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环扣损伤较小的钩搭扣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6768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对环扣损伤较小的钩搭扣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离式搭扣件,该搭扣件包括一个具有钩形扣系元件的钩搭扣件和一个具有环形扣系元件的环搭扣件,尤其涉及这种分离式搭扣件,即利用一带有从基体上凸起的特殊钩形扣系元件的钩搭扣件,使得对与钩形扣系元件粘合的环形扣系元件的损伤最小。利用钩形扣系元件(在下文中可能被简化为“钩扣”)和环形扣系元件(在下文中可能被简化为“环扣”)之间的相互粘合来实现扣紧的分离式搭扣件在许多领域得以应用。这种分离式搭扣件已经发展成其他搭扣件的替代品,比如钩眼扣和绳系扣,并且在近年来,具有了较强粘附力的分离式搭扣件得以发展并被实际应用。但是,随着分离式搭扣件应用领域近年来的扩大,对这种钩搭扣件的要求增加,即除了具有较强的粘附力外还需要对协同使用的环扣造成较小的损伤。在分离式搭扣件应用的制衣领域,尤其是应用到薄的衣服或紧贴使用者皮肤的衣服上时,协同使用的环搭扣件必需很薄并且具有柔性。因此,对用于这些应用领域中的钩搭扣件的要求是需要对环扣造成较小的损伤。在分离式搭扣件的一些应用领域中,能够与钩搭扣件粘合的非织造织物可以用作所述环搭扣件的替代品。在这些应用领域,对钩搭扣件的要求也是需要对非织造织物的粘合表面造成的损伤较小。为了达到上述要求,已公开的日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No.6-52521中公开了一种对环扣损伤较小的柔性钩搭扣件。通过对已公开的日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No.6-52521中的柔性钩搭扣件进行研究,本发明人认识到由于常用的钩搭扣件仍然会对环扣造成显著的损伤,所以必须对其进行进一步改进。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对协同使用的环形扣系元件损伤较小的钩搭扣件,该钩搭扣件具有钩扣密度为80到200个每平方厘米的钩形扣系元件,钩形扣系元件由制钩环扣制成,而制钩环扣则由细度为100到200旦尼尔的单丝制成,并且单丝和与该单丝相邻的地经相对于地纬在相反相位(位置)织造在一起。钩形扣系元件最好在长度方向上这样设置以满足下面的关系式a∶b=1∶0.58到1∶1.75其中“a”表示面对的钩扣在顶部的相互距离,而“b”表示邻接于面对钩扣的背对背钩扣在顶部的相互距离。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括一个前面所描述的钩搭扣件和一个协同使用的环搭扣件的分离式搭扣件,其中环搭扣件由带有大量凸起的环形扣系元件的针织或机织织物制成,而所述环形扣系元件又由单根纤度为2到20旦尼尔的单丝以50到500个每平方厘米的环扣密度制成。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括一个前面所描述的钩搭扣件和一个协同使用的环搭扣件的分离式搭扣件,其中环搭扣件由起绒的非织造织物制成,该非织造织物由单根纤度为1到20旦的纤维制成,并且在非织造织物的表面具有大量凸起的环形扣系元件或大量的起绒纤维。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钩搭扣件织造结构的透视图;图2是表示一个常规高密度钩搭扣件织造结构的透视图;图3是一个放大的示意性剖视图,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制钩环扣长度方向上的结构;而图4是一个放大的示意性剖视图,表示了常规的高密度钩搭扣件中制钩环扣长度方向上的结构。