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烟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91907阅读:657来源:国知局
磨烟盒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具用品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磨烟盒。



背景技术:

磨烟盒是一种将烟叶通过研磨变成细碎烟沫的工具,现有磨烟盒对烟叶的研磨效果虽然很好,但是研磨好的烟沫需要用手或借助其他工具从磨烟盒内部取出后再装入电子烟的烟锅中使用。由此,烟沫的取出过程较为繁琐,同时不可避免的会造成烟沫的污染和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磨烟盒,使磨烟盒内的烟沫能够直接装入电子烟中使用,避免污染和浪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要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磨烟盒,所述磨烟盒包括上盖、中盖以及收料座,所述上盖可转动地设于所述中盖的一端,所述收料座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中盖的另一端,所述上盖与所述中盖之间的容腔形成研磨腔,所述收料座的内腔形成收料腔,所述中盖上还设有连通所述研磨腔与所述收料腔的过滤孔,所述收料座上设有连通所述收料腔的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可拆卸地安装有密封件,安装或拆卸所述密封件,使得所述密封件密封或打开所述出料口。

进一步地,所述收料座上对应所述出料口朝向所述中盖延伸形成中空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上设置有缺口,所述密封件的一端沿所述密封件的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抵持部,所述密封件安装在所述连接柱内时,所述抵持部抵持在所述连接柱上。

进一步地,所述磨烟盒还包括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收料座远离所述中盖一端的下盖。

进一步地,所述收料座上朝向所述下盖延伸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三凸台,所述下盖上朝向所述收料座延伸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凸台配合的第四凸台,所述收料座与所述下盖通过所述第三凸台和所述第四凸台的配合旋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上设置有多个朝向所述中盖延伸且沿所述上盖周向均匀排列的第一磨齿,所述中盖上设置有朝向所述上盖延伸且与所述第一磨齿相互错开的第二磨齿。

进一步地,所述中盖上配合最外圈的所述第一磨齿设置有至少一个朝向所述上盖延伸的抵挡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磨齿和所述第二磨齿均为三棱锥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与所述中盖中的其中一个的中心处设置有转轴,所述上盖与所述中盖中的另外一个的中心处设置有轴孔,当所述转轴与所述轴孔配合时,所述上盖与所述中盖能够以所述转轴为中心相对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上设置有第一磁性件,所述轴孔内设置有第二磁性件,当所述转轴与所述轴孔配合时,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相互吸合。

进一步地,所述中盖上设置有第一凸台,所述收料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台配合的第二凸台,所述收料座与所述中盖通过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的配合旋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磨烟盒,研磨好的烟沫能够经由出料口自行进入至电子烟内以完成电子烟的烟沫装填工作,与传统结构相比,克服了用手或借助其他工具取出烟沫再加入至电子烟内,从而造成烟沫污染和浪费的弊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磨烟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磨烟盒的分解图;

图3是图1所示磨烟盒的另一视角的分解图;

图4是图1所示磨烟盒的剖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磨烟盒取下下盖后安装在烟锅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及其标号分别为:

磨烟盒100 上盖10 中盖20

收料座30 下盖40 转轴101

第一磨齿102 第一磁性件103 轴孔201

第二磁性件202 第二磨齿203 研磨腔204

过滤孔205 抵挡部206 第一凸台207

第二凸台301 出料口303 密封件304

连接柱305 第一连接部306 第三凸台307

第二连接部401 第四凸台402 开口403

防漏贴404 抵持部3041 缺口3051

烟锅200 收料腔302 隔板208

上腔室2081 下腔室2082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磨烟盒100,该磨烟盒100包括上盖10、中盖20、收料座30以及下盖40。上盖10设置在中盖20的一端,收料座30和下盖40依次设置在中盖20的另一端,且收料座30位于中盖20与下盖40之间。上盖10与中盖20可转动地连接,中盖20、收料座30和下盖40两两可拆卸地连接。本实施方式中,收料座30的一端与中盖20可拆卸地连接,收料座30的另一端与下盖40可拆卸地连接。为了便于转动以及拆装,上盖10、中盖20、收料座30和下盖40的外周面上均设置防滑纹(图未标出)。

请参阅图2和图3,上盖10大致呈中空的筒状结构,上盖10靠近中盖20的一端开口设置。上盖10顶壁的中心处沿上盖10的轴向朝向中盖20延伸形成转轴101,上盖10顶壁上还设置有多个向中盖20延伸且沿上盖10周向均匀排列的第一磨齿102。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磨齿102围绕上盖10的中心轴(即,转轴101)设置有两圈,以充分研磨烟叶。可以理解地,第一磨齿102还可以有一圈或两圈以上。

请同时参阅图2-图4,中盖20大致呈两端贯穿的中空筒状结构,中盖20内设置有隔板208,将中盖20的内腔隔离成朝向上盖10的上腔室2081和远离上盖10的下腔室2082。其中,隔板208朝向上盖10的一侧(即,上腔室2081的底壁)的中心处对应转轴101设置有轴孔201,轴孔201与转轴101相配合时,中盖20和上盖10以转轴101为转动中心实现可转动地连接。并且,轴孔201对转轴101具有限位作用,可以防止中盖20与上盖10相对转动过程中相互脱离。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转轴101还可以设置在隔板208朝向上盖10的一侧的中心处,轴孔201设置在上盖10顶壁的中心处,同样能够使上盖10和中盖20以转轴101为转动中心可转动地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轴孔201是一盲孔。可以理解地,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轴孔201还可以是一通孔。

本实施方式中,转轴101上设置有第一磁性件103,轴孔201内设置有第二磁性件202,通过第一磁性件103与第二磁性件202的吸合作用,可以进一步防止中盖20与上盖10相对转动过程中相互脱离。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磁性件103与第二磁性件202均为磁铁。

