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扣形成方法及钮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6971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钮扣形成方法及钮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钮扣形成方法及钮扣,更详细而言,涉及能用线安装在布料上的类型的金属制的钮扣及形成该种钮扣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利用金属板形成用线安装在衣服等上的钮扣的情况下,需要在金属板上设置供线穿过的穿线孔。作为在金属板上形成穿线孔的方法,公知使前端部为圆锥状的销贯穿金属板的方法、如日本特开平8 - 131214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对金属板进行切开加工而形成切片、接着向金属板的反面侧对切片进行弯折加工的方法。后者与前者相比エ序数量多,穿 线孔的加工麻烦,而且有穿线孔的形状实际上限定于月牙形状等圆形以外的形状的这样的缺点。另ー方面,在利用圆锥状的销在金属板上开设了穿线孔的情况下,在金属板的反面侧的穿线孔的整个周缘发生金属材料的翻翘。这种翻翘很锐利,所以需要去除或使该翻翘部分弯曲,以防止损坏线。但是,在金属板比较薄的情况(例如厚度为O. 5mm以下)下,无法进行将翻翘部分去除并形成倒角的处理(參照上述日本特开平8 - 131214号公报的以往技木),而且翻翘部分太小也很难进行弯曲加工。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平8 - 13121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那样的问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钮扣形成方法及该种钮扣,该钮扣形成方法能够利用比较薄的金属板形成不会对用于将钮扣安装在布料上的线造成损伤的钮扣。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钮扣形成方法用于形成用线安装在布料(包括纺织品、布、毛毡、无纺布、皮革、树脂片材等)上的金属制(铝合金、铜合金等)的钮扣,该钮扣形成方法包括如下エ序使具有多棱锥状的前端部的多个穿孔销,从用于形成上述钮扣的中间制件的板状的中央部的正面侧向反面侧贯穿该中间制件的中央部,从而开设多个穿线孔,并且形成自穿线孔的反面侧的周缘延伸出来的翻翘部,其中,利用穿孔销的前端部上的棱线间的多个锥面沿穿线孔周向以360度除以锥面数而得到的角度的间隔形成多个上述翻翘部;使各翻翘部在中央部的反面侧自该翻翘部的基端侧向前端侧朝穿线孔径向外侧弯曲。在本发明中,使具有多棱锥状的前端部的多个穿孔销从中间制件的中央部的正面侧向反面侧贯穿该中间制件的中央部,从而形成多个穿线孔。此时,形成自穿线孔的反面侧的周缘在中央部的反面侧延伸的金属材料的翻翘部,但是该翻翘部并非形成在穿线孔周向的整个区域,而是利用穿孔销的前端部的多个锥面沿穿线孔周向以360度除以锥面数而得到的角度的间隔汇集形成为多个。因此,即使是薄金属板,也能将翻翘部形成为能执行接下来的弯曲加工的程度的大小。另外,通过改变在进行穿孔加工时的穿孔销的前端部的各锥面的穿线孔周向位置,能够根据要求改变各穿线孔的翻翘部在钮扣的反面侧的配置方式。由此,例如可以在钮扣的反面侧的穿线孔的周围,以翻翘部到达可能与线相接触的部分的方式设定翻翘部(被弯曲后成为折回部),或防止一穿线孔的翻翘部与另ー穿线孔的翻翘部重叠。然后对翻翘部进行弯曲加工。由此,使翻翘部具有圆度,以防止损坏线。穿孔销的前端部优选为三棱锥状或四棱锥状,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五棱锥状等。在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中,上述穿孔销的多棱锥状的前端部具有三个或四个锥面。在锥面为四个的情况下,穿孔销的前端部为四棱锥状,能沿穿线孔周向以90度(360度除以4)的间隔形成四个翻翘部。