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袖型西装上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2116阅读:5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立体袖型西装上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体袖型西装上衣。
背景技术
传统西装前袖山过于饱满,最饱满处呈向前身的抱势,造成整体袖型呈扁型,正视西装效果由肩向袖呈方型,这是传统西装板型结构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呈现袖子前身的立体圆润效果的立体袖西装上衣。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的立体袖型西装上衣,所述立体袖型西装上衣的袖山高度AlE和袖隆
AU
线AH长度之间存在如下关系JLE = (γ+ 0.7cm) χ (1-3.8%);所述的立体袖型西装上衣
袖山顶点Al到袖子与大身袖笼的前合印点D的距离AlD和大身前片上的袖笼长度GD之间存在如下关系A1D =⑶+0. 5cm。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的立体袖型西装上衣通过调整袖笼、袖山弧线的结构,重新分配各部位吃势,使得袖子上完后由肩线至袖身圆弧曲线非常美观,西装袖款式正视效果肩部与袖子浑然一体,袖子前身立体圆润。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袖型西装上衣与传统西装上衣的结构对比示意图。图中各字母的含义A、传统西装上衣的袖山顶点,B、传统西装上衣的袖子与大身袖笼的第二合印点, C、统西装上衣的袖子与大身袖笼的第三合印点,D、西装上衣的袖子与大身袖笼的前合印点,即袖、身转折点,E、西装上衣的袖山顶点至大身的胸围横线的垂线与大身的胸围横线的交点,F、前袖山宽点,G、大身前片上的肩顶点,Al、本实用新型立体袖型西装上衣的袖山顶点,Bi、本实用新型立体袖型西装上衣的袖子与大身袖笼的第二合印点,Cl、本实用新型立体袖型西装上衣的袖子与大身袖笼的第三合印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一步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立体袖型西装上衣相比传统西装主要在袖子位置进行了改进,参见附图1,ABCD构成了传统袖山的前袖山倾斜度,A1B1C1D构成的本实用新型的前袖山倾斜度,本实用新型的袖山高度AlE比传统袖山的袖山高度AE降低了 3.8%,传统袖山的袖山
AU
高度AE与袖隆线AH之间存在如下关系:A1E = ^- + 0.1cm,而本实用新型的袖山高度AlE
3
Aff
和袖隆线之间的关系变更为Jl五=(I + 0.7cm) X (1 -3.8%),同时,本实用新型的西装上衣
的袖山顶点Al到袖子与大身袖笼的前合印点D的距离AlD和大身前片上的袖笼长度GD之间存在如下关系A1D =⑶+0. 5cm。这种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袖山顶点Al到D的线段和传统西装上衣袖山顶点A到D的线段之间存在5°的夹角,参见附图1,即本实用新型的袖山顶点Al到D的倾角比传统西装上衣袖山顶点A到D的倾角加大了 5°。 经过如上改动的西装上衣,改进后的袖山顶点至前袖山宽点的距离AlF比传统袖山定点至前袖山宽点的AF的宽度相应变宽,袖面的立体视觉也随之加宽,同时,经过上述改进后,改进后的袖子在袖山定点Al至第二合印点Bl段的吃势相比传统袖子在袖山定点 A至第二合印点B段的吃势加大了 10%,而第三合印点Cl至前合印点D段与大身袖窿的吃势相比第三合印点C至前合印点D段吃势有所减少,这种结构下,可以是袖子与肩部浑然一体,袖子前身立体圆润。
权利要求1.立体袖型西装上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袖型西装上衣的袖山高度AlE和袖隆线AffAH长度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 (ι + 0·7 ^)><(1-3·8%);所述的立体袖型西装上衣袖山顶点Al到袖子与大身袖笼的前合印点D的距离AlD和大身前片上的袖笼长度GD之间存在如下关系A1D =⑶+0. 5c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立体袖型西装上衣,其袖山高度A1E和袖隆线AH长度之间存在如下关系所述的立体袖型西装上衣袖山顶点A1到袖子与大身袖笼的前合印点D的距离A1D和大身前片上的袖笼长度GD之间存在如下关系A1D=GD+0.5cm。本实用新型的立体袖型西装上衣通过调整袖笼、袖山弧线的结构,重新分配各部位吃势,使得袖子上完后由肩线至袖身圆弧曲线非常美观,西装袖款式正视效果肩部与袖子浑然一体,袖子前身立体圆润。
文档编号A41D1/00GK202233057SQ201120364668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7日
发明者牛兴军 申请人:北京威克多制衣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