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行李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7170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的行李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旅行者用行李箱,更加具体地,涉及装配有轮子以及推式把手、以利于箱体沿着地板、人行道或类似场所移动的行李箱。
背景技术
在过去几十年中,人们旅行的距离已变得更远、时间变得更长,所携带的手提箱也变得更大及更重。在机场、火车站、旅馆或其他场所提着以及用手带着行李一般是旅行者所厌烦的苦差事。在这类场所的某些特定场所中,有出租的行李推车可用,但是,租用过程自身相当麻烦,而且这些推车在旅行者离开出租场所后不再归所述旅行者。为了缓解该问题, 具有轮子的行李架已经得到使用,该行李架通常具有轻质及可折叠的构造、以在不使用时便于携带和存放该装置。该架子的一个例子显示在图1中。此类架子实质上属于小型手推车之类,具有一其上搁置行李箱的平台;一对在平台的一个边缘区域下面延伸的轮子;以及一从边缘区域上向上延伸的把手。使用者握住把手并且使其偏斜,从而从下面的地板上或类似场所上向上提起平台连同行李箱,接着将架子拉或推到箱体的目的地。这些架子尽管有用,但是并未完全免除其自身所具有的不便之处。所述架子不能自稳定并且在移动期间不能完全自支撑。拉或推此类架子的人必须持续地施加额外的力气,以将架子保持在偏斜的方位上,从而使得所述架子能够沿着地板或其他表面行进。在使用者所施加的力气不足的情况下,重力使架子枢转、直到平台或是把手自身接触到地板为止。当从架子上移出行李时,架子实质上却又变成旅行者必须对付的另一件单独的行李。此类架子在其偏斜到行进方位时的不稳定性、以及在把手被释放时所发生的枢转运动, 使得所述架子对于某些特定的用途目的不能令人满意,比如,对于在携带幼小儿童的同时又要携带行李箱的情形。在最近二十年,已经做出很大的努力来使行李箱本身可具有轮子,而无需单独的搬运车辅助,并且现在大部分手提箱具有轮子。具有轮子的箱体通常在箱体处于竖直位置中时在箱体朝向下的基部/底部表面具有轮子。具有轮子的箱体设计通常来自两种结构中的一种。第一种具有放置在传统的矩形箱式手提箱窄侧的一端或两端相对拐角处的轮子。 当处于该方位时,其中所述箱体可通过轮子滑行,所述箱体基本比其宽度高。该类型具有轮子的箱体的示例可在图2中看到。例如环形绳索等拖拉装置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上侧端。该装置的优点是易于在携带和滚动所述手提箱之间变换,并且能在使用者的侧部滚动手提箱而不会妨碍行走。但是显著的缺点是由于长窄的基部很难操纵,由于窄的基部和高的重心造成的不稳定性,其导致箱体具有倾倒向一侧或另一侧的不稳定性。而且,拖拉这样箱体的人通常必须俯身/弯腰以笨拙的姿势够到拖拉装置,并且通常具有选择的不适当的跨步空间来拖拉在其后面的箱体。加长拖拉装置是较差的选择,因为这进一步向操纵性和稳定性妥协。由于该原因,一些这样的箱体具有加宽的基部。但是加宽的基部增加了携带角度,使携带箱体的手更不符合工效学,并且更加费力。如图3a中所示的具有轮子的箱体的第二种常用结构,已知为搬运车结构,具有只安装到窄基部一侧边缘的轮子,可回缩把手杆在箱体的相同侧上构建在箱体中的,以利于箱体移动。当把手杆伸出时,该装置可围绕轮子倾斜,并且以与前面讨论的图1行李箱架实质相同的方式操作。该装置的优点包括更好的可操纵性、稳定性和改进的工效学性能。可回缩把手通常易于展开,并且轮易于通过在轮上倾斜箱体来“启动”。但是,这样的设计在运输过程中不是自支撑,需要来自使用者的连续提升支撑来将其保持在倾斜状态中。因而对于小和轻的箱体来说很好,但是对于具有该设计的大尺寸和/或重的手提箱来说,由于其相当大的尺寸和重量,在通过轮滑行的操作中,很笨重并且很吃力来到处移动。确实,对于老人和体弱者来说,具有该设计的甚至更小和更轻的箱体仍然会是负担,并且尽管对于短距离运输该负担可能很小,但是旅程越长,这样的负担变得逐渐令人厌烦,环境越复杂,个人越累。因而虽然该具有轮子的行李箱的搬运车结构比“轮子在长/窄表面上”的箱体相对可操纵;并且易于启动的箱体在运输中相对更稳定,并且更符合工效学,但是其在运输过程中遭受不能自支撑,并且对于长途旅行或具有重负载时可能更费力,并且如果使用者的手/ 臂具有关节炎/畸形或其他损坏,则更难使用。在箱体在不平整表面(例如路)上运输过程中,跨步空间也可能成为问题,并且振动可能传送到手(脚)。具有轮子的行李箱的该结构也不利于在箱体上堆放其他物品(顶部上小的表面积,因为额外的负载远离支撑轮并且朝向携带的手部放置,所以使整个行李更重)。与上述结构相关的通常的变体,已知为旋转结构,在端壁上具有一套万向轮,并且通常通过轮子滑行,该端壁保持水平。带轮行李箱的该结构为自支撑结构,因而在运输过程中不需要一直握住和支撑箱体;其为万向移动/操纵,并且易于启动。但是,其具有高重心, 并且轮子在短/窄表面上,因而不稳定,并且容易在拐弯时和不平整地形上倾倒。也不符合工效学,因而将手腕和臂张紧(例如,当承载重负载并且在例如地毯上或斜坡上运输时)。 箱体在不平整表面(例如路)上运输过程中振动也传送到手(脚),并且很难将其他物品堆放在箱体(顶部上小的表面积)上。在所有以前的设计中,窄的基部和高的重心意味着箱体不稳定。回到20世纪80年代,一些人试图将轮固定到其中表面最宽的手提箱宽侧,并且类似于推车推动(或拉动)以该最宽侧放置在轮子上的箱体(见现有美国专利No. 6,041,900 Outerrigger Inc.) 0由于宽的基部和低的重心,这提供了更好的稳定性。但是,由于在传送和存储过程中具有损坏外露轮子的可能,存在实际的不便,并且由于不稳定的手提箱,存在装入和打开中的困难。而且,在例如具有平面的货船或货车上堆叠这样的箱体也变得充满困难,因为箱体不能依靠来保持在位。一些人试图使轮可回缩,具有例如挂钩或闩锁保持机构,以在使用过程中将轮保持在其伸出位置中。该示例显示在Alper和Trevethick的US 5, 407, 039中,并且在下面的图北中示出。这些现有设计的多个可回缩轮是易坏的、笨重的,并且不便于启动和缩回。而且对于实际用途来说,其使整个箱体太重。由于箱体的重量集中在轮缩回机构的枢转点和/或支撑销,所以通常需要更强硬和更厚的材料来防止该机构破坏,从而进一步增加了箱体的总重。而且,保持机构不能总是支撑通常重的行李箱的重量来长期使用,这导致保持机构破坏,并且该类型的行李箱将通常需要修理或更换。考虑到这些缺点等,推车式箱体设置不能得以推行,并且很快被放弃。