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节伞中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6442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节伞中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伞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多节伞中棒。
背景技术
一般可供收折的多节伞具,主要是以互相套接的多节杆件 构成一支中棒,并利用该中棒的可伸缩功能,可适时展开使用, 或可收折成较小体积状,以方便收藏、携带。
现有 一种多节中棒,是将所述杆件制成由下朝上逐渐变细, 则在展开使用时,衔接上巢的一支上杆件管径最细,且使得一 个下巢与具有最细管径的上杆件间的间隙大,伞面容易产生晃
动。另一种多节中棒,是将所迷杆件制成由下朝上逐渐变粗, 虽然可以解决上述的问题,但是在展开使用时,衔接握柄的一
支下杆件管径最细,则风大或受外力作用时,在下杆件与握柄 衔接处容易折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容易收藏、携带且展开使 用时伞面不会晃动且结构强度佳的多节伞中棒。
本实用新型的多节伞中棒包含一个上杆单元、 一个相对于 该上杆单元伸缩的中杆单元、 一个提供该中杆单元相对于该上
杆单元产生定位的第 一 定位单元、 一 个相对于该中杆单元伸缩 的下杆单元及一个提供该下杆单元相对于该中杆单元产生定位
的第二定位单元。该上杆单元是沿一个长方向延伸,并具有一 支上杆件,该上杆件具有一个第一顶部及一个与该第一顶部相 反设置的第 一底部。该中杆单元具有 一 支管径小于该上杆件的中杆件,该中杆件具有 一 个第二顶部及一 个与该第二顶部相反 设置的第二底部。该第 一 定位单元提供该中杆单元相对于该上 杆单元伸出,该第二顶部相对于该上杆单元的第一底部产生定 位。该下杆单元具有一支管径大于该中杆件的下杆件,该下杆 件具有一个第三顶部及一个与该第三顶部相反设置的第三底 部。该第二定位单元^是供该下杆单元相对于该中杆单元伸出, 该第三顶部相对于该中杆单元的第二底部产生定位。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节伞中棒,该上杆单元的第一顶部供 一个上巢固设定位。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节伞中棒,该中杆单元还具有一个固 设在该中杆件的该第二顶部且撑张在该上杆件的内部的支撑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节伞中棒,该上杆单元还具有一支沿 该长方向固设在该上杆件的内部的导杆,该第一定位单元具有 一个设置在该导杆的底部的第一弹簧钢珠及一个设置在该中杆 件的该第二顶部的第 一卡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节伞中棒,该第二定位单元具有一个 设置在该中杆件的该第二底部的第二弹簧钢珠及一个设置在该 下杆件的该第三顶部的第二卡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节伞中棒,该下杆单元的该下杆件的 管径小于该上杆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节伞中棒,该第一定位单元具有一个 设置在该上杆件的该第一底部的挡部及一个设置在该中杆件的 该第二顶部的卡块。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节伞中棒,该第二定位单元具有一个 设置在该中杆件的该第二底部的第二弹簧钢珠及一个设置在该 下杆件的该第三顶部的第二卡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节伞中棒,该下杆单元的该下杆件的 管径小于该上杆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该中杆单元的中杆件管 径小于该上、下杆单元的上、下杆件,则在收折时该中杆单元 及下杆单元依序缩入该上杆单元中,达到多节收伞目的,展开 时不晃动且结构强度佳。


