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装置及雾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63937发布日期:2022-08-17 08:22阅读:69来源:国知局
雾化装置及雾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雾化装置及雾化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雾化设备通常包括相连接的雾化装置和供电装置,其中雾化设备的常见结构为在一个圆形封闭空间内设置加热件,剩余的环形空间用于容纳待雾化的溶液,雾化芯是封闭的,仅在雾化芯外壁上开设两个对称的进液孔,用于向加热件供应溶液;雾化装置的下部连接供电装置,供电装置用于向加热件供电。然而,这种雾化设备中加热件与溶液的接触面较小,影响了雾化效果,并且加热件的安装过程比较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雾化装置及雾化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雾化装置的雾化效果不好、加热件的安装过程较为繁琐的问题。
4.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雾化装置,所述雾化装置内设有:
5.主体,所述主体内构建有储液腔和与所述储液腔相隔离的气流通道,且所述储液腔的一端开口设置,所述气流通道与外界连通;
6.安装件,封堵于所述主体的开口且所述安装件内开设有安装孔;陶瓷加热件,密封固定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陶瓷加热件包括陶瓷基体和加热基材,所述陶瓷基体包括显露于所述储液腔的吸液面和显露于所述气流通道内的雾化面,储液腔内的溶液可通过所述吸液面渗透至所述雾化面,所述加热基材设置于所述雾化面。
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件为柔性材质,所述安装件与所述储液腔过盈配合连接。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的孔壁设有第一卡合部,所述陶瓷基体的外壁设有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相卡接。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气流通道包括导气气路和与之连通的雾化腔,所述雾化腔的过气面积大于所述导气气路的面积,且所述雾化面显露于所述雾化腔内。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体的一端开口设置,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密封地插接于所述主体的开口,并与所述主体的内壁围设成所述雾化腔,所述底座上还设有与所述雾化腔连通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用于将外部气体通入所述雾化腔内。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出雾嘴,所述出雾嘴连接于所述主体背离所述底座的一端,所述出雾嘴内设有与所述导气气路相连通的出气通道;所述陶瓷加热件雾化溶液得到的雾化气体和外部气体经所述雾化腔、所述导气气路、所述出气通道流至所述雾化装置之外。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体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设有注液口,所述出雾嘴盖设于所述主体上且密封所述注液口。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底座内的气流感应器,且所述底座内还构建有过气通道,所述过气通道的一端朝向所述气流感应器,另一端与所述导气气路
相连通。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包覆所述主体的外壳,所述底座为硅胶材质,所述主体为塑胶材质,所述外壳为金属材质;所述主体的内壁与所述底座相贴合,且所述主体的外壁与所述外壳相贴合。
15.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雾化设备,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雾化装置,以及用于向所述雾化装置供电的供电装置。
