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质热源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80264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碳质热源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沿着从点火端朝向非点火端的方向延伸的碳质热源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有一种香味吸引器(吸烟物品),其代替香烟,不燃烧烟草等香味源就能品到香味。例如,已知具有沿着从点火端朝向非点火端的方向(以下称作长轴方向)延伸的碳质热源、和保持碳质热源的保持部件的香味吸引器。已提出有各种这样的香味吸引器。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了一种具备圆筒形状的碳质热源的香味吸引器,该碳质热源具有直径为1.5mm~3mm的贯通孔。

另外,进行了通过在具有贯通孔的圆筒形状的碳质热源的点火端上形成多条槽来提高碳质热源的点火性的尝试。多条槽例如包括在碳质热源的点火端彼此交叉的第一槽及第二槽(专利文献2)。

在此,提出了在规定部件的端面上形成十字槽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利用保持规定部件的平台的转动来形成十字槽的加工装置。具体而言,加工装置具有保持规定部件的平台和在一定方向上能够往复的切割器。在被保持于平台的规定部件的位置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加工装置通过将切割器与规定部件的端面抵接来形成第一槽。接下来,加工装置将规定部件保持不转并只将平台转动90°。由此,被保持于平台的规定部件的位置从第一位置变为第二位置。换句话说,规定部件的方向转动了90°。接下来,在被保持于平台的规定部件的位置处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加工装置通过将切割器与规定部件的端面抵接来形成第二槽。

但是,在上述加工装置中,因为是使用平台以半间歇处理来形成槽,所以难以连续地制造很多碳质热源。另外,在上述加工装置中,形成有十字槽的规定部件没有被设想成是由碳质材料构成的碳质热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公报第2013/146951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10-53553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实用新案登录第253905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第一特征为一种碳质热源的制造方法,所述碳质热源具有形成有彼此交叉的多条槽的点火端,所述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工序A,其针对沿着从点火端朝非点火端的长轴方向延伸并具有柱状的外形的多个碳质部件,在所述点火端形成所述多条槽,所述工序A包括:工序A1,在将所述多个碳质部件沿第一规定方向排成一列的状态下,沿所述第一规定方向输送所述多个碳质部件,同时使所述多个碳质部件各自的点火端与第一切槽部件接触,由此沿所述第一规定方向形成第一槽;工序A2,在进行所述工序A1后,在将所述多个碳质部件排成一列的状态下,在输送所述多个碳质部件的同时,改变所述多个碳质部件的方向,使在所述多个碳质部件上形成的所述第一槽相对于所述第一规定方向交差;工序A3,在进行所述工序A2后,在将所述多个碳质部件沿第二规定方向排成一列的状态下,沿所述第二规定方向输送所述多个碳质部件,同时使所述多个碳质部件各自的点火端与第二切槽部件接触,由此沿所述第二规定方向形成与所述第一槽交差的第二槽。

如第一特征所述的碳质热源的制造方法,所述工序A2利用从所述多个碳质部件的侧面将所述多个碳质部件夹持的一对输送带输送所述多个碳质部件,并且,借助所述一对输送带的速度差使所述多个碳质部件各自以沿所述长轴方向的转动轴为中心进行转动。

如第一特征所述的碳质热源的制造方法,所述第二规定方向与所述第一规定方向交差,所述工序A1包括利用从所述多个碳质部件的侧面将所述多个碳质部件夹持的一对第一输送带沿所述第一规定方向输送所述多个碳质部件的工序,所述工序A3包括利用从所述多个碳质部件的侧面将所述多个碳质部件夹持的一对第二输送带沿所述第二规定方向输送所述多个碳质部件的工序,所述工序A2是将所述多个碳质部件从所述一对第一输送带转移到所述一对第二输送带的工序。

如第一特征所述的碳质热源的制造方法,所述工序A1包括利用从所述多个碳质部件的侧面将所述多个碳质部件夹持的一对第一输送带沿所述第一规定方向输送所述多个碳质部件的工序,所述工序A3包括利用从所述多个碳质部件的侧面将所述多个碳质部件夹持的一对第二输送带沿所述第二规定方向输送所述多个碳质部件的工序,所述一对第一输送带具有在所述工序A1中抑制所述多个碳质部件的各自转动的突起,所述一对第二输送带具有在所述工序A2中抑制所述多个碳质部件的各自转动的突起。