在近期行李箱设计的实质改进中,我们已经提出一种行李箱,其在申请人的未授权(不是现有公开)专利申请中公开,将在下面参照图4进行描述。该行李箱适于以手推车的方式通过轮子滑行,并且是自支撑,具有低重心和宽基部,并且因而稳定;更可操纵而不倾倒,并且更符合工效学,比拉动更容易推动(可选使用身体重量)负载,易于将其他行李堆放在箱体上(可能用于每一个箱体的最大表面积,具有低重心和宽基部的固有稳定性)。 但是,由于额外的轮子、缩回机构、多节G到5节)可回缩推动把手和壳体,这给箱体增加了额外的重量。转向轮组件具有两级展开(或者一级,但是在展开中比“搬运车式”和“旋转结构式”稍微更费力)。对于短移动距离,展开可能相对麻烦。该箱体也需要用于搬运车功能的单独把手,如果赋予该功能,则增加重量。一直需要一种行李箱,其(1)易于操纵,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并且符合工效学,和 (2)能方便使用和实用。本发明在其各方面中旨在克服所讨论的一个或多个问题,并且可以这样的箱体实现各种材料范围,例如硬或软;塑料、纺织或混合结构、具有或没有金属框, 各种形状和尺寸范围,大或小,各种一般或专业使用——例如大手提箱,小的手提登机箱或甚至乐器和计算机箱等。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带轮的行李箱,具有行李托座,所述托座具有两个相对的主壁,并且具有端壁,从而形成行李舱室,其中所述托座的主壁适于在所述行李箱通过轮的移动方式过程中用作面向地面的底壁,其中所述行李箱还包括(i)多个支撑轮,设置在所述底壁的一端处;(ii)可回缩转向轮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壁上,使用中离开所述支撑轮一定距离,所述转向轮组件具有至少一个轮,并且可在动态位置或静态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动态位置处,所述转向轮组件延伸到所述行李托座的底壁下面,在所述静态位置处,所述转向轮组件缩回;和(iii)把手,出于操纵、推动和/或拉动目的设置在所述行李托座的一端处;其中所述行李箱构造成可选择地以通过轮移动的第一方式或以通过轮移动的第二方式展开,通过轮移动的第一方式中,可回缩转向轮组件和支撑轮接合地面,由此所述底壁面向地面,在通过轮移动的第二方式中,具有不同的地面接合轮设置,由此端壁面向地面。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过轮移动方式由所述转向轮组件或所述支撑轮提供,避免额外的重量。对于该方式中所述支撑轮的使用,优选所述把手靠近所述底壁设置, 以易于抓握和操纵。如本文所用,措词“面向地面”不仅包括平行面向地面的关系,而且包括倾斜关系, 其中所述壁(端壁或底壁)并列放置到地面,但是关于地面倾斜。所述把手可以是刚性伸缩或曲柄连接的可回缩把手。在一个优选方面,所述把手为带,即带子或条带,用于以拖车方式拉动来牵引所述行李箱前进。所述带可从所述行李箱延伸,并且可回缩,适于通过弹簧偏置来弹性缩回,并且优选在其缩回时卷到卷轴上。所述带优选具有减小所述把手重量并且因此减小所述行李箱总重的实质优点,并且在重量减小方面起重要作用,特别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通过轮滑行方式优选以分散的子结构进行的情况下。优选地,主要用于本发明那些优选实施例,其中所述把手为刚性,即不是柔韧带等,用于以其第一移动方式使用所述带轮行李箱的所述把手的延伸展开连接到所述可回缩转向轮组件,由此所述把手相对于所述托座的移动将所述可回缩转向轮组件在动态和静态位置之间移动。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带轮的行李箱,具有行李托座,所述托座具有两个相对主壁,并且具有端壁,从而形成行李舱室,其中所述托座的主壁适于在所述行李箱以通过轮移动的第一方式的所述轮的使用过程中用作面向地面的底壁,其中,所述行李箱还包括(i)多个支撑轮,设置在所述底壁的一端处;(ii)可回缩的转向轮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壁上,使用中离开所述支撑轮移动距离, 所述转向轮组件具有至少一个轮,并且可在动态位置或静态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动态位置处,所述转向轮组件延伸到所述行李托座的底壁下面,在所述静态位置处,所述转向轮组件缩回;和(iii)把手,出于操纵、推动和/或拉动目的设置在所述行李托座的一端处,由此所述把手相对于所述托座的移动仅将所述可回缩转向轮组件在静态和动态位置之间移动, 以能够使所述行李箱在所述支撑轮和转向轮组件上移动。通过该设置,使用者不需要伸到所述行李箱下面来展开所述可回缩转向轮组件,也不需要直接操作所述轮来将其展开,提供了更简单的使用和更大的方便。而且,通过所述把手移动,仅启动用于手推车式移动方式的整组轮来通过轮移动,而无需通过所述把手将所有手推车方式的地面接合轮展开。支撑轮安装在所述行李箱上的固定位置中,并且不用所述把手展开。其不可回缩,但是当可回缩转向轮组件缩回时阻动,并且当所述转向轮组件延伸出时启动。该设置比所有可机械回缩的轮的设置具有更显著的优点,更紧凑,更有效,并且重量更轻。合适的所述把手具有枢转到所述托座的刚性(可推动)把手杆,并且其中,所述可回缩转向轮组件在所述把手杆的末端部上,超出所述把手杆到所述托座的枢转安装。所述把手杆和轮之间的直接固定关系赋予系统的最佳强度,避免了所述转向轮组件和所述把手杆之间使用齿轮或其他接合关系的弱点。有利地,所述转向轮组件以刚性安装关系构造在所述把手的把手杆上。所述把手合适地具有把手杆,所述把手杆沿从所述行李箱推动/拉动把手端在所述托座长端壁(侧壁)的至少一半的间距位置处枢转到所述托座。这有助于将所述箱体的重心更好地分布到所述箱体的相反倾向,以朝向使用者翻倒。优选地,所述转向轮组件和支撑轮这样构造所述转向轮组件在其动态位置中时, 所述底壁关于地面形成锐角,并且向上背离所述支撑轮倾斜。这样的显著优点是,所述支撑轮在所述转向轮组件移动到动态位置时被有效“启动”。所述支撑轮仅当所述转向轮组件延伸出并且向后倾斜所述箱体时启动。换句话说,当所述转向轮组件在所述箱体基部的前端 (‘前’为使用者推动时所述行李箱相对于使用者的向前端)缩回时,所述行李箱的所述基部的前端将与下面的支撑表面接触,并且用作摩擦锚,即使所述后支撑轮自身可与支撑表面/地面接触。当转向轮组件展开时,由于所述箱体的基部完全承载在所述轮上,这也有效地启动所述支撑轮。该设置使所述通过轮滑行系统的启动和阻动的简化和方便最优化,同时最小化所述通过轮滑行系统的重量。