜、水果和坚果等食品的加工活动,以及薯类,脱水蔬菜加工,蔬菜罐头加工,是广义农产品加工业的一种类型。
3.目前在制作薯圆的过程中,为了避免颗粒状的薯圆粘合需要在切粒前在条状薯泥的表面撒上木薯淀粉,然而现有的过筛装置对切粒后的薯圆进行收集后,需手动操控过筛装置进行振动去除薯圆表面多余的淀粉;并且,在筛分时,淀粉粉末易堆积在网孔中,导致使用者为了保证筛分效果需要将整个过筛装置进行清洁,薯圆产量较高,导致人工劳动强度较大,费时费力,进一步地降低了薯圆的制作效率。
4.为此,提出一种薯圆的制作方法、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薯圆的制作方法、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7.一种薯圆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8.步骤一:准备红薯和紫薯,按照1∶1的重量比,将其洗净并放入蒸锅中隔水蒸熟,再将蒸熟的红薯和紫薯去除外皮;
9.步骤二:将步骤一中去皮后的红薯和紫薯倒入搅拌机中,再加入白砂糖和木薯淀粉进行充分混合,形成薯泥;
10.步骤三:将步骤二中的薯泥倒入螺杆挤压机的进料斗中,然后利用螺杆挤压机挤压,形成条状薯泥;
11.步骤四:将步骤三中的条状薯泥通过传送带输送,然后依次通过撒粉装置和切粒装置,形成薯圆;
12.步骤五:将步骤四中的薯圆通过筛分装置的导料机构导入主体机构的内腔进行筛分处理,最终通过传送带输送至速冻机,以便后续包装入库贮存。
13.一种薯圆的制作装置,包括筛分装置,筛分装置包括主体机构、支撑机构、驱动机构、连接组件以及导料机构;
14.其中,所述主体机构用于对切粒后的薯圆进行筛分,且所述主体机构包括筛分箱,所述筛分箱一侧的下部连通有卸料管,且所述筛分箱另一侧的上部开设有卸料孔,所述筛分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料板。
15.一种薯圆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6.1)将新鲜的番薯去皮、使用清洗机洗净;
17.2)将洗净后的番薯放入蒸柜蒸至全熟;
18.3)将蒸熟后的番薯与木薯淀粉、白砂糖及水一并放入混合斗内进行搅拌均匀,直至成泥状,从而得到番薯泥;
19.4)采用螺杆挤压机将番薯泥压制挤出,使得番薯泥形成细长的番薯泥条,同时在番薯泥条上均匀地撒上木薯淀粉,而后再将番薯泥条切粒成圆状,从而得到番薯圆;
20.5)将番薯圆按规格进行包装、速冻。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22.1、本发明提供的薯圆的制作方法,通过自动化操作,达到操作简单便捷的优点,且不仅使得薯圆表面的淀粉裹粉均匀,还将多余的淀粉分离,有助于提高薯圆的制作质量;
23.2、本发明提供的薯圆的制作装置,通过主体机构、支撑机构和驱动机构的配合使用,可达到自动化操作的效果,无需手动筛分,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且筛分后的薯圆和木薯淀粉可利用第一导料板和卸料管分别收集,利于广泛的推广与普及;通过连接组件的设置,可快速对筛分板进行拆装,有助于对筛分板进行单独清洁,有效提高清洁效率,进一步地提高了薯圆的制作效率。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种薯圆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26.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一种薯圆的制作装置结构示意图一;
27.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一种薯圆的制作装置结构示意图二;
28.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一种薯圆的制作装置结构示意图三;
29.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一种薯圆的制作装置结构示意图四;
30.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一种薯圆的制作装置结构示意图五;
31.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一种薯圆的制作装置图4中a点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2.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一种薯圆的制作装置的主体机构和连接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33.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一种薯圆的制作装置的主体机构和连接组件的连接结构仰视示意图;
34.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一种薯圆的制作装置的主体机构和连接组件的连接结构剖开示意图;
35.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一种薯圆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36.图中:
