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环用护套以及钩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0748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钩环用护套以及钩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装在钩环上的钩环用护套以及安装有护套的钩环。
背景技术
以往,登山时利用具有C字状主体的高强度的金属制钩环(连结环)。近年,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模仿登山用钩环的轻量的树脂制钩环,来作为将钥匙等的各种小物件连接在衣服以及皮包等上的连结工具(参照专利文献I)。钩环作为基本构成,具有一部分具有开口部的大致C字状的主体;能够转动地被轴支承且能够闭合开口部的闭合部;和能够使闭合部维持在闭合状态的弹性部件。在登山用钩环中,主体以及闭合部由高强度的金属材料形成。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I记载的钩环中,主体以及闭合部由合成树脂材料成型,弹性部件与主体一体形成,能够谋求基于树脂材料的轻量化,且实现零件数量的减少。钩环的主体基本上是将圆形或其他的规定形状的截面连续的棒材或线材弯曲成C字状而形成的。在主体中,大多在开口部的相反侧形成有直线部分。在使用者握持钩环的情况下,存在手在该直线部分处打滑的情况。对此,在直线部分上形成具有与手指对应的凹凸的把手(参照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2的把手通过合成树脂材料形成筒状的套管,该筒状的套管在一方的侧面形成有手指形的凹凸,并以使其覆盖金属制的主体的一端并一直滑动到直线部分且覆盖直线部分的方式安装。或者还记载有,在主体的直线部分涂布液状的合成树脂材料,使其固化而在直线部分上形成把手。此外,在专利文献3中,使树脂制的筒状体覆盖主体的一端,并连续地包围主体的端部以及闭合部的一部分,利用该筒状体的弹性作为弹性部件。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登录第3165289号公报专利文献2 :美国专利第7047604号说明书专利文献3 日本实用新型登录第2537788号公报前述的钩环尤其作为专利文献I那样的树脂制钩环而普及到日常用途,除了作为连结工具的功能以外,关于随身附件或装饰作用的要求也正在增强。例如,谋求主体色彩的多样化,并且使主体和闭合部为不同颜色,或能够在表面形成图案。除了这样的装饰性,进一步作为广告用的媒体的作用也受到注目。例如,能够在主体的直线部分上显示商品名以及公司名及其他的宣传内容。而且,活用树脂制钩环的廉价性,能够将显示有宣传显示内容的钩环作为新奇商品进行布置。在利用钩环进行宣传等的显示的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若将宣传等的显示直接形成在主体上,则需要钩环的制造阶段的专用加工,若制造批量数小,则导致单价增加。另一方面,若制造批量数的下限受到制约,则不适于利用于小规模的活动等。对此,通过在专利文献2那样的把手上形成显示内容,能够避免对主体的直接性的显示加工,避免前述的批量数的问题。专利文献2的把手虽然能够与主体的制造分别进行,但是不容易将把手安装在主体的直线部分上。例如,在对主体的直线部分进行涂布成型的情况下,与主体的制造一样麻烦。另一方面,若将筒状的套管滑动地安装在主体上,预先准备除把手外的半完成状态的钩环,安装必要数量的把手,就能够确保具有把手的钩环。通过使用基于这样的滑动安装的后安装式的把手,具有在需要带宣传显示的钩环时仅作必要数量准备的优点。但是,在将把手滑动地安装在主体上的情况下,存在安装操作变得麻烦,或难以维持安装状态的问题。在将把手滑动安装在主体上的情况下,主体为C字状,在从主体的端部即开口部到相反侧的直线部分之间存在弯曲部分。在该部分中,成为把手的基材的筒状的套管需要沿主体弯曲。套管与主体紧密接触,没有弯曲的余地,使基于滑动的安装很困难。对此,若使套管和主体的紧密接触松弛,则能够使其通过弯曲部分。但是,松弛了紧密接触的套管不能维持相对于主体的现状位置,在直线部分中,存在容易从作为把手的所期望的安装位置活动的问题。若把手相对于主体活动,则作为把手的功能变得不充分,也可能损害宣传用的功能。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钩环用护套以及安装有该护套的钩环,能够顺畅地进行向钩环的安装操作,且在安装状态下难以移动。本实用新型的钩环用护套,安装在钩环上,该钩环具有在一部分上具有开口部的主体;能够转动地被轴支承且能够将开口部闭合的闭合部,其特征在于,具有作为整体形成为筒状、且沿所述筒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带状的连续部;沿所述筒状的圆周方向延伸的环绕部。作为护套,优选为具有柔软性以及耐久性的弹性体材料的成型品,优选例如硅树脂的注塑成型品等。作为安装有护套的主体,主要能够利用具有一对圆弧状弯曲部分和连结这些弯曲部分的直线部分,且直线部分的相反侧成为开口部的形状。护套主要安装在直线部分上,但也可以将从直线部分到弯曲部分的一部分覆盖,还可以仅覆盖弯曲部分。在这样的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连续部连结多个环绕部而形成筒状,从而能够作为将钩环的主体的表面覆盖的护套加以利用。护套主要安装在钩环主体的直线部分上。只要以环绕部与主体的外周紧密接触的方式形成,就能够防止护套相对于主体沿长度方向活动。在安装时,使护套的环绕部依次贯穿位于钩环的开口部的主体的端部,并经过主体的弯曲部分向直线部分移动。此时,即使环绕部与主体的表面紧密接触,由于环绕部没有遍布护套的全长范围,所以,与主体的摩擦被减轻。另外,在弯曲部分中,即使护套的筒状大幅地弯曲,由于在弯曲部分的内侧使环绕部相互接近,在外侧使环绕部相互分离,所以,与为连续的筒状的情况相比,弯曲性高,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安装操作。