优选地,在所述动态位置中的所述转向轮组件,从所述底壁延伸得比所述支撑轮更远。该设置由此使所述行李托座向后朝向所述支撑轮倾斜,将重心朝向推动所述箱体的使用者移动,并且使其更容易推动,而且通过将重心从所述转向轮组件移开,使其载荷偏移,并且使其更容易操纵。该设置还使所述可回缩把手能够向后背离所述行李托座的后表面倾斜,以允许大跨步空间;使携带在所述箱体顶上的其他行李更不可能跌落;并且甚至使所述箱体能够通过使用简单的辅助和安全附件转换为婴儿推车。优选地,所述带轮的行李箱在三轮结构中包括两个支撑轮和一个可回缩转向轮组件。该三轮结构使可操纵性优化,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同时最小化总行李重量,并且优化所述通过轮滑行系统的简单和方便操作。优选地,所述可回缩把手通过基本水平的枢轴枢转到所述托座,并且当所述把手围绕该枢转移动时,移动所述可回缩转向轮组件。特别优选地,所述可回缩把手具有伸缩臂,其为弯曲的,或较不优选地,通过弯曲倾斜,以改进工效学性能和杠杆作用,并且当所述箱体在所述支撑轮上倾斜拉动时或当所述箱体用作推车式通过轮移动方式时,适当地辅助跨步空间。所述臂可位于所述箱体侧壁的外侧,弯曲或弯臂位于基本平行于所述箱体侧壁的平面中。当所述箱体在所述支撑论上倾斜拉动,具有弯曲或倾斜臂设置时,所述箱体更加竖直放置,并且重心更加朝向后支撑轮转移,使其更容易使用小的力拉动负载。所述弯的或倾斜臂设置在推车移动方式中提供了所述把手杆更好的高度定位,改进了工效学性能,并且允许所述把手杆更靠近使用者的身体设置,以获得更好的杠杆作用。特别优选地,所述可回缩把手可在相对于所述箱体可选的有角度的位置之间移动,以允许使用该把手以多于一种通过轮的移动方式推动或拉动所述箱体。适当地,当所述转向轮组件处于其静态位置中时,所述把手相对于所述箱体的角度使所述把手的使用适于相对竖直倾斜在所述支撑轮上来移动所述箱体,而当所述转向轮组件处于其动态位置中时,所述把手相对于所述箱体的角度使所述把手的使用适于以所述主壁作为底壁来移动所述箱体,即所谓的手推车移动方式。优选地,所述可回缩轮组件可枢转地安装或以槽的形式安装。优选地,所述行李托座在所述端壁和/或所述底壁中结合有凹部,适于容纳在静态位置中的所述转向轮。优选地,所述转向轮组件的轮枢转安装在所述组件中,以使其可围绕其自身的轴旋转,并且围绕基本垂直于其的轴旋转。该设置利于操纵。优选地,当在动态位置中时,所述转向轮组件由所述箱体的所述底壁上的支撑表面支撑。优选地,当所述转向轮缩回到静态位置中时,所述行李箱的宽基部平行于在所述箱体基部一端处‘止动部’上的支撑面和在另一端上支撑轮上的支撑面。无论这样的止动部是否存在,合适的设置为,当前转向轮延伸到动态位置中时,其将所述行李箱倾斜,并且自动启动所述后支撑轮来起作用。在又一个优选设置中,当所述转向轮组件阻动/缩回时, 所述支撑轮凹入所述底壁上方的位置中和/或位于所述底壁上方的位置处。所述把手装置可在动态位置和静态缩回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动态位置处,所述把手从所述行李托座向外延伸,并可由使用者接合,在所述静态缩回位置处,所述把手适于基本容纳在所述行李托座内。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缩回把手可占据靠近但是在所述行李托座外部的空间,以不侵入所述托座的容量。当所述转向轮和把手缩回时,所述行李箱可与普通携带箱一样通过设置在所述长窄表面处的把手携带。优选地,当所述通过轮滑行的系统启动并且所述箱体向后倾斜时,所述把手也向后朝向使用者倾斜,以给使用者提供更大的推动优势,并且进一步背离所述行李箱后表面倾斜,以允许更大的跨步空间。优选地,所述箱体的后端壁表面凹入,以提供附加的跨步空间。所述箱体可由坚韧材料制成,不仅为了耐久性和保护内容物,而且能够提供用于运送叠置在其顶部上的其他件行李的平台。当所述转向轮和把手处于其动态位置中时,所述箱体可用作用于运送其他件行李的搬运车/手推车。出于安全和方便目的,可安装简单的制动系统,并且如果需要,可在把手杆上设置可选的雨伞附件。该后者在推车式移动方式过程中特别有用,因为其释放了使用者,以使用双手推动所述箱体。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带轮的行李箱,具有行李托座,所述托座具有两个相对主壁,并且具有端壁,从而形成行李舱室,所述托座的主壁适于在所述行李箱通过轮的移动方式过程中用作面向地面的底壁,其中,所述行李箱还包括(i)多个支撑轮,设置在所述底壁的一端处;(ii)可回缩转向轮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壁上,使用中离开所述支撑轮一定距离,所述转向轮组件具有至少一个轮,并且可在动态位置或静态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动态位置处,所述转向轮组件延伸到所述行李托座的底壁下面,在所述静态位置处,所述转向轮组件缩回;和(iii)把手,出于操纵和拉动目的设置在所述行李托座的一端处;其中,所述行李箱构造成可在所述可回缩转向轮组件和支撑轮与地面接合、由此所述底壁面向地面时以通过轮移动的方式中展开,所述把手包括偏转、弯曲、枢转和其他倾斜可动连杆,优选为柔韧条带或带,通过所述方式,所述行李箱可以所述移动方式拉动前进。优选地,所述把手用作腰带或背带,或在其自由端或靠近其自由端具有扣装置,由此所述把手可固定到使用者,例如固定到使用者腰带或肩带或背带,以由使用者以双手释放方式拉动前进。该装置能够具有超常的稳定性、可操纵性,并且所述箱体易于以其“手推车”或拖车移动方式移动。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中,可提供一种带轮的行李箱,具有通过轮滑行的手推车使用的通常结构,优选由前述任何方面的前序部分限定,并且通过使所述行李箱的至少一个轮由电机启动开发所述超常的稳定性,并且适于用作用于乘客的车,在所述行李箱上表面/ 主壁的顶部上具有座装置和/或脚凳或靠背。这可具有遥控操纵装置,用于使使用者能够操纵所述箱体,例如操纵杆或转向轮。


本发明现在将通过示例参照附图进行描述,附图中图1示出现有技术的带轮行李架;图2示出现有技术的带轮行李箱;
