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功能性无糖薄荷糖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0701260阅读:1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功能性无糖薄荷糖及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功能性无糖薄荷糖:嗜酸乳杆菌、唾液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三种益生菌混合菌粉400?450g,含总活菌数2.0?2.3×1012个,其中嗜酸乳杆菌活菌数1?1.5×1012个、唾液乳杆菌活菌数4?5×1011个、罗伊氏乳杆菌活菌数3?4×1011个,菊粉2?2.5kg,木糖醇18?20kg,山梨糖醇70?75kg,天然薄荷脑500?600g,硬脂酸镁1.5?1.8kg。各原料分别用30目不锈钢筛网过滤、槽式混合机混合均匀后然后经过湿法造粒、干燥、制粒、压片制备得到益生菌无糖薄荷糖;本发明的无糖薄荷糖具有清新口气、无糖健康、改善肠道功能、降低血糖、改善血脂状况等功能特点。
【专利说明】
一种功能性无糖薄荷糖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功能性食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功能性无糖薄荷糖,还涉及所述 功能性无糖薄荷糖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无糖概念在欧美一直就是很流行的趋势,早在2007年前就开始了。当时,美国流行 "低碳水化合物"这样的概念。从2011开始,无糖概念的上升势头非常快。无糖产品不断地在 市场上涌现,很多主流品牌都在开发无糖产品。如在日本就有更多的无糖概念的产品涌现 出来,乐天、明治等品牌生产的硬糖、木糖醇、无糖夹心等都在倡导此概念。欧洲一家知名的 市场调研公司Euromonitor统计,这里有一组糖果领域的分类对比数字:日本有94%的压片 薄荷糖是无糖的,而中国只有2%。营养成分无糖薄荷糖作为健康产品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 认知与接受,所谓无糖就是用不易被人体吸收的木糖醇或多元糖醇替代易造成蛀牙、肥胖、 高血糖的简单糖(蔗糖、果糖和麦芽糖等),其作用就是有糖的味感,却没有简单糖的能量同 时又有益健康。
[0003] 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能产生 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本发明 专利主要提到了嗜酸乳杆菌、唾液乳杆菌以及罗伊氏乳杆菌这三种益生菌类。
[0004] 嗜酸乳杆菌具有调整肠道菌群平衡,抑制肠道不良微生物的增殖的作用,在人体 内可以释放有益双歧杆菌等其他益生菌生长的物质,增加大肠内益生菌的数量、增强它们 的生命力。
[0005] 唾液乳杆菌,是革兰氏染色阳性杆菌,不生成孢子,不具触酶、氧化酶及运动性,唾 液乳杆菌刺激免疫系统,激发可以调节过敏免疫反应中的Thl型免疫反应来平衡过敏所引 发的Th2型免疫反应,将可达到改善过敏体质的效果。
[0006] 罗伊氏乳杆菌是目前已报道的几乎可存在于所有脊椎动物和哺乳动物肠道内的 乳酸杆菌,是具有改善过敏体质、预防过敏反复发作,以及调节肠道功能的益生菌。
[0007] 菊粉是一类天然果聚糖的混合物,果聚糖是果粮单元通过(2-1)链联接而成并以 葡萄糖单元终止的碳水化合物。经过大量实验证明菊粉还具有控制血脂的作用,菊粉在肠 道末端前,自身就发酵成短链脂肪酸和乳酸盐,乳酸盐是肝脏代谢的调节剂。短链脂肪酸 (醋酸盐和丙酸盐)在血液里可作燃料,丙酸盐抑制胆固醇的合成。菊粉是一种不会导致尿 中葡萄糖升高的碳水化合物。它在肠道的上部不会被水解成单糖,因而不会升高血糖水平 和胰岛素含量。而且,菊粉还能提高某段结肠钙对蛋白质的结合。研究表明,每天摄食菊粉 能使结肠中的有益菌大大增多(约10倍),减少病原菌和腐败菌,如沙门氏菌、李斯特菌、金 黄色葡萄球菌、大肠菌群等。其机理是菊粉不被消化吸收而直接进入大肠优先被双歧杆菌 利用,产生醋酸盐和乳酸盐,降低了大肠的PH值,从而抑制了有害菌的生长。所以,菊粉是双 歧杆菌的增殖因子。另外摄入适量菊粉能够减少食物在胃肠的停留时间,以及增加粪便量, 有效地治疗便秘。
