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气鞋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3217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换气鞋垫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换气鞋垫。
背景技术
以往,在高气温和潮湿的气候下,因鞋子排气不良,致使穿鞋者行走时产生的热、汗不易排除,因此长时间穿鞋会令人不舒服,除了会产生脚臭味之外,更易滋生霉菌而产生恼人的香港脚。目前生产厂家为了改善鞋子通风性,也设计出了一些在鞋垫部份具有换气功能的鞋垫,如美国专利号码4215492公布日期08/05/1980;美国专利号码5010661公布日期05/30/1991;美国专利号码5333397公布日期08/02/1994,以上三者皆在脚跟部位装置气囊,装置气囊方法各有不同。且在脚跟部位或脚跟后面边缘设置进气口,脚前掌或脚趾部位设置出气口,由于气囊是弹性材料,当人体行走时形成连续踩踏与提起循环动作,促使脚跟周围的冷空气进入脚前掌部位,以赶出鞋内脚前掌周围的湿、热空气,达到鞋内通风散热效果。但是,此类产品因撑开的气室不大,所以其空气容量有限,若要增加空气容量,必须增加鞋垫脚跟部位厚度,不适用在一般鞋子上。又如美国专利号码4224746公布日期09/30/1980,此种换气鞋垫主要是由气囊和气囊周围的支撑体所组成。气囊利用有弹性的、多孔的类似海绵物质,海绵外包覆不会漏气的塑料薄膜,气囊的脚跟后面边缘设置有进气口,脚趾部位设置出气口。气囊周围用另外一种孔隙较小、密度较高的海绵围住,作为气囊的支撑体。此种鞋垫的气囊仅占鞋垫部分体积,空气容量较少;因气囊在脚跟后面边缘设置进气口,当人体行走踩踏时,进气口没有被脚跟盖住,部分气体从进气口逃逸,使气囊内部的空气无法有效的进入脚前掌部位;且气囊及其周围的支撑体分开制造,并用不同密度的类似海棉材料,由于鞋垫有不同的尺寸,故增加了组装的难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具有轻、薄且空气容纳量大、换气效果高又舒适、且适用在各类型鞋子的换气鞋垫。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制作上节省工时、材料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经济效益的换气鞋垫。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容易透气、吸汗,具有更容易将脚底湿、热气排出的实用效益的换气鞋垫。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换气鞋垫包括透气层、下鞋垫及海棉体;所述透气层是依鞋形的一片布料或皮革,其在脚跟及脚前掌部位设有数个进气孔及出气孔;所述下鞋垫是一片依鞋形的可塑性材料,并在一体成型时在中央位置凹设有一四周有框围的容置槽;所述海棉体恰可容置在容置槽的轮廓内,其厚度均等且是具有弹性、多孔性、透气性的材质;所述透气层置上并与下鞋垫四周的框围粘合在一起。
这样,制作时,先将海棉体放入下鞋垫的容置槽中,再使透气层与下鞋垫的容置槽四周形成的框围粘合,组成一具有气室的换气鞋垫。将该鞋垫放置在鞋子内部,借穿鞋者行走时连续踩踏与提起的循环动作,促使脚跟周围的冷空气进入脚前掌部位,以赶出鞋内脚前掌周围的湿、热空气,进而达到良好的除湿、排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换气鞋垫还可以包括下鞋垫可不设置容置槽;在不设置容置槽的下鞋垫与透气层之间,设置一轮廓略小于下鞋垫且厚度均等的海棉体;再将海棉体外围的、透气层与下鞋垫之间的框围粘合,由海棉体撑开下鞋垫与透气层以形成一气室,透气层在脚跟及脚前掌部位分别设有数个进气孔与出气孔。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换气鞋垫还可以包括在透气层与容置有海棉体的下鞋垫之间还设有一上鞋垫;所述上鞋垫在鞋垫一体成型时就在脚跟及脚前掌部位分别设有数个进气孔与出气孔,其中央位置向上凹设有一四周有框围的容置槽,容置槽内设置一相同轮廓、厚度均等的海棉体,再由上鞋垫的框围与无容置槽的下鞋垫相对粘合形成一气室,所述透气层在脚跟及脚前掌部位分别设有数个进气孔与出气孔,且上鞋垫与透气层的进气孔与出气孔分别与气室相通,借此组成一换气鞋垫。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换气鞋垫还可以包括所述上鞋垫不设置容置槽;在上鞋垫与无容置槽的下鞋垫之间,直接放入一轮廓略小于上鞋垫,且厚度均等的海棉体,再将海棉体外围的上鞋垫与下鞋垫之间框围粘合,由海棉体撑开上鞋垫、下鞋垫,形成一气室,该上鞋垫上方则粘贴一透气层,透气层在脚跟及脚前掌部位分别设有数个进气孔与出气孔,上鞋垫与透气层的进气孔与出气孔分别与气室相通,借此组成一换气鞋垫。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换气鞋垫还可以包括所述海棉体可为对应脚弓位向脚后跟延伸的半截状;还可为对应脚前掌较薄而脚弓及脚后跟位较厚。