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鞋底扭曲的硬质树脂板及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2626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鞋底扭曲的硬质树脂板及鞋底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鞋底扭曲的硬质树脂板及鞋底,涉及鞋底材料领域,硬质树脂板为一体式并与鞋底形状相适配,所述硬质树脂板按人体足部相应位置划分包括足跟部、足弓部和脚前掌部。应用硬质树脂板制成的鞋底包括鞋大底、设置在鞋大底上的鞋中底和设置在鞋大底与鞋中底之间用于防止鞋底扭曲变形的定型部件,所述定型部件为硬质树脂板,所述硬质树脂板的上表面与鞋中底相连,底面与鞋大底相连。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整体稳定性也会提高,支撑效果更好;对于防止鞋底扭曲变形的效果会更好;不会阻碍一些对鞋底功能性的开发研究;适于多种需求。
【专利说明】一种防鞋底扭曲的硬质树脂板及鞋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底材料领域,特别是一种防鞋底扭曲的硬质树脂板及鞋底。
【背景技术】
[0002]一些带鞋跟的鞋子,为防止鞋底扭曲或变形,特别是女性穿着的高跟凉鞋、单鞋、拖鞋等,为保持鞋子的鞋跟到对应人体脚心部位之间的弧度形状,并有效地保护脚部,会在鞋底内从鞋跟到脚心或是从鞋跟到脚心再到脚尖的对应部位位置放入一根硬度较高呈窄条片状的钢质定型部件,这种定型方法也是一些不带鞋跟的鞋子会用到的方法。即如图1中所示,该鞋底I'的结构通常会包括鞋大底、设置在鞋大底对应人体脚后跟位置并垂直于地面的鞋跟12 '、设置在鞋大底11 ^上面的鞋中底13'以及设置在鞋大底11丨和鞋中底13丨之间的定型部件14丨,这种使用钢质定性部件14丨的鞋底I ',由于鞋跟12丨、鞋大底11丨和鞋中底13丨之间的强度差异,而缺乏整体性与稳定性,在行走的时候,导致穿着者容易感觉疲劳,另外,这种钢质的定型部件14丨为加强自身防扭曲或变形的作用,定型部件14'的表面会设置有凹凸的结构,因此,定型部件14'会制约中底的设计,阻碍了一些功能性的鞋中底13 '设计。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体稳定性较好的防鞋底扭曲的材料结构及鞋
底。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防鞋底扭曲的硬质树脂板,包括一体式并与鞋底形状相适配的硬质树脂板,所述硬质树脂板按人体足部相应位置划分包括足跟部、足弓部和脚前掌部。
[0006]还包括一体成型在足跟部底面上的鞋跟部,所述足弓部具有从足跟部平滑过渡至脚前掌部的向上拱起的弯曲弧度。
[0007]所述鞋跟部形成有中空内腔,所述中空内腔一直延伸至足跟部的顶面上,以在足跟部的顶面形成一开口。
[0008]所述足弓部形成高于足跟部和脚前掌部的向上拱起。
[0009]所述脚前掌部在对应人体足部脚尖部位的位置向上翘起。
[0010]一种鞋底,包括鞋大底、设置在鞋大底上的鞋中底和设置在鞋大底与鞋中底之间用于防止鞋底扭曲变形的定型部件,所述定型部件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质树脂板,所述硬质树脂板的上表面与鞋中底相连,底面与鞋大底相连。
[0011]所述硬质树脂板还包括一体成型在足跟部底面上的鞋跟部,所述足弓部具有从足跟部平滑过渡至脚前掌部的向上拱起的弯曲弧度,所述鞋大底形成有鞋大底跟部,所述硬质树脂板的鞋跟部嵌入鞋大底根部的开口向上的型腔中。
[0012]所述硬质树脂板的鞋跟部形成有中空内腔,所述中空内腔一直延伸至足跟部的顶面上,以在硬质树脂板的足跟部的顶面形成一开口,所述鞋中底的底面上形成有嵌入所述中空内腔的鞋中底跟部。
[0013]所述硬质树脂板的足弓部形成高于足跟部和脚前掌部的向上拱起。
[0014]所述硬质树脂板的脚前掌部在对应人体足部脚尖部位的位置向上翘起。
[0015]应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6]一:本实用新型的硬质树脂板应用在鞋底上与现有技术的应用窄条片状定型部件相比,其在鞋底内的分布面积较大,受力分布也会较均匀,因此鞋底的整体稳定性也会提高,支撑效果更好;二:本实用新型的硬质树脂板是一体式没有接缝的,对于防止鞋底扭曲变形的效果会更好;三:硬质树脂板的表面光滑没有凹凸的结构,不会阻碍一些对鞋底功能性的开发研究;四:硬质树脂板形状和各部位的厚度可根据对鞋型的设计做相应的设计,来适于多种需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硬质树脂板设置在鞋底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扭曲的鞋底为高跟鞋鞋底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扭曲的鞋底另一种结构的剖面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硬质树脂板的足弓部向上拱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实用新型硬质树脂板的脚前掌部为向上翘起设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通过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具体阐述一下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24]本实用新型一种防鞋底扭曲的硬质树脂板,如图2、图3、图4、图5、图6中所示,硬质树脂板100为一体式并与鞋底20形状相适配,所述硬质树脂板100按人体足部相应位置划分包括足跟部101、足弓部102和脚前掌部103,相比现有技术中应用的窄条片状定型部件,本实用新型的硬质树脂板100应用在鞋底20内的分布面积较大,受力分布也会较均匀,因此鞋底20的整体稳定性也会提高,支撑效果更好,可适用于各种鞋型的鞋底20,如无跟、低跟、高跟、坡跟等。