[0008] 申请号201310423406.6名称为"一种益生菌压片糖果的制备工艺"(公开号: CN103444969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益生菌压片糖果,该压片糖果包括以下组分: 嗜酸乳杆菌、乳双歧杆菌、干酪乳杆菌混合菌粉5-30份,木糖醇10-50份,乳糖20-30份,脱脂 奶粉20-40份,柠檬酸1-15份,硬脂酸镁0.1-2份;各原料分别粉碎、过80目筛、混合均匀、制 软材、造粒、干燥、整粒、压片制备得到益生菌压片糖果。所制得的压片糖果添加的益生菌其 功能性受益生菌活性的影响较大,在产品市场流通环节,极易发生益生菌活性降低从而影 响产品功效。
[0009] 含有益生菌的糖果,还有很大的研究区间。

【发明内容】

[0010] 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中益生菌糖果方面研究不够深入、效果不够全面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有同等功效的新资源替代品菊粉,与益生菌协同反应来实现其功能性 的长久保持,并使其具有清新口气的大众消费者喜爱的一种功能性无糖薄荷糖。
[0011 ]本发明还提供了功能性无糖薄荷糖的制备方法。
[0012]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步骤得到的:
[001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通过额外添加一种
[0014] -种功能性无糖薄荷糖,含有以下质量的原料:
[0015] 嗜酸乳杆菌、唾液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三种益生菌混合菌粉400-450g,含总活菌 数(2.0-2.3) X1012个,其中嗜酸乳杆菌活菌数(1-1.5) X1012个、唾液乳杆菌活菌数(4-5) X 1011个、罗伊氏乳杆菌活菌数(3-4) X 1011个,菊粉2-2.5kg,木糖醇18-20kg,山梨糖醇70-75kg,天然薄荷脑500-600g,硬脂酸镁1.5-1.8kg。
[0016] 所述的功能性无糖薄荷糖,优选含有以下质量的原料:
[0017] 嗜酸乳杆菌、唾液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三种益生菌混合菌粉400g,含总活菌数 2.0\1012个,其中嗜酸乳杆菌活菌数1.5\10 12个、唾液乳杆菌活菌数4\1011个、罗伊氏乳 杆菌活菌数4 X 1011个,菊粉2.5kg,木糖醇20kg,山梨糖醇75kg,天然薄荷脑600g,硬脂酸镁 1.5kg〇
[0018] 所述的功能性无糖薄荷糖,优选含有以下质量的原料:
[0019] 嗜酸乳杆菌、唾液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三种益生菌混合菌粉450g,含总活菌数 2.3\1012个,其中嗜酸乳杆菌活菌数1\10 12个、唾液乳杆菌活菌数5\1011个、罗伊氏乳杆 菌活菌数3 X 1011个,菊粉2kg,木糖醇18kg,山梨糖醇70kg,天然薄荷脑500g,硬脂酸镁 1 · 8kg〇
[0020] 所述的功能性无糖薄荷糖的制备方法,优选包括以下步骤:
[0021] (1)初混制粒:先将木糖醇、山梨糖醇、天然薄荷脑、菊粉用30目不锈钢筛网过滤至 混合机中,混合过程中均匀加入食用酒精,搅拌15分钟后,用20目颗粒摇摆机进行造粒,然 后转入恒定70°C的烤房进行干燥6小时,降温至30°C时再进行二次造粒;
[0022] (2)总混:将制粒后的粉料投入混合机中分别加入混合菌粉、硬脂酸镁充分混合;
[0023] (3)压片:将混合完成的物料输送到旋转式压片机中,转速保持20r/min,片剂克重 保持1.5g/粒,片剂硬度控制8kg,进行压片,即得。
[0024]所述的制备方法,优选食用酒精为60%vol的食用酒精,用量为11L。
[002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26] 1)含有益生菌、菊粉的薄荷糖能够耐胃酸及肠消化液,最后进入肠道定值,对小鼠 肠道菌群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对小鼠的肠道微生态区系有一定调节,对小鼠增重有明显 的影响作用;
[0027] 2)含有益生菌、菊粉的薄荷糖对高血糖模型小鼠的空腹血糖水平有显著降低作 用,对高血糖模型小鼠的餐后2h血糖水平也有显著降低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0029] 实施例1