如第一特征所述的碳质热源的制造方法,所述工序A1包括利用将所述多个碳质部件中的每一个各自保持的多个保持部件沿所述第一规定方向输送所述多个碳质部件的工序,所述工序A3包括利用所述多个保持部件沿所述第二规定方向输送所述多个碳质部件的工序,所述工序A2是借助所述多个保持部件的各自转动,使所述多个碳质部件中的每一个以沿所述长轴方向的转动轴为中心进行转动的工序。

如第一特征所述的碳质热源的制造方法,还具备对所述多个碳质部件在所述点火端的外周实施倒角加工的工序B。

如第一特征所述的碳质热源的制造方法,所述工序B在所述工序A之前。

如第一特征所述的碳质热源的制造方法,所述工序B在所述工序A之后。

如第一特征所述的碳质热源的制造方法,

所述工序B包括:

工序B1,在将所述多个碳质部件沿规定方向排成一列的状态下,利用从所述多个碳质部件的侧面将所述多个碳质部件夹持的一对输送带,将所述多个碳质部件沿所述规定方向输送的同时,借助所述一对输送带的速度差使所述多个碳质部件中的每一个以沿所述长轴方向的转动轴为中心进行转动;

工序B2,在所述多个碳质部件中的每一个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进行转动的状态下,使沿所述规定方向配置的倒角加工部件与所述点火端的外周接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香味吸引器100的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持部件30的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燃烧式热源50的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燃烧式热源50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倒角加工工序(步骤S10)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槽形成工序(步骤S20)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槽形成工序(步骤S20)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槽形成工序(步骤S40)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槽形成工序(步骤S40)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碳质热源方向改变工序(步骤S30)的第一个例子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碳质热源方向改变工序(步骤S30)的第二个例子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变形例1的燃烧式热源50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参考例的燃烧式热源50的制造方法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附图的记载中,对相同或者类似的部分标注相同或者类似的附图标记。而且,附图是示意图,应当留意各尺寸的比例等与实际不同。

因此,对具体的尺寸等进行判断时应当将以下的说明作为参考。另外,在附图彼此之间当然也会有彼此的尺寸关系和比例不同的情况。

[实施方式的概要]

本实施方式的碳质热源的制造方法是具有形成有彼此交叉的多条槽的点火端的碳质热源的制造方法。碳质热源的制造方法包括对沿着从点火端朝非点火端的长轴方向延伸并具有柱状的外形的多个碳质部件进行的工序B和工序A,所述工序B对所述点火端的外周实施倒角加工,所述工序A在所述点火端上形成所述多条槽。所述工序A包括:工序A1,在将所述多个碳质部件沿第一规定方向排成一列的状态下,沿所述第一规定方向输送所述多个碳质部件,同时使所述多个碳质部件各自的点火端与第一切槽部件接触,由此沿所述第一规定方向形成第一槽;工序A2,在进行所述工序A1后,在将所述多个碳质部件排成一列的状态下,在输送所述多个碳质部件的同时,改变所述多个碳质部件的方向,使在所述多个碳质部件上形成的所述第一槽相对于所述第一规定方向交差;工序A3,在进行所述工序A2后,在将所述多个碳质部件沿第二规定方向排成一列的状态下,沿所述第二规定方向输送所述多个碳质部件,同时使所述多个碳质部件各自的点火端与第二切槽部件接触,由此沿所述第二规定方向形成与所述第一槽交差的第二槽。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工序A1和工序A3之间执行改变多个碳质部件的方向的工序A2,在将多个碳质部件排成一列的状态下形成第一槽及与第一槽交差的第二槽。因此,能够连续地制造出形成有十字槽的多个碳质热源,提高碳质热源的生产率。

[第一实施方式]

(香味吸引器)

以下,对第一实施方式的香味吸引器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香味吸引器100的图。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持部件30的图。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燃烧式热源50的图。

如图1所示,香味吸引器100具有保持部件30及燃烧式热源50。应当留意的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香味吸引器100是不燃烧香味源的香味吸引器。

如图2所示,保持部件30将燃烧式热源50保持。保持部件30具有支承端部30A及吸嘴端部30B。支承端部30A是保持燃烧式热源50的端部。吸嘴端部30B是设置于香味吸引器的吸嘴侧的端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吸嘴端部30B构成香味吸引器100的吸嘴。但是,香味吸引器100的吸嘴也可以与保持部件30分体设置。

