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风吹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4685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风吹风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带静电雾化功能的热风吹风机。
技术背景作为传统的带静电雾化功能的热风吹风机,举例来说,有干发器。干 发器具有这样的结构即进入口和排出口形成在罩体内、并且加热器布置 在气流通道的下游侧,其中所述气流通道通过风扇从进入口收进外部空气 并将空气从排出口排出,从而,空气被加热器加热、并且热空气从排出口 被排出,而且,干发器还具有这样的结构即离子产生器布置在从气流通 道分支出来的离子流动通道内,从而使离子产生器中所产生的负离子从离子排出口排出(例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2-191426 (第3页及图 l))。在带离子产生器的热风吹风机中,根据雾对离子产生器内所产生的负 离子的粘附而产生给头发等给予水分的离子雾,这里,通过将用于产生负 离子的放电电极周围的环境空气冷却至露点温度或更低、以使空气中的水 分冷凝在放电电极上,而获得用于产生离子雾的水分。通过在放电电极和对电极之间加高压,冷凝在放电电极上的水滴作为 离子雾,与被引入离子流动通道的空气一起被排出。然而,在这种情况下, 存在这种可能性,g卩,当使离子流动通道内的整个气流流向放电电极时, 放电电极被气流加热,并且,放电电极的冷却效率降低,从而使纳米尺寸 的雾的产生变得不稳定。考虑到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风吹风机,当冷却放电电 极、以从空气中的水分产生离子雾时,该热风吹风机能够更稳定地产生纳 米尺寸的离子雾。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热风吹风机,包括主单元块(main unit block),所述主单元块具有从进入口收进外部空气、以将所述外部空 气从排出口排出的吹风单元和在所述吹风单元的下游侧加热空气的加热 单元;以及静电雾化块,所述静电雾化块具有成对的放电电极和对电极、 冷却所述放电电极以令水露冷凝的冷却单元和从所述冷却单元散热的散 热单元,在所述静电雾化块处,保持在所述放电电极上的水通过在所述放 电电极和所述对电极之间加高压而被雾化,其中,所述主单元块使得热空 气的吹送成为可能,而所述静电雾化块使得离子雾的产生成为可能,并且, 其中从自所述主单元块的所述吹风单元向着所述加热单元延伸的主气流 通道中分支出面向散热单元的散热流动通道,而且,所述散热流动通道被 分支成第一分支流动通道和第二分支流动通道,其中,所述第一分支流动 通道经过所述放电电极、从而与外部连通,而所述第二分支流动通道绕过 所述放电电极、从而与外部连通。优选在所述第一分支流动通道内设置供气调节单元,所述供气调节单 元调节到达所述放电电极的空气的方向和量。优选所述供气调节单元设定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向一个方向或多 个方向到达所述放电电极。优选所述供气调节单元为屏蔽构件,所述屏蔽构件部分关闭到达所述 放电电极的气流通道。优选所述第二分支流动通道的排出侧与所述主单元块内的所述主气 流通道连通。


图1是干燥机的侧视图,该干燥机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热 风吹风机的一个示例;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干燥机的前视图;图3是沿图2中的线Ill-Ill取得的放大剖视图;图4是图3中部分A的放大剖视图;以及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干燥机的相关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它是和图4类似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图l是干燥机的侧视图,该干燥机是热风吹风机的一个示例,图2是 干燥机的前视图,图3是沿图2中的线III-III取得的干燥机的放大剖视图, 以及图4是图3中部分A的放大剖视图。如图1和2中所示,在作为根据本实施例的热风吹风机的干燥机1中, 把手3可折叠地附连至罩体2的下部,进入口4形成在罩体2的后端部处, 排出口 5形成在罩体2的远端处。离子雾的排出口 6也形成在罩体2的上 端部处,以便跟排出口5呈相同的朝向。如图3中所示,在罩体2内设置有主单元块10,主单元块10包括 充当吹风单元的风扇11,风扇11从进入口 4收进外部空气、以将外部空 气从排出口5排出;以及充当加热单元的加热器12,加热器12设置在风 扇11的下游处以加热空气。在罩体2内设置有静电雾化块20,所述静电雾化块20包括成对的 放电电极21和对电极22;冷却单元23,所述冷却单元23冷却放电电极 21以令水露冷凝在放电电极21上;以及散热单元24,所述散热单元24 对冷却单元23的产生热量进行散热,在此处保持在放电电极21上的水通 过在放电电极21和对电极22之间加高压而被雾化。例如,使用如珀耳帖器件(Peltier device)之类的冷却元件来构造冷 却单元23,冷却单元23依据珀耳帖效应冷却放电电极21,珀耳帖效应是 通过令电流传导至其上来获得的。通过设置在冷却单元23的散热面上的 散热片来构造散热单元24,并且通过散热单元24散发放电电极21被冷却 单元23冷却时所产生的热量,由此防止放电电极21所获得的冷却效果的 降低。通过以这种方式用冷却单元23冷却放电电极21以冷却放电电极21 周围的空气、并将空气的温度降低至露点温度或更低,从而空气中的水蒸 气在放电电极21的表面上冷凝成为水滴。
