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鞋的方法

文档序号:687573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制鞋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鞋的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将一鞋面的前部直接缝合于一外底且该鞋面的后部缝合于一中底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一种众所周知的Opanka结构的典型鞋结构包括一鞋面,该鞋面具有一直接缝合于一外底的周缘的底开口,并且没有中底缝合于该鞋面。虽然这种鞋结构可提供良好的挠性,但是由于缺少中底,所以在其跟区域处没有足够强度,使得它很容易变形,特别是在穿着该鞋的使用者参加动态活动时。
为了避免前述问题,在美国专利第6,029,301号中揭露了一种改良的制鞋法,该方法包括经由设置在鞋面与外底的前部中的预穿刺针孔而将一鞋面的前部的底端缝合于一外底的前部的外周缘端,及紧接着将中底固定于外底的步骤后,借由一跟拉帮机将该鞋面的后部的底端拉帮至该中底。借由这种方法制成的鞋不但在跟区域处提供足够的强度以避免变形的问题,而且也具有良好的挠性。但是,由于使用跟拉帮机的缘故,会造成不便。此外,由于鞋面是由挠性材料制成,该跟拉帮机将会使鞋面的前部变形,且如果鞋面的前部是在后部在进行拉帮后才缝合于外底,则会造成在鞋面与外底中的预穿刺针孔没有对齐,为了避免没有对齐的问题,该缝合操作是在利用一复杂的枢转鞋帮来进行缝合操作,而该枢转鞋帮具有一固定前部与一可移动跟部。使用这种枢转鞋帮使该制鞋的方法变得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的制鞋方法,该方法可消除在前述美国专利中所述的先前技术中所遭遇的问题。
本发明制鞋的方法,其特点是,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制备一鞋面,该鞋面包括一开口顶端、一开口底端,及一由该顶端延伸至该底端的包围壁,且该包围壁具有一前部与一后部,而该前部具有一前缝合边缘,该后部具有一后缝合边缘。(b)制备一具有一前部与一后部的外底。(c)制备一包括至少一跟部的中底。(d)将该后缝合边缘缝合于该中底。(e)将一鞋帮插入该鞋面。(f)将该外底的后部胶合且黏着于该后缝合边缘与该中底。(g)将该前缝合边缘缝合于该外底的前部。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并未使用一在美国专利第6,029,301号中揭露的先前技术中必需的跟拉帮机,相反地,本发明使用一缝合法来将该中底固定于该鞋面的后部上,而这使该鞋面的整个开口底端可以在缝合过程中利用一缝合机适当地定位,因此,在该中底被缝合于该鞋面上后,在该鞋面的前部中不会发生变形的问题,且在随后的操作步骤中,在该前部中的针孔也可以轻易地与在该外底中的针孔对齐。由于本发明的方法使该鞋面的后部可以在将该鞋面的前部缝合于该外底之前被缝合至该中底上,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发明的方法相当简单,但是,虽然在将该中底连接于该鞋面之后再将该鞋面的前部缝合于该外底是较佳的,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构成本发明的步骤的顺序可依需要改变。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实质,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一立体图,显示欲依据本发明的制鞋方法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组合的鞋面、中底与外底。
图2是由该第一实施例所制造的鞋的侧视图。
图3是显示该中底缝合于该鞋面的立体图。
图4是沿着图2的线4-4所截取的截面图。
图5是沿着图2的线5-5所截取的截面图。
图6是一立体图,显示欲依据本发明的制鞋方法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组合的鞋面、中底与外底。
图7是由该第二实施例所制造的鞋的截面图。
图8是由该第二实施例所制造的鞋的另一截面图。
图9是一立体图,显示欲依据本发明的制鞋方法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组合的鞋面、中底与外底。
图10是由该第三实施例所制造的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详细说明本发明之前,在此应注意的是在整份说明书中,类似的元件使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
实施例1本发明的方法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包括一鞋面1,一中底2与一外底3,如图1所示。
该鞋面1是由如皮革或一织物的柔软且舒适的材料制成,且包括一由该鞋面1的开口顶端102延伸至开口底端103的包围壁10,该包围壁10包括一覆盖一趾区域111与一跖区域112的前部11,及一覆盖一跟区域的后部12。该前部11具有一由该跖区域112的左侧延伸至该跖区域112的右侧且环绕该趾区域111的前缝合边缘113,一连串的针孔114经由一穿孔制程而形成在该前缝合边缘113中。
该中底2是形成为一具有一跟区域21与一前缘22的中底半部,且该前缘22将在该中底2与该鞋面1组合后延伸在该跖区域112的后方。虽然在这实施例中使用的是该中底半部2,但是也可以用具有跟区域、跖区域与趾区域的全长中底来代替。
该外底3具有一对应于该鞋面1的前部11的前部31与一对应于该鞋面1的后部12的后部32,该前部31具有多数在一前周缘向上凸缘312中的针孔311,针孔311的位置分别对应于在该前缝合边缘113中的针孔114。各针孔311由该周缘向上凸缘312的上侧延伸至其下侧,一后周缘凸缘321由该后部32的外周缘向上突出。