通过对薄的、柔性的环搭扣件和钩搭扣件之间的粘合状态进行研究,本发明人发现,为了防止对环扣的损伤必须利用具有较小细度的纤维来制取各个钩扣,从而降低了与钩扣的粘合力,并通过增大给定面积上钩扣的数目来补偿各个钩扣减少的粘合力,从而将分离式搭扣件的总体粘合力保持在足够的水平。但是,这种结构的钩搭扣件在降低对环扣的损伤方面仅能表现出有限的改善。通过进一步研究,本发明人发现钩扣的均匀设置非常重要。具体来说,在具有高密度钩扣的分离式搭扣件中,大量不均匀布置的钩扣与单根环扣粘合会产生过分高的粘合力,从而很有可能导致环扣的断开。因此,本发明人最终发现不能通过仅仅考虑钩扣的细度和密度来实现防止对环扣的损伤,但是可以通过结合考虑钩扣的均匀布置与其细度和密度来实现。本发明中的钩搭扣件是通过将具有100到200旦细度的制钩单丝和组成搭扣件基底织物的地经和地纬织在一起而制成的。虽然不是关键,但单丝,地经和地纬最好由象尼龙6和尼龙66那样的聚酰胺或象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那样的聚酯制成。由单丝制成的制钩环扣的密度为80到200个每平方厘米。由于本发明的钩扣由细度非常小的单丝制成,所以各个钩扣所产生的粘合力较低。为了补偿各个钩扣较低的粘合力,就需要上面所指出的高的钩扣密度。当钩扣密度低于80个每平方厘米时,总的粘合力将不足。当钩扣的密度超过200个每平方厘米时,过密的钩扣妨碍了协同使用的环搭扣件在钩扣之间刺入,从而也降低了总的粘合力。通过对在基底织物上高密度成形的制钩环扣进行研究,本发明人认识到钩搭扣件的织造结构非常重要,并且如下面所描述那样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公知的钩搭扣件包括在已公开的日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No.6-52521中所公开那些具有织造结构的搭扣件,其中制钩单丝(经线)交织在平纹组织的地经之间。考虑到这种织造结构的制钩单丝被大量的地经拉紧,所以其被牢固地固定在基底织物上。但是,如果在背面利用树脂进行涂敷处理之前分离式机织搭扣件中的制钩单丝发生错位或位移,那么基底织物上的制钩环扣的位置也将发生变化从而造成钩扣分布不均匀。在公知钩搭扣件的织造结构中,地经,即在底组织的同一单位面积上与制钩单丝同时存在的纱线,有时也会改变其位置。即使制钩单丝本身的位置不发生变化,但由于地经的错位也会造成底组织同一单位面积上的制钩环扣的形状发生变形,从而造成钩扣布置最终缺乏均匀性。制钩单丝或地经的错位尤其会对长度方向上的均匀布置造成影响,但由于横向布置受基底织物底组织结构的约束,所以在横向方向上的均匀性基本上不会发生变化。因此,本发明人发现钩扣仅在长度方向上易发生分布不均匀。但是,迄今为止没有人对其进行过上述研究。在公知钩搭扣件的织造结构中,制钩单丝(经线)和与其相邻的一根地经相位相同,即相对于地经处于平行的织造状态。因此,粗的刚性制钩单丝趋于向平行的地经偏移并使得交叉的地纬易于位移。因此,还发现这种公知钩搭扣件的织造结构使得制钩单丝难以形成均匀分布的制钩环扣。在本发明的钩搭扣件的织造结构中,制钩单丝和与该单丝相邻的两根地经相对于交叉的地纬相位相反(位置相反)。换句话说,在交叉位置,制钩单丝穿过交叉的地纬之下而同时两根相邻的经纱穿过同一根交叉的地经之上。利用这种结构,在底组织结构的给定单位面积上仅有制钩单丝存在,从而由于在同一单位面积上缺少地经而使得制钩单丝被牢固地固定在底组织上,并因此在背面用树脂进行涂敷处理之前显著地降低制钩单丝发生错位的可能。作为其结果,以这种织造结构布置的钩扣与那些公知的高密度钩搭扣件相比均匀性显著提高。在具有平纹组织结构的公知钩搭扣件中,通常使用细度为220旦或更大的较粗制钩单丝并且钩扣的密度小于80个每平方厘米。在这种公知的钩搭扣件中,通过利用高韧性的钩形粘合件来企图达到较高的粘合力。