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岩莓茶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0002阅读:8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茅岩莓茶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茅岩莓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茅岩莓,又名土家甘露茶、土家神茶,也俗称长寿藤、灵芝草、眉茶、藤茶、苦甘露、婺源雪菊、茅岩莓茶。茅岩莓茶不含茶碱、咖啡碱、无任何毒副作用。茅岩莓有效成分主要是二氢杨梅素、黄酮,同时含有亮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等人体必需的17种氨基酸和钾、钙、铁、锌、硒等14种微量元素,其中黄酮最高检测含量为9.31%,是目前发现的所有植物中黄酮含量最高的,被称植物中的“黄酮之王”。茅岩莓茶的黄酮具有杀菌抗炎、清热解毒、镇痛消肿、降脂降压、润喉止咳、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功能;能排出人体的有害酸酞和酮体,消除血液里的血垢,调节血脂、血压、软化血管、调节肾功能,加强肾小管的重吸收;特别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咽炎、支气管炎、消炎杀菌、降血脂、软化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抗肿瘤、调节肠胃,尤其对神经系统疾病效果明显。
目前茅岩莓茶的制法水煮杀青法和晒干法:采用茎叶全株砍采,切成一寸长的茶段,用沸水煮捞杀青后,晒干即为成品,这种加工方法生产的茅岩莓茶,半片状,色淡黄绿,有少许白色结晶析出,味带苦涩。该方法方便,但经过水煮捞后,营养物质被大量流失,功能效果差杀菌指标不达标。直接太阳晒干法:味淡不醇,无回味,功能效果较差。
现在有公开号为CN102641428A的《一种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药茶》,由下列原料药制成:兰香草,零陵香,金银花,桑叶,杏仁,石斛,石胡荽,桉叶,大乌金草,茶。公开号为CN102657782A的《一种预防上呼吸道感染药茶的制备方法》,原料药由兰香草、零陵香、金银花、桑叶、杏仁、石斛、石胡荽、桉叶、大乌金草、茶组成。它们是在茶中加入了不少原料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状,旨在提供一种能提高上呼吸道免疫力,特别是针对慢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喉炎效果明显的茅岩莓茶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方式为,茅岩莓茶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I)选用茅岩莓的嫩枝叶,下锅后,立即手抓翻炒,均匀翻动,下锅后快速加温3-4分钟,叶温达70-80°C,至中间稍有水汽,手感热而烫手,将温度逐步降至45-55°C,改用两个茶扒炒青,先略抖动一、二下,散发部分水份和挥发青气,随即以双茶扒夹住炒青叶翻动,这时有低闷的水珠爆裂声,临出锅时,再稍微抖动,以使之均匀散水,8-12分钟炒至5成干出锅;
2)将出锅后的茅岩莓轻压后晾冷,放入揉捻机,10-15分钟后取出分筛,解散团块,分离筛头,并将筛头进行复揉;
3)将揉捻、分筛后的茅岩莓放入自动链板式烘干机干燥,初烘0.5-1小时,温度控制在120-130°C。为防止茅岩莓外干内湿,初烘后要摊凉0.5-1小时,再进行足烘,温度控制在115-120°C,待茅岩莓的含水量达到6-7% ;
4)将烘干后的茅岩莓摊凉后通过紫外线杀菌机杀菌,用分装机分装。
本发明以茅岩莓的嫩枝叶为原料,用热锅杀炒青,炒至5成干再放入揉捻机揉捻,然后放入自动链板式烘干机干燥至全干,通过紫外线杀菌后装袋,不仅保证了其色泽,香味纯正;营养效果流失也控制在最低限度;制成的茶剂直接冲服即可,服用方便;茶剂中的有效成分对金黄葡萄球菌、甲、乙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等有很强的杀灭能力,特别是对慢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喉炎效果明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茶剂选用茅岩莓的嫩枝叶,下锅后,手抓翻炒,快速加温3-4分钟达70-80°C,手感热而烫手,降至45-55°C,用茶扒炒青,至有低闷的水珠爆裂声,炒至5成干出锅;轻压后晾冷,放入揉捻机,分筛,解散团块;放入自动链板式烘干机干燥,初烘0.5-1小时,温度控制在120-130°C。为防止茅岩莓外干内湿,初烘后要摊凉0.5-1小时,再进行足烘,温度控制在115-120°C,待茅岩莓的含水量达到6-7% ;摊凉杀菌,分装。
茶扒为半月形带木柄的木板炒手。
下面用具体实施例详述本发明。
例1、1)选用茅岩莓的嫩枝叶,下锅后,立即手抓翻炒,均匀翻动,下锅后快速加温3分钟,叶温达80°C,至中间稍有水汽,手感热而 烫手,将温度逐步降至45°C,改用两个茶扒炒青,先略抖动一、二下,散发部分水份和挥发青气,随即以双茶扒夹住炒青叶翻动,这时有低闷的水珠爆裂声,临出锅时,再稍微抖动,以使之均匀散水,8分钟炒至5成干出锅;
