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型羽绒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6582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热型羽绒服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发热型羽绒服,属于羽绒服技术改进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寒冷的冬季,羽绒服是人们必不可少的保暖外套。由于羽绒服具有填充鸭绒的内胆,因此穿着羽绒服的人看起来会比较臃肿,且行动不方便。为解决这个问题,很多商家推出了轻薄型羽绒服。轻薄型羽绒服虽然解决了着装者的臃肿问题,但其保暖性能也大为降低,因为所谓轻薄就是将内胆中鸭绒的填充量减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轻薄又保暖的发热型羽绒服。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发热型羽绒服,包括夹设在面料与里料之间的鸭绒内胆,所述里料由竹炭纤维层与发热层复合而成。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的竹炭纤维层位于里层(靠近人体皮肤),发热层位于外层。所述发热层为吸湿发热纤维层,即发热层选用吸湿发热纤维为原料编织而成,吸湿发热纤维可以是EKS纤维。所述竹炭纤维层的厚度为O. 1-0. 2mm,发热层的厚度为O. 1-0. 2mm。本实用新型发热型羽绒服,其里料采用由竹炭纤维层与发热层的复合层为原料,其中的发热层利用吸收人体的皮肤呼吸产生的湿气来达到发热的效果,最终实现羽绒服既轻薄又保暖的目的。同时,竹炭纤维层的设置,还使本实用新型具有抑菌、抗菌、抗紫外线的功能,且手感柔滑、舒适。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发热型羽绒服,包括夹设在面料I与里料之间的鸭绒内胆2,里料由竹炭纤维层3与发热层4复合而成。具体来说,竹炭纤维层3位于里层(靠近人体皮肤),发热层4位于外层。发热层4为吸湿发热纤维层,即发热层4选用吸湿发热纤维为原料编织而成,吸湿发热纤维可以是EKS纤维。竹炭纤维层3的厚度为O. 1-0. 2mm,发热层4的厚度为O. 1-0. 2mm。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而非对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的限定,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 围。
权利要求1.一种发热型羽绒服,包括夹设在面料与里料之间的鸭绒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里料由竹炭纤维层与发热层复合而成。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热型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竹炭纤维层位于里层,发热层位于外层。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热型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层为吸湿发热纤维层。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热型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炭纤维层的厚度为O.1-0. 2mm,发热层的厚度为O. 1-0. 2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发热型羽绒服,属于羽绒服技术改进的技术领域,包括夹设在面料与里料之间的鸭绒内胆,所述里料由竹炭纤维层与发热层复合而成。本实用新型发热型羽绒服,其里料采用由竹炭纤维层与发热层的复合层为原料,其中的发热层利用吸收人体的皮肤呼吸产生的湿气来达到发热的效果,最终实现羽绒服既轻薄又保暖的目的。
文档编号A41D3/00GK202603659SQ20122021355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4日
发明者冯小康 申请人:绍兴市康云来羽绒服装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