由此,能够顺畅地进行向钩环主体的安装操作,且能够得到在安装状态下难以移动的钩环用护套。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所述连续部以分离且相对的方式配列有一对,所述环绕部的两端被连结在一对所述连续部的侧缘。在这样的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一对连续部连结多个环绕部并形成筒状。一对连续部在安装在钩环主体的弯曲部分上时,被配置在主体的侧面(成为对在将钩环平置在桌上时朝向上下方向的面、弯曲部分的圆弧状的外侧和内侧进行区分的棱线的部分),由此,仅沿弯曲部分弯曲,但不产生长度方向的伸缩。另一方面,环绕部中,弯曲部分的外侧的环绕部相互之间的间隔扩大,弯曲部分的内侧的环绕部相互之间的间隔变窄,通过随着弯曲的伸缩,能够缓和在内侧产生基于压缩的褶皱或在外侧产生过剩的张力。尤其,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环绕部成为被连接在一对连续部的两侧的圆弧状,所以,相互的分离或接近的变化量在内外(连续部的各侧)被均匀化,能够将各侧的变化量抑制得较小,所以,能够更顺畅地应对弯曲。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所述环绕部在一对所述连续部的两侧设置的数量不同。在这样的本实用新型中,即使例如使环绕部的相互的间隔相同,在环绕部的数量少的一侧,该间隔占护套全长的合计长度大,从而使环绕部能够相互接近的余地大,在环绕部的数量多的一侧,该间隔的合计长度小,从而使环绕部能够相互分离的余地大。因此,安装时,只要将环绕部的数量少的一侧配置在弯曲部分的内侧,将多的一侧配置在外侧,随着弯曲部分,变形变得容易,从而能够顺畅地操作。另外,即使在弯曲部分的外侧相互的间隔扩大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环绕部的密度过于稀疏。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环绕部优选在一对所述连续部的两侧,使其相邻的所述环绕部之间的间隔不同。在这样的本实用新型中,即使例如在使用相同数量的环绕部的情况下,通过将环绕部的间隔窄的一侧配置在弯曲部分的外侧,将宽的一侧配置在内侧,能够使变形随着弯曲部分而变得容易,能够顺畅地操作。另外,即使在弯曲部分的外侧相互的间隔扩大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环绕部的密度过于稀疏。而且,在环绕部的数量多的一侧环绕部的间隔窄,在环绕部的数量少的一侧环绕部的间隔宽,所以,能够使各环绕部的宽度(连续部的长度方向的长度)相同,能够根据作为护套所需要的强度而通过最小限度的材料形成各侧的环绕部。在本实用新型中,前述的环绕部的数量以及间隔在实施时能够适当变更,例如在一对连续部的两侧环绕部的数量以及间隔不同,也可以设定为一方的间隔的合计与另一方的间隔的合计相同等。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被所述环绕部以及所述连续部包围的区域成为开口部。在这样的本实用新型中,相邻的环绕部由于各环绕部之间成为开口部而相互没有连接,所以,不具有对相互接近、分离进行抵抗的结构,所以,能够顺畅地进行弯曲部分的外侧或内侧的伸缩。另外,在开口部中,被护套覆盖的主体露出,所以,即使在例如流淌有雨水等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从开口部排出。在本实用新型中,被所述环绕部以及所述连续部包围的区域优选成为厚度比所述环绕部以及所述连续部小的薄膜部。[0041]在这样的本实用新型中,相邻的环绕部分别经由薄膜部被连接,但薄膜部不是对各环绕部的接近、分离进行抵抗的结构,所以,能够在弯曲部分的外侧或内侧进行顺畅的伸缩。另外,通过薄膜部使各环绕部连接成为一体,被护套覆盖的部分中,主体没有露出,能够可靠地保护主体。另外,除了环绕部以及连续部,在薄膜部中也能够以宽阔的面积与主体接触,所以,能够进一步确实地限制相对于主体的移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在所述连续部的表面形成显示部。在这样的本实用新型中,连续部沿护套的长度方向延伸,成为外部最醒目的要素。只要在该连续部中形成显示部,就能够以最高效对显示内容进行显示。这里,作为在显示部中显示的显示内容,能够采用商品名、公司名及其他的宣传内容、信息、图案等任意的内容。作为在显示部中对显示内容进行显示的方法,能够采用使连续部的表面平滑,并在其表面进行印刷或转印、在连续部的表面形成凹凸从而显示文字、图案的方法等。在连续部的表面形成凹凸的情况下,能够使文字、图案突起为凸状或凹陷成凹状,还可以通过凸状或凹状的连续线将其周围包围,或形成从连续部的表面高出一层的区域,使周围成为层差状,且在其内侧形成凹状的文字、图案。本实用新型的钩环,其特征在于,具有在一部分上具有开口部的主体、能够转动地被轴支承且能够将所述开口部闭合的闭合部、安装在所述主体上的护套,所述护套具有作为整体形成为筒状、且沿所述筒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带状的连续部;沿所述筒状的圆周方向延伸的多个环绕部。根据这样的本实用新型的钩环,能够得到与前述的本实用新型的钩环用护套所说明的结构同样的作用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钩环,其特征在于,具有在一部分上具有开口部的主体、能够转动地被轴支承且能够将所述开口部闭合的闭合部、安装在所述主体上的护套,所述护套具有作为整体形成为筒状、且沿所述筒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带状的连续部;形成在所述连续部的表面的显不部。根据这样的本实用新型的钩环,由于沿护套的长度方向在成为外部最醒目的连续部上形成有显示部,所以,能够以最高效对显示内容进行显示。关于显示内容,如本实用新型的钩环用护套中的显示部所述那样。