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茶棍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8580阅读:7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制茶棍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在制茶工序中,与炒干机械配套使用,放置在槽形锅内起“做形”作用的器具。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的炒干作业是将茶叶放在锅内用手或手工器具翻炒完成的,目前仍部分保持了这种传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炒干、“做形”功能的机种也日趋增多。浙江省衢州市微型茶机厂生产的“振动理条机”就是一种。该机茶锅为非半圆槽形锅,多个槽形锅组合在一起,放置在热源上作急性往复运动,使茶叶随之旋转翻抛,达到干燥,“做形”目的。但是这种理条机也有不足炒制过程中,锅内茶叶缺乏足够的外力,而不能生产出备受消费者青眯的扁形茶,从而提不高茶叶档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茶棍棒,该棍棒与带有槽形锅炒干机械配合炒制茶叶时,能生产出色、香、味俱佳的扁形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该棍棒截面形状为园形,外表面设置柔性织物层,织物层内是一个主要用轻质材料制成的圆形骨芯。
骨芯分三层,紧贴柔性织物层的为海绵弹性层,弹性层下面为一端封口的用塑料管制成的圆形骨架,骨架内填入内充物。
炒制茶叶时,将本制茶棍棒放置在槽形锅内,每只锅放一根。槽形锅作急性往复运动时,棍棒会不断翻抛旋转,对茶叶施加外力,类似“擀面杖”的作用,将茶叶“做形”成扁形茶。本实用新型外表层采用织物,能对茶叶起保护作用;根据炒干工序进程、茶叶的干燥程度,骨芯重量也可作相应调整(即换用不同重量的棍棒)。显而易见,本实用新型能使一些带槽形锅的炒干机械生产出色、香、味俱佳的扁形茶,效果明显。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纵剖图;图2为实施例一的截面图;实施例一结合
图1、图2。本实施例的棍棒截面形状为圆形,表面织物层(1)选用32支棉布,当然也可选用帆布等,要求是布眼不能太大,否则会损伤茶叶,另外应经卫生处理。骨芯分三层,棉布层下面是弹性层(2),弹性层材料选用海绵,当然也可用棉花等疏松富有弹性的其它材料。弹性层(2)里面是骨架(3),骨架为圆形,选用塑料管制成,当然也可选用其它材料,例薄金属管等,一端封口,另一端若内充物(4)采用木料,橡胶等材料时,不需封口只要将外层棉布包复后即可。本实施例内充物(4)选用粗沙,应先用木塞等封口后再用棉布包复。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棍棒的截面,柔性织物层等要求和实施例一相一致。但骨芯(2、3、4)可选用具有一定弹性的轻质材料制成,例如轻质圆木棍、塑料棒、橡胶棒等,以替代实施例一的分层骨芯,本实施例选用轻质圆木棍。
权利要求1.一种制茶棍棒,其特征是该棍棒截面形状为圆形,外表面为柔性织物层(1),在织物层(1)内有一个圆形骨芯(2、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茶棍棒,其特征是骨芯分三层,紧贴织物层(1)的为海棉弹性层(2),弹性层(2)下面为一端封口的简状骨架(3),骨架(3)中空填有内充物(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茶棍棒,其特征是骨芯可直接选用圆木棍、塑料棒、橡胶棒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制茶棍棒,其特征是织物层(1)的材料可选绵布、帆布等。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在制茶工序中,与炒干机械配套使用的制茶棍棒。该制茶棍棒截面为圆形,外表面为柔性织物层,柔性物层内有一个用轻质材料制成的圆形骨芯,该骨芯富有弹性,炒制茶叶时,将该棍棒放入槽形锅内,借助锅的机械振动,象“擀面杖”一样,给茶叶施加外力,达到“做形”目的。现有技术中的振动理条机等配上本制茶棍棒即能生产出色、香、味俱佳的扁茶。
文档编号A23F3/06GK2219591SQ942457
公开日1996年2月14日 申请日期1994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1994年11月22日
发明者程玉明 申请人:浙江省衢州市微型茶机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