这实施例的方法借由组合鞋面1、中底2与外底3来提供图2所示的鞋,在组合时,该中底2先沿着一沿后缝合边缘121的全长延伸的缝线I而被缝合于该鞋面1的后部12的后缝合边缘121。该缝线I由在该中底2的左侧处的前缘22延伸至在右侧处的前缘22且环绕该跟区域21,如图3所示。该中底2的前缘22朝该鞋面1的跖区域112后方延伸。
在该中底2被缝合于该鞋面1的后部12后,一鞋帮5被插入该鞋面1中,如图4所示,且该外底3的后部32经由一胶合制程而固定于该中底2与该鞋面1的后缝合边缘121。接着,该鞋面1的前部11的前缝合边缘113向外翻转且使用一通过该等针孔114与311的线4而缝合于该外底3的前部31,如图5所示。
虽然在本发明的方法中所使用的是简单的加工步骤,但是该方法仍可制造一鞋,且该鞋在该鞋的前部具有一良好挠性且在该鞋的后部具有足够强度。
实施例2本发明的方法的第二较佳实施例是显示在图6至8中,这第二实施例大致类似于该第一实施例,但是在这实施例中的鞋面1′在该鞋面1′的跖区域112的左与右侧处具有两分开的前缝合边缘113′,且该中底2′形成为具有一跟区域21′、一跖区域23′与一趾区域24′的全长中底。该鞋面1′的趾区域11 1具有一缝合于该中底2′的趾区域24′的周缘端的缝合端115′,该中底2′在该前缝合边缘113′缝合于该外底3′处的跖区域23′的左侧与右侧处具有缺口。各前缝合边缘113′在该外底3′的左侧与右侧的其中一侧处缝合于该外底3′,该鞋面1′的后缝合边缘121是沿着沿该后缝合边缘121的全长延伸的缝线(图未示)而缝合于该中底2′的周缘。这实施例在该鞋面1′的跖区域112处提供良好的挠性。
实施例3请参阅图9与10,本发明的方法的第三较佳实施例包括使用一外底3″与一中底2″,这实施例大致与该第一实施例类似,但是,该鞋面1″另具有一最前方边缘116″,前缝合边缘113″是设置在该最前方边缘116″的后方且在该鞋面1″的前部11的左与右侧。该外底3″包括形成分开构件的前部31″与后部32″,该中底2″具有也形成为分开构件的后部21″与前部24″。该鞋面1″的后缝合边缘121是缝合于该中底2″的跟区域21″,该鞋面1″的前部11是只在该最前方边缘116″处与该中底2″缝合,该鞋面1″的前缝合边缘113″向外翻转且在对应位置处缝合于该外底3″的左与右侧。该鞋面1″更具有向内翻转且缝合在一起的左与右中间缝合边缘131、132。
相较于第一与第二实施例,这实施例的方法在该鞋面1″的中间部份提供另外的挠性,当然,一另外的支持板可以一现有的方式设置在该鞋面1″的中间缝合边缘131、132的下方或上方以达到补强的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制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制备一鞋面,该鞋面包括一开口顶端、一开口底端,及一由该顶端延伸至该底端的包围壁,且该包围壁具有一前部与一后部,而该前部具有一前缝合边缘,该后部具有一后缝合边缘;(b)制备一具有一前部与一后部的外底;(c)制备一包括至少一跟部的中底;(d)将该后缝合边缘缝合于该中底;(e)将一鞋帮插入该鞋面;(f)将该外底的后部胶合且黏着于该后缝合边缘与该中底;及(g)将该前缝合边缘缝合于该外底的前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e)、(f)与(g)是依序执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包括在该前缝合边缘设置多数针孔,且步骤(c)包括在该外底的前部设置多数对应于在该前缝合边缘中的针孔的针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g)包括在缝合该前缝合边缘之前,将该前缝合边缘向外翻转。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包括使该鞋面的前部具有一趾区域与一跖区域,该前缝合边缘由该跖区域的左侧延伸至该跖区域的右侧并且环绕该趾区域。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包括将该中底形成为一中底半部,该中底半部具有一跟区域与在该鞋面的跖区域的后方处延伸的前缘。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包括使该鞋面的前部具有一趾区域与一跖区域,该前缝合边缘是只在该跖区域的左侧与右侧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包括使该中底具有一趾区域、一跖区域与一跟区域,且步骤(g)包括将设置在该鞋面的跖区域的左侧与右侧处的前缝合边缘缝合于该外底的左与右侧的其中一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更包括将该趾部的缝合端缝合于该中底的趾区域的周缘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包括将该外底的前与后部形成为两分开构件,步骤(c)包括使该中底具有一对应于该外底的前部的前部与一对应于该外底的后部的后部,且使该中底的后部形成为一与该中底的前部分开的构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包括使该鞋面的前部具有一最前方边缘,该前缝合边缘是设置在该鞋面的左与右侧的各侧处且在该最前方边缘的后方,该方法更包括将该最前方边缘缝合于该中底的前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更包括在该等前与后缝合边缘之间提供左与右中间缝合边缘,该方法更包括将左与右中间缝合边缘向内翻转且缝合在一起。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在提供一种制鞋的方法,包括将一鞋面的后部的后缝合边缘缝合于一中底,将一外底的后部胶合且黏着于该中底与该后缝合边缘,及将该鞋面的前部的前缝合边缘直接缝合于该外底的前部,该方法是简单的,因为它不必使用一需要复杂处理步骤的跟拉帮机,该方法为一鞋的一前部提供良好的挠性并为该鞋的一后部提供足够的支撑性。
文档编号A43B9/02GK1565296SQ0314775
公开日2005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24日
发明者陈启明 申请人:陈启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