在本发明中,底组织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底织造结构存在很大的区别,并且制钩单丝的细度小于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那些单丝的细度。因此,本发明已经提出了现有技术中没有认识到的目标并且达到了现有技术中不能实现的结果。在本发明中,钩搭扣件上钩扣分布的均匀度利用下述方式加以测定。在一个放大50倍的钩搭扣件长度方向横剖图照片中,对一对相互面对的钩扣之间的钩扣顶部距离(a)(图3)和与其相邻的背对背钩扣对的钩扣顶部距离(b)(图3)进行测定。利用测定到的值,可以得到a∶b的比率。在随机选取的30个面,对钩扣对和30个与其相邻的背对背钩扣对进行重复测量分别得到30组a∶b的比率。在根据本发明的钩搭扣件中,长度方向上钩扣这样布置以使得其a∶b的比率在1∶0.58到1∶1.75的范围内,优选1∶0.60到1∶1.70,最好为1∶0.65到1∶1.60。在本发明中,a∶b=1∶0.58到1∶1.75意味着30组分别得到的a∶b比率的平均值落在1∶0.58到1∶1.75范围内,并且30组分别得到的a∶b比率中同时有一半或更多的比率值落入这个范围。当a∶b的比值处于上述的1∶0.58到1∶1.75范围之外时,尤其是在高密度钩搭扣件中,相邻的钩扣相互之间非常近以致于大量的相邻钩扣整体充当一个由非常大的旦尼尔值的单丝所形成的单根钩扣,从而很可能对协同使用的环扣造成较大的损伤。本发明将参照附图进行描述。图1是一个透视图,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最优选钩搭扣件的织造结构。形成钩搭扣件基底织物的地经1和地纬2分别与制钩单丝3一起相互交织成一体。由制钩单丝3形成的每一个环扣均被在环扣顶部到环扣底部之间的任意单个部分裁切而形成钩扣。地经和地纬的数目可以适当选择。在示出的实施例中,仅有一个制钩单丝3存在于一个单位面积U上,该单位面积U由一对相邻的地经和除了与该制钩单丝交叉的地纬之外距离最近的一对地纬所限定(如图1中所示用阴影填充的经纱和纬纱所围成的区域)。另外,与制钩单丝3相邻的两根地经1与制钩单丝3相对于交叉部位的地纬2相位相反。换句话说,在相邻的地经穿过地纬之上的同时单丝穿过地纬之下。图2是一个透视图,表示了一种公知高密度钩搭扣件的织造结构。U’是与图1中的单位面积U相当的一单位面积。在单位面积U’中,至少一根地经1与制钩单丝一起存在,并且处于贴近或远离单丝的位置上。因此,当单丝和/或地经或经纱在单位面积中的位置发生变化时,单丝在基底织物中的位置也将发生改变,从而作为其结果,由单丝制成的环扣也将发生错位。图3是一个放大的示意性剖视图,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制钩环扣长度方向上的分布状况,视角沿图1中箭头X所示方向。单丝3与地纬2交织形成大量的环扣。每个环扣通过裁切而形成一个如图中实线所示的钩扣。面对的一对相邻钩扣顶部之间的距离被称作钩扣顶部距离(a),而背对背的一对相邻钩扣顶部之间的距离被称作钩扣顶部距离(b)。在本发明中,词语“面对的一对相邻钩扣”和“背对背的一对相邻钩扣”,不仅可以包括恰好面对或恰好背对背正对的相邻钩扣对,还包括如图1中所示以一定角度倾斜面对或倾斜背对背相对的钩扣对。图4是一个放大的示意性剖视图,表示了一种公知高密度钩搭扣件长度方向上的分布状况,视角沿图2中箭头X所示方向。与图3相似,把面对的一对相邻钩扣顶部之间的距离称作钩扣顶部距离(a),而把背对背的一对相邻钩扣顶部之间的距离称作钩扣顶部距离(b)。通过与图3相比较,可以看出图4中的a∶b的比值与图3中a∶b的比值不同。在本发明中,制钩环扣最好制成图1中所示的那样。例如,一制钩单丝交替地穿过一根或多根地纬(在图1中为一根纬纱)之下和一根或多根相邻地纬(在图1中为一根相邻的纬纱)之上而形成一个制取环扣的浮动段。在图1所示的3-1底组织结构中,由三根连续的相邻经纱组成的三股经线交替地穿过一根地纬之下和下一根地纬之上,而一根邻近于该三股经线的单根经纱以相反方式与地纬交织在一起,换句话说,单根的经纱穿过跨越在三股经线的地纬之上并且反之亦然。