另外,在锥面为三个的情况下,穿孔销的前端部为三棱锥状,能沿穿线孔周向以120度(360度除以3)的间隔形成三个翻翘部。根据本发明的另ー技术方案,钮扣由金属制成,能用线安装在布料上,该钮扣包括板状的中央部;多个穿线孔,它们开设于中央部,以供线在中央部的正面侧与反面侧之间穿过,各穿线孔沿穿线孔周向以规定的角度间隔形成有多个自穿线孔的反面侧的周缘延伸出来的折回部,各折回部在中央部的反面侧自该折回部的基端侧向前端侧朝穿线孔径向外侧弯曲。在本发明中,例如通过在钮扣的反面侧的穿线孔的周围,以折回部到达可能与线相接触的部分的方式设定折回部,能够可靠地防止对线的损伤。 在本发明中,可以在上述各穿线孔处沿穿线孔周向以90度的间隔形成四个折回部,或者在上述各穿线孔处沿穿线孔周向以120度的间隔形成三个折回部。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沿穿线孔周向形成五个以上的折回部。在本发明中,可以在沿穿线孔周向相邻的折回部间存在没有折回部的非折回部。非折回部是没有翻翘的部分,所以不会损坏线。在本发明中,在进行穿孔加エ时,利用具有穿孔销的棱锥状的前端部的穿孔销,在穿线孔周向的规定角度间隔的多处集中形成翻翘部,而不是在穿线孔周向的整个区域形成翻翘部。因此,即使金属板较薄,也能确保能执行弯曲加工的程度的大小的翻翘部。另外,在穿孔加工时改变穿孔销的前端部的各锥面的穿线孔周向位置,能够将钮扣的反面侧的翻翘部的配置方式调整成期望配置方式。


图I是概略表示本发明的ー实施方式的钮扣的正面侧的俯视图。图2是概略表示图I的钮扣的反面侧的仰视图。图3是图I的A-A剖视说明图。图4是表示用线将图I的钮扣安装在布料上的状态的俯视说明图。图5是图4的B-B纵剖说明图。图6是概略表示本发明的另ー实施方式的钮扣的反面侧的仰视图。图7是图6的C-C剖视说明图。图8是表示用线将图6的钮扣安装在布料上的状态的俯视说明图。图9是概略表示本发明的又ー实施方式的钮扣的反面侧的仰视图。图10是表示在即将使用穿孔体对中间制件进行穿孔加工之前的状态的剖视说明图。图11是表示穿孔体的穿孔销的局部立体图。图12是穿孔销的从下方看去的仰视图。
图13是表示穿孔销的前端部将中间制件的中央部扎破后的状态的剖视说明图。图14是从反面侧观察穿孔销的中间部正在通过的中间制件的中央部而得到的概略说明图。图15是表示穿孔销的基端部穿透中间制件的中央部、穿孔加工结束了的时刻的剖视说明图。图16是从反面侧观察图15的时刻的中间制件的中央部而得到的概略说明图。图17是表示即将用上模和下模对中间制件进行翻翘部的弯曲加工之前的状态的剖视说明图。图18是表示弯曲加工结束了的时刻的剖视说明图。图19是表示穿孔销的另ー结构的与图12同样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參照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图I是概略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钮扣10的正面侧的俯视图,图2是概略表示钮扣10的反面侧的仰视图,图3是图I的A-A剖视说明图。通过对由黄铜、铝合金等构成的金属板进行拉深加工等而形成钮扣10,钮扣10是利用线2安装在构成衣服等的缝ロ的一侧布料I (參照图4等)上,相对于未图示的另ー侧布料的扣眼拔出或按入的类型的钮扣。钮扣10包括向下方(上下根据图3)凸出ー些地弯曲的圆板状的中央部11、和包围中央部11的圆形环状的凸缘部12。凸缘部12形成为在自中央部11的径向外侧端部向上方立起后,向径向外侧延伸,接着进一步向下方朝朝径向内侧弯曲成截面为C字状的形状。在中央部11沿钮扣10的周向以90度的间隔设有四个供线2穿过的圆形的穿线孔13。參照图2和图3,在钮扣10的反面侧(下方)的各穿线孔13的周缘13’上,沿穿线孔13的周向(以下称作“穿线孔周向”)以90度的间隔存在四个自周缘13’延伸出来的折回部14。各折回部14自该折回部14的基端侧(周缘13’侧)向前端侧朝向穿线孔13的径向(以下称作“穿线孔径向”)外侧弯曲,该折回部14的外表面(可能与线2相接触的面)进行了圆角加工(參照图3)。因此,即使折回部14与穿过穿线孔13的线2相接触,也不会损坏线2。在沿穿线孔周向相邻的两个折回部14之间存在实际上没有折回部14的非折回部