[0025]应用上述硬质树脂板100来作为用于防止鞋底20扭曲变形的定型部件制成的鞋底,如图2、图3、图4中所示,硬质树脂板100设置在鞋底20的鞋大底21和鞋中底22之间,其与鞋底20形状相适配,上表面与鞋中底22相连,底面与鞋大底21相连,如图3所示,在硬质树脂板100足跟部101底面上一体成型有鞋跟部104,足弓部102具有从足跟部101平滑过渡至脚掌部103的向上拱起的弯曲弧度,这种一体成型有鞋跟部104的硬质树脂板100所对应的鞋大底形成有硬质树脂板100相应的鞋大底跟部211,所述鞋大底21并形成有供硬质树脂板100嵌入的开口向上的型腔212,鞋跟部104与其他部位为一体式没有接缝的,对于防止鞋底20扭曲变形的效果会更好,本实用新型的硬质树脂板100的表面光滑没有凹凸的结构,不会阻碍一些对鞋底20功能性的开发研究,例如减震、防滑等,并且硬质树脂板100形状和各部位的厚度可根据对鞋型的设计做相应的设计,来适用于多种需求。例如:
[0026]如图4所示,上述结构的硬质树脂板100的鞋跟部104形成有中空内腔1041,中空内腔1041 —直延伸至足跟部101的顶面上,以在足跟部101顶面形成一开口,其所对应的鞋子中底22的底面上形成有嵌入所述中空内腔1041的鞋中底跟部221。
[0027]如图5所示,硬质树脂板100的足弓部102形成高于足跟部101和脚前掌部103的向上拱起。这种结构的硬质树脂板100应用在平跟的鞋底20内的话足弓部101的拱起对应的人体足部足弓的位置,能够使穿着者在行走中减缓脚部的疲劳,应用在高跟鞋的鞋底20内的话有利于保持鞋底20的形状。
[0028]如图6中所示,上述的几种硬质树脂板100的结构可设置成在脚前掌部103对应人体足部脚尖部位的位置向上翘起,这种结构在行走时能够产生回弹力,因为重心从足跟部101向脚前掌部103移动,重力下压脚前掌103产生形变,脚前掌103会回弹回自身的形状,因此行走时脚跟更容易向前提起跨出下一步,从而可以跨出更大的步距和提高步行的速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减震的功能,有助于开发和制造一些保护膝盖和足部的鞋子。
[0029]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及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权利要求】
1.一种防鞋底扭曲的硬质树脂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式并与鞋底形状相适配的硬质树脂板,所述硬质树脂板按人体足部相应位置划分包括足跟部、足弓部和脚前掌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鞋底扭曲的硬质树脂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体成型在足跟部底面上的鞋跟部,所述足弓部具有从足跟部平滑过渡至脚前掌部的向上拱起的弯曲弧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鞋底扭曲的硬质树脂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鞋跟部形成有中空内腔,所述中空内腔一直延伸至足跟部的顶面上,以在足跟部的顶面形成一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鞋底扭曲的硬质树脂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足弓部形成高于足跟部和脚前掌部的向上拱起。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鞋底扭曲的硬质树脂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脚前掌部在对应人体足部脚尖部位的位置向上翘起。
6.—种鞋底,包括鞋大底、设置在鞋大底上的鞋中底和设置在鞋大底与鞋中底之间用于防止鞋底扭曲变形的定型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型部件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质树脂板,所述硬质树脂板的上表面与鞋中底相连,底面与鞋大底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树脂板还包括一体成型在足跟部底面上的鞋跟部,所述足弓部具有从足跟部平滑过渡至脚前掌部的向上拱起的弯曲弧度,所述鞋大底形成有鞋大底跟部,所述硬质树脂板的鞋跟部嵌入鞋大底根部的开口向上的型腔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树脂板的鞋跟部形成有中空内腔,所述中空内腔一直延伸至足跟部的顶面上,以在硬质树脂板的足跟部的顶面形成一开口,所述鞋中底的底面上形成有嵌入所述中空内腔的鞋中底跟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树脂板的足弓部形成高于足跟部和脚前掌部的向上拱起。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何一项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树脂板的脚前掌部在对应人体足部脚尖部位的位置向上翘起。
【文档编号】A43B13/14GK203407580SQ201320463241
【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31日
【发明者】陈晓峰 申请人:林美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