制取制钩环扣的制钩单丝3在组成所述三股经线的经纱之间交织并以相反方式将其他的每一根地纬2穿过三股经线。在三股经线中存在一个环扣底部,而其他的存在于下一三股经线中,其中所述下一根三股经线位于相邻的单根经纱之外。因此,每一个制钩环扣最好其底部由不同地经纱和不同地纬纱确定在不同的位置上。虽然上面所提及的3-1底组织结构是最适合的,但基底织物也可以是2-1,4-1,2-2或3-2底组织结构。但由于制钩单丝不能相对于相邻的地经处于相反的相位,所以1-1平纹底组织结构在本发明中是不可取的。地纬可以是单根纱线或者由两根或更多纱线组成。本发明的钩搭扣件可以用来与环搭扣件或表面带有环扣的非织造织物配合。虽然可以利用通常用在现有技术中的环搭扣件,但从保证本发明效果的方面来看最好是利用这种环搭扣件,其具有由单根纤维细度为2到20旦的单丝以50到500个每平方厘米的环扣密度所制成的环扣。可以制成复丝的材料包括象尼龙6和尼龙66那样的聚酰胺或者象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那样的聚酯,但决非局限于此。由单纤维细度为1到20旦的短的或长的纤维制成并且在其表面上带有大量凸起环扣的非织造织物也是适用的。非织造织物的环扣可以包括,除了严格意义上的环扣之外,还有其长纤维的端部能与钩扣粘附的粘合件。非织造织物可以由任何自然形成的纤维制成,比如棉花和毛,也可以由再生或半合成纤维制成,比如人造丝和醋酸纤维,还可以由合成纤维制成,比如尼龙纤维,聚酯纤维,聚丙烯腈系纤维,聚烯烃纤维,但决非局限于此。最好采用合成纤维,因为它具有较高的抵抗钩扣损伤能力。无论是利用针刺等方法缠绕短纤维而制成的缠绕的非织造织物,或是由长纤维制成的纺粘型织物均可以在本发明中得以利用。本发明的钩搭扣件的性能可以根据JISL3416通过与环搭扣件粘合而加以测定。结果表明粘附强度和粘附强度的保持性均等于或高于公知的高密度钩搭扣件,并且通过在2000次重复粘合-撕开操作后与公知的高密度钩搭扣件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对协同使用的环搭扣件基底织物的损伤度明显降低。对分离式搭扣件对所附着的基底织物的损伤可以利用JISL10966.17E(Martindale方法)加以评定。将需要测定的钩搭扣件附着在一个样品架上,基底织物安装在一个控制砂布上。经过50次摩擦后,根据其外观对基底织物的损伤度进行测定。作为其结果,可以确认本发明的钩搭扣件与公知的高密度钩搭扣件相比对基底织物所造成的损伤较小。本发明将参照下面的例子进行更详细的描述。例1和对比用例1一个没有经过裁切并带有环扣的织造带,具有图1所示的织造结构,利用140d/14f的尼龙66纱线作为地经1,110d/24f的尼龙66纱线作为地纬2,并利用120d/1f的尼龙66纱线作为制取钩扣的单丝3(制钩环扣纱线)。在本发明中,“140d/14f纱线”,意思是说一根复丝由14根单丝制成并且复丝纱线的细度为140旦。在利用公知的方法对所述织造带进行热定型和背部涂敷后,将环扣裁切而制成钩扣,从而获得本发明的钩搭扣件,其钩扣密度为143个每平方厘米并且长度方向上钩扣布置的均匀度(a∶b)为1∶1.35。利用上述同种纱线,制成未经裁切并具有图2所示织造结构的带有环扣的织造带。接下来,将该织造带经受与上述相同的处理,从而获得一个对比用高密度钩搭扣件(对比用的例1),其钩扣密度为143个每平方厘米并且长度方向上钩扣布置的均匀度(a∶b)为1∶0.51。利用一个经过起绒处理的经编织物作为与其配合的环搭扣件,其中该织物由110d/18f尼龙6复丝制成并且单根纤维的细度为6.1旦,环扣密度为250个每平方厘米,对其粘合强度,重复多次粘合-撕开操作后对环搭扣件的损伤度,及对基底织物(由精加工纱线制成的针织织物)的损伤度进行估算。其结果在表1中表示。正如在图1中所能看出的那样,通过与对比用钩搭扣件进行比较,本发明中的钩搭扣件显示了较高的初始粘附强度和较高的重复多次粘合-撕开操作后的粘附强度,并且对环搭扣件和基底织物的损伤较小。