图l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收合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较佳实施例的收合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多节伞中棒的第一个较佳实施例, 包含一个上杆单元IO、 一个相对于该上杆单元10伸缩的中杆单 元20、 一个提供该中杆单元20相对于该上杆单元10产生定位的 第一定位单元30、 一个相对于该中杆单元20伸缩的下杆单元40 及一个提供该下杆单元40相对于该中杆单元20产生定位的第二 定位单元50。且该中棒在该上杆单元IO固设一个上巢IOO,以及 在外部套设一个下巢200。
该上杆单元10沿一个长方向X延伸,并具有一支上杆件ll 及一 支沿该长方向X固设在该上杆件11内部的导杆12,该上杆 件ll具有一个第一顶部lll及一个与该第一顶部lll相反设置的 第一底部112。该第一顶部111供该上巢100固设定位,该导杆12底部设有一个沿径向凹设的沉孔121。
该中杆单元20沿该长方向X相对于该上杆单元10产生伸 缩,并具有一支管径小于该上杆件ll的中杆件21及一个固设在 该中杆件21且撑张定位在该上杆件11与该导杆12间的支撑件 22。该中杆件21是滑动地套设在该上杆件11与该导杆12间,并 具有一个恒套设在该上杆件11内部的第二顶部211及一个与该 第二顶部211相反i殳置的第二底部212。
该第 一定位单元30具有一个设置在该导杆12的沉孔121中 的第 一弹簧钢珠31及一个设置在该中杆件21的第二顶部211的 第一卡孔32。该中杆单元20相对于该上杆单元10伸出,利用该 第一弹簧钢珠31嵌卡在该第一卡孔32中,提供该第二顶部211 相对于该上杆件11的第一底部112产生定位。
该下杆单元40是沿该长方向X相对于该中杆单元20产生伸 缩,并具有一支管径大于该中杆件21且小于该上杆件ll的下杆 件41,该下杆件41具有 一 个第三顶部411及一 个与该第三顶部 411相反设置的第三底部412。
该第二定位单元50具有一个设置在该中杆件21底部的第二 弹簧钢珠51及一个设置在该下杆件41的第三顶部411的第二卡 孔52。该下杆单元40相对于该中杆单元20伸出,利用该第二弹 簧钢珠51嵌卡在该第二卡孔52中d是供该第三顶部411相对于该 中杆件21的第二底部212产生定位。
再如图1所示,显示该中棒呈伸张使用的状态,此时,该下 巢200趋近于该上巢100,且该中杆件21的第二底部212远离于该 上杆件11的第一底部112,且利用该第一定位单元30的第一弹簧 钢珠31嵌卡在该中杆件21的第二顶部211的第一卡孔32,使得该 中杆单元20相对于该上杆单元10伸出后产生定位。该下杆件41 的第三底部412也远离于该中杆件21的第二底部212,且利用该第二定位单元50的第二弹簧钢珠51嵌卡在该下杆件41的第三顶 部411的第二卡孔52,使得该下杆单元40相对于该中杆单元20 伸出后产生定位。
如图2所示,显示该中棒呈收合状态,此时,该下巢200远 离于该上巢IOO,且该中杆件21缩入该上杆件11中,且恰位于该 上杆件11与该导杆12间,促^f吏该第二顶部211及第二底部212分 别趋近于该上杆件ll的第 一顶部111及第一底部112,且利用该 第 一定位单元30的第 一弹簧钢珠31弹抵在该中杆件21的内壁 面,可使得该中杆单元20相对于该上杆单元10缩入后产生定位。 该下杆件41缩入后恰位于该上杆件11、中杆件21间,且该第三 顶部411及第三底部412也分别趋近于该上杆件11的第一顶部 111及第一底部112,且利用该第二定位单元50的第二弹簧钢珠 51弹抵在该下杆件41的内壁面,可使得该下杆单元40相对于该 中杆单元20缩短使用长度后产生定位。
因此,利用该上杆件ll与中杆件21、下杆件41的外径配合, 使得该中杆件21、下杆件41分别相对于该上杆件11产生伸出使 用或缩入收合,且利用该第一定位单元30、第二定位单元50的 设置,也使得伸出或缩入后的中杆件21、下杆件41都可获得定 位。且在展开使用时,衔接上巢100的上杆件11以及衔接握柄(图 未示)的下杆件41管径都较粗,不但使得该下巢200与上杆件11 间的间隙小,伞面不容易产生晃动外,且下杆件41与握柄衔接 处的结构强度也较佳,不容易折损。
另外,再如图3、图4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较佳实 施例也包含一个上杆单元10'、 一个相对于该上杆单元10,伸缩 的中杆单元20'、 一个提供该中杆单元20,相对于该上杆单元10' 产生定位的第 一定位单元30'、 一个相对于该中杆单元20,伸缩 的下杆单元40,及一个提供该下杆单元40,相对于该中杆单元20,产生定位的第二定位单元50'。且与第一个实施例不同处在 于该上杆单元lO,只具有一支上杆件ll,,该第一定位单元30' 具有一个设置在该上杆件ll,的第 一底部112,的挡部31,及一个 设置在该中杆件21,的第二顶部211,的卡块32,,该卡块32,与固 设在该第二顶部211,的支撑件22,连结。该第二定位单元50,也 具有一个设置在该中杆件21,第二底部212,的第二弹簧钢珠51' 及一个设置在该下杆件41,的第三顶部411,的第二卡孔52,。