保持部件30具有拥有空洞31的筒状形状,所述空洞31沿着从支承端部30A朝吸嘴端部30B的方向延伸。例如,保持部件30具有圆筒形状或者棱筒形状。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保持部件30也可以是通过将矩形形状的厚纸弯曲为圆筒状并将厚纸的两侧缘部贴合而形成的纸管。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保持部件30将香味源32收纳。香味源32例如是使用具有透气性的片材将粉粒状的烟叶包覆而成型为圆柱形状的物体。或者,作为香味源32例如可使用烟叶,也可采用用于香烟(卷纸烟)的普通烟丝、用于鼻烟的粒状烟草、烟草卷、或成型烟草等烟草原料。另外,作为香味源32,可以采用多孔质素材或者非多孔质素材的承载体。需要说明的是,烟草卷是将片材状的再生烟草成型为卷状而获得的,在内部具有流路。另外,成型烟草是将粒状烟草模具成型而获得的。此外,在上述的作为香味源32使用的烟草原料或者承载体中也可包含有期望的香料。

另外,保持部件30也可包含整流部件33。整流部件33相对于香味源32设置在吸嘴端部30B侧。整流部件33具有沿从支承端部30A朝吸嘴端部30B的方向延伸的贯通孔。整流部件33由不具有透气性的部件形成。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例举了保持部件30是具有筒状形状的套,但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即,保持部件30只要具有保持燃烧式热源50的结构即可。

在此,如图1所示,在由保持部件30保持的燃烧式热源50和设置于保持部件30的香味源32之间,可以设置空隙AG,也可使燃烧式热源50和香味源32直接邻接。

如图3所示,燃烧式热源50具有点火端部50Ae及非点火端部50Be。点火端部50Ae是在燃烧式热源50插入到保持部件30的状态下从保持部件30露出的端部。非点火端部50Be是插入到保持部件30内的端部。

具体而言,燃烧式热源50具有沿着从点火端50Ae朝非点火端50Be的第一方向D1延伸的形状。燃烧式热源50具有长空洞51、侧壁52、倒角加工部53、槽54(槽54A及槽54B)。

长空洞51沿着从点火端50Ae朝非点火端50Be的第一方向D1延伸。优选地,在与第一方向D1正交的正交截面上,长空洞51设置在燃烧式热源50的大致中央。即,优选地,在与第一方向D1正交的正交截面上,构成长空洞51的壁体(侧壁52)的厚度一定。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优选地,在燃烧式热源50中形成的长空洞51的数目为单数。长空洞51在与第一方向D1正交的正交截面上具有第一截面面积。长空洞51的第一截面面积在1.77mm2以上。

燃烧式热源50由可燃性的物质构成。例如,可燃性的物质是含有碳质材料、不燃添加物、粘合剂(有机粘合剂或者无机粘合剂)及水的混合物。优选地,碳质材料使用通过加热处理等被除去了挥发性的不纯物的材料。

关于燃烧式热源50,在将燃烧式热源50的重量视为100重量%的情况下,优选含有30重量%~70重量%范围的炭质材料,更优选含有40重量%~50重量%范围的炭质材料。通过使燃烧式热源50含有上述优选范围的碳质材料,能够使之成为热量供给、烟灰聚合等燃烧特性更好的热源。

有机粘合剂可以使用例如含有CMC-Na(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羧甲基纤维素)、藻酸盐、EVA、PVA、PVAC及糖类中的至少一种的混合物。

无机粘合剂可以使用例如精制膨润土等矿物类、或者胶体二氧化硅、水玻璃、硅酸钙等二氧化硅类粘合剂。

例如,香味方面考虑,在将侧壁52的重量视为100重量%的情况下,优选地,粘合剂含有1重量%~10重量%的CMC-Na,更优选地,含有1重量%~8重量%的CMC-Na。

作为不燃添加物,例如可以使用包含钠、钾、钙、镁、硅等的碳酸盐或者氧化物。在将侧壁52的重量视为100重量%的情况下,侧壁52可以含有40重量%~89重量%的不燃添加物。此外,在不燃添加物使用碳酸钙的情况下,优选地,侧壁52含有40重量%~55重量%的不燃添加物。