表1<tablesid="table1"num="001"><table>例1对比用例1粘合强度拉伸剪切强度(N/cm2)2.652.55剥离强度(N/cm)0.470.42粘合强度的保持性2000次重复后(%)9385对环扣的损伤2000次重复后通过外观进行评估*54对基底织物的损伤利用Martindale方法在50次重复后通过外观进行评估*2-31-2</table></tables>*外观利用JISL1076参数进行估算,其中用1表示发生了显著起球而用5表示起球较少。例2和对比用例2一个本发明的钩搭扣件(例2)和一个对比用的高密度钩搭扣件(对比用例2)除了利用100d/1f的尼龙66纱线用作制钩环扣纱线之外采用与例1中相同的方式进行制取。两种钩搭扣件的钩扣密度均为187个每平方厘米,并且本发明的钩搭扣件在长度方向上的钩扣分布均匀度(a∶b)为1∶0.80而对比用钩搭扣件的钩扣分布均匀度(a∶b)为1∶0.40。利用一个由聚酯纱线制成的针刺织物作为与其协同使用的环搭扣件,其中聚酯纱线单根纤维的细度为3旦,对其粘附强度,粘附强度保持性和重复多次粘合-撕开操作后对环搭扣件所造成的损伤进行估算。估算结果在表2中表示。正如表2中所示那样,通过与对比用的钩搭扣件相比较,本发明的钩搭扣件显示了较好的粘合强度和较好的粘合强度保持性并且对环搭扣件造成的损伤较小。表2<tablesid="table2"num="002"><table>例2对比用例2粘合强度拉伸剪切强度(N/cm2)2.111.89剥离强度(N/cm)0.350.30粘合强度保持性2000次重复后(%)7150对环扣的损伤2000次重复后利用外观进行评估*32</table></tables>*外观利用JISL1076参数进行估算,其中用1表示发生了显著起球而用5表示起球较少。正如上面所描述的那样,本发明提供了对环搭扣件损伤较小的密集的柔性钩搭扣件。本发明的钩搭扣件不仅可以用来与普通的环搭扣件配合,也可以与具有高密度环扣的其他环搭扣件或起绒的非织造织物配合,并显著地降低了对环扣的损伤。权利要求1.一种对协同使用的环形扣系元件损伤较小的钩搭扣件,其具有以80到200个每平方厘米的钩扣密度设置的钩形扣系元件,该钩形扣系元件由制钩环扣制成,而所述制钩环扣又由细度为100到200旦的单丝制成,并且单丝和与该单丝相邻的地经相对于地纬在织造时以相反的相位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钩搭扣件,其特征在于,钩形扣系元件在长度方向上这样设置,以满足下述关系式a∶b=1∶0.58到1∶1.75其中“a”表示面对的一对钩扣顶部之间的距离,而“b”表示与所述面对钩扣相邻的一对背对背钩扣顶部之间的距离。3.一种包括一个如权利要求1或2所限定的钩搭扣件和一个与其协同使用的环搭扣件的分离式搭扣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离式搭扣件,其特征在于,与其协同使用的环搭扣件是一个针织或机织织物,该织物具有大量凸起的环形扣系元件,所述环形扣系元件由单根纤维细度为2到20旦的复丝以50到500个每平方厘米的环扣密度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离式搭扣件,其特征在于,协同使用的环搭扣件是一个经过起绒处理的非织造织物,该织物由单根纤维细度为1到2旦的纤维制成并具有大量的凸起环形扣系元件或大量的凸起纤维。全文摘要一种柔性的钩搭扣件,具有80到200个每平方厘米的钩扣密度并且对协同使用的环形扣系元件所造成的损伤较小。用来制取钩形扣系元件的环扣由细度为100到200旦的细单丝制成。制取钩形扣系元件的单丝与相邻的地经相对于地纬相位相反。文档编号A44B18/00GK1282555SQ00121770公开日2001年2月7日申请日期2000年7月28日优先权日1999年7月30日发明者东中志年,伊藤裕申请人:可乐丽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