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考古趣味的糖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89591发布日期:2022-08-03 02:04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考古趣味的糖果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糖果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考古趣味的糖果。


背景技术:

2.糖果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休闲零食。随着国内糖果行业的发展扩张,市面上的保健型、低糖型、趣味型以及生态类型的糖果飞速发展,其中趣味型糖果因其独特的趣味性而深受儿童的喜爱,既能够满足儿童的口腹之欲,又能够带给儿童许多乐趣。
3.目前市面上的趣味型糖果通常都是将糖果放在玩具里,趣味性较为单一,仅相当于让孩子多一个玩具而已,难以培养孩子的探索思维和动手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使趣味型糖果能够提高孩子的探索思维和动手能力,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考古趣味的糖果。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考古趣味的糖果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具有考古趣味的糖果,包括糖果本体,所述糖果本体包括呈中空设置的糖果壳体以及包裹于糖果壳体内部的食用粉层;所述糖果壳体的表面固定有造型糖果。
7.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造型糖果可以加工成化石形状;当孩子食用糖果本体时,可以将糖果本体设有造型糖果的一侧朝下放置,然后借用玩具锤、玩具铲等辅助工具将糖果壳体敲碎,使得糖果壳体内部的食用粉层外露出来;由于内部的食用粉层较为松散,将食用粉层铲开后继续敲击糖果壳体,能够将糖果壳体的底部敲碎,使得位于底部的造型糖果外露出来。该糖果本体能够模拟考古人员的化石开挖过程,既提高了糖果的趣味性,又能够提高孩子的探索思维和动手能力,具有动手益智的效果。
8.可选的,所述糖果壳体包括一侧开口设置的巧克力造型壳以及盖合于巧克力造型壳开口处的巧克力封口板,所述造型糖果固定于巧克力造型壳远离巧克力封口板的一侧;所述巧克力封口板的厚度小于巧克力造型壳的厚度。
9.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当巧克力造型壳设有造型糖果的一侧朝下放置后,孩子敲击糖果壳体时能够比较容易地将巧克力封口板敲碎,使得内部的食用粉层能够外露出来;较厚的巧克力造型壳不会被轻易敲碎,此时食用粉层能够停留于巧克力造型壳的开口内,便于孩子先吃食用粉层,减少粉状的食用粉层四处掉落的情况。
10.可选的,所述巧克力造型壳的一侧边缘设有一体成型的支撑框,所述支撑框凸出于巧克力造型壳远离封口板的一侧。
11.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当巧克力造型壳设有造型糖果的一侧朝下放置后,支撑框能够将巧克力造型壳撑起,使得巧克力造型壳与下方支撑之间形成间隙,使得孩子能够方便地将巧克力造型壳敲碎并挖出造型糖果。
12.可选的,所述巧克力造型壳与封口板均设为黑巧克力,所述造型糖果设为白巧克力。
13.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黑巧克力与白巧克力的口味不同,通过该设置能够使糖果本体具有不同的口味,使得该趣味型糖果更受儿童喜爱。
14.可选的,所述食用粉层设置为可可粉层。
15.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食用粉层通过可可粉填充,可可粉较为松散且易于敲散,能够方便孩子将可可粉从糖果壳体内部挖出并食用。
16.可选的,所述可可粉层内部设有多个夹心糖,每一所述夹心糖均包括糖衣外壳以及设置于糖衣外壳的果酱夹心。
17.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在可可粉层内部设置有多个夹心糖,孩子敲碎糖果壳体、挖出可可粉食用时还能够挖到夹心糖,进一步提高了该糖果的趣味性。此时孩子可以将夹心糖直接挖出并食用,也可以将夹心糖表面的糖衣外壳敲碎使内部的果酱夹心流入并与可可粉混合,不同吃法的口味不同,使得该趣味型糖果更受儿童喜爱。
18.可选的,所述糖果本体还配备有用于敲击糖果壳体的敲击玩具,所述敲击玩具包括铲子、锤子、钉耙中的一种或多种。
19.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该糖果本体售卖时还配备有敲击玩具,能够减少孩子没有敲击玩具需要另外购买的情况,便于孩子食用该趣味型糖果并享受考古探索的乐趣。
20.可选的,所述敲击玩具设置为水果硬糖。
21.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将敲击玩具设置为水果硬糖,糖果本体食用完后孩子还可以将敲击玩具当成棒棒糖食用,减少敲击玩具使用完后被丢弃的情况,从而减少资源的浪费。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本技术通过食用糖果本体模拟出考古人员的化石开挖过程,既提高了糖果的趣味性,又能够提高孩子的探索思维和动手能力,具有动手益智的效果;
