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糖用于护理的婴儿和/或婴儿的肠道健康的用图

文档序号:8459760阅读:544来源:国知局
多糖用于护理的婴儿和/或婴儿的肠道健康的用图
【专利说明】多糖用于护理的婴儿和/或婴儿的肠道健康的用途 发明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多糖用于改善婴儿和/或幼儿结肠菌群、由此治疗或预防绞痛和小肠 结肠炎并因此改善和/或总体上促进婴儿和/或幼儿肠道健康的用途。
[0002] 本发明还涉及用于喂养婴儿和/或幼儿的食品组合物,该食品组合物包含用于治 疗或预防绞痛和小肠结肠炎以及改善和/或促进婴儿和/或幼儿肠道健康的至少一种多 糖。 技术背景
[0003] 肠道菌群代表宿主生物中真正的生态系统,其建立了与消化道上皮和与其相关联 的免疫系统的密切关系。在不同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正如在细菌与其宿主之间的相互作 用一样,这些相互作用是控制微生物菌群平衡以及某些急性或慢性病理学病症发展的因 素。消化道菌群参与一定数量的功能活动并干预某些营养素的消化和吸收。在21世纪开 始,人们认识到肠道菌群在人类健康中的重要作用,考虑到某些疾病可能是肠道菌群平衡 打破的结果,并且考虑到这种平衡的恢复对健康而言是有益的。然而,将微生物掺入人类饮 食中或至少使用这些微生物的存在的潜在有益效果的理念似乎可追溯到非常古老的时期。
[0004] 肠道生态系统是在生命的前几个月建立的。实际上,婴儿在出生时没有肠道菌群。 在子宫内,肠是无菌的。
[0005] 在新生儿中,在前几天期间的消化道定殖是相对固定的,这部分地取决于母体阴 道和粪便菌群的组成;它在经由剖腹产(cesarian)出生的儿童中延迟。双歧杆菌和乳酸杆 菌,并且在较小程度上,拟杆菌属和梭菌科(Clostridiae),在早至第三天出现。这个菌群的 植入直接取决于所接受的饮食类型、取决于环境条件并且取决于任何抗生素处方。
[0006] 在第一个月结束时,在肠道菌群的组成中依照新生儿接受的饮食类型而存在非常 明显的差异。因此,母乳喂养的儿童的肠道菌群几乎唯一地由双歧杆菌组成。在母乳中有 许多双歧因子,并且它们不仅仅限于低聚半乳糖。
[0007] 另一方面,用婴儿奶粉喂养的婴儿的菌群富含肠细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一旦饮食 开始多样化,在母乳喂养的儿童与人工喂养的儿童之间的菌群的差异变得更不显著,大肠 杆菌、肠球菌科和梭菌科的浓度增加。在一岁与两岁之间的年龄,儿童获得几乎与成人相同 的肠道菌群。除了在饮食急剧改变、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或通过摄入益生元或益生菌进行调 节的情况下之外,这个微生物群落终生保持相对稳定。
[0008] 术语婴儿绞痛(IC)通常指的是以小于三个月的婴儿阵发性出现持续很长时间的 哭闹和躁动状态为特征的临床实体(clinical entity),其原因据推测为肠源性的。IC常 常是由于这样的事实,婴儿到目前为止是直接经由脐带及其血流供养的,这使得很少利用 其消化道,并且更少利用其胃。在前几个月,通过消化诱导的消化系统的适应在婴儿体内产 生了消化道的疼痛,称为绞痛。在喂养期间空气的摄入使得这个现象恶化,因为这产生了气 体。术语绞痛仅仅在其他方面婴儿健康良好并且其体重正常时使用。绞痛通常出现在下午 结束时,餐后。儿童躁动,背向其胃曲其腿、哭闹并且无法安慰,直到最后排气为止。IC不一 定对婴儿大便有影响,大便往往仍然正常。
[0009] 术语小肠结肠炎,并且更具体地说,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表示更为严重的或 甚至在更严重情况下是致命的病理状态。它是常常为复杂的各种侵袭的结果。NEC是小肠 或结肠的炎症,其导致频繁而不很连续的大便,可以是疼痛性的。它是新生儿的获得性病理 状态,定义为发生肠壁的多灶性坏死,其特征为出现可能导致溃疡形成的缺血性和出血性 坏死斑,溃疡形成能进展为消化道穿孔。NEC常常出现在生命的第3天与第10天之间的早 产新生儿;它罕见于足月新生儿。它是由于粘膜的多灶性侵袭所致。NEC的生理病理学是 多因素的。早产是其主要因素。最后,消化道瘀滞、肠道喂养以及新生儿的免疫不成熟被认 为促进了 NEC的发生。已经从来自患有NEC的新生儿的血液培养物和腹膜液中分离出危险 性的以及致病的微生物: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孢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 菌以及造成伴有积气症的严重形式的厌氧细菌。存在着一般状况的持续恶化,但临床表现 是可变的,范围从单独的消化道体征(腹部气胀和疼痛、胆汁性呕吐、转运停止)的存在到 呈严重形式的脓毒性体征(面色晦滞、体温过低、呼吸暂停、少尿休克状态)。
[0010] 因此,在生命的前几个月,消化道的定殖是一个基本步骤。而且,贯穿一生,必须保 证一定的细菌平衡以便维持在儿童进而在成人中的持久消化道健康。
[0011] 消化道被非常重要的微生物群落定殖,主要在结肠中植入,该微生物群落具有巨 大的多样性,因为它由400个以上不同的物种组成。