为了改善燃烧特性,在将侧壁52的重量视为100重量%的情况下,侧壁52可以以1重量%以下的比例含有氯化钠等碱金属盐。

倒角加工部53沿着点火端50Ae的外周设置,相对于与第一方向D1正交的正交截面具有倾斜度。

槽54在点火端50Ae形成,与长空洞51连通。槽54由槽54A及槽54B构成,槽54A及槽54B彼此交差且具有直线状的形状。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优选地,第一方向D1上的燃烧式热源50的尺寸(图3所示的Lt)在5mm以上且30mm以下。另外,优选地,与第一方向D1正交的第二方向D2上的燃烧式热源50的尺寸(图3所示的R)在3mm以上且15mm以下。

在此,在燃烧式热源50具有圆筒形状的情况下,第二方向D2上的燃烧式热源50的尺寸就是燃烧式热源50的外径。在燃烧式热源50不具有圆筒形状的情况下,第二方向D2上的燃烧式热源50的尺寸是第二方向D2上的燃烧式热源50的最大值。

(碳质热源的制造方法)

以下,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碳质热源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燃烧式热源50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4所示,步骤S10是形成设置于燃烧式热源50的点火端50Ae的倒角加工部53的工序(工序B)。具体而言,在步骤S10中,针对沿着从点火端朝非点火端的长轴方向延伸并具有柱状的外形的多个碳质部件,对点火端的外周实施倒角加工。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不特别地限定,但优选地,在开始步骤S10之前,碳质部件已经具有长空洞51。这样的碳质部件例如通过挤出成型等形成。

步骤S20是形成设置于燃烧式热源50的点火端50Ae的槽54(即,槽54A及槽54B的任一方)的工序(工序A1)。具体而言,在步骤S20中,在将多个碳质部件沿第一规定方向排成一列的状态下,将多个碳质部件沿第一规定方向输送的同时,使多个碳质部件各自的点火端与第一切槽部件接触,由此沿第一规定方向形成第一槽。

步骤S30是在进行步骤S20后改变多个碳质部件的方向的工序(工序A2)。具体而言,在步骤S30中,在将多个碳质部件排成一列的状态下,在输送多个碳质部件的同时,改变多个碳质部件的方向,使在多个碳质部件上形成的第一槽相对于第一规定方向交差。

步骤S40是在步骤S30进行后形成设置于燃烧式热源50的点火端50Ae的槽54(即,槽54A及槽54B的任意另一方)的工序(工序A3)。具体而言,在步骤S40中,在将多个碳质部件沿第二规定方向排成一列的状态下,将多个碳质部件沿第二规定方向输送的同时,使多个碳质部件各自的点火端与第二切槽部件接触,由此沿第二规定方向形成与第一槽交差的第二槽。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可适当设定第一槽和第二槽的交差角。优选地,交差角为30°~150°。

应该留意的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步骤S20~步骤S40就是将多条槽形成于点火端的工序A。

(倒角加工工序的一个例子)

以下,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倒角加工工序(步骤S10)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图5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倒角加工工序(步骤S10)的一个例子的图。

如图5所示,倒角加工装置210具有一对输送带(输送带211A及输送带211B)、多个输送辊(输送辊212A及输送辊212B)、多个倒角加工部件(倒角加工部件213A及倒角加工部件213B)。

输送带211A卷绕在多个输送辊212A上。同样地,输送带211B卷绕在多个输送辊212B上。输送带211A及输送带211B将多个碳质部件300的侧面夹持,将多个碳质部件300沿规定方向输送。

输送辊212A可旋转地构成,输送带211A随着输送辊212A的旋转而回转。同样地,输送辊212B可旋转地构成,输送带211B伴随着输送辊212B的旋转而回转。输送辊212A及输送辊212B以彼此不同的速度旋转。

倒角加工部件213A被配置成与碳质部件300的点火端的外周接触,沿规定方向(碳质部件300的输送方向)设置,并设置于输送带211A侧。同样地,倒角加工部件213B被配置成与碳质部件300的点火端的外周接触,沿规定方向(碳质部件300的输送方向)设置,并设置于输送带211B侧。倒角加工部件213A及倒角加工部件213B是将碳质部件300的点火端的外周切削的锉刀等。

需要说明的是,倒角加工部件213A与输送带211A可以各自作为独立的部件设置,也可一体设置。同样地,倒角加工部件213B与输送带211B可以各自作为独立的部件设置,也可一体设置。