[0030] -种功能性无糖薄荷糖,原料:
[0031]嗜酸乳杆菌、唾液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三种益生菌混合菌粉450g,含总活菌数 2.3) 1012个,其中嗜酸乳杆菌活菌数1 X 1012个、唾液乳杆菌活菌数5 X 1011个、罗伊氏乳杆菌 活菌数3 X 1011个,菊粉2kg,木糖醇18kg,山梨糖醇70kg,天然薄荷脑500g,硬脂酸镁1.8kg。 [0032]制备方法:
[0033] (1)初混制粒:先将木糖醇、山梨糖醇、天然薄荷脑、菊粉用30目不锈钢筛网过滤至 混合机中,混合过程中均匀加入60%vol的食用酒精11L,搅拌15分钟后,用20目颗粒摇摆机 进行造粒,然后转入恒定70 °C的烤房进行干燥6小时,降温至30°C时再进行二次造粒;
[0034] (2)总混:将制粒后的粉料投入混合机中分别加入混合菌粉、硬脂酸镁充分混合;
[0035] (3)压片:将混合完成的物料输送到旋转式压片机中,转速保持20r/min,片剂克重 保持1.5g/粒,片剂硬度控制8kg,进行压片,即得。
[0036] 实施例2
[0037] -种功能性无糖薄荷糖,原料:
[0038]嗜酸乳杆菌、唾液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三种益生菌混合菌粉400g,含总活菌数 2.0\1012个,其中嗜酸乳杆菌活菌数1.5\1012个、唾液乳杆菌活菌数4\10 11个、罗伊氏乳 杆菌活菌数4 X 1011个,菊粉2.5kg,木糖醇20kg,山梨糖醇75kg,天然薄荷脑600g,硬脂酸镁 1.5kg。制备方法:
[0039] (1)初混制粒:先将木糖醇、山梨糖醇、天然薄荷脑、菊粉用30目不锈钢筛网过滤至 混合机中,混合过程中均匀加入60%vol的食用酒精11L,搅拌15分钟后,用20目颗粒摇摆机 进行造粒,然后转入恒定70 °C的烤房进行干燥6小时,降温至30°C时再进行二次造粒;
[0040] (2)总混:将制粒后的粉料投入混合机中分别加入混合菌粉、硬脂酸镁充分混合;
[0041] (3)压片:将混合完成的物料输送到旋转式压片机中,转速保持20r/min,片剂克重 保持1.5g/粒,片剂硬度控制8kg,进行压片,即得。
[0042]对比实施例1
[0043] 同实施例2相比,将唾液乳杆菌替换为干酪乳杆菌,其余操作同实施例2相同。
[0044] 对比实施例2
[0045] 同实施例2相比,将罗伊氏乳杆菌替换为发酵乳杆菌,其余操作同实施例2相同。 [0046] 对比实施例3
[0047]同实施例2相比,将嗜酸乳杆菌替换为植物乳杆菌,其余操作同实施例2相同。
[0048] 功能性实验:
[0049] -、改善肠道功能小鼠模型试验:
[0050] 1.1试验材料
[0051 ]试验材料来源:实施例2及对比实施例1、2、3制备得到的薄荷糖。
[0052]培养基及主要试剂:MRS培养基脱脂乳培养基,LBS培养基,蛋白胨,氯化钠(NaCl), 磷酸氢二钾(K2HPO4),碳酸钠,L-半胱氨酸盐酸盐,琼脂均为分析纯。
[0053]试验动物:无菌级昆明小白鼠,体重为20_25g,雄性,普通膨化饲料。
[0054] 1.2试验方法
[0055] 1.2.1小鼠的试验分组及饲养方式
[0056] 小鼠购入后随机分笼饲养,饲喂7d后,称重,根据体重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分组 后继续饲养3d,之后进行正式试验。在自由采食和饮水的基础上,于每日上午8时,采取灌胃 方式,分别灌服实施例2及对比实施例1、2、3制备得到的薄荷糖粉末1.0g/只,每日一次,实 验期为7d。分别在灌胃前、灌胃后第3、5、7d于下午2时采集新鲜粪样。
[0057] 1.2.2粪样的采集及菌落计数
[0058]轻轻挤压小鼠的直肠部,收集约0.2g新鲜粪样在预先称重的无菌试管中,立刻将 其放入厌氧罐中。粪样中加入5mL TS稀释液,匀浆后用TS稀释液将检样做10倍系列稀释,分 别选择两个合适的稀释度,进行菌落计数。将LBS琼脂平板置于厌氧罐里,36±1°C培养48h。 然后观察菌落特征,并记录菌落形成单位。挑取典型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和镜检,观察细 菌的形态、大小及染色特征,结合菌落特征和需氧性培养特征等,将细菌按科或属分开,最 后计算出每克湿粪便中所含各类细菌的数量。
[0059] 测定小鼠粪便中的乳酸菌活菌数,测定的结果做出表1。由表1可以看出,实施例2 组小鼠的粪便活菌数相对对比实施例1、2、3组小鼠的粪便活菌数差异极显著(P〈0.01)。