37.1、主体机构;101、筛分箱;102、卸料管;103、卸料孔;104、第一导料板;105、筛分板;106、筛孔;107、第二导料板;108、限位槽;109、限位条;
38.2、支撑机构;201、支杆;202、支腿;203、加固杆;204、滚轮;205、滑槽;
39.3、驱动机构;301、安装板;302、电机;303、连接杆;304、凸柱;305、凵形座;306、空
心架;
40.4、连接组件;401、通孔;402、压板;403、定位块;404、定位槽;405、导杆;406、弹簧;407、挡板;408、固定块;409、l形板;
41.5、导料机构;501、集料箱;502、第三导料板;503、安装架。
具体实施方式
42.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3.下面结合附图1-11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44.实施例1
45.如图1所示,本实施提出一种薯圆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6.步骤一:准备红薯和紫薯,按照1∶1的重量比,将其洗净并放入蒸锅中隔水蒸熟,再将蒸熟的红薯和紫薯去除外皮;
47.步骤二:将步骤一中去皮后的红薯和紫薯倒入搅拌机中,再加入白砂糖和木薯淀粉进行充分混合,形成薯泥;
48.步骤三:将步骤二中的薯泥倒入螺杆挤压机的进料斗中,然后利用螺杆挤压机挤压,形成条状薯泥;
49.步骤四:将步骤三中的条状薯泥通过传送带输送,然后依次通过撒粉装置和切粒装置,形成薯圆;
50.步骤五:将步骤四中的薯圆通过筛分装置的导料机构5导入主体机构1的内腔进行筛分处理,最终通过传送带输送至速冻机,以便后续包装入库贮存。
5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薯圆的制作方法,通过自动化操作,达到操作简单便捷的优点,且不仅使得薯圆表面的淀粉裹粉均匀,还将多余的淀粉分离,有助于提高薯圆的制作质量。
52.实施例2
53.如图2-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薯圆的制作装置,包括上述的筛分装置,筛分装置包括主体机构1、支撑机构2、驱动机构3、连接组件4以及导料机构5;
54.其中,主体机构1用于对切粒后的薯圆进行筛分,且主体机构1包括筛分箱101,筛分箱101一侧的下部连通有卸料管102,且筛分箱101另一侧的上部开设有卸料孔103,筛分箱10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料板104,筛分箱101的内腔设置有筛分板105,筛分板105的一侧贯穿至卸料孔103的内腔,筛分板105的表面开设有多个矩形阵列分布的筛孔106,筛分板105呈倾斜状态,且筛分板105位于卸料孔103内腔一侧的水平线低于另一侧;
55.其中,支撑机构2用于支撑主体机构1,且支撑机构2设置于主体机构1的下方;
56.其中,驱动机构3用于驱动主体机构1,且驱动机构3设置于主体机构1与支撑机构2之间;
57.其中,连接组件4用于连接筛分箱101和筛分板105,且连接组件4设置于主体机构1的表面,卸料管102位于连接组件4的下方;
58.其中,导料机构5用于对切粒后的薯圆进行导向,且导料机构5包括设置于筛分箱
101上方一侧的集料箱501,集料箱5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导料板502,集料箱501的正表面与背表面均通过螺栓安装有安装架503,安装架503设置支撑机构2的表面。
59.更为完善地,筛分箱10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导料板107,第二导料板107的横截面呈三角结构。利用第二导料板107可对筛分后的木薯淀粉进行导向,有助于通过卸料管102排出。
60.更为完善地,筛分板105的正表面与背表面均开设有限位槽108,限位槽108的内腔滑动连接有限位条109,限位条109的一侧与筛分箱10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利用限位槽108和限位条109的配合使用,可对筛分板105起到限位作用,有效防止筛分板105在筛分箱101的内腔竖向晃动。
61.更为完善地,支撑机构2包括水平设置于筛分箱101底部前侧与后侧的支杆201,集料箱501表面的下部通过螺栓安装于支杆201的表面,支杆201底部的两侧均竖向固定连接有支腿202,两个相邻的支腿202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固杆203。利用支撑机构2可对筛分箱101起到支撑作用,有助于稳定地将该薯圆的制作装置置放于所需位置。
62.更为完善地,筛分箱101底部的四角均安装有滚轮204,支杆201的顶部开设有供滚轮204滑动的滑槽205。利用滚轮204和滑槽205的配合使用,可对筛分箱101起到导向作用,同时提高了筛分箱101的灵活性。
63.更为完善地,驱动机构3包括水平固定连接于两个加固杆203之间的安装板301,安装板301顶部的中轴处固定连接有电机302,电机302的输出轴水平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03,连接杆303顶部的一侧竖向固定连接有凸柱304,筛分箱1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凵形座305,凵形座305的正表面与背表面分别与两个支杆201接触,凵形座305底部的中轴处固定连接有空心架306,凸柱304的顶部贯穿至空心架306的内腔并与空心架306的内壁面滑动连接。利用驱动机构3可驱动凵形座305和主体机构1水平往复运动,有助于提高筛分效果。
