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扁茶炒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9323阅读:17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扁茶炒制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叶炒制机,特别是涉及适用于炒制西湖龙井、旗枪等扁形茶叶的扁茶炒制机。
以杭州西湖龙井茶为典型代表的扁茶,素以香清、味鲜、色翠、形美而著称。目前,炒制龙井、旗枪等扁茶,一般采用手工炒制。通过“抓、抖、扣、捺”等动作的协调配合,完成扁茶的整个炒制工艺,使炒制的茶叶具有“扁平光滑、色泽青翠、两头尖、中间宽”的外观和香清、味鲜的品质。但是,手工炒制茶叶劳动强度大,制作技巧高,炒制工效低。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西湖龙井茶等高中档扁茶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人们也竞相研究能替代手工炒制的茶叶炒制机械,如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扁茶炒制机(87207553),龙井茶叶炒制机(93243509)等。纵观上述茶叶炒制机的机械结构和炒制动作,尚有其不尽人意之处炒制茶叶的炒具或机械手的动作比较僵硬,难以达到手工炒制时“柔”的特征要求;要炒制外形翠绿、味道清香的扁茶,在不同炒制阶段,对茶叶水份散发速度有不同的要求,但上述茶叶炒制机不具符合这种要求的机械构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目前扁茶炒制机存在的不足,根据扁茶炒制机理,设计一种既能代替人工炒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又能使炒制的扁茶保持其色、香、味、形特色的扁茶炒制机。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用于炒制茶叶,特别是西湖龙井、旗枪等茶叶的扁茶炒扁机,它含有机架、传动机构,加热器、电器控制箱、由炒板和炒刷构成的炒手,在它的机架上设一底部呈扇形柱状的槽形炒锅,炒锅可以绕着安装在机架的轴承支座上的传动轴转动一定角度,在炒锅内的传动轴两端上通过滚压曲柄设置一由滚轴和滚筒所组成的炒茶滚压筒,在两端连接于滚压曲柄上的滚压调节轴和传动轴间设置一滚压调位器。
本实用新型在炒锅一端的外壁上设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圆弧形条状的色泽调位孔,并在机架上设有一与色泽调位孔相对应的插销或由弹子和弹簧组成的弹簧销,色泽调位孔和插销(或弹簧销)用于调节炒锅的偏转位置,并可以使炒锅作一定角度的小幅度摆动,达到茶叶自动理条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在炒锅内壁上设置一条或一条以上横向的凸起的整形筋,整形筋可以做成固定式的或移动式的,使炒制的茶叶外形更整齐一致。
本实用新型中的滚压调位器可以是弹簧和调节连杆组成的结构或丝杆和与之配套的调节丝盘的结构,滚压调位器用于调节炒茶滚压筒和炒锅锅壁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在炒锅内传动轴两端靠近炒锅壁处设置刮刀,刮刀可以将炒锅两端的茶叶往炒锅中部方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扁茶炒制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操作技术容易掌握,能耗低。由于采用了炒茶滚压筒机械结构,使茶叶的外形更扁平整齐;因为采用了底部呈扇形柱状的槽形炒锅,且可以绕着传动轴偏转一定角度和作小角度的摆动,茶叶水份散发可以按需控制,茶叶可以自动理条,故可使炒制的茶叶翠绿、味香。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炒锅内部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