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带护套钩环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拆下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钩环的护套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打开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钩环的闭合部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护套的立体图。图5是表不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护套的仰视图。图6是表示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护套的侧视图。图7是表示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护套的放大主视图。图8是表示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护套的扩大剖视图。[0060]图9是表示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护套的安装途中的侧视图。图1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护套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护套的仰视图。图12是表示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护套的侧视图。图13是表示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护套的放大主视图。图14是表示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护套的放大剖视图。图1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护套的侧视图。图1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护套的侧视图。图1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护套的侧视图。图1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方式的护套的放大剖视图。图1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方式的护套的侧视图。图20是表示所述第七实施方式的护套的放大主视图。图2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八实施方式的带护套钩环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的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在图1至图9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图1中,本实施方式的钩环I以钩环单体9作为基本构成,该钩环单体9具有在一部分上具有开口部11的大致C字状的主体10和能够闭合开口部11的闭合部20,是在主体10上安装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护套30的部件。而且,在闭合部20上安装有用于维持在闭合部20将开口部11闭合的状态的止挡件40。在图2以及图3中,钩环单体9具有前述的大致C字状的主体10以及能够闭合开口部11的闭合部20。主体10通过合成树脂材料成型为大致C字状,圆周方向的一部分成为开口部11。一对弯曲部分12、13隔着开口部11相对地配置,弯曲部分12、13通过直线部分14连结并形成大致C字状。开口部11形成在一对弯曲部分12、13的相对的端部15、16之间。主体10利用合成树脂材料成型。作为该合成树脂材料,使用聚甲醛(polyoxymethylene)等的聚缩醒树脂(polyacetals)、聚乙烯(polyethylene)、聚丙烯(polypropylene)等。尤其,从强度的观点考虑,优选被广泛使用的聚缩醛树脂来作为金属的替代。闭合部20中,其基端部21能够转动地被支承在端部15,前端部22能够与端部16卡合,在前端部22和端部16卡合的状态下,闭合开口部11。而且,闭合部20以被轴支承的基端部21为中心转动,由此,前端部22从端部16离开,能够解除开口部11的闭合。在主体10的端部15形成有与闭合部20的基端部21的内侧卡合的弹性部分,通过该弹性部分,闭合部20的前端部22向与端部16卡合的状态被弹压,由此,闭合部20通常被维持在将开口部11闭合的状态。闭合部20通过与前述的主体10所使用的合成树脂材料相同的材料成型。回到图1,止挡件40是安装在闭合部20上的筒状的部件。[0084]止挡件40是具有柔软性以及耐久性的弹性体材料的成型品,例如利用硅树脂的
