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罩杯部的衣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3898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具有罩杯部的衣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罩杯部的衣物,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罩杯部的上缘部分相对于胸部的浮起。本实用新型的胸罩(1)具有覆盖胸部的内侧罩杯部(11)、覆盖内侧罩杯部的外侧的外侧罩杯部(15)、与内侧罩杯部以及外侧罩杯部连接并与穿着时的肩带部(30)的提拉而将内侧罩杯部以及外侧罩杯部提起的部分即提拉部(31)。提拉部具有与外侧罩杯部的上缘部分(15a)连接且不与内侧罩杯部缝合的第一连接部(33)、与内侧罩杯部的上缘部分(11a)连接且不与外侧罩杯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35)。提拉部和外侧罩杯部在第一连接部连接。提拉部和内侧罩杯部在第二连接部连接。
【专利说明】具有罩杯部的衣物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胸罩等具有罩杯部的衣物。
【背景技术】
[0002]在以胸罩为首的具有罩杯部的衣物,要求罩杯部相对于胸部的贴合性。针对于这样的要求,公开有利用肩带部的提拉效果能够使罩杯部相对于胸部的贴合性提高的胸罩。例如,在专利文献1?3中公开有如下的胸罩,其具有覆盖胸部的内侧罩杯部和以覆盖内侧罩杯部的前面侧的方式设置的外侧罩杯部,通过肩带部将内侧罩杯部以及外侧罩杯部提起。
[0003]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胸罩中,肩带部在两处缝合于内侧罩杯部以及外侧罩杯部。一处为肩带部的前端部的缝合部,在此,肩带部缝合于外侧罩杯部以及内侧罩杯部二者。另一处为在穿着时比上述缝合部更靠上方部分的缝合部,在此,肩带部仅缝合于外侧罩杯部(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5)。
[0004]专利文献2记载的胸罩将肩带部的前端一分为二。被一分为二的一方的肩带部沿着内侧罩杯部及外侧罩杯部的肋侧部分连续地缝合。另一方的肩带部在比一方的肩带部的缝合位置更靠前方中心的位置将其前端缝合于内侧罩杯部的上缘部分(参照专利文献2的图5)。
[0005]专利文献3记载的胸罩与专利文献2同样地将肩带部的前端一分为二。被一分为二的一方的肩带部沿着内侧罩杯部及外侧罩杯部的肋侧部分连续地缝合。另一方的肩带部在比该缝合位置更靠前方中心的位置缝合于内侧罩杯部以及外侧罩杯部二者的上缘部分(参照专利文献3的图2)。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 — 7271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 - 102769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 - 320659号公报
[0009]本申请的发明人们得到了如下的调查结果,S卩,在罩杯部相对于胸部的贴合性中,由于穿着者的动作而容易穿走样,因此,对罩杯部上缘部分相对于胸部的贴合性有特别高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10]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罩杯部的上缘部分相对于胸部的浮起的具有罩杯部的衣物。
[0011]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罩杯部的衣物包括:内侧罩杯部,其覆盖胸部;外侧罩杯部,其覆盖内侧罩杯部的外侧;提拉部,其为与内侧罩杯部以及外侧罩杯部连接并且与穿着时的肩带部的提拉连动而将内侧罩杯部以及外侧罩杯部提起的部分。提拉部和外侧罩杯部在第一连接部连接。提拉部和内侧罩杯部在第二连接部连接。第一连接部与外侧罩杯部的上缘部分连接但不与内侧罩杯部连接。第二连接部与内侧罩杯部的上缘部分连接但不与外侧罩杯部连接。
[0012]在该具有罩杯的衣物中,作为肩带部的一部分而形成,或与肩带部直接或间接地连接的提拉部与穿着时的肩带部的提拉连动而将内侧肩带部以及外侧肩带部提起。此时,提拉部由于具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故而产生本申请实用新型特有的作用。即,在第二连接部中,提拉部与内侧罩杯部的上缘部分连接且不与外侧罩杯部连接。因此,通过提拉部的提拉,在第二连接部,仅内罩杯部被向肌肤侧上方拉伸,内侧罩杯部的上缘部分被向肌肤侧拉近。另外,在第一连接部,提拉部与外侧罩杯部的上缘部分连接且不与内侧罩杯部连接。因此,通过提拉部的提拉,在第一连接部,仅外侧罩杯部被向肌肤侧上方拉伸。内侧罩杯部以及外侧罩杯部通过提拉部的提拉分别被独立地拉伸,故而例如通过使外侧罩杯部的伸缩性比内侧罩杯部高,或以在上下方向覆盖到内侧罩杯部的上缘部分的位置的更上方位置的方式设置外侧罩杯部,从而外侧罩杯部将内侧罩杯部的上缘部分完全覆盖,将内侧罩杯部向肌肤侧按压。
[0013]这样,通过提拉部的提拉,不仅内侧罩杯部的上缘部分被向肌肤侧拉近,而且通过外侧罩杯部向肌肤侧方向的按压,内侧罩杯部的上缘部分也被压靠在肌肤侧,故而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罩杯部的上缘部分相对于胸部的浮起。
