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底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2071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鞋底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底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弹性,穿着舒适的鞋底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中,人们对鞋的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为满足这种需要,各厂家 不论在鞋的结构上还是用料上都进行不断的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鞋底结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具有 弹性,穿着舒适的鞋底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鞋底结构,从上至下由大底、后跟内衬和后跟出面构成,后跟内衬和后跟 出面位于大底后跟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底上表面开设有排气槽,排气槽自 大底的前脚掌部延伸至后跟部,并同后跟部开设的通气孔相通;后跟内衬中部 开设有通孔,该通孔同大底后跟部开设的通气孔相通。
后跟出面中部的上表面具有凹陷,后跟出面中部的下表面具有凸起,且凹 陷及凸起的外周分别具有凹槽,后跟出面中部的凹陷同后跟内衬的通孔相通。
后跟内衬通孔的横截面积大于后跟出面中部凹陷的横截面积,同时还大于 大底通气孔的横截面积,后跟内衬和后跟出面及大底结合在一起时,后跟出面中部的凹陷及大底通气孔在后跟内衬通孔的外周范围内。
所述大底前脚掌部具有1条以上排气槽,该1条以上的排气槽分别延伸至 大底脚掌中部并合为1条排气槽后延伸至大底后跟部的通气孔。
所述后跟出面中部凸起的下表面上具有防滑花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当脚踩地时,前脚掌踩下的空气通过排气槽往后 挤压,并通过通气孔进入到后跟内衬的通孔。由于通孔形成空腔,脚后跟踩下 时,空腔内的空气被压縮产生压力,该压力对脚后跟产生回弹力,因此行走时 鞋底具有弹性。同时后跟出面中部内凹外凸,并且四周有槽,使鞋后跟着地时 增加了软度,更增加了弹性。由于凸出部位先着地,在后跟出面中部的凸出部 位外表面上设有防滑花纹增强了防滑作用。


图l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2是大底的俯视图3是后跟内衬的俯视图4是后跟出面的俯视图5是后跟出面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l、图2、图3、图4、图5所示,鞋底结构,从上至下由大底l、后跟内衬 2和后跟出面3构成,后跟内衬2和后跟出面3位于大底1后跟部,所述大底l上表面脚掌前部具有5条排气槽11,该5条排气槽分别延伸至大底1脚掌中部 并合为1条排气槽后延伸至大底1后跟部,并同后跟部开设的通气孔12相通。 其中排气槽ll的设置的多少及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不局限于本实施例 中所提到的方式。后跟内衬2中部开设有通孔21,该通孔21同大底1后跟部开 设的通气孔12相通。后跟出面3中部的上表面具有凹陷31,后跟出面3中部的 下表面具有凸起32,且凹陷31及凸起32的外周分别具有凹槽311、 312,后跟 出面3中部的凹陷31同后跟内衬2的通孔21相通。后跟出面3中部凸起32的 下表面上还具有防滑花纹。后跟内衬2通孔21的横截面积大于后跟出面3中部 凹陷31的横截面积,同时还大于大底1通气孔12的横截面积,后跟内衬2和 后跟出面3及大底1结合在一起时,后跟出面中部的凹陷31及大底1通气孔12 在后跟内衬2通孔21的外周范围内。
当脚踩地时,前脚掌踩下的空气通过排气槽ll往后挤压,并通过通气孔12 进入到后跟内衬2的通孔21内。由于通孔21在鞋跟部成为鞋跟的一个空腔, 脚后跟踩下时,空腔内的空气被压縮产生压力,该压力对脚后跟产生回弹力, 因此行走时鞋底具有弹性。同时后跟出面3中部内凹外凸,增大了鞋跟处空腔 的体积,使回弹力增强,同时后跟出面3中部的凹陷31及凸起32的四周有槽, 使鞋后跟着地时增加了软度,更增加了弹性。由于后跟出面3的凸起31先着地, 在凸起31的外表面上设有防滑花纹增强了防滑作用。
权利要求1.鞋底结构,从上至下由大底、后跟内衬和后跟出面构成,后跟内衬和后跟出面位于大底后跟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底上表面开设有排气槽,排气槽自大底的前脚掌部延伸至后跟部,并同后跟部开设的通气孔相通;后跟内衬中部开设有通孔,该通孔同大底后跟部开设的通气孔相通。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后跟出面中部的上表面具有凹 陷,后跟出面中部的下表面具有凸起,且凹陷及凸起的外周分别具有凹槽,后 跟出面中部的凹陷同后跟内衬的通孔相通。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后跟内衬通孔的横截面积大于 后跟出面中部凹陷的横截面积,同时还大于大底通气孔的横截面积,后跟内衬 和后跟出面及大底结合在一起时,后跟出面中部的凹陷及大底通气孔在后跟内 衬通孔的外周范围内。
4. 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底前脚掌部具 有1条以上排气槽,该1条以上的排气槽分别延伸至大底脚掌中部并合为1条 排气槽后延伸至大底后跟部的通气孔。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跟出面中部凸起的下表 面上具有防滑花纹。
专利摘要鞋底结构,从上至下由大底、后跟内衬和后跟出面构成,后跟内衬和后跟出面位于大底后跟部,其特征在于大底上表面开设有排气槽,排气槽自大底的前脚掌部延伸至后跟部,并同后跟部开设的通气孔相通。后跟内衬中部开设有通孔,该通孔同大底后跟部开设的通气孔相通。后跟出面中部的上表面具有凹陷,后跟出面中部的下表面具有凸起,且凹陷及凸起的外周分别具有凹槽,后跟出面中部的凹陷同后跟内衬的通孔相通。后跟内衬通孔的面积大于后跟出面中部凹陷的面积,同时还大于大底通气孔的面积,后跟内衬和后跟出面及大底结合在一起时,后跟出面中部的凹陷及大底通气孔在后跟内衬通孔的外周范围内。本鞋底结构比重轻、透气性强,具有弹性并能防滑。
文档编号A43B13/18GK201403599SQ20092014812
公开日2010年2月17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9日
发明者斌 俞 申请人:斌 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