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芪甘草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25730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一种黄芪甘草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茶领域,具指一种黄芪甘草茶。
【背景技术】
[0002]茶疗是根植于中医药文化与茶文化基础之上的一种养生方式,茶疗是指以茶作为单方或配伍其他中药组成复方,通过冲泡茶饮的方式作为养生保健、防病疗疾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实效性、安全性、享受性及便捷性四大优点。黄芪味甘、性微温,可归肺、脾、肝、肾四经,具有补气养血、敛汗生津、利水消肿等多种功效,适用于中老年人最为常见的气虚乏力、中气下陷、表虚自汗及气虚所致的腹泻、便秘、血虚萎黄、气血不足等症的防治;甘草味甘、性平,不但有健脾养胃,增强肠胃功能,促进人体的消化与吸收,还可以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增加身体的抗病毒能力,具有预防季节性感冒、腹泻及便秘等作用。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CN93117146.6,其特征在于:黄芪茶的成份配比为:黄芪嫩叶干品碎末50%、黄芪主根干品颗粒20%、茶叶30% ;生产方法为:将黄芪嫩叶采收后清洗干净晒干,再用蒸汽蒸三次,每次汽蒸后取出晒干后再蒸,反复汽蒸三次砸干后用文火炒,然后打碎;将黄芪主根鲜品采收后去顶,清洗干净切片干燥后粉碎成颗粒状;将茶叶打成碎末,按黄芪嫩叶干品碎末50%,黄芪主根干品颗粒20%,茶叶碎末30%的配比取料,混合均匀后分装封袋;汽蒸时温度为100-120度;汽蒸时间:15分钟左右;文火炒制时间:3-5分钟。这种方法繁杂,生活中不好采用,使用不同配方,产生不同疗效。

【发明内容】

[0003]为弥补上述不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黄芪甘草茶,黄芪是一味最为常见的补气药材,有实卫敛汗、驱风运毒之功;甘草以和药解毒著称,能徤脾养胃和增强身体的抗病毒能力;二者配伍能益气补中、健脾补胃、提高免疫力。
[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黄芪甘草茶,配方:黄芪12克、甘草7克、红枣20-50克。
[0006]制作方法:红枣洗净,与甘草、黄芪一同置入杯中,加约300毫升沸水冲泡,盖上盖子闷10分钟左右,即可饮用。
[0007]用量:每日I付,续水I?2次。
[0008]注意事项:患病期间,如感冒、发热等或是气滞食积、湿邪内停、身体浮肿、毒疮初起或是溃烂后热毒正盛之时以及阴虚阳亢者都要禁服本方,以免加重病情或症状;另外喝茶时,要忌服大戟、芫花、甘遂和海藻,以免影响药效,而且,不可食用鲤鱼,以免引起中毒。
[000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此方有益气补中、健脾补胃、敛汗生津、消疮生肌、抗菌消炎、抗老化等多种功效,可以全面提升人体的免疫功能,既适合身体虚弱、病后体虚、易患季节性疾病的人服用。材料经济实惠,用于日常保健之品。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1]一种黄芪甘草茶,配方:黄芪12克、甘草7克、红枣20-50克。
[0012]制作方法:红枣20-50克洗净,与甘草7克、黄芪12克一同置入杯中,加300毫升沸水冲泡,盖上盖子闷10分钟左右,即可饮用。
[0013]用量:每日I付,续水I?2次。
[0014]注意事项:患病期间,如感冒、发热等或是气滞食积、湿邪内停、身体浮肿、毒疮初起或是溃烂后热毒正盛之时以及阴虚阳亢者都要禁服本方,以免加重病情或症状;另外喝茶时,要忌服大戟、芫花、甘遂和海藻,以免影响药效,而且,不可食用鲤鱼,以免引起中毒。
【主权项】
1.一种黄芪甘草茶,其特征在于:配方、制作方法、用量,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配方:黄芪12克、甘草7克、红枣20-50克; (2)制作方法:红枣20-50克洗净,与甘草7克、黄芪12克一同置入杯中,加300毫升沸水冲泡,盖上盖子闷10分钟左右,开盖饮用; (3)用量:每日I付,续水I?2次。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黄芪甘草茶,由黄芪12克、甘草7克、红枣20-50克组合;红枣洗净,与甘草、黄芪一同置入杯中,加约300毫升沸水冲泡,盖上盖子闷10分钟左右,即可饮用;每日1付,续水1~2次。益气补中、健脾补胃。
【IPC分类】A23F3-34
【公开号】CN104642671
【申请号】CN201510064142
【发明人】赵百华
【申请人】赵百华
【公开日】2015年5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2月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