[0014]另外,由于外侧罩杯部覆盖内侧罩杯部的上缘部分,故而也起到遮挡的效果。
[0015]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罩杯部的衣物中,外侧罩杯部在上下方向以至少一部分覆盖到内侧罩杯部的上缘部分的位置的更上方部分的方式设置,第二连接部在上下方向位于第一连接部的下方,在提拉部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形成有与内侧罩杯部以及外侧罩杯部均不连接的自由部分。
[0016]根据该具有罩杯部的衣物,与肩带部的提拉连动而被向肌肤侧上方拉伸的外侧罩杯部更大范围地覆盖内侧罩杯部的上缘部分,故而更有效地将内侧罩杯部向肌肤侧方向按压。
[0017]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罩杯部的衣物中,提拉部既可以为带状部件,也可以为布状部件。
[0018]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罩杯部的衣物中,提拉部既可以作为肩带部的一部分而形成,也可以直接与肩带部连接或者经由紧固件与肩带部连接。
[0019]如以上说明地,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罩杯部的上缘部分相对于胸部的浮起。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罩杯部的衣物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胸罩的正面图;
[0021]图2是放大表示图1的罩杯部的上缘部分的背面图;
[0022]图3是表示图2的罩杯部的上缘部分的剖面图;
[0023]图4 (a)是从斜前上方观察到的具有本实施方式的连接构造的胸罩的穿着状态的图,图4 (b)是从斜前上方观察到的具有现有的连接构造的胸罩的穿着状态的图;
[0024]图5是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罩杯部的衣物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胸罩,将罩杯部的上缘部分放大表示的背面图;
[0025]图6是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罩杯部的衣物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胸罩,将罩杯部的上缘部分放大表示的背面图;
[0026]图7是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罩杯部的衣物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胸罩,将罩杯部的上缘部分放大表示的背面图;
[0027]图8是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罩杯部的衣物的第五实施方式的胸罩,将罩杯部的上缘部分放大表示的背面图;
[0028]图9是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罩杯部的衣物的第六实施方式的胸罩,将罩杯部的上缘部分放大表示的背面图;
[0029]图10是表示图9的罩杯部的上缘部分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附图的说明中,对同一要素标注同一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附图的尺寸比例不必与说明的一致。另外,为了便于说明,“上”、“下”、“左”、“右”等表示方向的词语为以穿着时的状态为基准的词语。
[0031]〔第一实施方式〕
[0032]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罩杯部的衣物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正面图。如图1所示,作为具有罩杯的衣物之一例的胸罩1为左右大致对称的,故而以下仅对左右的一方进行说明。
[0033]如图1所示,胸罩1具有罩杯部10、肩带部30、基部40、背部50。
[0034]罩杯部10具有覆盖胸部的内侧罩杯部11、覆盖内侧罩杯部11的外侧的外侧罩杯部15。在此所说的外侧是指与肌肤侧(内侧)相反的一侧。内侧罩杯部11由难伸缩性或非伸缩性的布料形成。作为难伸缩性或非伸缩性的布料,例如使用有无纺布、聚氨酯泡沫、双层透气面料(夕' Ο 7 -fc >)。外侧罩杯部15由伸缩性比内侧罩杯部11高的布料形成。作为具有高伸缩性的布料,例如使用有合成纤维及天然纤维的织造布、针织物(包含蕾丝)等。另外,通过对外侧罩杯部15进行装饰,提高美观性。
[0035]内侧罩杯部11的上缘部分11a朝向上方凸状地缓缓弯曲,上缘部分11a的前中心侧端部与下缘部分lib的前中心侧端部附近连接。另一方面,下缘部分lib以沿着胸部的下胸廓线的方式缓缓弯曲,下缘部分lib的肋侧端部与内侧罩杯部11的肋侧部分11c的下端部连接。内侧罩杯部11的肋侧部分11c为将上缘部分11a的肋侧端部和下缘部分lib的肋侧端部连接的部分。在肋侧部分11c的外侧缝合有外侧罩杯部15的肋侧部分15c,在内侧缝合有具有伸缩性的带部件12。