2)将出锅后的茅岩莓轻压后晾冷,放入揉捻机,10分钟后取出分筛,解散团块,分离筛头,并将筛头进行复揉;
3)将揉捻、分筛后的茅岩莓放入自动链板式烘干机干燥,初烘0.5小时,温度控制在120°C。为防止茅岩莓外干内湿,初烘后要摊凉0.5小时,再进行足烘,温度控制在120°C,待茅岩莓的含水量达到6% ;
4)将烘干后的茅岩莓摊凉后通过紫外线杀菌机杀菌,用分装机分装成每袋2克。
例2:同例I,不同的是,
I)选用茅岩莓的嫩枝叶,下锅后,立即手抓翻炒,均匀翻动,下锅后快速加温4分钟,叶温达70°C,将温度逐步降至50°C,临出锅时,再稍微抖动,以使之均匀散水,10分钟炒至5成干出锅;
2)将出锅后的茅岩莓轻压后晾冷,放入揉捻机,12分钟后取出分筛,解散团块,分离筛头,并将筛头进行复揉;
3)将揉捻、分筛后的茅岩莓放入自动链板式烘干机干燥,初烘0.6小时,温度控制在130°C。为防止茅岩莓外干内湿,初烘后要摊凉0.6小时,再进行足烘,温度控制在115°C,待茅岩莓的含水量达到6%。
例3:同例I,不同的是,
I)选用茅岩莓的嫩枝叶,下锅后,立即手抓翻炒,均匀翻动,下锅后快速加温4分钟,叶温达75°C,将温度逐步降至52°C,临出锅时,再稍微抖动,以使之均匀散水,12分钟炒至5成干出锅;[0025]2)将出锅后的茅岩莓轻压后晾冷,放入揉捻机,13分钟后取出分筛,解散团块,分离筛头,并将筛头进行复揉;
3)将揉捻、分筛后的茅岩莓放入自动链板式烘干机干燥,初烘0.8小时,温度控制在130°C。为防止茅岩莓外干内湿,初烘后要摊凉0.5小时,再进行足烘,温度控制在115°C,待茅岩莓的含水量达到7%。
例4:同例I,不同的是,
I)选用茅岩莓的嫩枝叶,下锅后,立即手抓翻炒,均匀翻动,下锅后快速加温4分钟,叶温达78°C,将温度逐步降至50°C,临出锅时,再稍微抖动,以使之均匀散水,12分钟炒至5成干出锅;
2)将出锅后的茅岩莓轻压后晾冷,放入揉捻机,12分钟后取出分筛,解散团块,分离筛头,并将筛头进行复揉;
3)将揉捻、分筛后的茅岩莓放入自动链板式烘干机干燥,初烘I小时,温度控制在120°C。为防止茅岩莓外干内湿,初烘后要摊凉0.7小时,再进行足烘,温度控制在120°C,待茅岩莓的含水量达到6%。
例5:同例I,不同的是,
I)选用茅岩莓的嫩枝叶,下锅后,立即手抓翻炒,均匀翻动,下锅后快速加温4分钟,叶温达70°C,将温度逐步降至55°C ,临出锅时,再稍微抖动,以使之均匀散水,10分钟炒至5成干出锅;
2)将出锅后的茅岩莓轻压后晾冷,放入揉捻机,15分钟后取出分筛,解散团块,分离筛头,并将筛头进行复揉;
3)将揉捻、分筛后的茅岩莓放入自动链板式烘干机干燥,初烘I小时,温度控制在130°C。为防止茅岩莓外干内湿,初烘后要摊凉I小时,再进行足烘,温度控制在115°C,待茅岩莓的含水量达到7%。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对本茶剂作了对慢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喉炎的临床观察试验,试验情况如下:
临床选取上呼吸道疾病患者150名,其中慢性鼻炎50名、慢性咽炎50名、慢性喉炎50名。服用本发明的茅岩莓代制茶(2g/袋),每日一次,每次2 4包。
治疗时间3个月,效果评判标准:显效:临床症状大幅度改善;有效:临床症状得到控制或减轻;无效:治疗结束没有明显变化。结果见下表:
权利要求
1.茅岩莓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选用茅岩莓的嫩枝叶,下锅后,立即手抓翻炒,均匀翻动,下锅后快速加温3-4分钟,叶温达70-80°C,至中间稍有水汽,手感热而烫手,将温度逐步降至45-55°C,改用两个茶扒炒青,先略抖动一、二下,散发部分水份和挥发青气,随即以双茶扒夹住炒青叶翻动,这时有低闷的水珠爆裂声,临出锅时,再稍微抖动,以使之均匀散水,8-12分钟炒至5成干出锅; 2)将出锅后的茅岩莓轻压后晾冷,放入揉捻机,10-15分钟后取出分筛,解散团块,分离筛头,并将筛头进行复揉; 3)将揉抢、分筛后的茅岩莓放入自动链板式烘干机干燥,初烘0.5-1小时,温度控制在120-130°C。为防止茅岩莓外干内湿,初烘后要摊凉0.5-1小时,再进行足烘,温度控制在115-120°C,待茅岩莓的含水量达到6-7% ; 4)将烘干 后的茅岩莓摊凉后通过紫外线杀菌机杀菌,用分装机分装。
专利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茅岩莓茶的制备方法,选用茅岩莓的嫩枝叶,下锅后,手抓翻炒,快速加温3-4分钟达70-80℃,手感热而烫手,降至45-55℃,用茶扒炒青,至有低闷的水珠爆裂声,炒至5成干出锅;轻压后晾冷,放入揉捻机,分筛,解散团块;放入自动链板式烘干机干燥,初烘0.5-1小时,温度控制在120-130℃。为防止茅岩莓外干内湿,初烘后要摊凉0.5-1小时,再进行足烘,温度控制在115-120℃,待茅岩莓的含水量达到6-7%;摊凉杀菌,分装。本发明用热锅杀炒青,再放入揉捻机揉捻,自动链板式烘干机干燥,保证了其色泽,香味纯正;营养成分流失少,茶剂可直接冲服;对慢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喉炎治疗效果明显。
文档编号A23F3/34GKCN103229880SQ201310167179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8日
发明者李翔 申请人:武汉代代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