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压电吹风自动切换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4659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压电吹风自动切换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压电吹风的供电电路,具体涉及双压电吹风自动切换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双压电吹风都是采用机械开关来切换电压的。采用机械开关的方式来切换电压,容易出现安全事故,而且使用起来也十分的麻烦,当双压电吹风外接电源时,使用者有时会疏忽大意,忘记把机械开关拨到合适的电压位置,这样就会烧坏电吹风的马达,造成了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双压电吹风自动切换电路。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双压电吹风自动切换电路,包括电压输入端、电吹风的马达以及电压识别电路,所述电压识别电路分别与电压输入端、马达电性连接。所述电压识别电路包括单片机Ul、三极管Ql、三极管Q5、三极管Q7、三极管Q3、电阻R22、电阻R23、分压发热丝R4、双向可控硅TO以及双向可控硅Tl ;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电阻R17、电阻R18与电压输入端的火线连接,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单片机Ul的PB端口连接,所述电阻R17与电阻R18串接;三极管Ql的基极通过电阻R22与电压输入端的火线连接,基极还通过电阻R23接地,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单片机Ul的第一 PA端口连接;三极管Q7的基极与单片机Ul的第二 PA端口连接,集电极接地,发射极与双向可控硅TO连接; 双向可控硅TO的一端与电压输入端的零线连接,另一端与马达连接;双向可控硅Tl的一端与电压输入端的零线连接,另一端通过分压发热丝R4与马达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双向可控硅Tl连接,集电极接地,基极与单片机Ul的第三PA端口连接。优选的,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稳压二极管D3接地。优选的,所述电压识别电路还包括电容Cl2,所述电容Cl2跨接在电阻R23的两端。优选的,三极管Q7的基极通过电阻R16与单片机Ul的第二 PA端口连接。优选的,三极管Q3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5与双向可控硅Tl连接。优选的,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电阻R13与单片机Ul的第三PA端口连接。优选的,所述单片机Ul为H149R30A。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电子电路的控制方式替代了机械开关,从而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以及安全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压电吹风自动切换电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双压电吹风自动切换电路,包括电压输入端、电吹风的马达Ml以及电压识别电路。所述电压识别电路包括单片机Ul、三极管Ql、三极管Q5、三极管Q7、三极管Q3、电阻R22、电阻R23、电容C12、分压发热丝R4、双向可控硅TO以及双向可控硅Tl。单片机Ul 采用H149R30A芯片。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电阻R18、电阻R17与电压输入端的火线AC-L连接,所述电阻Rl7与电阻Rl8串接,基极还通过稳压二极管D3接地,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单片机Ul 的PBO端口连接。三极管Ql的基极通过电阻R22与电压输入端的火线AC-L连接,基极还通过电阻 R23接地,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单片机Ul的PA4端口连接。电容C12跨接在电阻R23的两端。三极管Q7的基极通过电阻R16与单片机Ul的PA2端口连接,集电极接地,发射极与双向可控硅TO连接。双向可控硅TO的一端与电压输入端的零线AC-N连接,另一端与马达Ml连接。双向可控硅Tl的一端与电压输入端的零线AC-N连接,另一端通过分压发热丝R4 与马达Ml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5与双向可控硅Tl连接,集电极接地,基极通过电阻R13与单片机Ul的PAO端口连接。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交流市电经电阻R22、电阻R23分压以后,给三极管Ql提供基极偏置,电容C12虑除杂波干扰,当市电输入大于150V AC时三极管Ql会在交流正半周期导通,三极管Ql的集电极接于单片机Ul的PA4端口,此时PA4端口为方波信号,单片机Ul通过配合PBO端口的过零信号进行识别,判断为220V电压输入,此时,三极管Q3通导,双向可控硅Tl工作,220V 电压经分压发热丝R4分压后,加给马达Ml的电压为110V。当市电输入小于150V AC时,三极管Ql基极偏置电压过低无法导通,三极管Ql集电极接于单片机Ul的PA4端口,此时PA4端口一直为高电平,单片机Ul识别到此端口一直为高电平时,判断为IlOV电压输入,此时,三极管Q7导通,双向可控硅TO工作,IlOV电压直接供给马达Ml。本实施例采用电子电路的控制方式实现电压自动切换,从而提高了双压电吹风的使用便利性以及安全性,延长了电吹风的使用寿命。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较为优选的一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作出的简单变化或替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双压电吹风自动切换电路,包括电压输入端以及电吹风的马达,其特征在于,该自动切换电路还包括电压识别电路,所述电压识别电路分别与电压输入端、马达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压电吹风自动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识别电路包括单片机U1、三极管Q1、三极管Q5、三极管Q7、三极管Q3、电阻R22、电阻R23、分压发热丝 R4、双向可控硅TO以及双向可控硅Tl ;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电阻R17、电阻R18与电压输入端的火线连接,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单片机Ul的PB端口连接,所述电阻R17与电阻R18 串接;三极管Ql的基极通过电阻R22与电压输入端的火线连接,基极还通过电阻R23接地, 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单片机Ul的第一 PA端口连接;三极管Q7的基极与单片机Ul的第二 PA端口连接,集电极接地,发射极与双向可控硅TO连接;双向可控硅TO的一端与电压输入端的零线连接,另一端与马达连接;双向可控硅Tl的一端与电压输入端的零线连接,另一端通过分压发热丝R4与马达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双向可控硅Tl连接,集电极接地, 基极与单片机Ul的第三PA端口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压电吹风自动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稳压二极管D3接地。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压电吹风自动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识别电路还包括电容C12,所述电容C12跨接在电阻R23的两端。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压电吹风自动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三极管Q7的基极通过电阻R16与单片机Ul的第二 PA端口连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压电吹风自动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三极管Q3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5与双向可控硅Tl连接。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压电吹风自动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电阻R13与单片机Ul的第三PA端口连接。
8.如权利要求2- 7任一项所述的双压电吹风自动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 Ul 为 H149R30A。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双压电吹风自动切换电路,包括电压输入端、电吹风的马达以及电压识别电路,所述电压识别电路分别与电压输入端、马达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优点。
文档编号A45D20/10GK202077003SQ201120163820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0日
发明者林立 申请人:深圳市奋达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