[0036]外侧罩杯部15的上缘部分15a与内侧罩杯部11的上缘部分11a同样地朝向上方凸状地缓缓弯曲,上缘部分15a的前中心侧端部与下缘部分15b的前中心侧端部附近连接。外侧罩杯部15在上下方向上,其上缘部分15a以覆盖到比内侧罩杯部11的上缘部分11a的位置的更上方部分的方式设置。换言之,外侧罩杯部15形成为将内侧罩杯部11的上缘部分11a完全覆盖的尺寸。另外,下缘部分15b也与内侧罩杯部11的下缘部分lib同样地以沿着胸部的下胸廓线的方式缓缓弯曲,下缘部分15b的肋侧端部与外侧罩杯部15的肋侧部分15c的下端部连接。肋侧部分15c为将上缘部分15a的肋侧端部和下缘部分15b的肋侧端部连接的部分。在肋侧部分15c的内侧缝合有内侧罩杯部11的肋侧部分11c以及带部件12。[0037]在内侧罩杯部11以及外侧罩杯部15的下缘部分lib、15b缝合有基部40。基部40的至少前中心部由非伸缩性、难伸缩性的织造部及针织物等材料形成。基部40的上缘部分40a沿着下缘部分lib、15b的形状弯曲。基部40的下缘部分40b向左右方向延伸,沿着其延伸方向缝合有伸缩性高的带部件47。在基部40的左右方向的两端分别缝合有朝向背侧延伸的背部50。
[0038]背部50例如由伸缩性的纤维材料形成,在背部50的背侧的端部设有钩51。左右的背部50通过该钩51而相互自如地卡合拆脱。
[0039]另外,在罩杯部10 (内侧罩杯部11以及外侧罩杯部15与基部40的边界、即沿着下胸廓线的罩杯部10的内侧缝合有由厚布料构成的带部件43,其中安装有钢圈45。
[0040]在内侧罩杯部11以及外侧罩杯部15的上缘部分11a、15a连接有肩带部30。肩带部30例如将伸缩性的布料成型并缝制成绳状(带状)而形成,以将罩杯部10的背部50的上缘部分连接的方式设置。在肩带部30的中间部分安装有长度调节件71,穿着者能够适当调节肩带部30的长度。
[0041]接着,使用图2及图3对肩带部30和内侧罩杯部11以及外侧罩杯部15的连接构造进行说明。图2是放大表示图1的罩杯部的上缘部分的背面图。图3是表示图2的罩杯部的上缘部分的剖面图。
[0042]如图2及图3所示,肩带部30与内侧罩杯部11以及外侧罩杯部15连接,肩带部30的一部分形成与穿着时的肩带部30的提拉连动而将内侧罩杯部11以及外侧罩杯部15提起的部分即提拉部(图2所示的阴影部分)。后文中,也将该肩带部30的一部分称为“提拉部31”。
[0043]提拉部31在第一连接部33以及第二连接部35与罩杯部10(内侧罩杯部11以及外侧罩杯部15)缝合(连接)。第一连接部33与外侧罩杯部15的上缘部分15a缝合,不与内侧罩杯部11缝合。第二连接部35与内侧罩杯部11的上缘部分11a缝合,不与外侧罩杯部15缝合。
[0044]另外,第二连接部35在上下方向上位于第一连接部33的下方。换言之,外侧罩杯部15以至少缝合有提拉部11的部分(第一连接部33)在上下方向上覆盖到内侧罩杯部11的上缘部分11a的位置的更上方部分的方式设置。而且,在提拉部31的第一连接部33与第二连接部35之间形成有与内侧罩杯部11以及外侧罩杯部15均不缝合(连接)的自由部分37。此时,能够将内侧罩杯部11的上缘部分11a和外侧罩杯部15的上缘部分15a的上下方向上的距离、即自由部分37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设定为例如2cm?4cm。提拉部31 (肩带部30)的伸缩性比内侧罩杯部11及外侧罩杯部15高。另外,提拉部31的伸长程度(伸缩性)为外侧罩杯部15的伸长程度的1.3倍以上为好。
[0045]接着,对具有上述构成的胸罩1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若将胸罩1穿着于人体时,肩带部30被提起,作为肩带部30的一部分而形成的提拉部31也被向上方提起。利用该提拉部31的提拉力将罩杯部10 (内侧罩杯部11以及外侧罩杯部15)提起。此时,提拉部31由于具有第一连接部33和第二连接部35而产生本实施方式的胸罩1特有的作用。
[0046]S卩,在第二连接部35,提拉部31与内侧罩杯部11的上缘部分11a缝合,不与外侧罩杯部15缝合。因此,通过提拉部31的提拉,在第二连接部35,仅将内侧罩杯部11向肌肤侧上方拉伸。由此,内侧罩杯部11的上缘部分11a被向肌肤侧拉近。另外,在第一连接部33,提拉部31与外侧罩杯部15的上缘部分15a连接,不与内侧罩杯部11连接。因此,与提拉部1的提拉连动,在第一连接部33仅将外侧罩杯部15向肌肤侧上方拉近。在此,外侧罩杯部15的伸缩性比内侧罩杯部11高,并且外侧罩杯部15以覆盖到内侧罩杯部11的上缘部分11a的位置的更上方位置的方式设置,内侧罩杯部11以及外侧罩杯部15通过提拉部31的提拉分别被独立地拉伸,故而外侧罩杯部15将内侧罩杯部11的上缘部分完全覆盖,将内侧罩杯部11向肌肤侧按压。
[0047]这样,通过提拉部31的提拉,不仅将内侧罩杯部11的上缘部分11a向肌肤侧拉近,而且通过外侧罩杯部15向肌肤方向的按压,也将内侧罩杯部11的上缘部分11a向肌肤侧压靠。结果,能够更加有效抵抑制罩杯部(内侧罩杯部11以及外侧罩杯部15)的上缘部分11a、15a相对于胸部的浮起。
[0048]另外,由于外侧罩杯部15由伸缩性比内侧罩杯部11高的布料形成,故而在通过提拉部20拉伸时进一步向肌肤侧上方伸长。由此,能够更加大范围地覆盖内侧罩杯部11的上缘部分11a,也起到遮挡的效果。
[0049]另外,能够通过适当选择外侧罩杯部15、内侧罩杯部11、提拉部31各自的伸长程度(伸缩性)来对在通过提拉部31提拉时使外侧罩杯部15的上缘部分15a位于内侧罩杯部11的上缘部分11a的上方进行调整。
[0050]接着,将本实施方式的胸罩1、和罩杯部110相对于肩带部130具有现有的连接构造的胸罩101分别穿着于测试者而对其穿着状态进行比较。在此,作为具有现有的连接构造的胸罩101之一例,准备有如下的胸罩。S卩,如图4 (b)所示,胸罩101的肩带部130被缝合在内侧罩杯部111以及外侧罩杯部115的上缘部分llla、115a双方,不具有与内侧罩杯部111缝合但不与外侧罩杯部115缝合的连接部(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胸罩1中称为第二连接部35)。
