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垫的充排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6438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垫的充排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排气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女性胸型 调整气垫,具有 一体整合的充排气结构以解决已知充气装置的漏气缺 陷的充排气装置。
背景技术
充气垫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甚广,比如消防逃生的气垫、座椅的 气垫及用于女性胸型调整的气垫。这些气垫的充气方式,有的是依靠 诸如空气泵的外在设备将气体强制灌入气垫中,或者自身具有可充气 的装置,能够通过手动操作对气垫进行充气,例如胸型调整气垫。
胸型调整气垫可以说是气垫中最微型的,但是它在村托女性完美 胸型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女性的胸型调整垫具有多种填充方式, 如水、硅胶和空气等,而以空气为填充物的气垫是最安全且可随使用
者需求调整充气量而改变外型大小的气垫,如图7所示的一种胸型调 整气垫90,其充气装置结合于该气垫的内部,具有一可浮凸于气垫表 面的按压充气部91及一排气部92。通过手动方式按压气垫的按压充气 部91可使气垫充气膨胀,当为了减少占用空间或降低气垫的膨胀度时, 可通过按压排气部92来实现。
如上所述的这种胸型调整气垫,其虽然具备了方便充气及调整充 气量的优点,但由于其将按压充气部91及排气部92分开地与气垫结 合,除了结合过程比较复杂外,还因多处接合导致气密度降低而增加气垫泄气的可能。为此,许多改进的充气装置便因此产生,其中有利 用接管连接充气及排器部分,而将充排气整合为一的设计,但这种设 计大多具有复杂的结构,而且过长的接管不但妨碍充气效率,还会在
接管处产生泄漏;因此,目前市售的胸型调整气垫,仍以上述按压充 气部91及排气部92分离的形式最为普遍。

实用新型内容
由于传统胸型调整气垫的分离式充排气装置具有以上的缺点,因 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充排气整合为一的胸型气垫的
充排气装置,其能够解决已知气垫的缺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 一种气垫的充排气装置, 其结合于如胸型调整气垫的内面,所述气垫的充排气装置包括 一上 盖,其上表面凸设有一半球罩,在半球罩的相邻侧依次设置有第一上 阔盖、第二上阀盖,其中在第一上阀盖处具有一吸气孔,第二上阀盖 具有一排气孔;底座,其结合于上盖的下表面,具有与上盖的半球罩 共同形成一球泵体的半球罩,在底座的半球罩的相邻侧依次设置有第 一底阀座、第二底阀座,其中第二底阀座的底部具有一充气兼排气孔, 而上盖的第一上阀盖与底座的第一底阀座结合,上盖第二上阀盖与底 座的第二底阀座结合;底封盖,其套装在底座的第二底阀座的外部, 其底部具有一开孔,并且侧部设有至少一道开槽;排气钮,其底部套 设有一弹簧并且设置于第二上阀盖处;第一止气塞,其设置于第一上 阀盖与第一底阀座结合后的内部空间中,封闭上盖的吸气孔;第二止 气塞,其设置于底封盖内底面与第二底阀座外底面间的空间中,封闭 底座的充气兼排气孔。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充排气装置,其中,虽然排气钮所在的 上盖的第二上阀盖仍露出在气垫表面外而有漏气的可能,但由于气垫 内的气体外泄,必须通过充排气装置内部的第二底岡座的 一充气兼排 气孔,再往上通过吸气孔或第二上阀盖的排气孔才能外泄出,而以上 三处在未充排气时都具有止气塞用来封闭其开口,故本实用新型发生 充气外泄的机率很小。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的结构布置,将充 排气部分整合为一体,且其气体流动的管路很短,可避免已知外接气 管的复杂结构以及漏气的缺陷。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充排气装置的第 一 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与气垫结合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的前剖视图。
图4至图6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结合于气垫内部及其 操作充排气的状态图,其中图4为充气操作状态;图5为吸气操作状 态;图6为排气才喿作状态。
图7为已有的一种胸型调整气垫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
10充排气装置 11上盖
111半球罩 112第一上阀盖
113第二上阀盖 114吸气孔115环状支脚 117环状支脚 119外型缘边
12底座
121半球罩
