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装按钮的柔性伞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1152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装按钮的柔性伞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用伞的部件,尤其是伞柄的构造。
背景技术
公知技术的各种手用伞的伞柄,都是有一个刚性的伞柄体,伞柄体开有一个沿轴线延伸的插接孔,伞棍的末端插卡定位在这个插接孔中。由于伞柄是刚性的,人们长时间握持伞柄总会有硬梆梆的胳手的感觉。为此有人发明了柔性伞柄,这种柔性伞柄的伞柄体外周封闭地固定安装有柔性的胶套,胶套与伞柄体之间填充有可随意变形的生胶体。例如图1所示的柔性伞柄结构,刚性塑料的伞柄体1″开有一个沿轴线延伸的中心孔100″,伞柄体1″的上端面有一道上卡槽101″,伞柄体1″的下端面有一道下卡槽102″。一个筒形柔性橡胶的胶套2″,其上端面向内收的边缘又向下延伸,形成上卡缘21″;其下端面向内收的边缘又向上延伸,形成下卡缘22″。胶套2″的上卡缘21″卡入伞柄体1″的上卡槽101″中;胶套2″的下卡缘22″卡入伞柄体1″的下卡槽102″中。刚性塑料的上盖11″呈中心贯通的蘑菇形,它的柄部从上端插入伞柄体1″的中心孔100″,并固定在其中;上盖11″的外凸缘下端面将胶套2″的上端与伞柄体1″的上端压紧,实现封闭。刚性塑料的下盖12″呈柄部开有中心孔的蘑菇形,它的柄部从下端插入伞柄体1″的中心孔100″,并固定在其中。下盖12″的外凸缘上端面将胶套2″的下端与伞柄体1″的下端压紧,实现封闭。上盖11″的中心孔与下盖12″柄部中心孔的直径相同,共同构成伞棍末端的插接孔13″。胶套2″的腰部向外鼓,伞柄体1″的外周向内凹;胶套2″的内表面与伞柄体1″的外周面之间的空隙填装可随意变形的生胶体3″。由于这个伞柄外柔内刚,伞柄体1″保证人手握持时有可靠的支撑,而胶套2″和生胶体3″的形状则会随人手姿态的变化而改变,因此手握这个伞柄的感觉会非常舒适。
一些手用伞为控制伞面的张开和收合,伞棍上设有弹性卡钩,该卡钩可以卡接一个连接着众多伞骨支杆的滑套。伞面处于收合状态时,卡钩卡接滑套使伞面不能张开。卡钩连接一个按钮,按下按钮后卡钩与滑套分离,伞面可以张开。收合伞面时卡钩再次卡接滑套。为了美观和使用方便,有些伞柄的伞柄体侧壁开有过孔,容纳按钮穿过。人们握持这种伞柄,可以随时用拇指按压按钮,使卡钩与滑套分离,令伞面张开。但是对于上述柔性伞柄的结构,一旦伞柄体侧壁开有过孔,容纳按钮穿过则人们在握持伞柄时,生胶体可能随着手的动作从伞柄体的过孔与按钮之间的间隙进入伞柄体内侧与伞棍之间,严重时会阻碍按钮的动作。另外,如果使按钮又穿过胶套,则生胶体还会从按钮与胶套之间的缝隙被挤出胶套。因此人们只好牺牲整体的美观性,将按钮保留在伞柄之外。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生胶体不会进入伞柄体内侧也不会被挤出胶套的,整体美观的内装按钮的柔性伞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内装按钮的柔性伞柄,有一个刚性的伞柄体,伞柄体开有一个沿轴线延伸的插卡定位伞棍末端的插接孔。伞柄体外周封闭地固定安装有柔性的胶套,胶套与伞柄体之间填充有可随意变形的生胶体。伞柄体内设有一个可径向移动的按钮;伞柄体侧壁对应开有容纳按钮穿过的过孔。伞柄体上还封闭地固定有一个柔性的保护套,保护套的内表面遮盖按钮和过孔,保护套的外表面朝向生胶体。
推荐的保护套呈筒状,便于装配和封闭地固定在伞柄体上。
一种筒状保护套与伞柄体配合的结构是保护套的上、下两端分别向内延伸出一道内凸缘,伞柄体外周对应这两道内凸缘有两条相应的凹槽;过孔位于这两条凹槽之间;保护套上、下两端的内凸缘嵌入伞柄体外周对应的凹槽中。
另一种筒状保护套与伞柄体配合的结构是伞柄体外周对应保护套有一条相应的凹槽;过孔位于这条凹槽的底部;保护套封闭地嵌入固定在伞柄体外周的凹槽中。
进而,所述伞柄体外周的凹槽中设定位凸缘;保护套内周设与定位凸缘对应的定位凹槽且保护套与按钮接触部位的内表面与定位凹槽的槽底平齐;保护套嵌入伞柄体外周的凹槽中且保护套的定位凹槽夹持伞柄体凹槽中的定位凸缘。
推荐的按钮中部有一个供伞棍穿过的贯通孔,便于装配。
