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体及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11081发布日期:2021-02-20 19:14阅读:70来源:国知局
发热体及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烘烤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发热体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传统的电子烟或其相关领域中,加热组件一般采用加热丝直接加热雾化的方式,加热组件需要与电子烟主体通过导线进行电连接,加热组件的安装比较复杂。另外,并且为了提高加热效率,其中的电热丝与用于产生烟雾的烟膏、烟丝等气溶胶生成基质直接紧密接触,加热丝容易被污染,被污染后,加热组件不方便拆卸下来进行单独清洗。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发热体及气溶胶生成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4]
本实用新型的发热体,所述发热体用于可拆卸地设置在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容置腔内,所述发热体包括壳体和发热件,所述壳体的内部中空,用于容纳气溶胶生成基质,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进气孔和出气孔;发热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发热件用于在交变磁场内产生涡流而发热,进而对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加热生成气溶胶。
[0005]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筒体、上堵头和下堵头;所述上堵头和下堵头分别设置在第一筒体的相对两端,所述发热件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筒体内;所述进气孔开设于所述下堵头或者所述第一筒体靠近下堵头的一端筒壁上;所述出气孔开设于所述上堵头。
[0006]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堵头和下堵头的外表面均设置有气流槽,所述气流槽用于引导气流、防止气流堵塞。
[0007]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件为片状发热件;所述第一筒体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片状发热件卡设于所述第一卡槽内;或者,所述下堵头靠近第一筒体的端面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片状发热件卡设于所述第二卡槽内。
[0008]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片状发热件从中心到外依次包括磁性金属导体、第一导热层和第二导热层,所述第一导热层的导热系数高于所述第二导热层,所述第二导热层用于与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直接接触。
[0009]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件为管状发热件;所述下堵头靠近第一筒体的端面设置有第三卡槽,所述管状发热件卡设于所述第三卡槽内;或者,所述下堵头靠近第一筒体的端面设置有凸起,所述管状发热件套接并且固定在所述凸起外。
[001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状发热件从内壁到外壁依次包括磁性金属导体、第一导热层和第二导热层,所述第一导热层的导热系数高于所述第二导热层,所述第二导热层用于与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直接接触。
[0011]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性金属导体的厚度为0.1mm-0.6mm;所述第一导热层的导热系数为15w/(m
·
k)-26w/(m
·
k),厚度为0.02mm-0.5mm;所述第二导热层的导热系数为0.04w/(m
·
k)-0.08w/(m
·
k),厚度为0.02mm-0.05mm。
[0012]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件的外表面为光面或者磨砂面;或者,所述发热件的外表面设置有凸起结构或者凹槽结构。
[0013]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面的粗糙度ra≤6.3μm;所述磨砂面的粗糙度ra≥50μm;所述凸起结构的高度或者所述凹槽结构的深度为0.1mm-0.3mm。
[0014]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件为片状发热件,所述凸起结构为横条状凸起、纵条状凸起或者点状凸起,所述凹槽结构为横条状凹槽、纵条状凹槽或者点状凹槽。
[0015]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件为管状发热件,所述凸起结构为径向环状凸起、轴向条状凸起或者螺旋状凸起,所述凹槽结构为径向环状凹槽、轴向条状凹槽或者螺旋状凹槽。
[0016]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堵头和/或下堵头为硅胶材料制成;或者,所述上堵头和/或下堵头包括堵柱和设置在所述堵柱外的密封圈。
[0017]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主体和上面任一所述的发热体;所述容置腔形成于所述主体内,所述容置腔的腔壁外设置有磁感线圈;所述主体内还设置有电源组件,所述磁感线圈与所述电源组件电连接,所述磁感线圈用于使得所述容置腔内形成交变磁场。
[0018]
在一个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吸嘴,所述吸嘴与所述进气孔和出气孔均相连通,所述吸嘴用于可拆卸地盖设在所述主体的上端,并且所述吸嘴还用于将发热体压合固定于所述容置腔内。
