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心型塑身内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7267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背心型塑身内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衣,具体涉及一种背心型塑身内衣。属于健美型内衣技术 领域
背景技术
爱美是人的天性,尤其对女性而言,对体型的要求更高;特别是随着生活水平 的提高,女士们已经越来越关注自己的身材是否优美。为了满足女性对自身完美体型 的追求,市面已经出现了各种不同款式的美体塑身内衣或功能性内衣,如中国专利号为 “200920053970. 2”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塑身内衣,包括内衣前片和内衣后片,在所 述内衣后片的内表面上、朝向人体背部的位置处设有X形的背带;在所述内衣后片的内表 面上、朝向腰的位置处设有后片束缚层,在所述内衣前片的内表面上、朝向腹部的位置处设 有前片束缚层,所述前片束缚层、后片束缚层在腰的两侧相互连接。X形的背带有助于拉直 背部,防止驼背,在腹部和腰部设置的束缚层能达到缩紧腹部,达到挺胸直腰的效果。但是 这种结构的塑身内衣和市面上其他同类产品一样存在如下缺点1、产品的各塑射功能部分 设计不合理,穿着不舒服,塑身效果较差。(2)所述塑身内衣的下摆位置没有设置胶骨支撑, 在日常活动中容易往上卷,影响穿着的舒适度,往往需要用手进行频繁的调整,从而产生不 良的体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塑身内衣存在穿着不舒服,塑身效 果较差及下摆部位容易卷边从而影响舒适度的问题,提供一种背心型塑身内衣,它具有防 止下摆卷边、穿着舒适、塑身效果好的特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措施达到一种背心型塑身内衣,包括前幅、后幅、前领和后领;其结构特点是所述前幅包 括前幅中部、位于前幅中部两侧的两个前幅侧部,在前幅中部与两个前幅侧部的连接处各 设有前侧骨;所述后幅包括后幅中部、位于后幅中部两侧的两个后幅侧部,在后幅中部的中 间位置设有后中骨,在后幅中部与两个后幅侧部的连接处各设有后侧骨;在两个前幅侧部 与两个后幅侧部的连接处各设有侧骨;在两个侧骨的下摆位置各设有一根鱼鳞骨,在两个 后侧骨的下摆位置各设有一根鱼鳞骨。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的鱼鳞骨的长度均可以分别为 8. Ocm 9. Ocm0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前幅的前幅中部和两个前幅侧部可 以分别由双层亚光无痕材料制成,在前幅中部可以设有加厚的格子面料层。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一种实施方式是在所述格子面料层内对应人体穴位点的 位置可以设有若干具有保健功能的粒磁石。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后幅的后幅中部和两个后幅侧部可以分别由双层亚光无痕材料制成。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前领可以由双层亚光无痕材料制 成。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一种实施方式是在所述前领的夹弯位可以设有锁脂片。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后领可以由双层亚光无痕材料制 成。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后领的领口可以呈“V”形状或深 “V”形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根据人体工程学对健美塑身内衣进行重新设计,通过在两个侧骨的 下摆位置各设有一根鱼鳞骨,在两个后侧骨的下摆位置各设有一根鱼鳞骨,共四条长度为 8. Ocm 9. Ocm的鱼鳞骨设计,起到防止下摆卷边,从而避免不良体态的产生,让穿着更舒 适,具有提高塑身美体的效果。2、本实用新型的前幅中部运用加厚格子面料设计,对收胃腩和腹部起到一定的作 用。并根据中医人体经络疗法,在内层相应的穴位点上添加了具有保健功能的磁石,促进新 陈代谢,调节肠胃功能。3、本实用新型的内层局部用到进口超细高弹网布,具有高效的滋润和调理肌肤功 能。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的前面分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的后面分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具体实施例1 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施例包括前幅1、后幅2、前领3和后领4 ;所述前 幅1包括前幅中部U、分别位于前幅中部11两侧的前幅侧部12,前幅中部11与两个前幅 侧部12之间的连接处均设有前侧骨13 ;所述后幅2包括后幅中部21、分别位于后幅中部21 两侧的后幅侧部22,所述后幅中部21的中间位置设有后中骨23,后幅中部21与两个后幅 侧部22之间的连接处均设有后侧骨M ;所述前幅侧部12与后幅侧部22的连接处设有侧 骨5 ;在两个侧骨5的下摆位置各设有一根鱼鳞骨6,在两个后侧骨23的下摆位置各设有一 根鱼鳞骨6。