进而,所述的按钮位于伞柄体内部的一端外侧连接一个压簧,按钮被释放后借助压簧的弹力恢复原位。
进而,所述的胶套外周对应按钮处作有凸和/或凹的标记,便于使用者找到按钮隐藏的位置,且该标记不会因胶套表面的磨损而灭失。
本实用新型内装按钮的柔性伞柄,利用柔性的保护套遮盖按钮和伞柄体上相应的过孔,阻止生胶体进入伞柄体。结构简单,便于实施和装配。按钮隐藏在胶套里,既保持了柔性伞柄外观的整体性,又保持了柔性伞柄柔韧舒适的手感,特别是保持了按钮操作的便捷性。


图1为现有技术柔性伞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装按钮的柔性伞柄第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装按钮的柔性伞柄第二个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实施例中伞柄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实施例中按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实施例中保护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一、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内装按钮的柔性伞柄第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结构,如图2所示。该伞柄是图1所示柔性伞柄的简单改进,它由一个刚性塑料的伞柄体1、一个刚性塑料的上盖11、一个刚性塑料的下盖12、一个柔性橡胶的胶套2、一个可随意变形的生胶体3、一个刚性塑料的按钮4、一个柔性橡胶的保护套5和一个压簧6组成。
伞柄体1呈腰鼓形,开有一个沿轴线延伸的阶梯中心孔100,以便插装上盖11和下盖12。伞柄体1的外周面除上下两端外均略向内缩,以便容纳生胶体3。伞柄体1的上端面有一道环形的上卡槽101,伞柄体1的下端面有一道环形的下卡槽102,对胶套2起定位作用。为在伞柄体1内设置一个可径向移动的按钮4,伞柄体1上部的内侧开有一道环形的方便按钮4径向移动的退让槽14,退让槽14的侧壁开有容纳按钮4穿过的过孔15。伞柄体1外周在过孔15的上方设有一道环形凹槽103,过孔15的下方设有一道环形凹槽104,以便安装保护套5和封闭保护套5的上下边。
上盖11呈中心贯通的蘑菇形,中心孔的直径与伞棍末端直径相配合;上盖11上端的外凸缘111略大于伞柄体1的上端头,柄部112的外径与伞柄体1的阶梯中心孔100的上半部直径相同。上盖11的柄部112对应伞柄体1的退让槽14处开有一对容纳按钮4穿过的通孔113。
下盖12呈倒放的蘑菇形,下端的外凸缘121略大于伞柄体1的下端头,柄部122的外径与伞柄体1的阶梯中心孔100的下半部直径相同。下盖12的柄部122开有直径与伞棍末端直径相配合的中心孔。
胶套2呈腰部向外鼓的筒形,其上端面向内收的边缘又向下延伸,形成环形的上卡缘21;其下端面向内收的边缘又向上延伸,形成环形的下卡缘22。胶套2外周对应按钮4处作有凸凹搭配的标记23。
按钮4呈舌状,中部有一个供伞棍穿过的贯通孔41。保护套5呈环状,它的上端向内延伸出一道内凸缘51,它的下端向内延伸出一道内凸缘52。
组装时先使胶套2外周的标记23对准伞柄体1的过孔15,把胶套2套装在伞柄体1上;将胶套2的上卡缘21卡入伞柄体1的上卡槽101中;将上盖11的柄部112从上端插入伞柄体1的中心孔100,注意使上盖11柄部112的通孔113与伞柄体1的过孔15对齐,并在将上盖11的柄部112固定在伞柄体1的中心孔100中的同时令上盖11的外凸缘111下端面将胶套2的上端与伞柄体1的上端压紧,实现封闭。然后向上翻开胶套2,露出伞柄体1的过孔15,从过孔15向伞柄体1内部置入按钮4。按钮4位于伞柄体1内部的一端外侧预先连接了一个压簧6,该压簧6的另一端顶抵伞柄体1的退让槽14底壁。撑开保护套5,将它套在伞柄体1外周,使保护套5上、下两端的内凸缘51、52嵌入伞柄体1外周对应的凹槽103、104中。保护套5的内表面遮盖按钮4和伞柄体1的过孔15。在保护套5的外表面和伞柄体1外周面凹陷处填装生胶体3。