图1、图2、图3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本实用新型扁茶炒制机有一个机架(1),由电动机和皮带轮或链轮等组成的传动机构(2),由电热丝或电热管组成的加热器(11),控制动力和热源的电器控制箱(17),由炒板和炒刷组成的炒手(4),在扁茶炒制机的机架(1)上有一底部呈扇形柱状的槽形炒锅(3),要使炒制的茶叶保持翠绿的外观,在炒制茶叶的不同阶段,水份散发速度的要求也不同,因此,把炒锅(3)设计成可以绕着安装在机架(1)的轴承支座(18)上的传动轴(6)转动一定角度,在炒锅(3)一端的外壁上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圆弧形条状的色泽调位孔(12),并在机架(1)上设一与色泽调位孔(12)相对应的插销或由弹子和弹簧组成的弹簧销(14),色泽调位孔(12)和插销(弹簧销)用于固定炒锅(3)的偏转位置,炒锅偏转角度越大,水份散发越慢。由于采用了圆弧形条状的色泽调位孔(12),所以炒锅(3)还可以作一定角度的小幅度摆动,使锅内的茶叶达到自动理条的目的。这样,通过转动炒锅的偏转位置既可以调节水份散发速度,又可以使茶叶自动理条,也方便了出料。为了模拟手工炒制的“扣、捺”动作,在炒锅(3)内的传动轴(6)两端上通过滚压曲柄(16)设置一由滚轴和滚筒所组成的炒茶滚压筒(8),在两端连接于滚压曲柄(16)上的滚压调节轴(7)和传动轴(6)之间设置一滚压调位器(5),滚压调位器(5)可以是弹簧和调节连杆组成的结构,或丝杆和与之配套的调节丝盘的结构,滚压调位器(5)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炒茶滚压筒(8)与炒锅(3)锅壁之间的距离,一则可以按需调节压紧茶叶的程度,二则使茶叶的杀青和炒制可以在一台炒制机上完成。为模拟手工炒制时的“抓、抖”等动作,在炒锅(3)内的传动轴(6)两端通过炒手曲柄(15)连接一由炒板和炒刷构成的炒手(4)。为了使炒制的茶叶形状更好,在炒锅(3)内壁上设置一条或一条以上横向的凸起的整形筋(10),整形筋(10)可以设计成固定式的或移动式的。由于在炒茶滚压筒(8)的端部和炒锅(3)相对应的一边尚有一小段空隙,这里的茶叶炒茶滚压筒(8)压不到,为了使炒锅(3)两端的茶叶往炒锅(3)中部方向移动,使茶叶滚压均匀,在炒锅(3)内传动轴(6)两端靠近炒锅壁处设置刮刀(9)。
使用本实用新型炒制扁茶可分杀青和回锅二道工序进行。杀青时,先调离炒茶滚压筒(8),控制适当温度,使茶叶炒至半干状态,初步形成条纹,此时将锅内茶叶通过出料板(13)翻出,摊放调和1~2小时。回锅时,电热升温,将炒茶滚压筒(8)调至接近炒锅(3)锅壁,进行连续滚压炒制,直到成型。当炒至将干时,将炒茶滚压筒调离,单独用炒手(4)连续把锅内茶叶磨光,达到色泽光滑,叶片干燥时,翻锅取出。
权利要求1.一种炒制茶叶特别是炒制扁茶的扁茶炒制机,它含有机架(1)、传动机构(2)、加热器(11)、电器控制箱(17),由炒板和炒刷构成的炒手(4),其特征是在该扁茶炒制机的机架(1)上有一底部呈扇形柱状的槽形炒锅(3),炒锅(3)可以绕着安装在机架(1)的轴承支座(18)上的传动轴(6)转动一定角度,在炒锅(3)内的一段传动轴(6)两端上通过滚压曲柄(16)设置一由滚轴和滚筒所组成的炒茶滚压筒(8),在两端连接于滚压曲柄(16)上的滚压调节轴(7)和传动轴(6)之间设置一滚压调位器(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茶炒制机,其特征是在炒锅(3)一端的外壁上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圆弧形条状的色泽调位孔(12),并在机架(1)上设有与色泽调位孔(12)相对应的插销或由弹子和弹簧组成的弹簧销(1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扁茶炒制机,其特征是在炒锅(3)内壁上设置一条横向的凸起的整形筋(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茶炒制机,其特征是用于调节炒茶滚压筒(8)和炒锅(3)锅壁之间距离的滚压调位器(5)可以是弹簧和调节连杆组成的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茶炒制机,其特征是用于调节炒茶滚压筒(8)和炒锅(3)锅壁之间的距离的滚压调位器(5)可以是丝杆和与之配套的调节丝盘的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茶炒制机,其特征是在炒锅(3)内的一段传动轴(6)两端靠近炒锅壁处设置刮刀(9),刮刀(9)用于将炒锅(3)两端的茶叶往炒锅(3)中部方向移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茶叶炒制加工机械,特别是属于一种加工西湖龙井、旗枪等扁形茶叶的扁茶炒制机。目前,炒制扁茶方法有手工和机械二大类,手工炒制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机械加工模拟人工的水平尚不尽人意,在茶叶的外形和色泽方面不及手工炒制。本扁茶炒制机主要由传动、加热器、底部呈扇形柱状的槽形炒锅、炒手、炒茶滚压筒、滚压调位器组成。用本机炒制的茶叶外观扁平光滑,色泽翠绿,内在品质香清、味鲜,生产效率明显高于手工炒制。
文档编号A23F3/06GK2239714SQ952078
公开日1996年11月13日 申请日期1995年4月6日 优先权日1995年4月6日
发明者俞德成 申请人:俞德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