16.上述雾化装置内设有主体、安装件和陶瓷加热件,主体内构建有储液腔和与储液腔相隔离的气流通道,安装件封堵于储液腔的开口且陶瓷加热件通过安装件固定于储液腔的开口,使得陶瓷加热件中陶瓷基体的吸液面显露于储液腔,同时陶瓷基体的雾化面显露于气流通道内,因此,陶瓷加热件能够吸液并将溶液雾化为气体,雾化气体从气流通道内流出。上述雾化装置中,由于陶瓷加热件密封地设于储液腔的开口,且陶瓷基体的吸液面显露于储液腔,陶瓷加热件与溶液的接触面较大,雾化效果较好;并且,陶瓷加热件通过安装件直接固定于主体内,安装过程比较简单。
17.上述雾化设备及雾化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雾化装置的雾化效果不好、加热件的安装过程较为繁琐的问题。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20.图2是图1所示的雾化设备的剖视图;
21.图3是图2中雾化装置的剖视图;
22.图4是图1所示的雾化设备中雾化装置去除外壳后的立体示意图;
23.图5是图1所示的雾化设备中雾化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24.图6是图5所示的雾化装置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25.图中标记的含义为:
26.1、雾化设备;100、雾化装置;200、供电装置;10、主体;11、储液腔;12、气流通道;121、导气气路;122、雾化腔;13、注液口;20、安装件;21、安装孔;22、第一卡合部;30、陶瓷加热件;31、陶瓷基体;301、吸液面;302、雾化面;311、第二卡合部;40、底座;41、进气口;42、过气通道;50、出雾嘴;51、出气通道;52、上盖;53、密封件;60、气流感应器;70、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
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0.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1.为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32.请参照图1至图3,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雾化装置100,雾化装置设于雾化设备1中。雾化装置100内设有主体10、安装件20和陶瓷加热件30。
33.主体10内构建有储液腔11和与储液腔11相隔离的气流通道12,且储液腔11的一端开口设置,气流通道12与外界连通。其中,储液腔11用于容纳待雾化的溶液,气流通道12可将雾化后的气体导出到外界。储液腔11内存储的溶液可为水、药液、芳香液、驱蚊液、烟液,雾化设备1根据储液腔11内存储的不同溶液对应为加湿器、医用药用雾化器、香薰、驱蚊器、电子烟;在本实施例以电子烟为例进行说明。
34.安装件20封堵于主体10的开口且安装件20内开设有安装孔21;陶瓷加热件30密封固定于安装孔21内,如此,陶瓷加热件30通过安装件20安装于储液腔11的开口处,且安装件20和陶瓷加热件30共同密封主体10的开口,防止漏液。
35.陶瓷加热件30包括陶瓷基体31和加热基材(图未示),陶瓷基体31包括显露于储液腔11的吸液面301和显露于气流通道12内的雾化面302,储液腔11内的溶液可通过吸液面301渗透至雾化面302,加热基材设置于雾化面302,加热基材用于加热陶瓷基体31,以将渗透至雾化面302的溶液进行加热雾化。加热基材可为加热丝或电极片等,但不限于此。
36.在组装时,首先在储液腔11内注入溶液,然后将陶瓷加热件30固定于安装件20的安装孔21内,再将组装在一起的陶瓷加热件30和安装件20封堵于储液腔11的开口;可以理解,组装顺序不限于此,另外陶瓷加热件30和安装件20也可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37.在使用时,储液腔11内的溶液可通过陶瓷基体31的吸液面301渗透至雾化面302,加热基材将渗透至雾化面302的溶液进行加热雾化,形成雾化气体,雾化气体从气流通道12流至外界。
38.上述雾化装置内设有主体10、安装件20和陶瓷加热件30,主体10内构建有储液腔11和与储液腔11相隔离的气流通道12,安装件20封堵于储液腔11的开口且陶瓷加热件30通过安装件20固定于储液腔11的开口,使得陶瓷加热件30中陶瓷基体31的吸液面301显露于储液腔11,同时陶瓷基体31的雾化面302显露于气流通道12内,因此,陶瓷加热件30能够吸液并将溶液雾化为气体,雾化气体从气流通道12内流出。上述雾化装置中,由于陶瓷加热件30密封地设于储液腔11的开口,且陶瓷基体31的吸液面301显露于储液腔11,陶瓷加热件30
与溶液的接触面较大,雾化效果较好;并且,陶瓷加热件30通过安装件20直接固定于主体10内,安装过程比较简单。
39.在一实施例中,安装件20为柔性材质,安装件20与储液腔11过盈配合连接。如此,安装件20可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安装于储液腔11内,进一步提升了安装的便利性,且密封效果较好。其中,安装件20所采用的柔性材质可为硅胶,但不限于此。