最后,向下翻转胶套2,使胶套2的下卡缘22卡入伞柄体1的下卡槽102中。将下盖12的柄部122从下端插入伞柄体1的中心孔100,并固定在其中。同时令下盖12的外凸缘121上端面将胶套2的下端与伞柄体1的下端压紧,实现封闭。此时,生胶体3被限制在胶套2的内表面与保护套5的外表面和伞柄体1外周面凹陷处之间的空隙中,只可以变形而不会泄露。由于上盖11的中心孔与下盖12柄部122的中心孔的直径相同,装配后共同构成伞棍末端的插接孔13。这个外柔内刚的伞柄,伞柄体1提供人手握持时的可靠支撑,而胶套2和生胶体3的形状则会随人手姿态的变化而改变,因此手握这个伞柄的感觉会非常舒适。用手指按压胶套2外周的标记23,按钮4受压向内作横向移动,压簧6压缩;放开手指,按钮4失去外部压力,簧6伸展,推动按钮4恢复原位。
二、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内装按钮的柔性伞柄第二个实施例的剖面结构,如图3所示。该伞柄是图1所示柔性伞柄的又一种改进,它由一个金属的伞柄体1′、一个金属的上盖11′、一个金属的下盖12′、一个柔性塑料的胶套2′、一个可随意变形的生胶体3′、一个刚性塑料的按钮4′、一个柔性橡胶的保护套5′和一个压簧6′组成。
请参看图4,伞柄体1′呈腰鼓形,它的外周面除上下两端外均略向内缩,以便容纳生胶体3′。伞柄体1′沿轴线开有一个阶梯中心孔100′,以便插装上盖11′和下盖12′。伞柄体1′的上、下端面分别有环形的上、下卡槽101′、102′。为在伞柄体1′内安装可径向移动的按钮4′,伞柄体1′上部的一侧开有一个方便按钮4′径向移动的退让孔14′,相对的一侧开有容纳按钮4′穿过的过孔15′。为安装保护套5′,伞柄体1′外周对应过孔15′处开有一道与保护套5′相应的环形凹槽103′,过孔15′位于这条凹槽103′的底部。环形凹槽103′底部位于过孔15′的下方设有一道环形凸起的定位凸缘104′。
上盖11′呈中心贯通的蘑菇形,其中心孔的直径与伞棍末端直径相配合;上盖11′上端的外凸缘111′略大于伞柄体1′的上端头,柄部112′的外径与伞柄体1′的阶梯中心孔100′的上半部直径相同。上盖11′的柄部112对应伞柄体1′的退让孔14′和过孔15′处开有容纳按钮4′穿过的通孔113′。
下盖12′呈倒放的蘑菇形,下端的外凸缘121′略大于伞柄体1′的下端头,柄部122′的外径与伞柄体1′的阶梯中心孔100′的下半部直径相同。下盖12′的柄部122′开有直径与伞棍末端直径相配合的中心孔。
胶套2′呈腰部向外鼓的筒形,其上端面向内收的边缘又向下延伸,形成环形的上卡缘21′;其下端面向内收的边缘又向上延伸,形成环形的下卡缘22′。胶套2′外周对应按钮4′处作有凸凹搭配的标记23′。当然,标记23′可以根据审美喜好,单纯凸出于或是凹于胶套2′的外周表面。
请参看图5,舌状的按钮4′中部有一个供伞棍穿过的贯通孔41′。
请参看图6,保护套5′呈环状,其内周的靠近底部设有与伞柄体1′外周的凹槽103′中定位凸缘104′对应的定位凹槽52′。保护套5′位于定位凹槽52′以上的部分的内孔是偏心的;与按钮4′接触部位的内表面51′与定位凹槽52′的槽底平齐,故这一侧的壁厚较薄,利于按动按钮4′;相对的一侧的壁厚较厚,可直接承担压簧6′传递的力。
组装时先把胶套2′套装在伞柄体1′上,同时要注意使胶套2′外周的标记23′对准伞柄体1′上的过孔15′;将胶套2′的上卡缘21′卡入伞柄体1′的上卡槽101′中;将上盖11′的柄部112′从上端插入伞柄体1′的中心孔100′,注意使上盖11′柄部112′的通孔113′与伞柄体1′的退让孔14′和过孔15′对齐,并在将上盖11′的柄部112′固定在伞柄体1′的中心孔100′中的同时令上盖11′的外凸缘111′下端面将胶套2′的上端与伞柄体1′的上端压紧,实现封闭。然后向上翻开胶套2′,露出伞柄体1的退让孔14′和过孔15′,从过孔15′向伞柄体1内部置入按钮4′。按钮4′位于伞柄体1′内部的一端外侧预先连接了一个压簧6′,该压簧6′的另一端位于伞柄体1′的退让孔14′中。撑开保护套5′,将它套在伞柄体1′外周的凹槽103′中,使保护套5′较薄侧壁的内表面51′与过孔15′中露出的按钮4′表面接触,而保护套5′较厚侧壁的内表面顶住退让孔14′中压簧6′的端头;并使保护套5′的定位凹槽52′夹持伞柄体1′的凹槽103′中的定位凸缘104′。此时,保护套5′完全封闭地嵌入固定在伞柄体′外周对应的凹槽103′中,保护套5′的内表面遮盖按钮4′和伞柄体1′的过孔15′。
然后,在保护套5′的外表面和伞柄体1′外周面凹陷处填装生胶体3′。