因此,如图3所示,该中棒伸张使用时,利用该第一定位单 元30,的卡块32,4氏止在设于该上杆件11,的第 一底部112,的挡部 31,,使得该中杆单元20,相对于该上杆单元10,伸出后产生定 位。且利用该第二定位单元50,也^f吏得该下杆单元40,相对于该 中杆单元20,伸出后产生定位。
又如图4及图5所示,当该中棒收合时,该中杆件21,缩入在 该上杆件11,中,利用该支撑件2 2 ,撑张在该上杆件11,的内壁面, 使得该中杆单元20,相对于该上杆单元10,缩入后产生定位。利 用该第二定位单元50,抵止挡部31',使得该下杆单元40,相对于 该中杆单元20,缩短使用长度后产生定位。
因此,第二个实施例利用整体部件的设置,也达成与第一 实施例相同的目的及功效。
权利要求1. 一种多节伞中棒,包含一个上杆单元、一个相对于该上杆单元伸缩的中杆单元、一个提供该中杆单元相对于该上杆单元产生定位的第一定位单元、一个相对于该中杆单元伸缩的下杆单元及一个提供该下杆单元相对于该中杆单元产生定位的第二定位单元;其特征在于,该上杆单元,沿一个长方向延伸,并具有一支上杆件,该上杆件具有一个第一顶部及一个与该第一顶部相反设置的第一底部;该中杆单元,具有一支管径小于该上杆件的中杆件,该中杆件具有一个第二顶部及一个与该第二顶部相反设置的第二底部;该下杆单元,具有一支管径大于该中杆件的下杆件,该下杆件具有一个第三顶部及一个与该第三顶部相反设置的第三底部。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多节伞中棒,其特征在于,该上 杆单元的第一顶部供一个上巢固设定位。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节伞中棒,其特征在于,该中 杆单元还具有 一 个固设在该中杆件的该第二顶部且撑张在该上 杆件的内部的支撑件。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节伞中棒,其特征在于,该上 杆单元还具有一支沿该长方向固设在该上杆件的内部的导杆, 该第一定位单元具有一个设置在该导杆的底部的第一弹簧钢珠 及 一 个设置在该中杆件的该第二顶部的第 一 卡孔。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节伞中棒,其特征在于,该第 二定位单元具有一个设置在该中杆件的该第二底部的第二弹簧 钢珠及一个设置在该下杆件的该第三顶部的第二卡孔。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节伞中棒,其特征在于,该下杆单元的该下杆件的管径小于该上杆件。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节伞中棒,其特征在于,该第 一定位单元具有一个设置在该上杆件的该第一底部的挡部及一 个设置在该中杆件的该第二顶部的卡块。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节伞中棒,其特征在于,该第 二定位单元具有一个设置在该中杆件的该第二底部的第二弹簧 钢珠及一个设置在该下杆件的该第三顶部的第二卡孔。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节伞中棒,其特征在于,该下 杆单元的该下杆件的管径小于该上杆件。
专利摘要一种多节伞中棒,包含一个上杆单元、一个相对于该上杆单元伸缩的中杆单元、一个提供该中杆单元相对于该上杆单元产生定位的第一定位单元、一个相对于该中杆单元伸缩的下杆单元及一个提供该下杆单元相对于该中杆单元产生定位的第二定位单元。该中杆单元的一支中杆件的管径小于该上杆单元的一支上杆件及该下杆单元的一支下杆件,借此,该中杆单元及下杆单元依序缩入该上杆单元中,达到多节收伞目的,展开时不晃动且结构强度佳。
文档编号A45B19/04GK201226894SQ200820110590
公开日2009年4月29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17日
发明者王胜和 申请人:东和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