注塑成型品等。止挡件40在闭合部20处于开放状态(前端部22从主体10的端部16脱出的状态)时安装在闭合部20上,使闭合部20成为闭合状态(主体10的端部16和前端部22卡合的状态)后,使止挡件40沿闭合部20向前端部22方向滑动,成为一部分被主体10贯穿的状态,由此,具有将主体10的端部16附近和前端部22同时覆盖从而维持它们的卡合状态的功能。在从图4到图8中,护套30具有作为整体形成为筒状、且沿筒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带状的连续部31、32 ;沿筒状的圆周方向延伸的多个环绕部33 36。连续部31、32是相互分离且相对地配列的一对带状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平行地配列。其中,在连续部31的表面形成有显示部39。护套30是具有柔软性以及耐久性的弹性体材料的成型品,例如能够利用硅树脂的注塑成型品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连续部31、32的边缘中的配列有环绕部33、34的一侧(图4、图6 8中的上侧)称作上侧或外侧,将配列有环绕部35、36的一侧(图4、图6 8中的下侧)称作下侧或内侧。环绕部33、34是架设在连续部31、32的上侧的圆弧状的部分,各自的端部在分别交叉方向上使一方连接在连续部31而使另一方连接在连续部32上。其中,环绕部33分别设在护套3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环绕部34设置在长度方向的中间部的两个位置上,在护套30的上侧合计配列有四个环绕部33、34。环绕部35、36是架设在连续部31、32的下侧的圆弧状的部分,各自的端部在分别交叉方向上使一方连接在连续部31而使另一方连接在连续部32上。其中,环绕部35分别设置在护套3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环绕部36设置在长度方向的中间部的一个位置上,在护套30的下侧合计配列有三个环绕部35、36。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环绕部33 36在连续部31、32的两侧即上侧和下侧,其设置的数量不同。在护套30的上侧,在环绕部33、34之间形成有开口部37。开口部37中,位于中央的开口部37(由两个环绕部34夹持的部位)形成得比较大(在护套30的长度方向上长),位于护套30的端部的开口部37 (环绕部33、34之间)形成得比较小。在护套30的下侧,在环绕部35、36之间形成有开口部38。开口部38相对于前述的上侧的开口部37形成得较大,例如开口部38的沿护套30的长度方向的长度L2 (参照图6,护套30的外周表面的长度)相对于上侧的开口部37的沿护套30的长度方向的长度LI (同前,在多个开口部37的长度不同的情况下为例如其平均值)较大,从而与上侧的开口部37相比,在下侧的开口部38上容器在受到压缩时变形。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环绕部33 36在连续部31、32的两侧即上侧和下侧,设置为相邻的环绕部33、34的间隔(长度LI)和相邻的环绕部35、36的间隔(长度L2)不同。本实施方式中,环绕部33、34的间隔(长度LI)和相邻的环绕部35、36的间隔(长度L2),其比率L2/L1为120 200%左右,在本实施方式中约为160%。由此,本实施方式中,在护套30的下侧,长度方向长度为约160%的开口部38两个合计成为320%,与护套30的上侧的开口部37三个合计为300%相比,成为合计较大的开
口长度。此外,在护套3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的开口部(安装时供主体10插入的开口)中,上下的环绕部33、35的边缘与连续部31、32的端缘相比,在护套30的长度方向上突出,使主体10的端部16与该突出的上下的环绕部33、35任意一个接触而向护套30内导入,由此,能够顺畅且容易地进行护套30向主体的安装。如图7以及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部39形成在一方的连续部31的表面上,沿连续部31的长度方向即护套30的长度方向延伸。显示部39具有从连续部31的表面连续地突起的突条391,将由该突条391包围的连续部31的表面作为显示区域392加以利用,在显示区域392利用与突条391同样的突条393形成文字或图案,由此,能够显示所希望的显示内容。此外,显示部39中的显示,不限于如突条391那样与护套的成型同时形成,还可以通过喷墨等的液体喷雾印刷在显示区域392中形成文字、图案。在这样的本实施方式中,分别制造主体10以及护套30,通过使护套30贯穿在主体10上,而形成钩环I。在将护套30安装在主体10上时,在使护套30的上侧的环绕部33、34位于主体10的外侧(图1中从主体10的端部16通过时朝向图中下方)、且使下侧的环绕部35、36位于主体10的内侧(该图中朝向上方)的状态下,使护套30的端部开口的一方与主体10的端部16接触,并使其朝向弯曲部分13移动,并经过弯曲部分13向主体10的直线部分14移动。此时,在通过弯曲部分13时,通过形成在环绕部33 36以及其之间的开口部37、38,使与弯曲部分13的形状相应的变形能够顺畅地进行。在图9中,移动到弯曲部分13的护套30,其上侧的环绕部33、34配置在主体10的夕卜侧,下侧的环绕部35、36配置在主体10的内侧。在该状态下,护套30在主体10的外侧相对于内侧而沿护套30的长度方向伸长,环绕部33、34的相互的间隔被扩张,其间的各开口部37沿长度方向的长度LI扩大而成为长度LI’。另一方面,在主体10的内侧相对于外侧,护套30沿长度方向被压缩,环绕部35、36的相互的间隔缩小,其间的各开口部37的长度方向的长度L2缩小而成为长度L2’。即使在发生这样的变形的情况下,在护套30的外侧,也能够通过开口部37扩张来应对变形,在内侧能够通过开口部38缩小来应对变形。而且,在护套30的长度方向的开口长度的合计方面,与开口部37相比,开口部38形成得较大,并且,对于单独的大小,开口部37比开口部38小,因此,即使在外侧开口部37扩张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环绕部33、34的密度过于稀疏。能够避免主体10从开口部37脱出等的不良情况。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由于通过连续部31、32以及环绕部33 36构成护套30,所以,在其间形成有宽的开口部37、38。因此,在使护套30沿主体10移动时,即使环绕部33 36紧密接触在主体10的表面,由于环绕部33 36没有遍布护套30的全长范围,所以,能够减轻与主体10的摩擦。另外,在弯曲部分13中,即使护套30的筒状较大程度地弯曲,也能够在弯曲部分13的内侧使环绕部35、36相互接近,在外侧使环绕部33、34相互分离,由此,与为连续的筒状的情况相比,弯曲性高,而能够容易地安装操作。