15。各非折回部15的穿线孔周向角度(穿线孔周向长度)比各折回部14的穿线孔周向角度小,而且各非折回部15的自周缘13’形成的翻翘与折回部14的该翻翘相比是非常微小的,不会损坏线2。设于各穿线孔13的四个折回部14可以设置在期望的穿线孔周向位置上。在钮扣10中,作为一例,如图2所示,各穿线孔13的四个折回部14中的一个折回部14配置为朝向钮扣10的中心。换言之,在沿对角线相对(沿钮扣10的周向彼此分开180度)的两组的每组两个的穿线孔13之间,各有一个折回部14 (的穿线孔周向中间线)沿对角线(连结该两个穿线孔13的中心的线)彼此靠近地折回。以下,也将在对角线上的两个穿线孔13之间彼此靠近的折回部14称作对角线相对折回部14。图4是概略表示利用线2以十字形的缝法将钮扣10安装在布料I上的状态的俯视说明图,图5是图4的B - B剖视说明图。以十字形的缝法将钮扣10缝在布料I上的线2如图5所示,在穿过对角线上的两组的每组两个的穿线孔13的一穿线孔13而自钮扣10的反面侧穿出到正面侧后,穿过另ー穿线孔13而返回到反面侧,在钮扣10的正面侧形成十字,在刚刚自穿线孔13穿出到钮扣10的反面侧后,朝向钮扣10的径向内侧利用横向缠绕的线2本身绑紧。在向该径向内侧绑紧时,线2与上述对角线相对折回部14相接触,这些对角线相对折回部14由干与其他折回部14同样在外表面具有圆度,所以不会发生使线2损坏的那样的情況。这样,通过在钮扣10的反面侧的穿线孔13的周围,以折回部14到达可能与线2相接触的部分的方式设计折回部14,能够可靠地防止对线2造成损伤。图6是本发明的另ー实施方式的钮扣20的仰视图,图7是图6的C - C剖视说明图。钮扣20与钮扣10同样,包括中央部21和凸缘部22,且在中央部21沿钮扣20的周向以90度的间隔开设有四个穿线孔23。钮扣20与钮扣10的不同之处在干,自钮扣20的反面侧的穿线孔23的周缘23’沿穿线孔周向以120度的间隔形成有三个折回部24。折回部24与折回部14同样具有圆度,而且在沿穿线孔周向相邻的折回部24之间存在非折回部25。在钮扣20中,各穿线孔23的三个折回部中的两个折回部24以分别朝向沿穿线孔周向相邻的折回部24的方式、即大致沿连结相邻的两个穿线孔23的中心的线彼此靠近的方式折回。以下,将在相邻的两个穿线孔23间彼此靠近的折回部24称作邻接相对折回部24。图8是概略表示用线2’以平行的缝法将钮扣20安装在布料I’上的状态的俯视说明图。线2’在钮扣20的正面侧平行穿过沿穿线孔周向相邻的两组的每组两个的穿线孔23间,虽未图示, 线2’在钮扣20的反面侧与上述邻接相对折回部24相接触。邻接相对折回部24不会发生使线2’损坏的那样的情況。图9是本发明的又ー实施方式的钮扣30的仰视图。钮扣30包括设有两个穿线孔33的中央部31和包围中央部31的凸缘部32。自钮扣30的反面侧的穿线孔33的周缘33’形成有与钮扣10同样的四个折回部34,在沿穿线孔周向相邻的折回部34之间存在非折回部35。此外,各穿线孔33的一个折回部34朝向钮扣30的中心彼此靠近地折回,在将钮扣30安装在布料上吋,线与这些折回部34相接触。接下来,作为本发明的ー实施方式的钮扣形成方法,对形成钮扣10的エ序进行说明。首先,对金属板进行拉深加工而获得图10所示的中间制件10’。中间制件10’除了未设有穿线孔13的这一点以外,其他结构与钮扣10相同,中间制件10’包括圆板状的中央部11’,其向下方凸出ー些地弯曲;圆形环状的凸缘部12(由干与钮扣10的凸缘部12相同,所以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其包围中央部11’。接着,使用穿孔体40对中间制件10’的中央部11’进行开设穿线孔13的穿孔エ序。穿孔体40包括基座部41,其与未图示的压カ机的升降部相连结;四根穿孔销42,它们自基座部41向下方延伸。图11是穿孔体40的局部立体图,图12是穿孔销42的从下方看去的(上下基于图10)仰视图。穿孔体40的各穿孔销42包括四棱锥状的前端部42a,其前端(下端)尖锐;四棱柱状的中间部42b,其具有与前端部42a的基端(上端)相同的正方形的水平截面;圆柱状的基端部42c,其在中间部42b的基端与基座部41的下表面之间延伸。基端部42c的直径与中间部42b的对角线的长度大致相同,基端部42c的水平截面包含中间部42b的水平截面。此外,在中间部42b与基端部42c的边界没有台阶部,所以设有四个倒角部42d。