在此,上述的倒角加工工序(步骤S10)包括工序B1及工序B2。工序B1在将多个碳质部件300沿规定方向排成一列的状态下,利用从多个碳质部件300的侧面将多个碳质部件300夹持的一对输送带(输送带211A及输送带211B)将多个碳质部件300沿规定方向输送,同时利用一对输送带的速度差使多个碳质部件300各自以沿长轴方向(图3所示的第一方向D1)的转动轴为中心进行转动。工序B2在多个碳质部件300各自以转动轴为中心转动的状态下,使沿规定方向配置的倒角加工部件(倒角加工部件213A及倒角加工部件213B)与点火端的外周接触。

在此,应当留意的是,一对输送带(输送带211A及输送带211B)的速度差借助输送辊212A的旋转速度与输送辊212B的旋转速度之差而产生。

(第一槽形成工序的一个例子)

以下,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槽形成工序(步骤S20)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图6及图7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槽形成工序(步骤S20)的一个例子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图6是槽形成装置220的侧视图,图7是槽形成装置220的俯视图。

如图6及图7所示,槽形成装置220具有一对输送带(输送带221A及输送带221B)、多个输送辊(输送辊222A及输送辊222B)、切割器223、多个突起(突起224A及突起224B)。

输送带221A卷绕在多个输送辊222A上。同样地,输送带221B卷绕在多个输送辊222B上。输送带221A及输送带221B将多个碳质部件300的侧面夹持,将多个碳质部件300沿第一规定方向输送。通过该方式,利用多个输送带将碳质部件300挟持,能够抑制输送中的碳质部件300的转动。

输送辊222A可旋转地构成,输送带221A伴随输送辊222A的旋转而回转。同样地,输送辊222B可旋转地构成,输送带221B伴随输送辊222B的旋转而回转。输送辊222A及输送辊222B以彼此相同的速度旋转。

切割器223是以与碳质部件300的点火端接触的方式配置并沿第一规定方向在碳质部件300的点火端形成第一槽的旋转体。即,切割器223是第一切槽部件的一个例子。

突起224A设置在输送带221A上,起到进一步抑制多个碳质部件300的各自转动的作用。具体而言,突起224A具有从输送带221A朝碳质部件300的侧面突出的形状,彼此邻接的一对突起224A从输送带221A侧承载碳质部件300。为了抑制碳质部件300的旋转,优选地,突起224A的表面例如由摩擦系数高的材料(例如橡胶)构成。同样地,突起224B设置在输送带221B上,起到进一步抑制多个碳质部件300的各自转动的作用。具体而言,突起224B具有从输送带221B朝碳质部件300的侧面突出的形状,彼此邻接的一对突起224B从输送带221B侧承载碳质部件300。为了抑制碳质部件300的旋转,优选地,突起224B的表面例如由摩擦系数高的材料(例如橡胶)构成。突起224A及突起224B设置在彼此相对的位置上。

如图7所示,碳质部件300由彼此邻接的一对突起224A及彼此邻接的一对突起224B承载,所以碳质部件300的旋转被进一步有效地抑制。但是,突起224A及突起224并非是不可缺少的结构,也可以仅通过利用多个输送带将碳质部件300挟持来抑制碳质部件300的旋转。

即,上述第一槽形成工序(步骤S20)可按照以下方式进行。步骤S20在将多个碳质部件300沿第一规定方向排成一列的状态下,将多个碳质部件300沿第一规定方向输送的同时,使多个碳质部件300各自的点火端与切割器223接触,由此沿第一规定方向形成第一槽。另外,步骤S20包括利用从多个碳质部件300的侧面夹持多个碳质部件300的一对第一输送带(输送带221A及输送带221B)沿第一规定方向输送多个碳质部件的工序。

(第二槽形成工序的一个例子)

以下,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槽形成工序(步骤S40)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图8及图9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槽形成工序(步骤S40)的一个例子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图8是表示槽形成装置230的侧视图,图9是表示槽形成装置230的俯视图。

如图8及图9所示,槽形成装置230具有一对输送带(输送带231A及输送带231B)、多个输送辊(输送辊232A及输送辊232B)、切割器233、多个突起(突起234A及突起234B)。