此时,在放电电极21和对电极22之间加高压从而使放电电极21充 当负电极且电荷集中于其上,由此伴随负电荷,附着在放电电极21上的 水滴散布在空气中,并且,当水滴在强电场中漂移期间重复瑞利散射时, 可最终产生大约3至100nm的纳米尺寸的离子雾。因此,通过驱动风扇11和向加热器12供应电流,可从排出口5吹送 热空气,并可将在静电雾化块20中产生的离子雾从排出口 6排出。在图4中也示出,在本实施例中,主气流通道R1从主单元块10内的 风扇11向着加热器12延伸,从主气流通道R1分支出散热流动通道R2, 静电雾化块20布置在散热流动通道R2内,并且,散热流动通道R2位于 散热单元24下游侧的部分分支成第一分支流动通道R4和第二分支流动通 道R5,其中,第一分支流动通道R4经过放电电极21、从而与外部连通, 而第二分支流动通道R5绕过放电电极21 、从而与外部连通。散热单元24布置在散热流动通道R2内且在散热流动通道R2的最上 游侧,并且,冷却单元23、放电电极21和对电极22依次向着散热流动通 道R2的下游侧布置。散热流动通道R2通过形成在散热单元24周围的气 流通道R3与第一、二分支流动通道R4和R5连通。供气调节单元30设置在第一分支流动通道R4内,供气调节单元30 调节在放电电极21附近漂移的空气的方向和量。供气调节单元30包括覆 盖部32,并形成有开口部31,到达放电电极21的气流通道R3在此处形 成为具有一个方向或多个方向。也就是,设置在散热单元24下侧的气流通道R3与位于放电电极21 下面的开口部31连通,从而第一分支流动通道R4中从开口部31漂移的 空气包含在放电电极21处所产生的离子雾,该离子雾将从排出口 6排出 到外部。气流通道R3内的气流的方向由例如罩体2、散热单元24、覆盖 部32等的形状或开口部31的设定数量、形状、尺寸、位置来决定。此时,覆盖部32被设置成覆盖放电电极21和对电极22,并且,覆盖 部32形成为使得其侧壁32c包围端板32b,其中,端板32b在其对应于对 电极22背侧的部位处形成有开口部32a,从而,开口部31的开口区域被 确定在侧壁32c的远端与散热单元24的近端(气流通道R3的下游侧)之 间。
覆盖部32将气流从第一分支流动通道R4向着端板32b的开口部32a 引导,从而能够尽可能地避免从开口部31引入的空气直接撞击放电电极 2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分支流动通道R5的排出侧与主单元块10内的主 气流通道连通。也就是,如图4中所示,第二分支流动通道R5形成为在覆盖部32的 下侧壁32c的远端处从第一分支流动通道R4分支出来,以通过罩体2与 加热器12的外周壁12a之间的间隙33,并在加热器12的终端部处加入主 气流通道R1。利用这种构造,根据本实施例的干燥机l,由于静电雾化块20布置在 从主气流通道R1分支出来的散热流动通道R2内,其中主气流通道R1在 主单元块10内从风扇11向着加热器12延伸,故在静电雾化块20内放电 电极21周围的空气总是通风的,从而可以容易地产生通过冷却单元23而 冷凝在放电电极21上的水滴。由于散热流动通道R2位于散热单元24下游侧的部分被分支成为第一 分支流动通道R4和第二分支流动通道R5,其中,第一分支流动通道R4 经过放电电极21从而与外部连通,而第二分支流动通道R5绕过放电电极 21从而与外部连通,故在散热流动通道R2内的部分气流在第二分支流动 通道R5中流动,从而可以减少通过第一分支流动通道R4撞击放电电极 21的空气量,并且,可防止因放电电极21的加热而降低放电电极21产生 纳米尺寸雾的产生能力(generationcapacity)。而且,由于供气调节单元30设置在第一分支流动通道R4内,故到达 放电电极21的空气的方向和量可通过供气调节单元30调节,从而可以提 高纳米尺寸雾的产生的稳定性。进一步,由于供气调节单元30将到达放电电极21的气流通道R3向 着一个方向或多个方向设置,故可以微细地控制到达放电电极21的空气 的影响。而且,由于使第二分支流动通道R5的排出侧与主单元块10内的主气 流通道R1连通,故能够高效地排出受到散热单元24热影响的空气,而不 会将这些空气保持在静电雾化块20周围,从而可以高效地冷却放电电极21。(第二实施例)图5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干燥机的相关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它是和图 4类似的视图。根据该实施例的干燥机具有和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干燥机相 同的构成元件。