[0019]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嘴与所述主体之间存在磁吸力,所述吸嘴用于通过磁吸力与所述主体连接。
[0020]
在一个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铁氧体膜,所述铁氧体膜套设于所述磁感线圈的外部。
[0021]
本实用新型的发热体及气溶胶生成装置,其有益效果为:
[0022]
本实用新型的发热体及气溶胶生成装置,通过采用磁感发热方式,避免在发热体与主体之间设置导电线路结构,将发热体可拆卸地设置在气溶胶生成装置内,使得发热体可单独取出,从而便于往发热体内放置气溶胶生成基质,并且便于更换、清洗发热体,使得发热体可以制成一次性耗材,也可以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0023]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纵向截面剖视示意图。
[0024]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发热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5]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发热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6]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发热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7]
图5为图4所示实施例中发热体的下堵头靠近第一筒体一端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纵向截面剖视示意图。
[0029]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发热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0]
图8为图7所示实施例中发热体的下堵头靠近第一筒体一端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片状发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片状发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片状发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片状发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5]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片状发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6]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片状发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7]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片状发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发热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9]
图17为图16所示实施例中发热体的下堵头靠近第一筒体一端的结构示意图。
[0040]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发热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41]
图19为图18所示实施例中发热体的下堵头靠近第一筒体一端的结构示意图。
[0042]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纵向截面剖视示意图。
[0043]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发热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44]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纵向截面剖视示意图。
[0045]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发热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46]
图2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管状发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7]
图2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管状发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8]
图2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管状发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9]
图2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管状发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0050]
图2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管状发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0051]
图2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管状发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0052]
附图标记:
[0053]