40.可以理解,安装件20与主体10的固定方式不限于此,例如,安装件20可与主体10卡接或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41.请同时参照图3至6,在一实施例中,安装孔21的孔壁设有第一卡合部22,陶瓷基体31的外壁设有第二卡合部311,第一卡合部22与第二卡合部311相卡接。如此,陶瓷加热件30与安装件20之间的连接较为稳定,且陶瓷加热件30可将安装孔21密封,防止漏液。
42.可选的,第一卡合部22为沿着安装孔21的孔壁设置的凹槽,第二卡合部311为环绕陶瓷基体31的凸起,如此,陶瓷基体31的外壁与安装孔21的孔壁紧密接触,且凸起可卡接于凹槽内;可以理解,第一卡合部22、第二卡合的结构不限于此,只要二者能相互卡接即可,例如,第一卡合部22为凸起,第二卡合部311为凹槽。
43.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气流通道12包括导气气路121和与之连通的雾化腔122,雾化腔122的过气面积大于导气气路121的面积,且雾化面302显露于雾化腔122内。如此,雾化面302加热得到的雾化气体可直接进入雾化腔122内,然后自雾化腔122通入导气气路121内;并且,由于雾化腔122的过气面积大于导气气路121的面积,雾化腔122还具有冷却的作用。
44.在一实施例中,主体10的一端开口设置,雾化装置100还包括底座40,底座40密封地插接于主体10的开口,并与主体10的内壁围设成雾化腔122,底座40上还设有与雾化腔122连通的进气口41,进气口41用于将外部气体通入雾化腔122内。
4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部气体进气口41进入雾化腔122内,雾化腔122内的雾化气体合外部气体混合后自导气气路121流动至雾化装置100外侧;同时,通过设置插接于主体10的底座40,在组装时,可先自主体10的开口将陶瓷加热件30和安装件20置于储液腔11的开口处,然后将底座40插接于主体10的开口,上述雾化装置100便于组装,安装过程简单。
46.可选的,底座40的一端收容于主体10内,另一端与主体10的端部相抵持,底座40位于主体10内的一端可与主体10的开口过盈配合,也可相互卡接或通过其他连接件固定连接。
47.雾化装置100还包括出雾嘴50,出雾嘴50连接于主体10背离底座40的一端,出雾嘴50内设有与导气气路121相连通的出气通道51;陶瓷加热件30雾化溶液得到的雾化气体和外部气体经雾化腔122、导气气路121、出气通道51流至雾化装置100之外。通过设置出雾嘴50,雾化装置100内产生的雾化气体经出雾嘴50流出,便于使用。
48.可选的,主体10远离底座的一端设有注液口13,出雾嘴50盖设于主体10上且密封注液口13。如此,在组装时,可先经注液口13向储液腔11内注入溶液,然后将出雾嘴50固定连接于主体10,使出雾嘴50密封注液口13,防止雾化装置100从注液口13发生漏液。
49.可选的,出雾嘴50包括上盖52和密封件53,密封件53设于上盖52和主体10之间,密封件53和上盖52共同密封注液口13。
50.如图3所示,雾化装置100还包括设于底座40内的气流感应器60,且底座40内还构建有过气通道42,过气通道42的一端朝向气流感应器60,另一端与导气气路121相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雾化装置100时,气流感应器60能够感应气流并触发启动雾化装置100开始雾化溶液,控制方式简单、方便。
51.如图3和图6所示,雾化装置100还包括包覆主体10的外壳70,底座40为硅胶材质,主体10为塑胶材质,外壳70为金属材质;主体10的内壁与底座相贴合,且主体10的外壁与外壳70相贴合。其中,加热基材可将热量传递至底座40,然后再传递至主体10和外壳70,从而雾化装置100可获得较好的散热效果。
52.可以理解,底座40或外壳70也可为塑胶材质或其他材质。
53.请参照图1至图6,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雾化设备1,包括第一方面的雾化装置100,以及用于向雾化装置100供电的供电装置200。
54.具体的,供电装置200用于向陶瓷加热件30中的加热基材供电,以使加热基材能够加热陶瓷基体31和溶液。
55.可选的,外壳70同时包覆于供电装置200和主体10的外侧,出雾嘴50固定连接在主体10上且设于外壳70的一端,以使得雾化设备1具有简洁的结构和外观。雾化设备1可为一次性使用的雾化设备,或为可重复使用的雾化设备。
56.上述雾化设备1包括雾化装置100和供电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雾化装置的雾化效果不好、加热件的安装过程较为繁琐的问题。
57.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