图3a示出现有技术的具有把手的带轮行李箱;图北示出现有技术的可回缩轮的放大视图;图4示出申请人未授权(不是现有公开)专利申请中公开的行李箱的侧视图,其中转向轮和把手处于动态位置中,图如为转向轮组件的放大视图;图5到9示出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其中图5为本发明带轮行李箱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立体视图,示出箱体的后侧壁(铰接)和箱体的上部主壁(盖);图6是图5箱体的立体视图,示出朝向用作底壁的主壁相对壁、用于斜靠推车式移动的箱体;图7a是类似于图5、只是关于行李箱打开的相对侧壁的立体视图,显示了在四个万向轮上处于竖直位置、通过轮水平移动方式的箱体,可回缩把手部分可伸缩伸出,易于够着,在需要时,箱体也可倾斜在四个万向轮的两个上通过轮子前进;图7b到7f通过进一步延伸可回缩把手并且关于其安装到箱体的枢轴移动可回缩把手、由此将安装到可回缩把手下端外延部的转向轮同时从凹入箱体底部和/或端壁内的静态位置移到从行李箱底壁向下伸出的动态位置,显示了将行李箱转换为用于推车式移动的各步骤;图8是可回缩脚/止动部的放大视图,当以携带把手相对的壁竖立时,其与三个其他脚一起将行李箱支撑离地面,以保护推动把手,其可通过如图9中所示推动把手的展开移动移出;图10到12示出第二优选实施例,其中图IOa为箱体的侧视图,主要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代替横杆上中心转向轮的三轮车结构,具有一对转向轮,每一个在行李箱的每一侧,这里所示的把手部分伸出,但是在其收藏枢转位置中,由此转向轮处于横靠行李箱侧壁的静态位置中,并且行李箱处于其竖直的通过轮移动的方式中;图IOb和图IOc及IOd的每一个显示了图IOa的一体化的把手和转向轮组件展开过程中的连续步骤;图11和12分别示出第一,使用者通过把手拉动箱体前进、倾斜支撑在主支撑轮上处于相对竖直的通过轮移动方式中的行李箱,和第二,使用者以推车方式推动行李箱前进;图13a到13c分别显示了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首先,处于竖直、倾斜的通过轮移动方式中,然后处于用于推车方式的转向轮组件中间展开中,第二,转向轮组件完全展开用于手推车式移动(该实施例与前面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其具有把手枢转安装的固定位置);图14为带轮行李箱变体的从上面看的立体视图,具有作为把手、用于在行李箱处于其斜靠通过轮移动方式时用于拉动行李箱的带;图1 到15c示出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分别为带式把手靠近行李箱底壁安装、 由此利于行李箱以竖直倾斜移动方式使用的行李箱立体视图——图15a,行李箱处于其斜靠移动方式(前面的实施例称为推车移动方式,但是考虑到带式把手的使用,其可能描述为拖车移动方式更好),图1 为过渡状态,转向轮组件移动到其收藏位置,图15c为倾斜并且停留在支撑轮上用于竖直、倾斜移动方式的基本竖直取向的箱体视图(这里把手显示为完全缩回,但是如果需要可部分伸出用于该移动方式);
图16a到16d为行李箱另一个实施例的视图,其中,与第一优选实施例相似,行李箱具有安装到其与推/拉行李箱的把手相对的端壁的一组四个万向轮,但是不同之处在于,该四个万向轮组的位于与底壁接合处的一对可倾斜基本90°,以在行李箱处于斜靠通过轮移动方式(推车方式)中使其可选择地移动在用作支撑轮的用于底壁的位置中;图 16a显示了构造用于推车移动方式的带轮行李箱,图16b显示了用于该方式的结构中的行李箱下面,图16c和16d显示了在把手端部处基本折叠回到行李箱内的转向轮和在相对端处重新调节回到其位置中以适于竖直和倾斜以轮行进的移动方式的支撑轮;图17a到17c示出当处于通过轮移动的推车方式中时具有三轮车/三角架结构的轮的行李箱又一个变体,具有安装到行李箱与把手相对的端部、并且靠近行李箱上表面的一组两个单向轮,以适于使用把手以第二移动方式移动行李箱,端壁关于地面适度倾斜。把手臂的弯曲设置提供了实质上工效学的好处,无论在推车方式还是在倾斜竖直方式中,允许充分够着把手及把手操作中充分的跨步空间。图Ife和18b示出多个这样的行李箱叠置在一起的行李箱的适应性,并且其中设置夹/扣,在一个箱体的壁上具有锁扣部件,旋转到锁定协作接合,在另一个箱体的壁上具有紧靠其叠置的结构。图19a到19c示出叠置箱体的嵌套细部,箱体可如图19a所示一个顶部紧靠另一个顶部叠置,或如图1%中所示底部紧靠顶部,并且每一个箱体的顶/盖表面在其拐角具有凹部,用于容纳相邻叠置行李箱的支撑轮。图20a和20b示出构成一组行李的不同尺寸行李箱的等同设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实施例代表当前申请人已知的将本发明用于实际的最佳方式。但是其不是可实现的仅有方式。其仅以示例方式示出,并将现在进行描述。图1-3显示了用于将行李箱安装在轮上的各种现有技术设计。图1显示了将行李放置其上以便于移动的可折叠架。图2显示了轮安装在窄边缘表面一端的箱体。图3a显示了另一个安装轮的箱体,具有便于移动的可回缩把手。所有这些设计遭受各种上述缺陷。几乎没有用于使轮可回缩的箱体结合装置。当没有通过轮滑行、轮可能卡在和钩在各种物体上时,这具有明显的优点。而且当装入和打开时期望具有稳定的托座。图北中显示了通常的缩回装置的示例。轮20部分位于形成在托座构架22中的凹室21内。轮20的轴23与叉M接合, 叉M具有向上延伸到构架27加厚部中垂直通道沈内的柄25。柄和通道足够长,以能够使轮升高到轮的下边缘在容器下表面高度上方的点。为了将轮保持在升高或降低位置,缩回装置包括销观,其延伸经过框架中的通道,并且可进入与任一升高或降低位置对应的一对孔四的任一个内。压缩弹簧紧靠凸缘作用,以防止销缩回。多个可回缩轮与保持机构一起易损坏、笨重并且不方便启动和缩回。更具体地,出于实际使用,其使整个行李箱太重。行李箱通常盛装重物,并且将长时间使用,这将大的应力施加到将轮保持在位的装置上。在图北的示例中,所有通过柄作用的力停留在将轮保持在下部位置中的销观上。 这通常导致保持机构在经常的不能接受的短期使用后损坏。图4显示了我们未授权(不是现有公开)申请中公开的带轮行李箱30,包括行李托座31,支撑轮组件3 (32b未显示),转向轮组件33和可回缩把手39。行李托座31由基部34、前端壁35、后端壁36和形成行李舱室的侧壁37 (其他侧壁未显示)形成。当箱体闭合时,盖38横跨舱室的顶部。除了将在下面描述的特别的结构特征,托座31和盖38可一起具有典型旅行者手提箱的通常结构和构造。在该具体示例中,托座31和盖38 —起具有通常的矩形结构。这样的部件都由耐久材料制成。行李箱30当然可具有其他形状,并且可由其他材料形成,并且同样适于任何尺寸的行李箱。虽然不必在所有行李箱中,但是优选行李托座31和盖38 —起具有都超过其高度的长度和宽度,降低重心,这提供了最大的稳定性。