[0060] 表1灌胃含益生菌、菊粉薄荷糖粉的小鼠粪便内的乳酸菌数变化
[0061]
[0062] 1.2.3灌喂过程中对昆明小鼠的表象观测
[0063] 在实验小鼠灌喂过程中,每天观察4组小鼠生长状况(包括进食情况、外观毛发、精 神状态、粪便形态和体重),以评价小鼠的表象特征。
[0064]试验小鼠的表象观测显示,由表2可以看出,灌胃实施例2薄荷糖粉的小鼠不但正 常生长,到第7d会发现实验小鼠的个体健壮且大,体重约是对比实施例1、2、3组的1.15倍、 1.14倍和1.19倍,并且它们从外观形态看毛发光滑,更加活跃。
[0065] 表2灌胃7d后不同组别小白鼠的体重变化
[0066]
[0067]
[0068] 试验表明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薄荷糖能够耐胃酸及肠消化液,最后进入人体肠道 定值,对小鼠肠道菌群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对小鼠的肠道微生态区系有一定调节,对小鼠 增重影响明显,其中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薄荷糖比对比实施例1、2、3的薄荷糖,效果更佳,说 明嗜酸乳杆菌、唾液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三种益生菌与菊粉配合使用,协同促进作用更 好。
[0069] 二、降血糖功能小鼠模型试验:
[0070] 1.1试验材料
[0071 ]试验材料来源:实施例2及对比实施例1、2、3制备得到的薄荷糖。
[0072]培养基及主要试剂:链菌佐尿素、MRS培养基、葡萄糖、柠檬酸、75%乙醇、95%乙 醇、苦味酸、肝糖原测试盒
[0073]试验动物:无菌级昆明小白鼠,体重为20_25g,雄性,基础饲料和高糖高脂饲料。
[0074] 1.2试验方法
[0075] 1.2.1小鼠的试验分组及饲养方式
[0076] 一个鼠笼随机放入10只小鼠,总共4个鼠笼共计40只小鼠,动物房的温度控制在 (20 ± 5) °C,湿度控制在50 % -70 %,实验小鼠以基础饲料适应性喂养2周,分为实施例2组、 对比实施例1组、对比实施例2组、对比实施例3组,分别灌服相应实施例制备得到的薄荷糖 粉末l.Og/只,每日一次,第三周开始各组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一周,再以腹腔注射链脲 佐菌素(Streptozocin,STZ),注射剂量为70mg/kg体重。注射前禁食不禁水12h,连续注射 3d,用血糖仪测定实验小鼠第4d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将造模后实验小鼠的空腹血糖 彡7 .Ommol/L,餐后2h血糖水平彡11. lmmol/L确定为造模成功。小鼠体重,空腹和餐后2h血 糖每周测量记录一次。
[0077] 1.2.2小鼠血糖测定
[0078]实验第一周开始至结束期间每周测定一次小鼠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小鼠禁食 不禁水12h,尾部采集血液用血糖仪测定其空腹血糖值,喂食2h后采集小鼠尾部血液测定其 餐后2h血糖值。
[0079] 1.2.3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实验数据处理采用
[0080] SPSS 20.0(IBM SPSS公司)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LSD和邓肯氏进行多重检 验,以P<〇.05为显著差异水平。实验结果采用均值土标准差表示。
[0081 ] 2结果与讨论
[0082] 2.1实验小鼠空腹血糖水平
[0083]由表3可以看出,在注射STZ后,各组小鼠的空腹血糖均显著升高(p<0.05),在第4 ~5周时,空腹血糖达到最高值,然后各组小鼠的空腹血糖水平开始下降,其中实施例2组小 鼠空腹血糖下降最为显著(P<〇.05),在第10周时其空腹血糖值与试验之前接近,达到正常 空腹血糖水平,其余3组小鼠血糖下降水平有滞后。该结果说明实施例2制备的薄荷糖,对对 比实施例1、2、3组的制备的薄荷糖,高血糖模型小鼠的空腹血糖水平有更佳显著的降低作 用(p<0.05),说明嗜酸乳杆菌、唾液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三种益生菌与菊粉配合使用,协 同促进作用更好。