输送带231A卷绕在多个输送辊232A上。同样地,输送带231B卷绕在多个输送辊232B上。输送带231A及输送带231B将多个碳质部件300的侧面夹持,将多个碳质部件300沿第二规定方向输送。通过该方式,利用多个输送带将碳质部件300挟持,能够抑制输送中的碳质部件300的转动。

输送辊232A可旋转地构成,输送带231A伴随输送辊232A的旋转而回转。同样地,输送辊232B可旋转地构成,输送带231B伴随输送辊232B的旋转而回转。输送辊232A及输送辊232B以彼此相同的速度旋转。

切割器233是配置成与碳质部件300的点火端接触并在碳质部件300的点火端沿第二规定方向形成第二槽的旋转体。即,切割器233是第二切槽部件的一个例子。

突起234A设置在输送带231A上,起到进一步抑制多个碳质部件300各自的转动的作用。具体而言,突起234A具有从输送带231A朝碳质部件300的侧面突出的形状,彼此邻接的一对突起234A从输送带231A侧将碳质部件300承载。为了抑制碳质部件300的旋转,优选地,突起234A的表面例如由摩擦系数高的材料(例如橡胶)构成。同样地,突起234B设置在输送带231B上,起到进一步抑制多个碳质部件300各自的转动的作用。具体而言,突起234B具有从输送带231B朝碳质部件300的侧面突出的形状,彼此邻接的一对突起234B从输送带231B侧将碳质部件300承载。为了抑制碳质部件300的旋转,优选地,突起234B的表面例如由摩擦系数高的材料(例如橡胶)构成。突起234A及突起234B设置在彼此相对的位置上。

如图9所示,碳质部件300由彼此邻接的一对突起234A及彼此邻接的一对突起234B承载,所以碳质部件300的旋转被抑制。但是,突起234A及突起234B并不是不可缺少的结构,可以只通过由多个输送带将碳质部件300挟持来抑制碳质部件300的旋转。

即,上述的第二槽形成工序(步骤S40)能够按照以下的方式进行。步骤S40在将多个碳质部件300沿第二规定方向排成一列的状态下,将多个碳质部件300沿第二规定方向输送的同时,使多个碳质部件300各自的点火端与切割器233接触,由此沿第二规定方向形成与第一槽交差的第二槽。另外,步骤S40包括利用从多个碳质部件300的侧面将多个碳质部件300夹持的一对第二输送带(输送带231A及输送带231B)沿第二规定方向输送多个碳质部件的工序。

(碳质热源方向改变工序的第一个例子)

以下,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碳质热源方向改变工序(步骤S30)的第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图10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碳质热源方向改变工序(步骤S30)的第一个例子的图。

如图10所示,输送装置240具有多个输送带(输送带241A、输送带241B、输送带241C)、多个输送辊(输送辊242A、输送辊242B、输送辊242C)、多个突起(突起244A、突起244B、突起244C)。

输送带241A卷绕在多个输送辊242A上。同样地,输送带241B卷绕在多个输送辊242B上。同样地,输送带241C卷绕在多个输送辊242C上。但应当留意的是,输送带241C包括沿第一规定方向与输送辊242A相对的部分和沿第二规定方向与输送带241B相对的部分。另外,第一规定方向及第二规定方向彼此交叉。输送带241A及输送带241C将多个碳质部件300的侧面夹持,将多个碳质部件300沿第一规定方向输送。输送带241B及输送带241C将多个碳质部件300的侧面夹持,将多个碳质部件300沿第二规定方向输送。

输送辊242A可旋转地构成,输送带241A伴随输送辊242A的旋转而回转。同样地,输送辊242B可旋转地构成,输送带241B伴随输送辊242B的旋转而回转。同样地,输送辊242C可旋转地构成,输送带241C伴随输送辊242C的旋转而回转。输送辊242A、输送辊242B及输送辊242C以彼此相同的速度旋转。