盖可通过各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方式固定到行李托座,并且具有多种盖保持闭合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拉链、锁、扣或任何固定装置。虽然行李箱30设计为通过轮沿地板、人行道等滑行,但是其优选设置有方便的把手(未显示),以能够在仅将其移动短距离时提起行李箱。本发明同样适用于具有其他形式的铰接、闭合、锁定装置和设置的行李箱, 以携带该行李箱。通常U型可回缩把手39使旅行者能够在行走中以通常竖直的姿势推动行李箱30。 该把手具有共面的平行臂40,其可回缩到室41中,以当不使用时,使把手的顶部不伸出超过盖38,并且在有限的空间中不妨碍行李箱的存放。臂的相对端由横向部件42连接,其在行李箱移动过程中由使用者抓握。由于每一个臂由伸缩部件形成,因此把手39可伸出且可回缩。使用过程中设置将臂锁定在位的装置,其可操作地允许旅行者选择伸出程度。间隔开的支撑轮组件3 和32b (未显示)布置在行李托座31靠近行李托座31 后端壁36的相对侧区域处,并且向下延伸到接触支撑表面。行李箱基部从支撑表面的倾斜使把手杆向后倾斜,以提供附加的行走空间。任选的,行礼箱后表面有部分凹进去从而提供附加的行走空间(见图)。转向轮组件33可枢转地在动态位置和静态位置之间移动,在动态位置中,如所显示,转向轮组件33延伸到行李托座34底壁下面,在静态位置中,转向轮基本容纳在行李托座内,并且没有显著地延伸超过前壁35,并且不妨碍行李箱在有限空间中的存放。现在转到图5到9,现在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这通过允许多种通过轮移动的方式,并且通过提供非常优选的装置来展开转向轮组件,采用和改进了关于图4和 4a描述的我们更早的带轮行李箱发明的原理。与我们更早的带轮行李箱一样,本发明的行李箱能够与标准的手提箱一样手提, 也能够推,并且用作推车/手推车。而且使用直的或优选弯的/弯曲的可回缩把手,也能够在使用者侧面拉动,在安装到行李箱端壁上的单向或优选万向轮上保持水平,以使工效学和杠杆作用最优化。在通过轮移动的第三种方式中,行李箱可在端壁的旋转轮上倾斜,来以推车方式通过轮滑行,即主壁框倾斜而不是端壁。改进的行李箱因而具有多种通过轮移动的方式,以在运输过程中应对各种情况。该多功能性允许使用者选择移动的最佳方式,以最佳适合经过的情形或地形。图5到9中所示的第一实施例包括带轮行李箱55,具有带不可回缩支撑轮组件 57a, 57b的行李托座56、可回缩转向轮组件58和可回缩把手59。行李托座56具有基座或底壁60、前端壁61、后端壁62、第一侧壁63和相对侧壁 64,其共同形成行李室,在行李箱闭合时,行李室由横跨行李室顶部的盖65封闭。与我们之前的行李箱设计一样,除了将要描述的特别的结构特征,托座阳和盖65可一起具有典型手提式旅行者手提箱的通常结构和构造。其适合基本矩形的形状,具有两个相对的长宽(主) 表面,两个相对的长/窄端壁表面和两个短/窄端壁表面。用于提起的携带把手可设置在长窄表面和/或短窄端壁的一个上。 与图4的带轮行李箱一样,该带轮行李箱55的第一优选实施例可以手推车方式由旅行者使用通常U形的可回缩把手59推动前进,同时以正常的直立姿势行走。把手59的该对平面平行臂66a,66b以伸缩方式缩回。臂的相对上端由用作把手杆67的上部横向部件连接。在该带轮行李箱的优选实施例中,可回缩把手59具有不是直的而是弯曲的臂66。 而且,与行李箱的图4设计不同,带轮行李箱的该优选实施例带有转向轮组件58,这里包括回旋脚轮58,其位于将臂66的底端连接在一起的下部横向部件68上。因而,虽然其收藏在行李箱的端壁凹部内,但是可操纵的轮组件58可枢转地安装到把手59的下部横向部件68 上,不是安装到行李箱的底壁60上。而且,与图4行李箱的可回缩把手不同,可回缩把手59外部安装到行李箱的侧壁 (虽然在变体中其可内部安装,具有穿过托座的把手杆/臂)。把手59的臂66a由枢轴69a 枢转安装到行李箱的一个侧壁,并且另一个臂66b由枢轴69b枢转安装到行李箱的另一侧。 因此,可回缩把手59能够不仅以伸缩延伸方式相对于行李箱移动,而且也能够围绕行李箱枢转,并且在围绕行李箱枢转移动时,其改变安装到下部横向部件68的转向轮组件58的位置,能够使其从行李箱端壁中托座70中的收藏位置重新定位在紧靠且支撑行李箱下面的动态位置。把手59的展开步骤和相关的转向轮组件58显示在图7a到7f中。从图5和6显而易见的带轮行李箱结构的其他特征为设置端部止动部,以限制把手59围绕枢轴69a,69b枢转运动的程度。当把手59和相关的转向轮组件58处于收藏位置中时,把手紧靠与把手杆67相邻的第一端部止动部72保持,并且在其另一端由第二端部止动部71保持。每一个端部止动部71,72具有突出部的形式,并且具有双重功能,作为小脚,与两个其他的这样的突出部73,74 —起将行李箱侧壁与地面隔开,以保护把手臂59没有压抵地面。突出部状脚/端部止动部73设置用于在把手59枢转到转向轮组件58完全展开状态中时保持把手59。四个突出部状脚/端部止动部的其他脚74适于缩回或偏转,以允许把手59展开,这将参照图8和9在后面进一步描述。可回缩把手组件具有由伸缩节段构成的每一个臂66a,66b。每一个臂66a,66b的底部节段75带有底部横向杆68,转向轮组件58安装到底部横向杆。该底部节段75在其上端通过各自的枢轴69a,69b安装到行李箱侧壁,并且其具有管状套管的形式,臂66a,66b的中间节段76伸缩滑动地接纳在其中。每一个臂66a,66b的中间节段76也为管状套管形状, 并且具有伸缩滑动地接纳在其中的上臂节段78,其上端具有把手杆67。在每一个中间节段 76的上端,具有又一个管状体77,其具有钩状结构形状,看起来钩在第一端部止动部72后面。每一个臂66a,66b的这些钩状管状体77由中间横向杆79连接,并且其钩状结构从臂 66a,b充分突出,以将横向杆79设置为能够嵌入行李箱底壁60端部中的槽口 80内。该中间横向杆79增强了把手组件59,并且另外,通过容纳在行李箱底壁60端部中的槽口 80内, 当以倾斜/竖直向上通过轮滑行方式使用时,有助于防止把手组件59意外枢转展开。图5和6中可看到的该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带轮行李箱的其他特征包括分别在一端和一个侧壁上设置传统的手提把手81,82。小旋转脚轮83也设置在与具有手提把手81的端壁相对的行李箱端壁上,以允许行李箱在旅行者侧面竖直拉动前进的通过轮移动方式,使用者适于抓握与用于通过轮移动的手推车方式相同的用于该通过轮移动方式的推/拉把手杆67。行李箱托座端壁中与把手杆67'的收藏位置相邻的凹部或切出部90在把手收藏时夹紧进入的把手。