[0084] 表3含益生菌、菊粉的无糖薄荷糖对实验小鼠空腹血糖的影响
[0085]
[0086] 2.2实验小鼠餐后2h血糖水平
[0087]由表4可以看出,在注射STZ后,各组小鼠的餐后2h血糖均显著升高(p < 0.05),在 第4~5周时,各组小鼠的餐后血糖基本达到最高值。在第5周后,小鼠的餐后2h血糖水平均 开始下降,其中实施例2组小鼠餐后2h血糖水平下降最为显著(p<0.05),在第10周时其餐 后2h血糖值与实验之前接近,达到正常的血糖水平。该结果说明实施例2制备的薄荷糖,对 对比实施例1、2、3组的制备的薄荷糖,对高血糖模型小鼠的餐后2h血糖水平有显著降低作 用(p<0.05),说明嗜酸乳杆菌、唾液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三种益生菌与菊粉配合使用,协 同促进作用更好。
[0088]表4含益生菌、菊粉的无糖薄荷糖对实验小鼠餐后2h血糖的影响 [0089]
[0090]
[0091]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实施例的限 制,其它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做的改变、修饰、组合、替代、简化均应为 等效替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 一种功能性无糖薄荷糖,其特征在于含有以下质量的原料: 嗜酸乳杆菌、唾液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三种益生菌混合菌粉400-450g,含总活菌数 (2.0-2.3) X 1012个,其中嗜酸乳杆菌活菌数(1-1.5) X 1012个、唾液乳杆菌活菌数(4-5) X 1011个、罗伊氏乳杆菌活菌数(3-4)\1011个,菊粉2-2.51^,木糖醇18-201^,山梨糖醇70-75kg,天然薄荷脑500-600g,硬脂酸镁1.5-1.8kg。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性无糖薄荷糖,其特征在于含有以下质量的原料: 嗜酸乳杆菌、唾液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三种益生菌混合菌粉400g,含总活菌数2.0 X 1〇12个,其中嗜酸乳杆菌活菌数1.5X1012个、唾液乳杆菌活菌数4X1011个、罗伊氏乳杆菌活 菌数4 X 1011个,菊粉2.5kg,木糖醇20kg,山梨糖醇75kg,天然薄荷脑600g,硬脂酸镁1.5 kg。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性无糖薄荷糖,其特征在于含有以下质量的原料: 嗜酸乳杆菌、唾液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三种益生菌混合菌粉450g,含总活菌数2.3 X 1〇12个,其中嗜酸乳杆菌活菌数1 X 1〇12个、唾液乳杆菌活菌数5 X 1011个、罗伊氏乳杆菌活菌 数3 X 1011个,菊粉2kg,木糖醇18kg,山梨糖醇70kg,天然薄荷脑500g,硬脂酸镁1.8kg。4. 一种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性无糖薄荷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以下步骤: (1) 初混制粒:先将木糖醇、山梨糖醇、天然薄荷脑、菊粉用30目不锈钢筛网过滤至混合 机中,混合过程中均匀加入食用酒精,搅拌15分钟后,用20目颗粒摇摆机进行造粒,然后转 入恒定70°C的烤房进行干燥6小时,降温至30°C时再进行二次造粒; (2) 总混:将制粒后的粉料投入混合机中分别加入混合菌粉、硬脂酸镁充分混合; (3) 压片:将混合完成的物料输送到旋转式压片机中,转速保持20r/min,片剂克重保持 1.5g/粒,片剂硬度控制8kg,进行压片,即得。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食用酒精为60%vol的食用酒精,用量为 llL〇
【文档编号】A23G3/36GK106070947SQ201610489276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7日
【发明人】寇兆民, 郭建波, 孟凡池
【申请人】山东绿爱糖果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