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换气鞋垫还可以包括所述海棉体可在对应脚弓部位增加设置可撑开气室且紧密贴合在脚弓凹弧的海棉体,以增加气室空间。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换气鞋垫可为抽取式的独立个体,或是直接固定在鞋体内。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换气鞋垫具有轻、薄,且空气容纳量大、换气效果高又舒适,适用于各类型鞋;制作上节省工时、材料,达到降低成本的经济效益;易透气、吸汗,具有更容易将脚底湿、热气排出的实用效益。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目的、结构特点和实用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换气鞋垫的立体分解图。
图1-A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换气鞋垫中所述下鞋垫为无容置槽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换气鞋垫在鞋内脚底踩踏时重量压在脚跟部位的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换气鞋垫在鞋内抬脚脚跟离地时重量压在脚前掌部位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换气鞋垫的另一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换气鞋垫的另一结构中所述上鞋垫为无容置槽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换气鞋垫的第三种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换气鞋垫的第四种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换气鞋垫的第五种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附图标记说明2-下鞋垫;21-容置槽;22、22A-框围;2A-下鞋垫;3-透气层;31-进气孔;32-出气孔;4-海棉体;4A、4B、4C均-海棉体;5-鞋子;6-上鞋垫;61-容置槽;62、62A-框围;63、63A-进气孔;64、64A-出气孔;6A-上鞋垫;P-脚部;P1-脚后跟;P2-脚前掌;P3-脚弓;A-空气;S-气室。
具体实施方式
请首先配合参阅附图1、附图1-A、附图2及附图3所示,可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主要是由一体成型的在中央依鞋形凹设一容置槽21的鞋垫,直接做为下鞋垫2,并在其容置槽21四周形成框围22,再在容置槽21位置上放置一相同轮廓的具有弹性的、多孔性的、透气性的海棉体4,而海棉体4是一种具有弹性的、多孔性、透气性、可用不同材质制成的物品。再由容置槽21四周形成的框围22与配合脚跟P1及脚前掌部位P2设有数个进气孔31与出气孔32的透气层3贴合,借此组成透气层3与下鞋垫2四周形成的框围22粘合可形成具有气室S的换气鞋垫。
与上述类似的组合方式请参阅附图1-A,其下鞋垫2A为不设置容置槽的形式,直接放置一轮廓略小于下鞋垫2A、厚度均等的海棉体4,再将透气层3与下鞋垫2A之间海棉体4外围的框围22A粘合,透气层3在脚跟P1及脚前掌部P2位置分别设有数个进气孔31与出气孔32,由海棉体4撑开透气层3与下鞋垫2A,形成具有一气室的换气鞋垫。
当穿鞋者行走时,踏下的脚P,其脚后跟P1先下压,脚后跟P1盖住透气层3的进气孔31,进而使充斥在气室S内部的空气A受挤压后,转由透气层3的出气孔32送出,促使脚跟周围的冷空气进入脚前掌P2部位,以赶出鞋内脚前掌P2的湿、热空气,进而达到良好的通风散热效果,如附图2所示;当脚P上提时,其脚前掌P2压住出气口32,而脚后跟P1首先抬离地面,此时可借鞋垫内海棉体4的弹性回复撑开气室S,并同时由透气层3的进气孔31吸入外界空气A,因此使气室内部不断进入饱和的清新空气,可供鞋子5内部进行持续性换气,如附图3所示。
再请参阅附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使用一体成型的在底面中央依鞋形凹设一个四周有框围62的容置槽61,且脚跟P1及脚前掌P2部位分别设有数个进气孔63与出气孔64做为上鞋垫6,再在容置槽61位置上粘合一相同轮廓、厚度均等的海棉体4.再由上鞋垫6的框围62与无容置槽的下鞋垫2A粘合形成一气室S,该上鞋垫6与脚底接触的上方则粘贴一透气层3,透气层3在脚跟P1及脚前掌P2部位分别设有数个进气孔31与出气孔32,且进气孔63、31上下相对与气室S相通,出气孔64、32上下相对也与气室S相通,借此组成一换气鞋垫。
再如附图4-A所示本实用新型可使用不设置容置槽的鞋形垫体,且脚跟P1及脚前掌P2部位分别设有数个进气孔63A与出气孔64A做为上鞋垫6A,并在其底面贴合一轮廓略小于上鞋垫6A、厚度均等的海棉体4,使上鞋垫6A与下鞋垫2A之间的海棉体外围的框围62A粘合形成一气室S,该上鞋垫6A与脚底接触的上方则粘贴一透气层3,透气层3在脚跟P1及脚前掌P2部位分别设有数个进气孔31与出气孔32,且进气孔63A、31上下相对与气室S相通,出气孔64A、32上下相对也与气室S相通,借此组成一换气鞋垫。