123第二底阀座
125环状支辨卩
13底封盖
132、 133开槽
14排气钮
141按压部
15弹簧
161止塞片
17第二止气塞
172泡棉
21开孔
已知4支术
90胸型调整气垫
116排气孔 118凸出部
122第一底阀座 124充气兼排气孔 129外型缘边 131开孔
142止塞部 16第一止气塞 162泡棉 171止塞片 20气垫
91纟安压充气部92排气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实 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目的功效。
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结构的气垫的充排气装置 10,可以结合于如气垫20 (图2)等可被充气的设备中,充排气装置 10包括
上盖11,其为一片体且其上表面上凸设有半球罩111,在半球罩 的相邻侧依次设置有第一上阀盖112、第二上阀盖113,其中第一上阀 盖112包括一个设置于片体上的吸气孔114,以及从片体的下表面凸出 的环状支脚115 (图3 );并且第二上阀盖113包括一个排气孔116,以 及以该排气孔116为中心,从片体的上表面凸出的环状支脚117和形 成于片体下表面的凸出部118;
底座12,其结合于上盖11的下表面且其具有与上盖的半球罩111 共同形成一个球泵体的半球罩121,在底座12的半球罩121的相邻侧 依次设置有第一底阀座122、第二底阀座123,其中第二底阀座123的 底部具有一个充气兼排气孔124,以及从片体下表面凸出的环状支脚 125 (图3 );上盖11的第一上阀盖112的环状支脚115装入底座12的 第一底阀座122中,第二上阀盖113以具有排气孔的凸出部118装入 第二底阀座123中;
底封盖13,套装于底座12的第二底阀座123外部,该底封盖13 的底部具有开孔131,其侧部设置有至少一道开槽,如本实施例的结构 设置有两道对称的开槽132、 133;排气钮14,其设于第二上阀盖113中且具有位于顶端的按压部141
以及位于中段的止塞部142,其中止塞部142设于第二上阀盖113的排 气孔116的底部,并且通过套装于排气钮14的按压部141底部并位于 第二上阀盖113的内面之间的弹簧15,使得止塞部142能够长时间地 封闭排气孔116。
充排气装置IO还包括至少一个止气元件,例如本较佳实施例包括 第一止气塞16及第二止气塞17,是由具有弹性且质量较轻的材质如泡 棉及止塞片制成;其中第一止气塞16设置于第一上阀盖112与第一底 阀座122结合后的内部空间中,第一止气塞16包括上层的止塞片161 以及下层的泡棉162,其中止塞片161为气密材质以^^用来封闭气孔, 而泡棉162可透气且具有弹性回复力,以便用作弹性体而将止塞片161 上顶住气孔,使得如图3所示在未动作时能够以第一止气塞16封住吸 气孔114;同理,第二止气塞17设置于底封盖13内底面与第二底阀座 123外底面间的空间中,第二止气塞17包括上层的止塞片Hl及下层 的泡棉172,并且在未动作时能够以第二止气塞17封住第二底阀座I" 的充气兼排气孔124出口。第一止气塞16和第二止气塞17的止塞片 161、 171及泡棉162、 172,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结构中为一体的
结构,但也可以是能分离的上下独立元件;另外,泡棉162、 172也可 由弹簧等弹性元件代替。
如图4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的结构的气垫的充排气 装置10,应用时可以利用胶粘或高周波热熔合的方式结合于气垫20(图 2)的内面或其它任何可被充气的设备如充气衣、充气鞋中;而其充排 气的操作方式如下当上下同时按压由上盖11的半球罩111及底座12的半球罩121 所构成的球泵体时,气体由球泵体输出并通过第一上阀盖112的环状 支脚115之间的第一止气塞16的泡棉162(具有可供气体通过的特性), 再经由底座12的充气兼排气孔124被向下挤压至第二止气塞17,使得 充气兼排气孔124开启,从而使气体通过底封盖13的左右两个开槽 132、 133进入气垫20内。在上述充气过程中,第一止气塞16的止塞 片161仍被泡棉162上顶而长时间地顶塞住第一上阀盖112的吸气孔 114,同时,排气钮14借着弹簧15向上的顶力,使得止塞部142封闭 排气孔116的底部,由此使得气体只充入气垫20而不会外泄至气垫外 (图4)。
当松开对球泵体的按压时,球泵体的形体回复并产生负压,气垫 20外的大气压将第一止气塞16向下挤压,使气垫外的气体通过吸气孔 114吸入球泵体中并贮存以待下一次充气搡作时输出;另外,第二止气 塞17回复原形而使止塞片171重新封闭第二底阀座123的底部,使充 入气垫中的气体不会经由充气兼排气孔124被吸入至球泵体中(图5)。
当想要调整充满气体的气垫的充气量而进行排气时,可以按压排 气钮14的按压部141以压迫弹簧15向下,使止塞部142脱离对排气 孔116底部的封闭;同时,排气钮14底端下压第二止气塞17,使充气 兼排气孔124再次开启而使得气体能够由此排出气垫外(图6)。