气溶胶生成装置10;发热体100,壳体110,第一筒体111,第一卡槽112,进气孔113,出气孔114,上堵头115,下堵头116,第二卡槽117,第三卡槽118,凸起119,发热件120,磁性金属导体121,第一导热层122,第二导热层123,凸起结构124,凹槽结构125,主体200,第二筒体210,进气口211,磁感线圈220,容置腔230,进气通道240;吸嘴300,气道310;铁氧体膜400。
具体实施方式
[0054]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55]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56]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
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57]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58]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59]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另外,需要说明是,在本文附图中的剖视图中,剖面线的设置是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在一个剖面图中,相同的剖面线示意性地表示同一个部件或者表示采用相同材质的不同部件,剖面线的形状,包括倾斜角度和间隔距离,并不严格遵从机械制图中关于不同材质的剖面线设定。例如,在本文中的附图中,倾斜45
°
的剖面线并不一定代表金属材质,还可以表示其他非金属材质。
[0060]
在传统的电子烟或其相关领域中,加热组件一般采用加热丝直接加热雾化的方式,加热组件需要与电子烟主体通过导线进行电连接,加热组件的安装比较复杂。另外,并且为了提高加热效率,其中的电热丝与用于产生烟雾的烟膏、烟丝等气溶胶生成基质直接紧密接触,加热丝容易被污染,被污染后,加热组件不方便拆卸下来进行单独清洗。
[0061]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热体及气溶胶生成装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装置10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主体200、发热体100和吸嘴300,主体200包括第二筒体210和设置在第二筒体210筒壁外的磁感线圈220,第二筒体210内设置有容置腔230,发热体100可拆卸地设置在容置腔230内,吸嘴300可拆卸地盖设在第二筒体210的上端,并且当吸嘴300盖设在第二筒体210的上端时,吸嘴300能够将发热体100压合固定于容置腔230内。主体200内还设置有电源组件(图中未示出),磁感线圈220与电源组件电连接,磁感线圈220用于使得容置腔230内形成交变磁场。发热体100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发热体100包括壳体110和发热件120,壳体110的内部中空,用于容纳气溶胶生成基质,发热件120设置在壳体110内,发热件120的至少部分材料为磁性金属导体,发热件120用于在交变磁场内产生涡流而发热,进而对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加热生成气溶胶。
[0062]
另外,如图1和图2所示,吸嘴300内设置有气道310,壳体110上开设有进气孔113和出气孔114,进气孔113和出气孔114均与气道310相连通;第二筒体210靠近吸嘴300的一端开设有进气口211,发热体100的外壁与第二筒体210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用于充当进气通道240。气体流动方向如图1中的箭头所示,当用户抽吸时,外界空气依次通过进气口211、进
气通道240、进气孔113进入发热件120的壳体110内,将壳体110内的气溶胶依次通过出气孔114和吸嘴300内的气道310带出气溶胶生成装置10,供用户吸食。
[0063]
在一个实施例中,发热体100单独的结构如图2所示,壳体110包括第一筒体111、上堵头115和下堵头116;上堵头115和下堵头116分别设置在第一筒体111的相对两端,发热件120为片状发热件120,第一筒体111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卡槽112,片状发热件120卡设于第一卡槽112内,进而固定于壳体110内。进气孔113开设于下堵头116,出气孔114开设于上堵头115。在一个实施例中,上堵头和下堵头的外表面均设置有气流槽,气流槽用于引导气流、防止气流堵塞。
[0064]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片状发热件120的固定方式以及进气孔113、出气孔114的设置位置不进行限定。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筒体111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卡槽112,片状发热件120卡设于第一卡槽112内,进而固定于壳体110内;进气孔113开设于第一筒体111靠近下堵头116的一端筒壁上。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图6所示,其中,图4为发热件120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为下堵头116靠近第一筒体111一端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和图5所对应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0的纵向截面剖视图。如图4-图6所示,下堵头116靠近第一筒体111的端面设置有第二卡槽117,片状发热件120卡设于第二卡槽117内,进而固定于壳体110内;进气孔113开设于第一筒体111靠近下堵头116的一端筒壁上。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其中,图7为发热件120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8为下堵头116靠近第一筒体111一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和图8所示,进气孔113开设于下堵头116,并且下堵头116靠近第一筒体111的端面设置有第二卡槽117,片状发热件120卡设于第二卡槽117内,进而固定于壳体110内。