请另再配合附图5、附图6及附图7,本实用新型使用一体成型的下鞋垫2,可为中央依鞋形凹设一容置槽21及四周有框围22的垫体;或不形成容置槽的下鞋垫2A,在容置槽21位置放入一相同轮廓的海棉体4,该海棉体4整体厚度均等,亦可在海棉体4上面,在脚弓部位设置可撑开气室且合在脚弓凹弧的海棉体4A,以增加气室空间,借此组成透气层3与下鞋垫2粘合而形成一气室的换气鞋垫,如附图5所示;而本实用新型应用中央依鞋形凹设一容置槽21及四周有框围22的下鞋垫2,或不形成容置槽的另一下鞋垫2A,在容置槽21位置粘合一由脚弓位向脚后跟延伸的半截体构状海棉体4B,借此组成透气层3与下鞋垫2的框围22粘合而形成一气室的换气鞋垫,如附图6所示;而本实用新型应用中央依鞋形凹设一容置槽21四周有框围22的下鞋垫2,或不形成容置槽的下鞋垫2A,在容置槽21位置放入一相同轮廓的海棉体4C,并使该海棉体4C为脚前掌较薄而脚弓及脚后跟位较厚的构状,借此组成透气层3与下鞋垫2粘合而形成一气室的换气鞋垫,如附图7所示。
以上说明对本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以下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换气鞋垫,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透气层、下鞋垫及海棉体;其中所述透气层是依鞋形的一片布料或皮革,其在脚跟及脚前掌部位设有数个进气孔及出气孔;所述下鞋垫是一片依鞋形的可塑性材料,并在一体成型时在中央位置凹设有一四周有框围的容置槽;所述海棉体恰容置在容置槽的轮廓内,且厚度均等;所述透气层置上并与下鞋垫四周的框围粘合在一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鞋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鞋垫不设置容置槽;在不设置容置槽的下鞋垫与透气层之间,设置一轮廓略小于下鞋垫且厚度均等的海棉体;再将海棉体外围的、透气层与下鞋垫之间的框围粘合,由海棉体撑开下鞋垫与透气层以形成一气室,透气层在脚跟及脚前掌部位分别设有数个进气孔与出气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鞋垫,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透气层与容置有海棉体的下鞋垫之间还设有一上鞋垫;所述上鞋垫在鞋垫一体成型时就在脚跟及脚前掌部位分别设有数个进气孔与出气孔,其中央位置向上凹设有一四周有框围的容置槽,容置槽内设置一相同轮廓、厚度均等的海棉体,再由上鞋垫的框围与无容置槽的下鞋垫相对粘合形成一气室,所述透气层在脚跟及脚前掌部位分别设有数个进气孔与出气孔,且上鞋垫与透气层的进气孔与出气孔分别与气室相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气鞋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鞋垫不设置容置槽;在上鞋垫与无容置槽的下鞋垫之间,直接设置一轮廓略小于上鞋垫且厚度均等的海棉体,再将海棉体外围的上鞋垫与下鞋垫之间框围对应粘合,由海棉体撑开上鞋垫、下鞋垫形成一气室。
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换气鞋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棉体为对应脚弓位向脚后跟延伸的半截状。
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换气鞋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棉体为对应脚前掌部位较薄而脚弓及脚后跟部位较厚。
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换气鞋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棉体在对应脚弓部位增加设置可撑开气室且紧密贴合在脚弓凹弧的海棉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换气鞋垫。由下鞋垫及粘设在下鞋垫上方的透气层和下鞋垫、透气层之间的海绵体所组成;其中,该下鞋垫一体成型时,在中央依鞋形凹设一容置槽,并在容置槽四周形成框围,再在容置槽内放入一个与容置槽相同轮廓、厚度均等的具有弹性、多孔性、透气性的海绵体,再与框围及配合脚跟及脚前掌部位设有的数个进气孔与出气孔的透气层贴合,即可利用海绵体的弹性撑开由透气层与下鞋垫粘合形成的气室。将该鞋垫放置在鞋子内部,通过穿鞋者行走时连续踩踏与提起的循环动作,促使脚跟周围的冷空气进入脚前掌部位,以赶出鞋内脚前掌周围的湿、热空气,进而达到良好的除湿排热效果。
文档编号A43B17/00GK2922546SQ20062013129
公开日2007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06年9月1日
发明者林重仁 申请人:林重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