倒角部42d是自中间部42b的四个侧面的上端边向斜上方延伸、向径向外侧切削基端部42c的周面而形成的四个面。在执行穿孔エ序时,如图10所示,在圆筒状的支承模50上支承中间制件10’的凸缘部12,支承模50的中空部51支承中间制件10’的中央部11’。接着,使穿孔体40下降,使穿孔销42从中间制件10’的中央部11’的正面侧向反面侧贯穿该中央部11’,从而在中央部11’上开设四个穿线孔13 (參照图16等)(除折回部14以外的结构与钮扣10的穿线孔13相同,所以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在利用该穿孔销42贯穿中央部11’时,首先如图13所示,穿孔销42的四棱锥状的前端部42a扎破中央部11’,此时,前端部42a的四条棱线42a’(參照图12)在中央部11’上划出X字形的裂缝,该裂缝间的四个部分在棱线42a’间的四个锥面42a”(參照图12)的作用下翻翘到中央部11’的反面侧。接着,四棱柱状的中间部42b穿过中央部11’,扩大上述裂缝及翻翘程度。图14是概略表示从反面侧观察中间部42b正在通过的中央部11’的状态的剖切说明图。在图14中,附图标记13”是利用中间部42b形成的形成过程中的矩形的穿线孔,附图标记14”是在与中间部42b的四个侧面相对应的部分上汇集形成的四个翻翘部(为了方便,用长方形表示各翻翘部14”),可知在与中间部42b的四角相对应的部分并未形成翻翘部。在中间部42b之后,如图15所示圆柱状的基端部42c穿过中央部11’,从而形成图16所示的圆形的穿线孔13和翻翘部14’。随着矩形的穿线孔13”(參照图14)扩大成圆形的穿线孔13,翻翘部14’増大ー些,并且沿穿线孔13的周缘13’弯曲成圆弧状,此外,沿穿线孔周向相邻的两个翻翘部14’间的没有翻翘部的部分的间隔扩大。这样,并非将翻翘部14’形成在穿线孔周向的整个区域上,而是作为穿线孔周向的一例,将翻翘部14’集中形成在四处,从而即使在金属板的厚度是O. 5_以下等较薄的情况下,也能将翻翘部14’形成为可进行后述的弯曲加工的程度的大小。 接下来,通过对翻翘部14’进行弯曲加工,形成钮扣10。在进行弯曲エ序时,如图17所示,将结束了穿孔エ序的中间制件10’的凸缘部12支承在圆筒状的支承模60上,支承模60的中空部61支承中央部11’。自该状态在上模70与下模80之间冲压中间制件10’。上模70具有与中间制件10’的正面侧的形状相匹配的底部71,底部71具有能够恰巧进入到由中间制件10’的中央部11’上的被凸缘部12包围起来的空间内的凸部72。因而,作为凸部72的下表面的冲压面72’以与中央部11’的正面侧表面相匹配的方式弯曲。下模80能升降地收容在支承模60的中空部61中,下模80具有自该下模80的上表面81向下方凹陷的凹部82。凹部82的接受面82’与凸部72的冲压面72’平行地弯曲。自图17的状态使上模70下降,使下模80上升,从而如图18所示,利用上模70的凸部72的冲压面72’冲压中间制件10’的中央部11’,并且利用下模80的凹部82的接受面82’接受该中央部11’。由此,自中间制件10’的各穿线孔13的反面侧的周缘13’延伸出来的各翻翘部14’自这些翻翘部14’的基端侧向前端侧朝穿线孔径向外侧弯曲,使翻翘部14’的外表面具有圆度。利用该弯曲加工,中间制件10’成为钮扣10,翻翅部14’成为折回部14。上述穿孔体40的穿孔销42具有四棱锥状的前端部42a,但穿孔销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图19是表示穿孔销的另ー结构的与图12同样的俯视图。穿孔销92与穿孔销42的不同之处在于,前端部92a为三棱锥状,中间部92b为三棱柱状,且在中间部92b与圆柱状的基端部42c的边界设有三个倒角部92d。在图19中,附图标记92a’表示前端部92a上的三条棱线,附图标记92a”表示三个锥面。通过用具有上述这种三棱锥状的前端部92c的穿孔销92,形成图6等所示的沿穿线孔周向以120度的间隔具有三个折回部24的穿线孔23。附图标记说明1、1’、布料;2、2,、线;10、20、30、钮扣;10’、中间制件;11、21、31、中央部;11,、(中间制件的)中央部;12、22、32、凸缘部;13、23、33、穿线孔;13’、23’、33’、穿线孔的周缘;14、24、34、折回部;14’、翻翘部;15、25、35、非折回部;40、穿孔体;42、92、穿孔销;42a、92a、(穿孔销的)前端部;42a,、92a’、(前端部的)棱线;42a”、92a”、(前端部的)锥面;42b、92b、(穿 孔销的)中间部;42c、92c、(穿孔销的)基端部。