由此,向钩环I的主体10的安装操作能够顺畅地进行,且能够得到在安装状态下难以移动的钩环用的护套30,从而能够得到包括这样的护套30的钩环I。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通过一对连续部31、32连结多个环绕部33 36而形成筒状的护套30,所以,在从主体10的弯曲部分13通过时,通过将连续部31、32配置在主体10的侧面(成为对在将钩环I平置在桌上时朝向上下方向的面、弯曲部分13的圆弧状的外侧和内侧进行区分的棱线的部分),该连续部31、32仅沿弯曲部分13弯曲,但难以发生长度方向的伸缩。另一方面,环绕部33 36中,弯曲部分13的外侧的环绕部33、34其相互之间的间隔扩大,弯曲部分13的内侧的环绕部35、36其相互之间的间隔变窄,通过随着弯曲的伸缩,能够缓和在内侧产生基于压缩的褶皱或在外侧产生过剩的张力。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外侧的环绕部33、34的数量比内侧的环绕部35、36多、且使外侧的开口部37的长度方向长度比内侧的开口部38短,在沿长度方向扩张时,环绕部33、34的间隔不会过剩地扩大而变得过于稀疏,从而能够避免主体10从各环绕部之间的开口部37脱出等不良情况。而且,由于在护套30上形成显示部39,所以,能够在钩环I上附加所希望的显示内容,并且,即使为相同的钩环I也能够通过更换护套30,来简单地变更为不同的显示内容。〔第二实施方式〕图10 图14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以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钩环单体9作为基本构成,安装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止挡件40以及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大致同样的护套30A而构成钩环I。因此,对于相同的构成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关于护套30A中的不同点,以下进行说明。护套30A作为整体形成为筒状,并且具有沿筒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带状的连续部31、32和沿筒状的圆周方向延伸的多个环绕部33 36,在环绕部33 36之间形成有开口部37、38,并且,在连续部31的表面形成有显示部39A。关于这些连续部31、32、环绕部33 36以及开口部37、38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本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显示部39A。在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显示部39形成在连续部31的表面,在周围具有突条391,其内侧的显示区域392直接利用连续部31的表面。对此,如图13以及图1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部39A具有形成在连续部31、32的两面,且从连续部31、32的表面低一层的凹状的显示区域394,其周围成为层差395,显示区域394中的显示内容由与连续部31、32的表面大致相同高度的突条396形成。在这样的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得到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并且,在显示部39A中形成文字或图案,所以,能够显示所希望的显示内容。[0129]而且,显示部39A,由于形成在连续部31、32的两面并在护套30A的两侧进行显示,且在连续部31、32的表面形成为凹状,所以,不会发生与其的钩挂等,还能够得到减少材料的效果。此外,显示部39A中的显示,不限于如突条396那样与护套的成型同时地形成,还可以通过喷墨等的液体喷雾印刷而在显示区域394中形成文字以及图案。〔第三实施方式〕图1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以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钩环单体9作为基本构成,安装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止挡件40以及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大致同样的护套30B而构成钩环I。因此,对相同的构成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关于护套30B中的不同点,以下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护套30B中,上面侧的环绕部33、34合计为三个,下面侧的环绕部35,36合计为四个,且上面侧的开口部37的长度方向长度LI和下面侧的开口部38的长度方向长度L2相同,这两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在这样的护套30B中,上侧的开口部37位于三个环绕部33、34之间的两处,护套30B的长度方向的合计长度为L1X2。另一方面,下侧的开口部38位于四个环绕部35、36之间的三处,护套30B的长度方向的合计长度为L2X3即LI X3(为上侧的开口部37的合计长度的1. 5倍)。因此,护套30B中,下侧的开口部38的合计长度比上侧大,即使配置在主体10的弯曲部分13(参照图1以及图9)的内侧从而受到随着弯曲的压缩,也能够容易地变形来进行顺应。另外,上侧的开口部37的合计长度比下侧小,能够防止随着弯曲而主体10从开口部37脱出。