转到图7a到7f,其显示了行李箱在两种通过轮移动方式之间的转换。在这些图的第一个中,行李箱处于其在使用者侧面的竖直移动方式中。把手59在其与图5和6相同的静态/收藏枢轴位置中,但是在通过拉动把手杆67将把手杆的上节段78从中间节段76拉出的部分伸缩伸出位置,并且适于在该位置锁定。该部分伸缩伸出位置相对于行李箱的高度选择来适合使用者够到。在图7b中,把手59继续伸缩伸出,将每一个臂66a,66b的中间节段76进一步从底部节段75内拉出。该动作将中间横向杆79从有效锁定其的行李箱端壁槽口 80内升高, 将其升得足够高以允许其跳过端壁和把手59来由此围绕枢轴69a,69b倾斜。当这发生时, 转向轮组件58同时从其行李箱底壁60中的凹部70升高离开。在图7d中,把手59进一步围绕枢轴69a,69b倾斜,并且处于已经推离脚/止动部74的过程中。最后,把手59的进一步倾斜使其到达其对应于转向轮组件58有效状态的最后静止位置,在该位置处,下部横向杆68压抵行李箱的底壁60,并且臂66a,66b的中间部分压抵第三端部止动部73。下部横向杆68用作水平锁定杆,将进一步阻止把手59相对于行李箱的枢转运动,并且通过行李箱的重量保持在位,不需要锁定装置将转向轮组件锁定在有效状态,并且将行李箱的重量传递在相对大的表面积上,有助于减小作用在枢轴上的力。第三端部止动部73有助于防止过多的力或行李的重量施加到把手59枢转展开中的转向轮组件58和枢轴69a,69b。参照图8和9,止动部/脚74枢转安装到行李箱,以当把手59升高时由把手臂中间节段76向后推离。如图9可见,止动部/脚74具有直立杆销74a,其在臂朝向其收藏状态返回时挂靠在臂中间节段76,以将把手59和转向轮组件58返回到静态位置。因此,中间节段78在返回到其收藏位置时将推压杆销74a,并且由此将止动部/脚74拉回到其延伸位置。现在转到图IOa到IOd中示出的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这里带轮的行李箱具有转向轮组件,包括每一个安装到把手59下端、行李箱的每一侧上一个的一对转向轮58a, 58b。该第二优选实施例没有中间或下部横向部件,并且用曲柄将把手59枢转安装到行李箱侧壁。每一个臂76a' ,76b'由枢轴69a' ,69b'安装到各自的行李箱侧壁,枢轴69a', 69b‘限制到沿各自行李箱侧壁中的各自通道84a,84b滑动。把手59的臂76a',76b'笔直,不弯曲,但是以与第一实施例中臂76a,76b基本相同的方式伸缩延伸,并且把手59和转向轮组件58a,58b的展开动作与第一实施例的非常相似,由此,当轮58a,58b处于收藏状态中(图IOa)时,把手杆67相对于行李箱的底壁60—定程度固有向下倾斜,但是端部向上翻转为朝向上,并且倾斜离开行李箱,朝向使用者(图IOd)。该第二实施例具有第一端部止动部72',当处于收藏状态中时,把手臂76a',76b'紧靠其放置,并且具有另一个端部止动部73',当处于转向轮有效状态中时,臂76a,76b'紧靠其放置。在这两个位置之间,又一个棘爪85用作制动装置和辅助枢轴,并且当主枢轴69a',69b'被推动沿各自通道84a, 84b向下滑时,把手59围绕其转动。参照图11和12,其显示了把手59的两个可替代端部状态和相关的转向轮组件58a,58b。在图11中,把手59处于其静态位置,转向轮58a,58b收藏在行李箱侧壁旁,并且在该位置中,使用者可舒适地通过把手杆67将行李箱拉动前进,行李箱以一个角度倾斜, 并且沿其固定支撑轮57a,57b滚动。在图12转向轮展开结构中,使用者能够以手提车的方式拉动或启动行李箱。如从这些图中观察到的,本发明的该实施例及所有其他实施例特别优选布置为展开的转向轮组件将底壁保持并倾斜于地面关于地面形成锐角,并且底壁向上倾斜离开支撑轮。这显著提高了使用者的舒适度和可操纵性。如从图IOa到12观察到的,通过将把手59相对于行李箱移动展开把手59的简单动作不仅同时启动了转向轮组件,而且将行李箱从一种通过轮移动方式移动到另一种通过轮移动方式,每一种以便利的角度和位置相对于行李箱将把手59呈现给使用者。在图11 位置中,使用者具有良好的跨步空间和把手杆67合理的舒适高度,在图12位置中,使用者具有把手相对于行李箱用于手推车移动方式中的基本最优结构。图13a到13c中示出的本发明下一个实施例具有通过静止枢轴91直接枢转连接到行李箱侧壁的把手59的把手杆,并且使把手仅枢转经过有限角度的移动将转向轮组件 58展开到动态位置。该实施例具有通常笔直、不弯曲的把手杆/臂,其最低端处于相对于臂主长度的角度。该设置相对于前述实施例设计特别简单并且易于操作。对于一些使用, 可设置用于将转向轮组件牢固地保持在动态位置中的闩锁装置。将把手保持在收藏位置中的闩锁或锁也特别优选地设置用于将把手保持在竖直、倾斜通过轮移动方式,并且对于两种通过轮移动方式都利于使用把手59/把手杆67'。用于保持收藏的把手杆67'的槽口 80设置在图13实施例上,并且以与第一实施例的槽口 80以相同的方式起作用。与把手杆 67'的收藏位置相邻的行李箱托座端壁中的凹部或切出部90适于当把手杆67'收藏时夹紧进入的把手杆67'。图14中行李箱具有把手100,包括代替刚性/可推动把手杆的柔性带适于101。这重量轻,并且可回缩到紧凑形式,并且可适于锁定在任意数量的选定延伸长度,以适合使用者和不同的使用方式。图15显示了又一个行李箱,这里具有一对向下翻转的转向轮10 , b,由横向部件103连接。这里把手100更靠近行李箱的底壁,因而更易于用在倾斜竖直移动模式。实际上,与图14的设置不同,带101没有从盖延伸,并且因而可给在竖直倾斜方式的箱体提供更好的支撑。参照图16a_d,那里值得注意的行李箱具有刚性伸缩把手104和可在手推车移动或竖直移动中通过围绕端壁边缘枢转支撑行李箱的一对可倾斜轮105c,105d。又一个特征为具有扣108'的带107',其可用于拉动行李箱前进,并且其可扣到使用者腰带,例如使行李箱拉动前进将手释放。图16a和16b显示了用于带107'的两个可替代有用连接点。图17a_c示出行李箱的变体,其具有弯曲的伸缩延伸把手112,113和转向轮组件 109及支撑轮110a,而且包括额外一组两个轮111a,111b,当行李箱倾斜竖直拉动时可使用。在图18a和b中示出本发明行李箱的易于堆叠性及其怎样可扣在一起,一个行李箱上的锁定扣IHa锁到在相邻堆叠行李箱上的协作接合结构(例如杆或侧翼)上。图 19a-c中,行李箱的嵌套通过行李箱盖中的轮容纳凹部115a,11 得以促进。应意识到,转向轮组件可包括多个转向轮,并且不仅是一个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其特别用于大尺寸手提箱,但是其可用于各种尺寸、形状和类型范围的行李箱。其易于以最小的力携带,具有高度的操纵性和稳定性,并且便于使用。