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风雨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6625阅读:18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抗风雨伞的制作方法
市面上各种各样的雨伞(包括遮阳伞)遇风时常常会使伞的凹面朝天,既失去伞的作用,又使人尴尬难堪。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雨伞所存在的缺憾,使伞具有一定的抗风能力,既方便使用,又免除尴尬。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是在常规伞面的中心顶端“挖”一个“天窗”,以能使吹入伞内的风迅速从“天窗”中央得以通过,从而大大减轻风对伞面的吹力,使伞面不至于凹面朝天;二是在伞的“天窗”上部加一个副伞,以罩住伞顶的“天窗”部位,使雨不至于从伞顶的“天窗”落入伞下;三是在副伞的上端加一个弹簧,以便使副伞在没有风的情况下能够紧密地与主伞贴附在一起,从而使雨伞发挥正常作用。
附图
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1]为主伞,[2]为副伞,[3]为副伞调控弹簧,[4]为伞顶螺帽,[5]为伞柱,[6]为主伞中央挖开的“天窗”。T为主伞与副伞间的通风口,Φ为主伞中央的“天窗”直径,α为副伞离开主伞时张开的角度。
副伞[2]安装在主伞[1]的上方,且与主伞[1]同轴;副伞[2]的伞面面积大于主伞[1]上的“天窗”[6]的面积。“天窗”[6]以圆形最佳,其直径为150mm以上。
副伞[2]的上方装有调控弹簧[3],其一端紧压在副伞[2]上,另一端通过伞顶螺帽[4]固定在伞柱[5]上,调控弹簧[3]的作用主要是调节和控制副伞[2]升起与回落的距离及张开的角度α的。无风的时候,副伞[2]在调控弹簧[3]的压力下,与主伞[1]密切地贴附在一起;有风时,风会吹动副伞[2]离开主伞[1],风的吹力越大,副伞[2]离开主伞[1]的距离越远,张开的角度α也越大,这样,就能够使主伞[1]不至于承受过大的风压而凹面朝天,使人不便。由于副伞[2]的面积大于主伞[1]上的“天窗”[6]的面积,且只有当风从主伞[1]的下(内)部吹向上(外)部时,副伞[2]才会离开主伞[1],因此,在向伞外劲吹的风的作用力和副伞[2]的遮挡下,即使在副伞[2]离开主伞[1]的时候,雨也不会通过通风口T和主伞[1]上方的“天窗”[6]淋到人的身上。
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在传统的不能折迭的雨伞上,也可以应用在新潮的能够折迭的雨伞上,还可以用在其它形式的遮阳、挡雨屏上。
发明人经制做样品实际试用表明本发明所述的抗风雨伞的抗风性能是令人满意的。
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大批量生产。
权利要求
1.抗风雨伞,由主伞[1]、副伞[2]、调控弹簧[3]以及伞顶螺帽[4]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副伞[2]安装在主伞[1]的上方且与主伞[1]为同轴可上下移动的密切配合;调控弹簧[3]的一端压在副伞[2]上,另一端通过伞顶螺帽[4]固定在伞柱[5]上。
2.权力要求1所述的抗风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伞[1]的顶部中央“挖”有“天窗”[6]。
3.权力要求1所述的抗风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副伞[2]的直径大于主伞[1]上的“天窗”[6]的直径Φ。
全文摘要
市面上各种各样的雨伞(包括遮阳伞)遇风时常常凹面朝天,既失去伞的作用,又使人尴尬难堪。本发明所述的抗风雨伞,由主伞[1]、副伞[2]以及副伞调控弹簧[3]等组成。主伞的顶部开有“天窗”,“天窗”的上端罩有副伞,副伞的上端压有弹簧。无风时,在弹簧的作用力下,副伞紧密地罩严主伞的“天窗”,使雨不会从“天窗”漏下;有风时,风会吹起“天窗”上端的副伞,大大减轻风对主伞的吹力,从而使主伞不至于被风吹得凹面朝天。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大批量生产。
文档编号A45B25/22GK1457723SQ0312509
公开日2003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8日
发明者王学礼 申请人:王学礼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