在这样的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得到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第四实施方式〕图16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以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钩环单体9作为基本构成,安装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止挡件40以及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大致同样的护套30B而构成钩环I。因此,关于相同的构成,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关于护套30B中的不同点,以下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护套30B与使用图15说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同样,上面侧的环绕部33,34合计为三个(开口部37为两个),下面侧的环绕部35、36合计为四个(开口部38为三个)。但是,上面侧的开口部37的长度方向长度LI是下面侧的开口部38的长度方向长度 L2 的1. 5 倍(LI =1. 5XL2) ο通过这样的设定,上面侧的开口部37在护套30B的长度方向的合计长度为LI X 2,下面侧的开口部38在护套30B的长度方向的合计长度为L2X3。这里,由于LI = 1.5XL2,所以,上面侧的开口部37的合计长度LI X 2 = 3XL2,与下面侧的开口部38的合计长度相
坐寸ο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的护套30B中,下面侧的环绕部35、36以及开口部38的数量比上面侧的环绕部33、34以及开口部37的数量多,但开口部37、38的合计长度相等。[0144]这样,在本实用新型中,前述的环绕部的数量以及间隔,可以在实施时适当变更,例如可以设定为虽在一对连续部的两侧环绕部的数量以及间隔不同,但一方中的间隔的合计与另一方中的间隔的合计相等。在这样的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得到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第五实施方式〕图17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以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钩环单体9作为基本构成,安装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止挡件40以及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大致同样的护套30C而构成钩环I。因此,关于相同的构成,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关于护套30C中的不同点,以下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护套30C中,上面侧的环绕部33、34以及下面侧的环绕部35、36分别为合计四个,数量相同,这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上面侧的开口部37的长度方向长度为长度LI,下面侧的开口部38的长度方向长度为长度L2,长度L2 > LI这点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在这样的护套30C中,上侧的开口部37在四个环绕部33、34之间的三个位置,护套30C的长度方向的合计长度为L1X3。另一方面,下侧的开口部38在四个环绕部35、36之间的三个位置,护套30C的长度方向的合计长度为L2X3,与前述相同地,由于长度L2 >LI的关系,各自的合计与上侧相比,下侧的开口部38的合计长度比上侧长。因此,在护套30C中,下侧的开口部38比上侧大,即使配置在主体10的弯曲部分13(参照图1以及图9)的内侧且受到随着弯曲的压缩,也能够容易地变形来进行顺应。另夕卜,上侧的开口部37比下侧小,能够防止随着弯曲而主体10从开口部37脱出。在这样的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得到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第六实施方式〕图18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以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钩环单体9作为基本构成,安装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止挡件40以及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大致同样的护套30D来构成钩环I。因此,关于相同的构成,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关于护套30D中的不同点,以下进行说明。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护套30中,作为基本构造,具有一对连续部31、32,通过上侧的环绕部33、34以及下侧的环绕部35、36连结这些连续部。在本实施方式的护套30D中,以连结一根连续部31D的两侧边缘的方式形成环绕部35D、36D,在各环绕部之间形成开口部38。省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连续部32、环绕部33、34相当的构成。连续部31D形成为适于将主体10(参照图1)的外侧覆盖的截面形状,环绕部35D、36D形成为适于将主体10的内侧覆盖的截面形状。