[0051]如4 (a)及图4 (b)表示各自的穿着状态。图4 (a)是从斜前上方观察到的具有本实施方式的连接构造的胸罩的穿着状态的图,图4 (b)是从斜前上方观察到的具有现有的连接构造的胸罩的穿着状态的图。如图4 (a)所示,在穿着了具有本实施方式的连接构造的胸罩1的情况下,与穿着了具有图4 (b)所示的现有的连接构造的胸罩101的情况相t匕,罩杯部10 (内侧罩杯部11以及外侧罩杯部15)的上缘部分11a、15a相对于胸部的浮起不明显。由此,在具有本实施方式的连接构造的胸罩1中,能够更加有效地抵抑制罩杯部10的上缘部分lla、15a相对于胸部的浮起。
[0052]〔实施例〕
[0053]接着,作为实施例而制作本实施方式的胸罩1,进行以下的表1所示的基于23位15岁?45岁的测试者的穿着感受的评价。在该评价中,进行上述实施例和具有现有的肩带部和罩杯部的连接构造的胸罩(比较例)的对比评价。
[0054]首先,将23位测试者的评价项按年龄、罩杯大小进行表格化的话,则如以下所示的表1。
[0055]〔表1〕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罩杯部的衣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内侧罩杯部,其覆盖胸部;外侧罩杯部,其覆盖所述内侧罩杯部的外侧;提拉部,其为与所述内侧罩杯部以及所述外侧罩杯部连接,并且与穿着时的肩带部的提拉连动而将所述内侧罩杯部以及所述外侧罩杯部提起的部分,所述提拉部具有与所述外侧罩杯部的上缘部分连接且不与所述内侧罩杯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内侧罩杯部的上缘部分连接且不与所述外侧罩杯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提拉部和所述外侧罩杯部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提拉部和所述内侧罩杯部在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罩杯部的衣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罩杯部在上下方向以至少一部分覆盖到所述内侧罩杯部的上缘部分的位置的更上方部分的方式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在上下方向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下方,在所述提拉部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形成有与所述内侧罩杯部以及所述外侧罩杯部均不连接的自由部分。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罩杯部的衣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部为带状部件。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罩杯部的衣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部为布状部件。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罩杯部的衣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部作为所述肩带部的一部分而形成。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罩杯部的衣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部作为所述肩带部的一部分而形成。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罩杯部的衣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部作为所述肩带部的一部分而形成。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罩杯部的衣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部直接与所述肩带部连接或者经由紧固件而与所述肩带部连接。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罩杯部的衣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部直接与所述肩带部连接或者经由紧固件而与所述肩带部连接。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罩杯部的衣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部直接与所述肩带部连接或者经由紧固件而与所述肩带部连接。
【文档编号】A41C3/12GK203505599SQ201320597808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7日
【发明者】汤浅胜, 立入惠, 波多野伸子 申请人:株式会社华歌尔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