[0065]
在一个实施例中,片状发热件120的结构如图9所示,片状发热件120在厚度方向上从中心到外依次包括磁性金属导体121、第一导热层122和第二导热层123,第一导热层122包覆在磁性金属导体121的外部,第二导热层123包覆在第一导热层122的外部,第一导热层122的导热系数高于第二导热层123,第二导热层123用于与气溶胶生成基质直接接触。在具体的实施例中,磁性金属导体121材质为铁素体不锈钢、镍、镍合金、铁基合金和钴基合金等,厚度为0.1mm-0.6mm,优选为0.1mm-0.3mm。第一导热层122为高导热陶瓷,导热系数为15w/(m
·
k)-26w/(m
·
k),厚度为0.02mm-0.5mm,优选为0.2mm-0.5mm。第二导热层123材质为低导热玻璃,导热系数与被烘烤的气溶胶生成基质相近,导热系数为0.04w/(m
·
k)-0.08w/(m
·
k),厚度为0.02mm-0.05mm。磁性金属导体121在交变磁场内产生涡流而发热,涡流热会依次通过第一导热层122和第二导热层123向外扩散,第一导热层122的高导热性可使磁性金属导体121的不均匀温度场传递到第一导热层122后变得均匀,第二导热层123的低导热性可使第一导热层122的热量不会快速传递给被烘烤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气溶胶生成基质包括大麻花、大麻叶、大麻膏、烟丝等,避免片状发热件120周边过度炭化出现焦味和/或有毒化学物质。
[0066]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片状发热件120的外表面可以为光面或者磨砂面,或者,片状发热件120的外表面还可以设置凸起结构124或者凹槽结构125。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光面的粗糙度ra≤6.3μm;磨砂面的粗糙度ra≥50μm;凸起结构124的高度或者凹槽结构125的深度为0.1mm-0.3mm。光面或者磨砂面的片状发热件120主要用以烘烤大麻花、大麻叶和烟丝等气溶胶生成基质;外表面设置有凸起结构124或者凹槽结构125的发热件120,主要用以烘烤
大麻膏及其浓缩物或者提取物等,可以防止大麻膏下滑,凸起结构124或者凹槽结构125纹理间的间隙可以储备大麻膏,并且有效增大接触面积。另外,由于片状发热件120直接与气溶胶生成基质接触的第二导热层123为低导热玻璃材料,可以使大麻膏或者大麻提取物受热均匀,不会因为温差较大造成飞溅。
[0067]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片状发热件120外表面的凸起结构124可以为横条状凸起119,如图10所示,横条状凸起119沿片状发热件120的宽度方向延伸。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片状发热件120外表面的凸起结构124还可以为纵条状凸起119,如图11所示,纵条状凸起119沿片状发热件120的长度方向延伸。在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片状发热件120外表面的凸起结构124还可以为点状凸起,如图11所示,点状凸起呈阵列状分布在片状发热件120的外表面。
[0068]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片状发热件120外表面的凹槽结构125可以为横条状凹槽,如图13所示,横条状凹槽沿片状发热件120的宽度方向延伸。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片状发热件120外表面的凹槽结构125还可以为纵条状凹槽,如图14所示,纵条状凹槽沿片状发热件120的长度方向延伸。在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片状发热件120外表面的凹槽结构125还可以为点状凹槽,如图15所示,点状凹槽呈阵列状分布在片状发热件120的外表面。
[0069]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发热体100中发热件120的具体形状不进行限定,在图1至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发热体100的发热件120均为片状发热件120。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发热体100中的发热件120还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6和图17所示,发热件120为管状发热件120,管状发热件120卡固于下堵头116靠近第二筒体210的一端,进而固定于壳体110内。具体地,如图16和图17所示,下堵头116靠近第一筒体111的端面设置有第三卡槽118,管状发热件120能够卡设于第三卡槽118内,进而固定于壳体110内。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与片状发热件120的实施例类似,当发热件120为管状发热件120时,进气孔113可以设置在下堵头116,如图16和图17所示;进气孔113可以设置在第一筒体111靠近下堵头116的一端筒壁上,如图18和图19所示。图18和图19所对应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0的纵向截面剖视图如图20所示,下堵头116靠近第一筒体111的端面设置有第三卡槽118,管状发热件120能够卡设于第三卡槽118内,进而固定于壳体110内,并且进气孔113开设于第一筒体111靠近下堵头116的一端筒壁上。
[0070]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1和图22所示,其中,图21为发热件120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2为图21对应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0的纵向截面剖视图。如图21和图22所示,进气孔113开设于下堵头116,并且下堵头116靠近第一筒体111的端面设置有凸起119,管状发热件120套接并且固定在凸起119外,进而固定于壳体110内。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进气孔113开设于第一筒体111靠近下堵头116的一端筒壁上,下堵头116靠近第一筒体111的端面设置有凸起119,管状发热件120套接并且固定在凸起119外,进而固定于壳体110内。