该手提箱具有轻的重量、结实的手推车或拖车式设计,具有可回缩推动把手和可回缩轮,并且具有超过现有技术的几个主要优点。手推车/推车移动方式中行李箱宽的基部和低重心与各种传统手提箱设计相比具有更高的固有稳定性。与在轮上倾斜拖拉行李箱(例如美国专利No. 5,116,289)不同, 该设计在移动过程中是自稳定式,并且自支撑。该行李箱具有高度的可操纵性,并且可回缩的推动把手能够使手提箱在把手和转向轮组件缩回时以倾斜竖直方式通过轮移动。使用现在重量轻且坚韧的铝合金或其他材料,可回缩把手可容易地制造为各种设计选择。可回缩转向轮组件的轮允许轮仅在需要时使用,并且避免在行李箱移动过程中暴露的轮的可能损坏。行李箱可具有两个重量轻的辊轴片状后轮/支撑轮,其将仅在“推车” 倾斜时使用。前面的转向轮组件适当倾斜行李箱,以使这些后轮/支撑轮投入使用,并且使行李箱能够用作手推车或拖车。该设计最小化行李箱自身上的体积和重量,并且使行李箱实用并且便于使用。推车式手提箱设计符合工效学地适用移动大和重的负载。而且,比起拉动,更容易推动重负载。该推车式手提箱设计使使用者以更可控且更小的力运送重手提箱负载。而且,该推车式手提箱设计也可适于拉动目的,例如从直角拐弯倒退和从台阶向下倒退。推车式手提箱设计自身可用作推车。与机场和火车站使用的推车相同,其他行李可堆放在其顶上,并且到处运送。该行李箱适于现在的塑料或其他坚韧、重量轻并且结实的材料,或者可以例如使用以铝/其他金属/合金骨架增强的坚韧帆布或其他坚韧材料。当可回缩轮使用时,在手提箱基部倾斜的情况下,这有助于使后面的轮投入使用, 并且将重心向后朝向后轮转移,以提高三轮车上的稳定性和前万向轮的可操纵性。其也向后倾斜把手杆,以允许当行走和推动行李箱时的脚的步伐,并且将堆放在手提车上的行李保持在位。应意识到,如所示出和上面描述的,可回缩转向轮组件可用于行李箱中,其中转向轮组件和支撑轮基本为相同尺寸。通过轮移动行李箱的“推车”方式的优点胜于通过轮移动行李箱的传统方式出于几个理由。这些包括(a)在轮上运送行李提供了工效学性能;(b)比拉动箱体负载需要更小的力来推动负载,使用使用者自身身体重量来辅助推动负载;(c)低重心和宽基部提供了最大稳定性;(d)通过轮移动结构和特别的三轮车式通过轮移动结构提供了最佳操纵性;(e)通过轮移动系统为自支撑,并且不需要使用者在平衡行李箱方面付出努力;(f)行李箱可用作运送堆放在其顶部上的其他行李物品的推车,并且可到处运送;(g)如上说明,通过适当的辅助附件(例如座附件)和安全改进(例如结合制动装置),带轮的行李箱可易于适于手推婴儿车或轮椅功能。除了推车功能,推车式手提箱可方便地转换为用于婴儿或学步儿童具有适当辅助和安全附件的折叠式婴儿车或婴儿车。可替代或附加地行李箱可用作乘客乘坐的动力车/ 汽车。
用于通过把手有效展开转向轮组件的新装置的设置能够进行一级展开操作来启动推车方式功能,并且显著优化启动和无效该推车功能的简单和便利性。该行李箱也可在通过轮移动的不同方式之间简单变换。本发明新的双重功能可变推车结构为自支撑,具有低重心和宽基部,因而稳定,可操纵而不翻倒,符合工效学,比拉动更容易(可选地使用身体重量)推动负载,易于在行李箱上(可能用于每一个行李箱的最大表面积,具有低重心和宽基部的固有稳定性)堆放其他行李,并且具有多功能性。与我们更早的“推车”发明中的二级展开相比较,其可具有一级展开,并且具有双重功能(运送车和推车),具有两种功能的各优点,事实上,没有额外的 ‘机构’ /重量。在拖车方面,通过具有非伸缩把手和壳体,该结构通常比推车装置更轻,并且可比 ‘运送车’和‘旋转行李箱’更轻。该装置与运送车和旋转行李箱相比运输更不费力,并且比运送车和旋转行李箱更符合工效学。该行李箱为自支撑,并且具有低重心和宽基部,因而稳定,可操纵无翻倒,易于在行李箱上堆放其他行李,并且对于小(且可能是中等)尺寸行李箱,包括计算机/商务/公务包等,具有释放双手功能的可能。而且,与运送车、旋转或推车式行李箱比较,在不平整表面(例如路)上运送行李箱的过程中,显著减小的振动传递到手部。与推车装置比较,该行李箱也可更便宜地制造,并且与运送车和旋转行李箱比较,也可更便宜地制造。与运送车和旋转行李箱比较,该行李箱也可能更省力(竖直倾斜)或易于控制(向下倾斜)。本发明行李箱的推车或拖车结构提供的又一个便利是在其移动方式中行李箱攀越阶梯的能力。实际上,行李箱可适于进一步在其底壁具有刹车或辊轴,以使该壁更靠近地面,并且通过其相对容易地滑动或以其他方式向上或向下越过台阶而没有翻倒的风险。
权利要求
1.一种带轮行李箱,具有行李托座,所述托座具有两个相对主壁,并且具有端壁,从而形成行李舱室,所述托座的主壁适于在所述行李箱通过轮移动的第一方式中所述轮的使用过程中用作面向地面的底壁,其中,所述行李箱还包括(i)多个不能回缩的支撑轮,设置在所述底壁的一端处;( )可回缩的转向轮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壁上,使用中离开所述支撑轮一定距离,所述转向轮组件具有至少一个轮,并且可在动态位置或静态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动态位置处, 所述转向轮组件延伸到所述行李托座的底壁下面,在所述静态位置处,所述转向轮组件缩回;和(iii)把手,出于在使用中操纵、推动和/或拉动目的设置在所述行李托座的一端处; 由此所述把手相对于所述托座的移动仅将所述可回缩转向轮组件在静和动态位置之间移动,以能够使所述行李箱直接在所述支撑轮和转向轮组件上移动,其中,当由于轮移动,所述底壁面向地面时,所述箱体通过把手在转向轮组件的导向下能被推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轮行李箱,其中,所述把手具有枢转到所述托座的刚性/可推动把手杆,并且其中,所述可回缩转向轮组件在所述把手杆的末端部上,超出所述把手杆到所述托座的枢转安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轮行李箱,其中,所述把手杆在从所述箱体推动/拉动把手端沿所述托座长端壁(侧壁)至少一半的间距位置处枢转到所述托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轮行李箱,其中,所述把手杆为弯形或基本围绕所述把手到所述托座的枢转安装位置弯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轮行李箱,其中,展开的所述转向轮组件由支撑表面支撑在所述箱体的所述底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轮行李箱,其中,所述支撑表面凹入所述箱体的所述底壁中。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中所述的带轮行李箱,其中,在所述底壁中用于所述轮组件的支撑表面关于所述箱体的前面和所述支撑轮之间的直线以锐角设置到所述箱体的所述底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轮行李箱,其中,所述缩回把手具有收藏时嵌套在所述托座的槽口内的部件(例如横向杆),由此所述把手可保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轮行李箱,其中,所述行李箱端壁具有多个万向轮,由此所述箱体可在那些轮上竖立,那些轮中的至少一个可倾斜,以可选择地用作延伸到所述底壁下面的支撑轮(即用于手推车式移动)。