突起244A设置在输送带241A上,抑制多个碳质部件300的各自转动。具体而言,突起244A具有从输送带241A朝碳质部件300的侧面突出的形状,彼此邻接的一对突起244A从输送带241A侧将碳质部件300承载。为了抑制碳质部件300的旋转,优选地,突起244A的表面例如由摩擦系数高的材料(例如橡胶)构成。同样地,突起244B设置在输送带241B上,抑制多个碳质部件300的各自转动。具体而言,突起244B具有从输送带241B朝碳质部件300的侧面突出的形状,彼此邻接的一对突起244B从输送带241B侧将碳质部件300承载。为了抑制碳质部件300的旋转,优选地,突起244B的表面例如由摩擦系数高的材料(例如橡胶)构成。突起244A及突起244B设置在彼此相对的位置上。突起244C设置在输送带241C上,抑制多个碳质部件300的各自转动。具体而言,突起244C具有从输送带241C朝碳质部件300的侧面突出的形状,彼此邻接的一对突起244C从输送带241C侧将碳质部件300承载。为了抑制碳质部件300的旋转,优选地,突起244C的表面例如由摩擦系数高的材料(例如橡胶)构成。突起244A及突起244C设置在彼此相对的位置上。同样地,突起244B及突起244C设置在彼此相对的位置上。

如图10所示,碳质部件300由彼此邻接的一对突起244A及彼此邻接的一对突起244C承载,所以碳质部件300的旋转被抑制。同样地,碳质部件300由彼此邻接的一对突起244B及彼此邻接的一对突起244C承载,所以碳质部件300的旋转被抑制。

即,上述的碳质热源方向改变工序(步骤S30)可按照以下方式进行。步骤S30将所述多个碳质部件从一对第一输送带(输送带241A及输送带241C)向一对第二输送带(输送带241B及输送带241C)转移。

需要说明的是,在输送装置240的上游工序中设置有形成第一槽的槽形成装置220,在输送装置240的下游工序中设置有形成第二槽的槽形成装置230。因此,沿第一规定方向输送碳质部件300的输送带241A及输送带241C可以是输送带221A及输送带221B的一部分,也可以与输送带221A及输送带221B连续。同样地,沿第二规定方向输送碳质部件300的输送带241B及输送带241C可以是输送带231A及输送带231B的一部分,也可以与输送带231A及输送带231B连续。

(碳质热源方向改变工序的第二个例子)

以下,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碳质热源方向改变工序(步骤S30)的第二个例子进行了说明。图11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碳质热源方向改变工序(步骤S30)的第二个例子的图。

如图11所示,输送装置250具有一对输送带(输送带251A及输送带251B)、多个输送辊(输送辊252A及输送辊252B)。

输送带251A卷绕在多个输送辊252A上。同样地,输送带251B卷绕在多个输送辊252B上。输送带251A及输送带251B将多个碳质部件300的侧面夹持,将多个碳质部件300沿规定方向输送。

输送辊252A可旋转地构成,输送带251A伴随输送辊252A的旋转而回转。同样地,输送辊252B可旋转地构成,输送带251B伴随输送辊252B的旋转而回转。输送辊252A及输送辊252B以彼此不同的速度旋转。

即,上述的碳质热源方向改变工序(步骤S30)可按照以下方式进行。步骤S30利用从多个碳质部件300的侧面将多个碳质部件夹持的一对输送带(输送带251A及输送带251B)输送多个碳质部件300,同时借助一对输送带的速度差使多个碳质部件300各自以沿长轴方向(图3所示的第一方向D1)的转动轴为中心进行转动。

在此,应当留意的是,一对输送带(输送带251A及输送带251B)的速度差借助输送辊252A的旋转速度与输送辊252B的旋转速度之差产生。

通过上述方式,在第二个例子中,能够借助一对输送带(输送带251A及输送带251B)的速度差使碳质部件300转动。因此,在第二个例子中,即使第一规定方向与第二规定方向是同一方向,也能够制造具有彼此交叉的第一槽及第二槽的燃烧式热源50。

需要说明的是,在输送装置250的上游工序中设置有形成第一槽的槽形成装置220,在输送装置250的下游工序中设置有形成第二槽的槽形成装置230。因此,输送带251A及输送带251B可以是输送带221A及输送带221B的一部分,也可以与输送带221A及输送带221B连续。同样地,输送带251A及输送带251B可以是输送带231A及输送带231B的一部分,也可以与输送带231A及输送带231B连续。

(作用及效果)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步骤S20(工序A1)和步骤S40(工序A3)之间执行改变多个碳质部件300的方向的步骤S30(工序A2),能够在将多个碳质部件300排成一列的状态下形成槽54A(第一槽)及与槽54A交差的槽54B(第二槽)。因此,能够连续地制造形成有十字槽的多个碳质热源,提高碳质热源的生产率。