权利要求
1.一种钮扣形成方法,该钮扣形成方法用于形成用线(2、2’)安装在布料(1、Γ)上的金属制的钮扣(10、20、30),该钮扣形成方法的特征在于, 该钮扣形成方法包括如下エ序 使具有多棱锥状的前端部(42a、92a)的多个穿孔销(42、92),从用于形成上述钮扣(10、20、30)的中间制件(10’)的板状的中央部(11’)的正面侧向反面侧贯穿该中间制件(10’)的中央部(11’),从而开设多个穿线孔(13、23、33),并且形成自穿线孔(13、23、33)的反面侧的周缘(13’、23’、33’)延伸出来的翻翘部(14’),其中,利用穿孔销(42、92)的前端部(42a、92a)上的棱线(42a,、92a’ )间的多个锥面(42a”、92a”)沿穿线孔周向以360度除以锥面数而得到的角度的间隔形成多个上述翻翘部(14’); 使各翻翘部(14’)在中央部(11’)的反面侧自该翻翘部(14’)的基端侧向前端侧朝穿线孔径向外侧弯曲。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钮扣形成方法,其中, 上述穿孔销(42、92)的多棱锥状的前端部(42a、92a)具有三个或四个锥面(42a”、92a”)。
3.一种钮扣(10、20、30),该钮扣(10、20、30)由金属制成,能用线(2、2’)安装在布料(1、1’)上,该钮扣(10、20、30)的特征在于, 该钮扣(10、20、30)包括 板状的中央部(11、21、31); 多个穿线孔(13、23、33),它们开设于中央部(11、21、31),以供线在中央部(11、21、31)的正面侧与反面侧之间穿过, 各穿线孔(13、23、33)沿穿线孔周向以规定的角度间隔形成有多个自穿线孔(13、23、33)的反面侧的周缘(13’、23’、33’)延伸出来的折回部(14、24、34),各折回部(14、24、34)在中央部(11、21、32)的反面侧自该折回部(11、21、32)的基端侧向前端侧朝穿线孔径向外侧弯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钮扣,其中, 在上述各穿线孔(13、23、33)处沿穿线孔周向以90度的间隔形成有四个折回部(14、24、34)。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钮扣,其中, 在上述各穿线孔(13、23、33)处沿穿线孔周向以120度的间隔形成有三个折回部(14、24、34)。
6.根据权利要求3 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钮扣,其中, 在沿穿线孔周向相邻的折回部(14、24、34)之间存在没有折回部的非折回部(15、25、35)。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钮扣形成方法及钮扣。钮扣形成方法能够利用比较薄的金属板形成不会对用于将钮扣安装在布料上的线造成损伤的钮扣。在形成用线(2、2’)安装在布料(1、1’)上的金属制的钮扣(10、20、30)时,使具有四棱锥状的前端部(42a)的四个穿孔销(42),从用于形成钮扣(10、20、30)的中间制件(10’)的板状的中央部(11’)的正面侧向反面侧贯穿该中央部(11’),而开设四个穿线孔(13、23、33)。此时,形成有自穿线孔(13、23、33)的反面侧的周缘(13’、23’、33’)延伸出来的翻翘部(14’)。利用穿孔销(42)的前端部(42a)上的棱线(42a’)间的四个锥面(42a”),沿穿线孔周向以90度的间隔形成四个翻翘部(14’)。接着,使各翻翘部(14’)在中央部(11’)的反面侧自各翻翘部(14’)的基端侧向前端侧朝穿线孔径向外侧弯曲,从而获得钮扣(10、20、30)。
文档编号A44B1/00GK102834029SQ201080065720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24日
发明者长谷川建二, 大林宗正 申请人:Ykk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