10.一种带轮行李箱,具有行李托座,所述托座具有两个相对主壁,并且具有端壁,从而形成行李舱室,所述托座的主壁适于在所述行李箱的通过轮移动方式过程中用作面向地面的底壁,其中,所述行李箱还包括(i)多个支撑轮,设置在所述底壁的一端处;(ii)可回缩转向轮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壁上,使用中离开所述支撑轮一定距离,所述转向轮组件具有至少一个轮,并且可在动态位置或静态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动态位置处,所述转向轮组件延伸到所述行李托座的底壁下面,在所述静态动处,所述转向轮组件缩回;和(iii)把手,出于操纵和拉动目的设置在所述行李托座的一端处;其中,所述行李箱构造成可以所述可回缩转向轮组件和支撑轮与地面接合、由此所述底壁面向地面的通过轮移动方式展开,所述把手包括偏转、弯曲、枢转和其他倾斜活动连杆,优选为柔韧条带或带,通过所述方式,所述行李箱可以所述移动方式拉动前进,转向轮组件展开时用于保持底壁倾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带轮行李箱,其中,所述把手用作腰带或背带,或在或靠近其自由端处具有扣装置,由此所述把手可固定到使用者,例如固定到使用者的腰带或肩带或背带,以双手释放方式由使用者拉动前进。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带轮行李箱,其中所述行李箱的所述轮的至少一个由电机启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带轮行李箱,其中,所述箱体适于用作用于乘客的车,具有座装置和/或脚凳或靠背。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带轮行李箱,其中,所述箱体还具有遥控操纵装置,用于使使用者能够操纵所述箱体。
15.一种带轮行李箱,具有行李托座,所述托座具有两个相对的主壁,并且具有端壁,从而形成行李舱室,所述托座的主壁适于在所述行李箱通过轮移动方式过程中用作面向地面的底壁,其中所述行李箱还包括(i)多个支撑轮,设置在所述底壁的一端处;( )可回缩转向轮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壁上,使用中离开所述支撑轮一定距离,所述转向轮组件具有至少一个轮,并且可在动态位置或静态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动态位置处,所述转向轮组件延伸到所述行李托座的底壁下面,在所述静态位置处,所述转向轮组件缩回; 和(iii)把手,出于操纵和拉动目的设置在所述行李托座的一端处;其中,所述行李箱构造成以通过轮移动的第一方式或以通过轮移动的第二方式中展开,在通过轮移动的第一方式中,所述可回缩转向轮组件和支撑轮与地面接合,由此所述底壁面向地面,在通过轮移动的第二方式中,具有另一种地面接合轮设置,由此端壁面向地面,所述把手包括偏转、弯曲、枢转或其他倾斜活动连杆,优选为柔韧条带或带,通过所述方式,所述行李箱可以所述第一或第二移动方式拉动前进,其中,所述行李箱包含用于把手的两个可替代连接点,其一为用于拉动所述行李箱以所述第一轮移动方式拉动前进,其一其一为用于拉动所述行李箱以所述第二轮移动方式拉动前进。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带轮行李箱,其中,所述把手用作腰带或背带,或在其自由端或靠近其自由端具有扣装置,由此所述把手可固定到使用者,例如固定到使用者腰带或肩带或背带,以由使用者以双手释放方式拉动前进。
17.根据权利要求15中所述的带轮行李箱,其中,所述行李箱的至少一个轮子由电机启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带轮行李箱,其中,所述行李箱适于作为乘客用车,该车具有座装置和/或脚凳或靠背。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带轮行李箱,其中,所述行李箱具有遥控操纵装置,用于使使用者能够操纵所述箱体。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带轮行李箱,其中,所述行李箱具有进一步的一组被安装在远离所述把手的行李箱的另一端的轮,其中所述行李箱可在这些轮上竖立。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带轮行李箱,其中,所述行李箱远离所述把手一端的端壁具有多个万向轮,由此所述箱体可在那些轮上竖立,那些轮中的至少一个可倾斜,以可选择地用作延伸到所述底壁下面的支撑轮。
全文摘要
一种带轮行李箱,具有行李托座(56),所述托座(56)具有两个相对主壁,并且具有端壁,从而形成行李舱室,其中所述托座的主壁适于在所述行李箱通过轮移动方式过程中用作面向地面的底壁(60),其中,所述行李箱还包括(i)多个支撑轮;(ii)可回缩转向轮组件(58);和(iii)出于操纵、推动和/或拉动目的的把手(59);其中,所述行李箱构造用于可选择地以通过轮移动的第一方式或以通过轮移动的第二方式展开,所述通过轮移动的第一方式中,所述可回缩转向轮组件(58)和支撑轮与地面接合,由此所述底壁(60)面向地面,所述通过轮移动的第二方式中,具有可选择的地面接合轮设置,由此端壁(62)面向地面。
文档编号A45C9/00GK102247048SQ20111004024
公开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31日
发明者保尔·泰辉·李, 马克·泰黄·李 申请人:保尔·泰辉·李, 马克·泰黄·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