请参阅图2和图4,隔板208朝向上盖10的一侧上设置有多个朝向上盖10延伸且与第一磨齿102相互错开的第二磨齿203。中盖20与上盖10之间的容腔(即上腔室2081与上盖10的内腔之间的空间)形成用于放置烟叶的研磨腔204,中盖20的隔板208上开设有连通研磨腔204和下腔室2082的过滤孔205。使用时,烟叶放置在研磨腔204内,通过中盖20与上盖10的相对转动作用,烟叶被第一磨齿102和第二磨齿203研磨成细碎的烟沫,满足使用需求的烟沫便从过滤孔205漏到收料座30上。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磨齿102和第二磨齿203均设置为三棱锥形状,从而更彻底地研磨烟叶。

请参阅图2,为了防止研磨过程中,部分烟叶会粘着在最外圈的第一磨齿102上,隔板208朝向上盖10的一侧配合最外圈的第一磨齿102设置有两个向上盖10延伸的抵挡部206。可以理解地,抵挡部206还可以有一个或两个以上。在研磨过程中,抵挡部206能够将粘着在最外圈的第一磨齿102上的烟叶抵挡下来以被研磨和/或漏到收料座30上。本实施方式中,抵挡部206为圆柱结构。

请参阅图2和图3,收料座30大致呈中空的筒状结构,收料座30靠近中盖20的一端开口设置。为了便于收料座30与中盖20连接,下腔室2082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凸台207,收料座30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凸台301,第一凸台207与第二凸台301均为螺旋状凸台,收料座30与中盖20通过第一凸台207与第二凸台301的配合旋合连接。

请参阅图4,收料座30的内腔形成收料腔302,由于收料座30与中盖20连接时,收料座30收容于下腔室2082内,因此,收料腔302与过滤孔205相连通,从而使得研磨腔204内的烟沫经由过滤孔205漏至收料腔302内。收料座30的底壁中心处(即,收料腔302的底壁中心处)设置有与收料腔302连通的出料口303,出料口303上可拆卸地安装有密封件304。当密封件304安装在出料口303上时,出料口303被密封,烟沫无法从出料口303漏出,当取下密封件304时,出料口303被打开,烟沫能够经由出料口303漏出。

请参阅图2,本实施方式中,收料座30的中心处对应出料口303朝向中盖20延伸形成中空的连接柱305,连接柱305的侧壁上设置有一缺口3051,便于烟沫漏出。密封件304大致呈一端具有开口的筒状结构,密封件304的开口端沿密封件304的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抵持部3041。当密封件304安装在连接柱305内时,密封件304能够密封出料口303,且抵持部3041抵持在连接柱305靠近中盖20的一端,以防止密封件304脱离出料口303而使出料口303处于打开状态。并且,密封件304的开口的直径与人的手指的宽度相当,用户将手指插入密封件304的开口内,可方便密封件304的拆卸与安装。

请参阅图3,收料座30远离中盖20的端面的中心处沿背离中盖20的方向延伸有第一连接部306,第一连接部306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三凸台307,该第三凸台307为螺旋状凸台。

请参阅图2,下盖40大致呈中空的筒状结构,下盖40靠近收料座30的一端开口设置。下盖40的底壁中心处朝向收料座30延伸形成第二连接部401,第二连接部401的内壁上设置有第四凸台402,该第四凸台402为螺旋状凸台。下盖40与收料座30通过第四凸台402与第三凸台307的配合旋合连接。

请参阅图3,下盖40在制造过程中,为了便于开模,下盖40的底部往往需要开设开口403,然而当密封件304无法完全密封出料口303时,便会有些许烟沫从出料口303漏出至下盖40上,进而有可能会由开口403漏出,造成烟沫的浪费。请同时参阅图2和图4,本实施方式中,下盖40上对应开口403设置有防漏贴404,通过防漏贴404封堵开口403,避免了烟沫漏出至磨烟盒100的外部。本实施方式中,防漏贴404为薄塑料片。

为了便于用于观察磨烟盒100内部烟叶的研磨情况,可以理解地,上盖10、中盖20、收料座30以及下盖40均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制成,本实施方式中,上盖10、中盖20、收料座30以及下盖40均由透明塑料制成。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中盖20与收料座30之间以及下盖40与收料座30之间还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可拆卸地连接。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防漏贴404还可以与下盖40一体成型制造。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下盖40还可以省略。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磨烟盒100的使用过程。

请参阅图4,研磨烟叶时,将烟叶放置在研磨腔204内,相对转动上盖10和中盖20,烟叶在第一磨齿102与第二磨齿203的切割作用下变成细碎的烟沫,满足使用需求的烟沫经由过滤孔205漏入至收料腔302内。

请参阅图5,用户将研磨好的烟沫加入电子烟时,先取下下盖40,然后将收料座30通过第三凸台307旋合连接在电子烟的烟锅200上,使得出料口303与烟锅200对位。再依次取下上盖10、中盖20和密封件304,此时,出料口303被打开,收料腔302通过出料口303与烟锅200相连通,于是,烟沫便能够通过出料口303进入至烟锅200内,完成电子烟装填烟沫的过程。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通过出料口303将烟沫转移至烟沫存储装置中,以待用户需要使用时,再将存储在烟沫存储装置中的烟沫装填至烟锅200内。

本实用新型的磨烟盒100,研磨好的烟沫能够自行进入至电子烟内以完成电子烟的烟沫装填工作,与传统结构相比,克服了用手或借助其他工具取出烟沫再加入至电子烟内,从而造成烟沫污染和浪费的弊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