[0012] 平衡的肠道菌群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该菌群涉及多糖的降解、单糖的发酵、异生 物质的转化、氨基酸的蛋白酶解、发酵氢的产生及其再使用、肠道气体的产生、胆汁酸的代 谢、以及诱变剂的产生,而且还特别影响肠道免疫系统(肠相关淋巴样组织)的发育水平。
[0013] 因此,肠道菌群的平衡参与调节肠道转运,参与防止敌对(hostile)抗原的侵入 并且参与防止病原微生物的增殖。引证了许多常见的伴随机制来解释病原性菌群的抑制:
[0014] -抑制例如有机酸尤其是乳酸之类的物质、过氧化氢(H2O2)的产生,
[0015] -占据肠道粘膜上或覆盖它的粘液上的粘附位置,由此阻碍其他微生物附着到其 上的可能性,
[0016] _降解毒素受体部位,
[0017] -刺激免疫功能,如免疫球蛋白A(IgA)的产生。IgA是主要在粘膜水平产生的抗 体同种型,在粘膜中它们构成对抗毒素和存在于环境中的感染因子的第一道免疫防线。在 肠中,在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定殖过程中,IgA产生被强烈诱导,该肠道菌群在分娩过程和在 随后的几小时中获得,
[0018] -竞争营养素。
[0019] 对于人类(更具体地说婴儿和幼儿)的肠道菌群的生态控制,日益增长的兴趣已 经为人所知,通过成分的给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0020] -益生元被定义为通过尤其是刺激已经在结肠中建立的有限数量的细菌群体的生 长和/或活动而诱导对宿主有益的生理效应的非消化物质。这个定义并不特别强调某一细 菌群体。人们普遍认为益生元可增加双歧杆菌和产乳酸细菌的数量,因为这些组的细菌对 于宿主是有益的。因此,益生元存在于肠腔中,并且刺激就健康而言被认为有益的菌丛的选 择性生长。它们的有效性的关键在于,它们可通过特定的肠道微生物菌丛进行发酵,由此产 生的发展将是有益的。因此这个作用模式涉及所关注的成分的定期摄入。因此,一定数量 的研宄已经试图鉴定潜在的双歧因子,并且某些寡糖已经被列在最佳候选物之中。非消化 寡糖通过刷状缘酶而抵抗水解,并且其作用如同结肠菌群(如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某 些因子的能量底物。益生元的促双歧杆菌生长作用(bifidogenic effect)、以及还有它们 的潜在免疫代谢作用,表明它们尤其是在预防肠道感染的背景下具有有益效果。
[0021] -益生菌是一旦摄入就能够在肠道转运过程中保持为活的并且能够改变肠道菌群 同时具有经证明的有益效果的微生物;这是决定其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所使用的益生菌为 产乳酸的活的微生物菌株,如乳酸杆菌、某些链球菌和双歧杆菌。此外,某些菌株为尤其是 通过刺激IgA产生和吞噬能力而可以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0022] -合生元被定义为含有一种或多种益生菌以及一种或多种益生元两者的产品。只 要该益生元存在,一种或多种益生元的存在对于该产品中的一种或多种益生菌的稳定性以 及还对其存活和其在胃肠道中的植入发挥着有益作用。
[0023] 在众多益生元候选物中,最为熟知且被研宄的是果聚糖(FOSs :低聚果糖、低聚果 糖和菊糖)以及半乳糖与反式半乳糖(GOSs和TOSs)的其他低糖甙。在小肠中逃脱消化的 乳糖,也是一种益生元,并且若干研宄已经显示乳糖可到达婴儿的结肠。众多其他碳水化 合物可称为益生元(低聚木糖、低聚异麦芽糖、低聚葡萄糖,等等)。一些抗性淀粉和糖醇 (alcohol sugar)也可以具有益生元特性。乳果糖也是益生元。
[0024] 益生元成分必须被完全表征。必须知晓并表征这些产品或生物的成分,无论它是 从植物、动物或微生物产品分离的成分,还是通过化学或微生物合成产生的成分。
[0025] 旨在用于处于良好健康的年龄在三岁以下的婴儿和幼儿的食品的市场在多于一 个世纪以来一直不断地受到设计和/或销售这些食品的公司的推动,这些食品不断演化。 当今,誊写成国家法律的欧洲法规以更复杂的方式规定了授权销售的两种类型的配制品的 组成,也就是说,婴儿配制品(对于足月出生的儿童,从出生至4到6个月)、以及较大婴儿 配制品(对于从4-6个月到12个月龄的婴儿)。这些配制品的组成的演化因此就婴儿营养 而言已经构成相当大的进展。幼儿对于蛋白质、脂质和碳水化合物配方以及矿物盐、痕量元 素和维生素含量的营养需要和消化能力的更好适应表明,当母亲不能或者不想进行母乳喂 养时,或者当在六个月龄之后的母乳喂养不再充足时,这些配制品使得可能获得正常的躯 体生长、和满意的精神运动发育,而没有任何重大病理风险。
[0026] 有了这一发现以及在很多研宄学习之后,通过提出用于喂养婴儿和/或幼儿的新 颖组成,为申请人公司带来荣誉的是可满足所有在婴儿营养方面必需的要求。更具体地说, 本发明涉及在婴儿营养方面的益生元领域。
[0027] 发明概沐
[0028] 本发明涉及多糖用于改善新生儿和/或幼儿结肠菌群、由此治疗或预防绞痛和小 肠结肠炎并改善和/或总体上促进婴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