64.更为完善地,连接组件4包括开设于筛分箱101表面的通孔401,通孔401位于卸料管102的上方,通孔401的内腔可活动地水平贯穿设置有压板402,压板402顶部的一侧竖向固定连接有定位块403,筛分板105底部的一侧开设有与定位块403相适配的定位槽404,通孔401内壁面的底部竖向固定连接有导杆405,导杆405的顶端可活动地贯穿至压板402的顶部并与通孔401内壁面的顶部固定连接,导杆405的表面套设有弹簧406,弹簧406的顶端与底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压板402的底部与通孔401内壁面的底部。利用连接组件4可对筛分板105起到二次限位作用,有效防止筛分板105在筛分箱101的内腔水平晃动。
65.更为完善地,压板402的表面固定套设有两个相对称的挡板407,两个挡板407的间距等于筛分箱101的厚度。利用挡板407可对通孔401起到遮挡作用,有效避免木薯淀粉进入通孔401的内腔造成堵塞的现象。
66.更为完善地,筛分箱101的表面水平固定连接有固定块408,固定块408的表面竖向铰接有l形板409,l形板409的内壁面与压板402的外侧贴合。利用固定块408和l形板409的配合使用,可对压板402起到定位作用,使得压板402稳定地处于该状态,有效避免压板402受到外界作用力的碰撞造成定位块403脱离定位槽404内腔的现象。
6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薯圆的制作装置主要由主体机构1、支撑机构2、驱动机构3、连接组件4以及导料机构5组成,通过主体机构1、支撑机构2和驱动机构3的配合使用,可达到自动化操作的效果,无需手动筛分,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且筛分后的薯圆和木薯淀
粉可利用第一导料板104和卸料管102分别收集,利于广泛的推广与普及;通过连接组件4的设置,可快速对筛分板105进行拆装,有助于对筛分板105进行单独清洁,有效提高清洁效率,进一步地提高了薯圆的制作效率,能够满足制作要求。
68.实施例3
69.如图11所示,一种薯圆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70.1)将新鲜的番薯去皮、使用清洗机洗净;
71.2)将洗净后的番薯放入蒸柜蒸至全熟;
72.3)将蒸熟后的番薯与木薯淀粉、白砂糖及水一并放入混合斗内进行搅拌均匀,直至成泥状,从而得到番薯泥;
73.4)采用螺杆挤压机将番薯泥压制挤出,使得番薯泥形成细长的番薯泥条,同时在番薯泥条上均匀地撒上木薯淀粉,而后再将番薯泥条切粒成圆状,从而得到番薯圆;
74.5)将番薯圆按规格进行包装、速冻。
75.为了方便理解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发明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76.在实际应用时,第一步,启动电机302,电机302的输出轴带动连接杆303、凸柱304以电机302的输出轴为圆心顺时针转动,凸柱304在空心架306的内腔活动,当凸柱304转动至九十度时,凸柱304带动空心架306朝第一导料板104的方向水平移动,当凸柱304转动至一百八十度时,凸柱304带动空心架306朝卸料管102的方向水平移动至原始位置,当凸柱304转动至两百七十度时,凸柱304带动空心架306朝卸料管102的方向继续水平移动,当凸柱304转动至三百六十度时,凸柱304带动空心架306朝第一导料板104的方向水平移动,因此,电机302的输出轴带动凸柱304每转动一圈就会带动空心架306水平往复运动一次,周而复始,电机302的输出轴带动空心架306水平往复运动,空心架306带动凵形座305、和主体机构1同步水平往复运动,同时筛分箱101带动滚轮204在滑槽205的内腔滚动,使得滚轮204稳定地水平移动;第二步,在电机302达到预设目标转速并进行空转后,再将切粒后的薯圆倒入集料箱501的内腔,并通过第三导料板502进行导料,使得薯圆掉落至筛分板105的顶部,利用筛孔106即可对薯圆进行筛分处理,使得薯圆表面的淀粉裹粉均匀,筛分后的薯圆通过卸料孔103和第一导料板104排出,多余的淀粉通过筛孔106落至筛分箱101内腔的下部,并通过第二导料板107进行导料,再通过卸料管102排出即可;第三步,向上翻转l形板409,使得l形板409与压板402分离,即可对压板402解锁,此时一只手将压板402向下按压,使得压板402既在通孔401的内腔,又在导杆405的表面滑动,压板402带动挡板407和定位块403同步向下移动,且压板402对弹簧406进行施压,使得弹簧406受力收缩,直至定位块403从定位槽404的内腔脱离,然后另一只手朝卸料孔103的方向推动筛分板105,筛分板105带动限位槽108同步移动,使得限位条109在限位槽108的内腔滑动,直至筛分板105移动至一定距离后,松开压板402并继续将筛分板105从筛分箱101的内腔取出,即可对筛分板105进行单独清洁。
77.通过上面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容易的实现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任意组合不同的技术特征,从而实现不同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