[0071]
即无论发热件120为片状发热件120还是管状发热件120,进气孔113均可以开设于下堵头116或者第一筒体111靠近下堵头116的一端筒壁上。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发热件120的具体用途设置进气孔113的具体位置。例如,当发热件120主要用于烘烤大麻花、大麻叶、烟丝等固态气溶胶生成基质时,优先将进气孔113开设于下堵头116,如图1和图22所示,气流轴向流动,从而使得用户抽吸顺畅,且能够在第一时间将气溶胶带走。另外,当进气孔113开设于下堵头116时,进气孔113对称分布在下堵头116的相对两侧,如图1和图22所
示,从而气流能更加充分的在间隙中流通,进而带出气溶胶成分。当发热件120主要用于烘烤大麻膏及其浓缩物或者提取物时,优先将进气孔113开设于第一筒体111靠近下堵头116的一端筒壁上,如图6和图20所示,从而能够防止液体漏出发热体100,导致利用率不高或者污染主体200的第二筒体210。
[0072]
另外,无论发热件120为片状发热件120还是管状发热件120,发热件120均可拆卸地设置在发热体100内,发热体100又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二筒体210的容置腔230内。从而发热体100可单独从气溶胶生成装置10中取出,发热件120又可以单独从发热体100中取出。当气溶胶生成基质为大麻花、大麻叶、烟丝等固体物质时,去掉上堵头115,即可往第一筒体111与片状发热件120或者管状发热件120之间的腔体填充该固体气溶胶生成基质。当气溶胶生成基质为大麻膏及其浓缩物或者提取物时,可以将发热件120取出,将大麻膏及其浓缩物或者提取物涂抹在发热件120的外表面。另外。当取掉上堵头115、下堵头116和发热件120后,发热体100的第一筒体111为直筒型筒体,便于清洁。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第一筒体111的横截面形状不进行限定,在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筒体111的横截面形状可以呈圆形、椭圆形或者方形等其他形状。另外,在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筒体111的材质可以为耐高温玻璃或者聚碳酸酯,上堵头115和/或下堵头116可以为耐高温硅胶,或者,上堵头115和/或下堵头116包括堵柱和设置在堵柱外的o型密封圈。
[0073]
另外,与图9所示的实施例类似,当发热件120为管状发热件120时,管状发热件120也包括三层结构,如图24所示,从内壁到外壁依次包括磁性金属导体121、第一导热层122和第二导热层123,第一导热层122包覆在第一导热层122的外部,第二导热层123包覆在第一导热层122的外部,第一导热层122的导热系数高于第二导热层123,第二导热层123用于与气溶胶生成基质直接接触。另外,当发热件120为管状发热件120时,磁性金属导体121、第一导热层122和第二导热层123的材质、厚度均可以参考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0074]
另外,与图9、图10、图11、图13、图14所示的实施例类似,当发热件120为管状发热件120时,管状发热件120的外表面也可以为光面或者磨砂面,或者,管状发热件120的外表面也可以设置凸起结构124或者凹槽结构125,光面的粗糙度、磨砂面的粗糙度、凸起结构124的高度以及凹槽结构125的深度均可以参考片状发热件120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0075]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管状发热件120为圆管,管状发热件120外表面的凸起结构124可以为径向环状凸起,如图25所示,其中,径向为管状发热件120的径向。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管状发热件120外表面的凸起结构124还可以为轴向条状凸起,如图26所示,其中,轴向为管状发热件120的轴向。在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管状发热件120外表面的凸起结构124还可以为螺旋状凸起,如图27所示。
[0076]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管状发热件120外表面的凹槽结构125可以为径向环状凹槽,如图28所示,其中,径向为管状发热件120的径向。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管状发热件120外表面的凹槽结构125还可以为轴向条状凹槽,如图29所示,其中,轴向为管状发热件120的轴向。在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管状发热件120外表面的凹槽结构125还可以为螺旋状凹槽(图中未示出)。
[0077]
另外,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吸嘴300与第二筒体210之间存在磁吸
力,吸嘴300通过磁吸力与第二筒体210连接,并且将发热体100压合固定在第二筒体210的容置腔230内。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气溶胶生成装置10还包括铁氧体膜400,铁氧体膜400套设在磁感线圈220的外部,用于屏蔽磁感线圈220产生的磁场,防止磁场外漏。
[0078]
本实用新型的发热体100及气溶胶生成装置10,通过采用磁感发热方式,避免在发热体100与主体200之间设置导电线路结构,将发热体100可拆卸地设置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内,使得发热体100可单独取出,从而便于往发热体100内放置气溶胶生成基质,并且便于更换、清洗发热体100,使得发热体100可以制成一次性耗材,也可以重复使用。
[0079]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80]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