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用提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7808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袋用提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方便袋的袋用提手。
背景技术
目前,方便袋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无论是超市、商店、杂货店、肉食店,还是酒店、饭店,随处可见。然而,当方便袋被装得比较满或比较重时,人手提着会感觉勒手,很不舒服,尤其是对老人或手部有残疾的人而言,更是一种痛苦。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舒适的袋用提手。
本实用新型袋用提手,其中包括手柄,在所述手柄上设有用于安放袋子提梁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袋用提手,其中所述装置是分别设置在手柄两端部的两个凹槽。
本实用新型袋用提手,其中所述凹槽是直槽或燕尾槽。
本实用新型袋用提手,其中所述凹槽是环形槽。
本实用新型袋用提手,其中所述装置是吊钩。
本实用新型袋用提手,其中所述吊钩为两个,它们分别固定在所述手柄的两端部。
本实用新型袋用提手,其中所述吊钩为两个,它们分别固定在穿过所述手柄沿中轴线方向的通孔的连接杆的两端部。
本实用新型袋用提手,其中所述手柄的下面为与手指相适配的圆弧形状。
本实用新型袋用提手,其中所述手柄外套装有弹性胶套。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袋用提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当用方便袋提物时,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袋用提手,可以使手部受力均匀,不勒手,感觉舒适。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袋用提手的其他细节和特点可通过阅读下文结合附图详加描述的实施例便可清楚明了。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袋用提手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袋用提手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袋用提手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袋用提手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实用新型所述的袋用提手结构包括手柄1,手柄1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或梯形或下部为半圆形,手柄1外表面的下面为与手指相适配的圆弧形状(见图4),这样在提物时,感觉更加舒适,在手柄1上设有装置,手柄1可以是木质的或纸制的或塑料的。其中装置可以是分别设置在手柄1两端部的两个直槽21(见图3)或燕尾槽22(见图2),或者在手柄1两端部的一圈环形槽23(见图4)。装置也可以是两个吊钩3(见图1),它们可以直接固定在手柄1的两端部,也可以固定在穿过手柄沿中轴线方向的通孔的连接杆5的两端部,或者做成与连接杆5一体结构,连接杆5可以在通孔内转动,如果在手柄1外套装有弹性胶套6,手感会更好,弹性胶套6可以由橡胶或泡沫制成。
使用时将方便袋的两根半圆形提梁分别挂在袋用提手两端的直槽21或燕尾槽22或环形槽23或吊钩3内,也可以将方便袋的两根半圆形提梁交叉挂在袋用提手两端的直槽21或燕尾槽22或环形槽23或吊钩3内。既使方便袋被装得很满或很重,也不会勒手,感觉很舒适。
权利要求1.一种袋用提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1),在所述手柄上设有用于安放袋子提梁的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袋用提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是分别设置在手柄(1)两端部的两个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袋用提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是直槽(21)或燕尾槽(2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袋用提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是环形槽(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袋用提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是吊钩(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袋用提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钩(3)为两个,它们分别固定在所述手柄(1)的两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袋用提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钩(3)为两个,它们分别固定在穿过所述手柄(1)沿中轴线方向的通孔的连接杆(5)的两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1、2、3、4、5、6或7所述的袋用提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的下面为与手指相适配的圆弧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1、2、3、4、5、6或7所述的袋用提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外套装有弹性胶套(6)。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袋用提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外套装有弹性胶套(6)。
专利摘要一种袋用提手,包括手柄,在所述手柄上设有用于安放袋子提梁的装置。本实用新型袋用提手使用方便、舒适。
文档编号A45C13/00GK2507302SQ012704
公开日2002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01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01年11月9日
发明者胡振远 申请人:胡振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