最后,向下翻转胶套2′,使胶套2′的下卡缘22′卡入伞柄体1′的下卡槽102′中。将下盖12′的柄部122′从下端插入伞柄体1′的中心孔100′,并固定在其中,同时令下盖12′的外凸缘121′上端面将胶套2′的下端与伞柄体1′的下端压紧,实现封闭。
此时,生胶体3′被限制在胶套2′的内表面与保护套5′的外表面和伞柄体1′外周面凹陷处之间的空隙中,只可以变形而不会泄露。上盖11′的中心孔与下盖12′的柄部122′中心孔共同构成伞棍末端的插接孔13′。
这个伞柄,伞柄体1′提供握持时的支撑,胶套2′和生胶体3′的形状会随人手姿态的变化而改变,手握这个伞柄的感觉既实在又舒适。
用手指按压胶套2′外周的标记23′,按钮4′受压向内作横向移动,压簧6′压缩;放开手指,按钮4′失去外部压力,压簧6′伸展;推动按钮4′恢复原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依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1.内装按钮的柔性伞柄,有一个刚性的伞柄体,伞柄体开有一个沿轴线延伸的插卡定位伞棍末端的插接孔;伞柄体外周封闭地固定安装有柔性的胶套,胶套与伞柄体之间填充有可随意变形的生胶体;其特征是伞柄体内设有一个可径向移动的按钮;伞柄体侧壁对应开有容纳按钮穿过的过孔;伞柄体上还封闭地固定有一个柔性的保护套,保护套的内表面遮盖按钮和过孔,保护套的外表面朝向生胶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装按钮的柔性伞柄,其特征是所述保护套呈筒状,封闭地固定在伞柄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装按钮的柔性伞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的上、下两端分别向内延伸出一道内凸缘,伞柄体外周对应这两道内凸缘有两条相应的凹槽;过孔位于这两条凹槽之间;保护套上、下两端的内凸缘封闭地嵌入固定在伞柄体外周对应的凹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装按钮的柔性伞柄,其特征是所述伞柄体外周对应保护套有一条相应的凹槽;过孔位于这条凹槽的底部;保护套封闭地嵌入固定在伞柄体外周的凹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装按钮的柔性伞柄,其特征在于所述伞柄体外周的凹槽中设定位凸缘;保护套内周设与定位凸缘对应的定位凹槽且保护套与按钮接触部位的内表面与定位凹槽的槽底平齐;保护套嵌入伞柄体外周的凹槽中且保护套的定位凹槽夹持伞柄体凹槽中的定位凸缘。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内装按钮的柔性伞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钮中部有一个供伞棍穿过的贯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装按钮的柔性伞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钮位于伞柄体内部的一端外侧连接一个压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装按钮的柔性伞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胶套外周对应按钮处作有凸和/或凹的标记。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内装按钮的柔性伞柄,涉及一种手用伞的伞柄。它有一个刚性的伞柄体,伞柄体开有插卡定位伞棍的插接孔。伞柄体外周封闭地固定安装有柔性的胶套,胶套与伞柄体之间填充有可随意变形的生胶体。伞柄体内设有按钮;伞柄体侧壁对应开有容纳按钮穿过的过孔。伞柄体上还封闭地固定有一个柔性的保护套,保护套的内表面遮盖按钮和过孔,保护套的外表面朝向生胶体。它防止了生胶体进入伞柄体内阻碍按钮的动作。整体美观,操控按钮方便。
文档编号A45B9/02GK2770428SQ200520080890

公开日2006年4月12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9日
发明者陈建宏 申请人:陈建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