另外,如图10~图11所示,通过设置改变碳质部件300的方向的工序(工序A2),可容易地任意调整槽54A和槽54B的交差角,形成于在碳质部件300上的槽54的设计自由度得以提高。

变形例1

以下,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进行说明。以下,主要对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点进行说明。

具体而言,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碳质部件300由一对输送带输送。相比之下,在变形例1中,使用将多个碳质部件300中的每一个各自保持的多个保持部件输送碳质部件300。

具体而言,如图12所示,制造装置270具有多个保持部件271、切割器272、切割器273。

保持部件271是将碳质部件300各自保持的部件。沿第一规定方向输送保持部件271。另外,沿第二规定方向输送保持部件271。保持部件271在切割器272和切割器273之间的产线上能够在保持碳质部件300的状态下转动。

通过上述方式,在变形例1中,能够伴随保持部件271的转动使被保持在保持部件271上的碳质部件300转动。因此,在变形例1中,即使第一规定方向与第二规定方向是同一方向,也能够制造具有彼此交叉的第一槽及第二槽的燃烧式热源50。

切割器272是被配置成与碳质部件300的点火端接触并在碳质部件300的点火端上沿第一规定方向形成第一槽的旋转体。即,在上述步骤S20中,切割器272通过与由保持部件271输送的碳质部件300的点火端接触,在碳质部件300的点火端上形成第一槽。

切割器273是被配置成与碳质部件300的点火端接触并在碳质部件300的点火端上沿第二规定方向形成第二槽的旋转体。即,在上述步骤S40中,切割器273通过与由保持部件271输送的碳质部件300的点火端接触,在碳质部件300的点火端上形成第二槽。

即,上述第一槽形成工序(步骤S20)可按照以下方式进行。步骤S20(工序A1)包括利用将多个碳质部件300中的每一个各自保持的多个保持部件271沿第一规定方向输送多个碳质部件300的工序。上述第二槽形成工序(步骤S40)可按照以下方式进行。步骤S40(工序A3)包括利用多个保持部件271沿第二规定方向输送多个碳质部件300的工序。上述碳质热源方向改变工序(S30)可按照以下方式进行。步骤S30(工序A2)借助多个保持部件271各自的转动,使多个碳质部件300中的每一个以沿长轴方向(图3所示的第一方向D1)的转动轴为中心进行转动。

[参考例]

以下,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参考例进行说明。以下主要对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点进行说明。

具体而言,在参考例中,不采用使多个碳质部件300各自转动的方式,就在碳质部件300的点火端形成多个槽。

具体而言,如图13所示,制造装置280具有多个架281、多个切割器282P、多个切割器282Q。

多个架281各自收纳多个碳质部件300。具体而言,各架281具有沿Q方向延伸的形状,将沿Q方向排列的多个碳质部件300收纳。另外,多个架281沿着与Q方向正交的P方向排列。

多个切割器282P沿Q方向排列。另外,各切割器282P能够沿着P方向移动。详细地说,切割器282P是沿P方向在碳质部件300的点火端形成第一槽的旋转体。

多个切割器282Q沿P方向排列。另外,各切割器282Q能够沿着Q方向移动。详细地说,切割器282Q是沿Q方向在碳质部件300的点火端上形成第二槽的旋转体。

其他实施方式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不应当理解成组成本公开的论述及附图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根据本公开,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得知各种替代实施方式、实施例及运用技术。

在实施方式中,在碳质部件300的点火端形成两条槽。但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例如,也可在碳质部件300的点火端形成三条以上的槽。

在实施方式中,碳质部件300具有圆柱形状。但实施方式不限于此。碳质部件300具有柱状形状即可,例如,也可以具有四棱柱形状、六棱柱形状。

在实施方式中,倒角加工工序(步骤S10/工序B)在槽形成工序(步骤S20-步骤S40/工序A)之前进行。但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倒角加工工序(步骤S10/工序B)也可在槽形成工序(步骤S20-步骤S40/工序A)之后进行。需要说明的是,与在进行槽形成工序后进行倒角加工工序的情况相比,在槽形成工序(步骤S20-步骤S40/工序A)之前进行倒角加工工序(步骤S10/工序B)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碳质部件300在倒角加工工序中伤缺等。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连续地制造出形成有十字槽的多个碳质热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