因此,以相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这些相同的构成元件,并 将对其多余的说明略去。如图5中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干燥机1A的构造基本与第一实施例 的干燥机l相同,这里,静电雾化块20布置在从主气流通道R1分支出来 的散热流动通道R2内,散热流动通道R2位于静电雾化块20下游侧的部 分被分支成第一分支流动通道R4和第二分支流动通道R5,并且,供气调 节单元30A设置在第一分支流动通道R4内,其中所述供气调节单元30A 调节到达放电电极21的空气的方向和量。在本实施例中,供气调节单元30A包括第一屏蔽构件34和第二屏蔽 构件34a,第一屏蔽构件34和第二屏蔽构件34a部分关闭到达放电电极 21的气流通道R3。也就是,第一屏蔽构件34被附连以便延长覆盖构件32的下侧壁32c 的远端,从而可通过第一屏蔽构件34来调节开口部31的开口区域,其中, 第一分支流动通道R4通过开口部31被引入。第二屏蔽构件34a关闭散热单元24上部与包围散热单元24并限定散 热流动通道R2的罩体2之间的间隙35,从而撞击放电电极21的空气仅 限于流动通过第一分支流动通道R4的空气,其中第一分支流动通道R4 从下开口部31开始延伸。第二屏蔽构件34a理想地由诸如毡之类的弹性 材料制成。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干燥机1A,可通过第一、二屏蔽构件34、 34a 来调节撞击放电电极21的空气的方向和量。即,当多个开口部31成多个 方向存在的时候,除了在放电电极21下面的位置处以外,可存在这种情 况即放电电极21周围的气流变得不稳定,并且静电雾化块20中所产生 的离子雾的方向与从主单元块10排出的空气的吹送方向不符。但是,在 该实施例中,通过利用第一、二屏蔽构件34、 34a来调节撞击放电电极21 的空气的方向和量,可以令离子雾的排出方向与主单元块10的吹送方向 相符。而且,第一屏蔽构件34可防止从开口部31引入的空气直接撞击放电 电极21,从而抑制通过冷却单元23获得的、放电电极21的冷却效果的降 低,并抑制水滴产生率的降低。尽管已经将以上实施例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实 用新型并不仅限于此,并且,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采用其 他多种实施例。例如,当设置有类似于上述那些的主单元块和静电雾化块时,本实用 新型可被实现为其他热风吹风机,如风扇式加热器。
权利要求1.一种热风吹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单元块(10),所述主单元块具有从进入口(4)收进外部空气以将所述外部空气从排出口(5)排出的吹风单元(11)和在所述吹风单元(11)的下游侧加热空气的加热单元(12);以及静电雾化块(20),所述静电雾化块具有成对的放电电极(21)和对电极(22)、冷却所述放电电极(21)以令水露冷凝的冷却单元(23)、和从所述冷却单元(23)散热的散热单元(24),在此处保持在所述放电电极(21)上的水通过在所述放电电极(21)和所述对电极(22)之间加高压而被雾化,其中所述主单元块(10)使得热空气的吹送成为可能,而所述静电雾化块(20)使得离子雾的产生成为可能,并且,其中面向散热单元(24)的散热流动通道(R2)从自所述主单元块(10)的所述吹风单元(11)向着所述加热单元(12)延伸的主气流通道(R1)中分支出,而且所述散热流动通道(R2)被分支成第一分支流动通道(R4)和第二分支流动通道(R5),其中,所述第一分支流动通道经过所述放电电极(21)从而与外部连通,而所述第二分支流动通道绕过所述放电电极(21)从而与外部连通。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热风吹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分支流动通道(R5)的排出侧与所述主单元块(10)内的所述主 气流通道(Rl)连通。
专利摘要从自主单元块内的风扇向着加热器延伸的主气流通道分支出散热流动通道,静电雾化块布置在所述散热流动通道内,并且,所述散热流动通道的位于散热单元下游侧的部分被分支成为第一分支流动通道和第二分支流动通道,其中,所述第一分支流动通道经过放电电极从而与外部连通,而所述第二分支流动通道绕过所述放电电极从而与外部连通,从而所述放电电极周围的空气总是通风的、以便于水滴的产生,而且被引入所述散热流动通道的部分空气通过所述第一分支流动通道被供应给所述放电电极,以便抑制所述放电电极的冷却效率的降低,从而可以稳定地产生纳米尺寸的雾。
文档编号A45D20/12GK201029544SQ20072000187
公开日2008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07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19日
发明者三原史生, 松井康训, 田中秀树, 石川朋哉 申请人: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