在连续部31D的表面上形成有显示部39。在这样的本实施方式的护套30D中,连续部3ID以成为主体10的外侧的方式被安装。在使主体10的弯曲部分13 (参照图1以及图9)通过时,连续部31D沿主体10的外侧弯曲。主体10被连续部31D覆盖而不会露出。另一方面,环绕部35D、36D随着弯曲而在主体10的内侧相互接近,但在各环绕部之间由于具有开口部38,所以,即使随着弯曲受到压缩也能够容易地变形。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与如第一实施方式那样在一对连续部31、32的上侧以及下侧具有环绕部33 36的构成相比,虽然相对于弯曲部分13的顺应性降低,但其他方面能够得到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另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构成更简化,制造也变得容易。〔第七实施方式〕图19以及图20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以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钩环单体9作为基本构成,安装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止挡件40以及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大致同样的护套30E来构成钩环
I。因此,关于相同的构成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关于护套30E中的不同点,以下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护套30E中,在上面侧合计形成有三个环绕部33、34,在各环绕部之间形成有开口部37,这些结构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另一方面,在下面侧,省略了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环绕部35、36以及开口部38,使连续部31、32的下端侧的边缘相互相对,并且,在各边缘之间形成有沿连续部31、32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连续开口部38E。在这样的护套30E中,由于存在连续开口部38E,所以,能够使该连续开口部38E扩张并将主体10的直线部分14导入,从而能够消除将护套30E从开口部11依次导入的麻烦。另一方面,在连续开口部38E的相反侧,形成有环绕部33、34以及它们之间的开口部37,所以,即使在将护套30E安装在主体10的弯曲部分12、13上的情况下,能够沿这些弯曲容易地变形,能够避免主体10从连续开口部38脱出等不良情况。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护套30E是在连续开口部38E常时开放的状态下安装在主体10上的,所以,优选选择与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 第五实施方式那样的软质的硅树脂相比,难于弹性变形或刚性高的材料。作为这样的材料,能够利用例如聚酰胺树脂(商品名尼龙)
坐寸O〔第八实施方式〕图21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八实施方式。在前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将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护套30、30A 30E安装在通常性的环状的钩环单体9上而构成带护套钩环1,但本实施方式的带护套钩环IF是将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护套30安装到带安装用的钩环单体9F上的结构。本实施方式的钩环单体9F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钩环单体9同样,具有大致C字状的主体10,该主体10具有开口部11、一对弯曲部分12、13、直线部分14,并且钩环单体9F具有将开口部11闭锁的能够转动的闭合部20。而且,在弯曲部分12上形成有卡定销12F,通过该卡定销12F而使带安装部50自由转动地连接。带安装部50具有带通过部52,通过使未图示的带贯穿,而能够将该钩环IF安装在带上使用。在这样的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护套30能够得到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并且,由于能够使钩环单体9F安装到带上,所以,在安装在带上的状态下能够得到护套30的效果。[0173]此外,不限于在钩环单体9F上安装护套30的结构,还可以通过安装护套30A 30E,而成为带安装用的带有护套的钩环1F。〔变形例〕本实用新型不限于前述的各实施方式,在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等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中。例如,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由连续部31、32以及环绕部33 36包围的区域成为开口部37、38,但该区域还可以为厚度比连续部31、32以及环绕部33 36小的薄膜部。另外,还可以使这些区域中的一部分成为开口部,而使其他的区域成为薄膜部。在各实施方式中,在显示部39、39A中,通过突条393、396对显示内容进行显示,还可以通过槽条或凹状的部分进行显示。这样的槽条等可以显示在由突条391或层差395所划分的显示区域392、394中,也可以直接形成在连续部31、32的表面。