本实施例中在两个侧骨的下摆位置各设有一根鱼鳞骨,在两个后侧骨的下摆位置各设有一根 鱼鳞骨,共四条长度为8. 5cm的鱼鳞骨设计,起到防止下摆卷边,从而避免不良体态的产 生,让穿着更舒适。[0027]所述前幅1的前幅中部11和两个前幅侧部12均采用双层亚光无痕材料制备而 成,前幅侧部12采用双层面料设计,起到收腰的功能;前幅中部11上还设有加厚的格子面 料层11-1,对收胃腩和腹部起到一定的作用。根据中医人体经络疗法,在所述格子面料层 11-1内对应人体穴位点的位置设有若干具有保健功能的磁石粒,能够促进新陈代谢,调节 肠胃功能。所述后幅2的后幅中部21和两个后幅侧部22均采用双层亚光无痕材料制备而 成;后幅中部21采用双层面料设计,起到美背的作用;后幅侧部22采用双层面料设计,起 到收腰的作用。所述前领3采用双层亚光无痕材料制备而成。前领3对胸部起到侧推效果,塑造 迷人乳沟,无痕材料让穿着过度自然不压胸。所述前领3的夹弯位设有锁脂片,有效收紧腋 下脂肪、包裹副乳、平复背部更多脂肪。所述后领4采用双层亚光无痕材料制备而成;所述后领4的领口呈“V”字形。采 用深“V”后领背心式无痕设计,更容易搭配时尚外衣。本实施例的主材料选用亚光无痕材料搭配高档弹力色丁设计,款式简约,日常塑 身好选择,可与各种外衣搭配穿着,瞬间塑造美丽曲线。本实施例采用多片式立体剪裁,分层施压,有效推移并锁住胃部、腰部、腹部脂肪, 起到雕塑腰腹部玲珑曲线和挺背效果。本实施例的前领选用无痕材料,让穿着过度自然不压胸。可搭配调整型胸围穿着, 营造圆润胸型,塑造迷人乳沟。银色丈根的设计,让产品增添时尚感。夹弯位超级三包锁脂 片设计,有效收紧腋下脂肪、包裹副乳、平复背部更多脂肪。其他实施例所述的鱼鳞骨 6 的长度均为 8. 0cm、8. lcm、8. 2cm、8. 3cm、8. 4cm、8. 6cm、8. 7cm、 8. 8cm、8. 9cm或9. Ocm0所述后领4的领口可以呈深“V”形状。其他与具体实施例1相同。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 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背心型塑身内衣,包括前幅(1)、后幅(2)、前领(3)和后领(4);其特征是所 述前幅(1)包括前幅中部(11)、位于前幅中部(11)两侧的两个前幅侧部(12),在前幅中部 (11)与两个前幅侧部(12)的连接处各设有前侧骨(13);所述后幅(2)包括后幅中部(21)、 位于后幅中部(21)两侧的两个后幅侧部(22),在后幅中部(21)的中间位置设有后中骨 (23),在后幅中部(21)与两个后幅侧部(22)的连接处各设有后侧骨(24);在两个前幅侧 部(12)与两个后幅侧部(22)的连接处各设有侧骨(5);在两个侧骨(5)的下摆位置各设 有一根鱼鳞骨(6),在两个后侧骨(24)的下摆位置各设有一根鱼鳞骨(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心型塑身内衣,其特征是所述的鱼鳞骨(6)的长度 分别为8. Ocm 9. 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背心型塑身内衣,其特征是所述前幅(1)的前幅 中部(11)和两个前幅侧部(12)分别由双层亚光无痕材料制成,在前幅中部(11)设有加厚 的格子面料层(1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背心型塑身内衣,其特征是在所述格子面料层(11-1) 内对应人体穴位点的位置设有若干粒磁石。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背心型塑身内衣,其特征是所述后幅(2)的后幅 中部(21)和两个后幅侧部(22)分别由双层亚光无痕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背心型塑身内衣,其特征是所述前领(3)由双层 亚光无痕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背心型塑身内衣,其特征是在所述前领(3)的夹 弯位设有锁脂片。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背心型塑身内衣,其特征是所述后领(4)由双层 亚光无痕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背心型塑身内衣,其特征是所述后领(4)的领口 呈“V”形状或深“V”形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心型塑身内衣,包括前幅(1)、后幅(2)、前领(3)和后领(4);其特征是前幅(1)包括前幅中部(11)、两个前幅侧部(12),在前幅中部(11)与两个前幅侧部(12)的连接处各设有前侧骨(13);后幅(2)包括后幅中部(21)、两个后幅侧部(22),在后幅中部(21)的中间位置设有后中骨(23),在后幅中部(21)与两个后幅侧部(22)的连接处各设有后侧骨(24);在两个前幅侧部(12)与两个后幅侧部(22)的连接处各设有侧骨(5);在两个侧骨(5)的下摆位置及两个后侧骨(24)的下摆位置各设有一根鱼鳞骨(6)。本实用新型起到防止下摆卷边,从而避免不良体态的产生,让穿着更舒适,具有提高塑身美体的效果。
文档编号A41C1/12GK201888258SQ20102059588
公开日2011年7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5日
发明者何炳祥 申请人:广州市美芝婷塑形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