24.2.通过将巧克力封口板的厚度设置为小于巧克力造型壳的厚度,孩子敲击糖果壳体时能够比较容易地将巧克力封口板敲碎,而较厚的巧克力造型壳不会被轻易敲碎,此时食用粉层能够停留于巧克力造型壳的开口内,便于孩子先吃食用粉层,减少粉状的食用粉层四处掉落的情况;
25.3.通过配备敲击玩具并将敲击玩具设置为水果硬糖,能够在糖果本体食用完后将敲击玩具当成棒棒糖食用,减少敲击玩具使用完后被丢弃的情况。
附图说明
26.图1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图1中a-a向的剖视图,主要体现糖果本体的层结构;
28.图3是图2中b处的放大图;
29.图4是实施例2中糖果本体的局部剖视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糖果本体;11、巧克力造型壳;111、支撑框;12、巧克力封口板;13、可可粉层;14、造型糖果;15、糖浆层;2、敲击玩具;21、铲子;22、锤子;23、钉耙;3、夹心糖;31、糖衣层;32、果酱夹心。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实施例1: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有考古趣味的糖果。
34.参照图1、图2,一种具有考古趣味的糖果,包括糖果本体1以及与糖果本体1相配备、用于敲击糖果本体1的敲击玩具2。糖果本体1包括糖果壳体、食用粉层以及造型糖果14;其中糖果本体1包括巧克力造型壳11以及巧克力封口板12,巧克力造型壳11和巧克力封口板12均采用黑巧克力加工制成。本实施例的巧克力造型壳11设置为中空壳体形状,巧克力造型壳11的一侧设置有开口,开口的形状与巧克力封口板12的形状设为相同。
35.参照图2,食用粉层设置为可可粉层13,可可粉层13填充于巧克力造型壳11的内部并被压实。巧克力封口板12匹配安装于巧克力造型壳11的开口处,用于进一步压实可可粉层13并封堵住巧克力造型壳11的开口;本实施例将巧克力封口板12的厚度设置为小于巧克力造型壳11的厚度,使得巧克力封口板12更易被敲碎。
36.参照图3,巧克力封口板12与巧克力造型壳11之间设有糖浆层15,通过糖浆层15能够将巧克力封口板12与巧克力造型壳11粘黏固定,使得巧克力封口板12与巧克力造型壳11形成一体。
37.参照图2,巧克力造型壳11的一侧边缘设有支撑框111,支撑框111凸出设置于巧克力造型壳11远离巧克力封口板12的一侧;本实施例的支撑框111也采用黑巧克力加工制成,支撑框111与巧克力造型壳11在浇筑模板内一体成型。
38.参照图2,造型糖果14固定于巧克力造型壳11远离巧克力封口板12的一侧,且造型糖果14位于支撑框111内部。本实施例的造型糖果14采用白巧克力加工制成,使得造型糖果14与巧克力造型壳11、巧克力封口板12的口味不同,有利于提高孩子食用时的味觉体验。造型糖果14可以制作成恐龙化石、鱼骨化石或人类化石等各种化石造型,用于提高该糖果的趣味性。
39.本技术的糖果本体1在制作时,选用具有化石造型成型腔的浇筑模板,首先在成型腔内浇入融化的白巧克力,白巧克力凝固后形成造型糖果14。其中在浇筑模板内浇入融化的黑巧克力,黑巧克力凝固后形成带有支撑框111的巧克力造型壳11。再者,将可可粉通过巧克力造型壳11的开口撒入巧克力造型壳11内部,并借助工具将可可粉压实。最后,将巧克力封口板12放置于巧克力造型壳11的开口处,使巧克力封口板12进一步压实可可粉层13;于巧克力封口板12与巧克力造型壳11的缝隙处浇入糖浆,糖浆凝固后形成糖浆层15,从而使巧克力封口板12与巧克力造型壳11成型为一体。
40.参照图1,敲击玩具2包括铲子21、锤子22、钉耙23的一种或多种组合;铲子21、锤子22和钉耙23均能够用于将巧克力封口板12以及巧克力造型壳11敲碎,另外铲子21还可以用于铲起可可粉,使得孩子能够方便地将食用可可粉。本实施例的敲击玩具2均制作成水果硬糖,能够在糖果本体1食用完后将敲击玩具2当成棒棒糖食用,减少敲击玩具2使用完后被丢弃的情况,进而减少资源的浪费。
41.本技术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
42.孩子食用糖果本体1时,可以将巧克力造型壳11设有支撑框111的一侧朝下放置,然后使用敲击玩具2敲击巧克力封口板12,巧克力封口板12敲碎后露出内部的可可粉,孩子
能够使用铲子21将可可粉挖出并食用。使用敲击玩具2继续敲击巧克力造型壳11,巧克力造型壳11碎掉后能够使底部的造型糖果14外露出来。孩子食用糖果本体1能够模拟考古人员的化石开挖过程,既提高了糖果的趣味性,又能够提高孩子的探索思维和动手能力,具有动手益智的效果。
43.实施例2:
4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有考古趣味的糖果。
45.参照图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具有考古趣味的糖果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46.本实施例的可可粉层13内部设有多个夹心糖3,夹心糖3位于巧克力造型壳11与巧克力封口板12之间。每一夹心糖3均包括糖衣外壳以及包裹于糖衣外壳内部的果酱夹心32。
47.本技术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
48.当孩子敲碎巧克力封口板12后,使用铲子21能够挖到位于可可粉层13内部的夹心糖3,进一步提高了该糖果的趣味性。此时孩子可以将夹心糖3直接挖出并食用,也可以将夹心糖3表面的糖衣外壳敲碎使内部的果酱夹心32流入并与可可粉混合,不同吃法的口味不同,能够更进一步提高孩子食用时的味觉体验,使得该趣味型糖果更受儿童喜爱。
49.以上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