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通过旋转把手调节拉杆长度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行李箱装置,尤其是一种通过旋转把手调节拉杆长度的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传统的双拉杆式行李箱采用内嵌式拉杆装置,使用时按压把手上控制键,达到拉杆伸缩效果。该控制键连动固结于内管上的控制阀,进而控制该控制阀内的定位块得以横向位移,以达该限位快闭锁或脱离固结于行李箱内的外管的卡掣孔,而使该内管得于外管内限位或伸缩位移,这样一来,当欲拖行该旅行箱时,按下该控制键,使该控制阀得以连动,并使其定位块呈横向内缩并与外管的卡掣孔脱离限位,而得以拉伸该拉杆把手及内管,以达拖行旅行的目地,反之,将该拉杆把手及内管往下压至预订位置时,该定位块至外管的卡掣孔相对位置时,可受弹性元件的推出,而卡掣于卡掣孔内限位,以达到拉杆内缩定位的目的。但是由于行李箱把手上的控制键暴露在外面,容易沉积灰尘或与其他物体碰撞造成损坏,使用不够灵活,无法很好的调节拉杆的长度,从而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出了一种通过旋转把手调节拉杆长度的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通过旋转把手调节拉杆长度的装置,它是由把手、拉杆、推动块和控制阀组成,把手两端各固定一个推动块,在拉杆内部由把手带动转动;该推动块连动固结于拉杆内管里的控制阀,进而控制该控制阀内的定位块得以横向位移,以达该限位块闭锁或脱离固结于行李箱内的外管的卡掣孔,而使该内管得于外管内限位或伸缩位移;推动块贴合活动块旋转,带动控制阀运动,所述的活动块为控制阀的一个部件。优选地,所述的推动块横截面为长方形,各顶角为圆弧。优选地,所述的活动块有一凹槽与推动块配合,其与推动块接触的角为圆弧。本实用新型装置使用灵活、省力、便捷,不易沉积灰尘,不易造成损坏,改变了传统按压把手上的控制键调节拉杆的长度的使用方式,方便了人们对行李箱的使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视图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参照图1、图2,一种通过旋转把手调节拉杆长度的装置,其包括把手1、拉杆4、推动块2和控制阀5组成,把手I两纟而各固定Iv推动块2,在拉杆4内部由把手I带动转动;该推动块2连动固结于拉杆4内管里的控制阀5,进而控制该控制阀5内的定位块7得以横向位移,以达该限位块6闭锁或脱离固结于行李箱内的外管9的卡掣孔10,而使该内管8得于外管9内限位或伸缩位移;推动块2贴合活动块3旋转,带动控制阀5运动。使用时,转动把手1,带动推动块2在拉杆4内部转动,推动块2竖立时,推动块2与活动块3内槽切合,控制阀5下移,控制该控制阀5内的定位块7得以横向位移,以达该限位块6闭锁或脱离固结于行李箱内的外管的卡掣孔10,而使该内管8得于外管9内限位或伸缩位移,使拉杆4上拉。再转动把手I时,推动块2横向,控制阀5上移,定位块7至外管9的卡掣孔10相对位置,可受弹性元件的推出,而限位快6于卡掣孔10内限位,以达到拉杆4内缩定位的目的。所述的推动块2横截面为长方形,各顶角11为圆弧。所述的活动块3有一凹槽与推动块2配合,其与推动 块2接触的角12为圆弧。
权利要求1.一种通过旋转把手调节拉杆长度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把手、拉杆、推动块和控制阀,把手两端各固定一个推动块,在拉杆内部由把手带动转动;该推动块连动固结于拉杆内管里的控制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活动把手调节拉杆长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动块带动控制阀上下移动,进而控制该控制阀内的定位块得以横向位移,以达该限位块闭锁或脱离固结于行李箱内的外管的卡掣孔,而使该内管得于外管内限位或伸缩位移;推动块贴合活动块旋转,带动控制阀运动,所述的活动块为控制阀的一个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活动把手调节拉杆长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动块横截面为长方形,各顶角为圆弧,所述的活动块有一凹槽与推动快配合,其与推动块接触的角为 圆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过旋转把手调节拉杆长度装置,它是由把手、拉杆、推动块和控制阀组成,把手两端各固定一个推动块,在拉杆内部由把手带动转动;该推动块连动固结于拉杆内管里的控制阀,进而控制该控制阀内的定位块得以横向位移,以达该限位块闭锁或脱离固结于行李箱内的外管的卡掣孔,而使该内管得于外管内限位或伸缩位移;推动块贴合活动块旋转,带动控制阀运动,所述的活动块为控制阀的一个部件。
文档编号A45C13/26GK203073418SQ20132005596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1日
发明者陆耀明 申请人:浙江源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