由上述的充气泄排操作可知,假设本实用新型的充排气装置本体 发生泄漏,则充入气垫20中的气体必须通过i殳置于充气兼排气孔124 及排气孔116或吸气孔114三处的止塞阔门才能泄漏至气垫外,而所 述三个止塞阀门同时出现故障而无法发挥止气功能的可能性很小,也 就是说,通过将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充排气装置IO设置于一气垫或类似可被充气膨胀的装置中,不仅能够达到将充排气操作集于一身的目的, 并且具有非常优良的防漏气能力。
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充排气装置10,其中上盖11与底座2
优选为各具有一外型缘边119、 129,以方便地、密实地将两者结合。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以上较佳实施例是以包括半球罩111及外型缘边
119的上盖11顶面结合于气垫的内面;另外,为达到将外界气体吸入 本充排气装置中的目的,优选为在气垫20邻近上盖11的第一上阀盖 112的吸气孔114处设置一开孔21,而更优选的是如图4至图6所示 的较佳实施例,将该开孔21相对地设置于上盖11的第一上阀盖112 的吸气孔114处,以达到最佳吸气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结 构特征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改进,都属于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气垫的充排气装置,其结合于气垫的内面,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上盖,其上表面凸设有一半球罩,在半球罩的相邻侧依次设置有第一上阀盖、第二上阀盖,其中在第一上阀盖处具有一吸气孔,第二上阀盖具有一排气孔;一底座,其结合于上盖的下表面,具有与上盖的半球罩共同形成一球泵体的半球罩,在底座的半球罩的相邻侧依次设置有第一底阀座、第二底阀座,其中第二底阀座的底部具有一充气兼排气孔,而上盖的第一上阀盖与底座的第一底阀座结合,上盖的第二上阀盖与底座的第二底阀座结合;一底封盖,其套装在底座的第二底阀座的外部,其底部具有一开孔,并且侧部设有至少一道开槽;一排气钮,其底部套设有一弹簧并且设置于第二上阀盖处;第一止气塞,其设置于第一上阀盖与第一底阀座结合后的内部空间中,封闭上盖的吸气孔;第二止气塞,其设置于底封盖内底面与第二底阀座外底面间的空间中,封闭底座的充气兼排气孔。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第 一上阀盖具有由片体向下凸出的一环状支脚,并以一环状支脚置入底 座的第一底阀座中,并且第二上阀盖具有排气孔的底部形成有一凸部, 并以此凸部置入第二底阀座中。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排气钮的顶端 为按压部,中段为止塞部,止塞部置入第二上阀盖的排气孔底部。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止气塞和第二止气塞中的每一个进一步包括位于上层的气密的止塞片及位于下 层的弹簧。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止气塞和 第二止气塞中的每一个进一步包括位于上层的气密的止塞片及位于下层的可透气且具有弹性的泡棉。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止气塞和 第二止气塞的止塞片及泡棉为一体或可分离的结构。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上盖与底座各 具有使二者密实结合的一外型缘边。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上盖的顶面结 合于气垫的内面。
9、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气垫的邻近上 盖的第一上阀盖的吸气孔处设置有一开孔。
10、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上盖的第一 上阀盖的吸气孔处的气垫相对设置有一开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垫的充排气装置,其结合在如胸型调整气垫的内面,主要包括一上盖、一底座及一排气钮,其中上盖凸设有一半球罩及一吸气孔和一排气孔;底座结合在上盖的下表面,具有一半球罩与上盖的半球罩共同形成一球泵体,底座具有一充气兼排气孔;一排气钮,其设置于上盖上且可封闭排气孔。上述充排气装置将充排气部分整合为一体,且具有极短的气体流动管路,可解决已知充气装置的外接气管结构复杂及容易漏气的缺陷。
文档编号A41C3/14GK201225252SQ20082011053
公开日2009年4月22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23日
发明者陈颖姿 申请人:陈颖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