在各实施方式中,显示部39,39A的表面或显示区域392、394为平坦面,但在形成有这些结构的连续部31、32、31D为曲面的情况下,也可以为以其表面为准的曲面,还可以为如环绕部33、34、35、36等那样的曲率较大的弯曲面。这些显示部39、39A的尺寸以及形状、设在一个连续部31、32、31D上的显示部39、39A的数量可以适当变更,或作为重点仅显示少量文字的显示部39、39A还可以设在连续部31、32、31D 上。·另外,连续部或环绕部的数量、尺寸、细节部分的形状等在实施时能够适当变更。附图标记的说明1、1F···钩环9、9F...钩环单体10···主体11···开口部12、13...弯曲部分14...直线部分15、16··.端部20...闭合部21...基端部22···前端部30、30A 30E. · ·护套31、32...连续部31D...连续部33 36、35D、36D. ·.环绕部37、38、38Ε· · ·开口部39、39Α···显示部40...止挡件391、393、396· · ·突条392、394· · ·显示区域395···层差。
权利要求1.一种钩环用护套,安装在钩环(1、1F)上,该钩环(30、30A 30E)具有在一部分上具有开口部(11)的主体(10);和能够转动地被轴支承且能够将开口部闭合的闭合部(20),其特征在于,所述钩环用护套具有 作为整体形成为筒状、且沿所述筒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带状的连续部(31、32、31D);和沿所述筒状的圆周方向延伸的环绕部(33、34、35、36、35D、36D)。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钩环用护套(30、30A 30E),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续部(31、32)以分离且相对的方式配列有一对,所述环绕部(33、34、35、36、35D、36D)的两端连结在一对所述连续部(31、32)的侧缘。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钩环用护套(30、30A 30E),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绕部(33、34、35、36、35D、36D)在一对所述连续部(31、32、31D)的两侧设置的数量不同。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钩环用护套(30、30A 30E),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绕部(33、34、35、36、35D、36D)在一对所述连续部(31、32、31D)的两侧,使相邻的所述环绕部(33、34、35、36、3 、36D)的间隔不同。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钩环用护套(30、30A 30E),其特征在于, 被所述环绕部(33、34、35、36、3 、36D)以及所述连续部(31、32、31D)包围的区域成为开口部(37、38)。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钩环用护套(30、30A 30E),其特征在于, 被所述环绕部(33、34、35、36、3 、36D)以及所述连续部(31、32、31D)包围的区域成为厚度比所述环绕部(33、34、35、36、3 、36D)以及所述连续部(31、32、31D)小的薄膜部。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钩环用护套(30、30A 30E),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续部(31、32、31D)的表面形成有显示部(39、39A)。
8.—种钩环,其特征在于,具有在一部分上具有开口部(11)的主体(10)、能够转动地被轴支承且能够将所述开口部(11)闭合的闭合部(20)、安装在所述主体(10)上的护套(30、30A 30E), 所述护套(30、30A 30E)具有作为整体形成为筒状、且沿所述筒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带状的连续部(31、32、31D);沿所述筒状的圆周方向延伸的多个环绕部(33、34、35、36、35D.36D)。
9.一种钩环,其特征在于,具有在一部分上具有开口部(11)的主体(10)、能够转动地被轴支承且能够将所述开口部(11)闭合的闭合部(20)、安装在所述主体(10)上的护套(30、30A 30E), 所述护套(30、30A 30E)具有作为整体形成为筒状、且沿所述筒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带状的连续部(31、32、31D);和形成在所述连续部的表面的显示部(39、39A)。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钩环用护套、以及安装有该护套的钩环,能够顺畅地进行向钩环的安装操作、且在安装状态下难以移动。本实用新型的钩环用护套(30),安装在钩环(1)上,该钩环(1)具有在一部分上具有开口部(11)的主体(10);和能够转动地被轴支承且能够将开口部(11)闭合的闭合部(20),钩环用护套具有作为整体形成为筒状、且沿筒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带状的连续部(31);和沿筒状的圆周方向延伸的多个环绕部(33~36)。在连续部(31)上沿长度方向形成有显示文字、图案的显示部(39)。
文档编号A44B13/00GK202900967SQ20122036911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2日
发明者小岛昌芳, 斋藤辰弥 申请人:Ykk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