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尘口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2102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防尘口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方便佩戴、脱卸,粉尘或花粉等微小物质不易侵入、廉价的口罩为目的。其特征在长方形平面状口罩主体部的上部,在覆盖鼻梁骨到左右侧的鼻翼沟部分和鼻翼基部的皮肤部分,将有粘弹性的条状硅橡胶的粘贴片连续压接在一起。所使用的硅橡胶是可以直接粘贴在胸部肌肤上的胸罩所使用的硅橡胶,对皮肤的刺激较低,对皮肤产生粘性和弹性,可灵活的对应脸部的凹凸形状粘贴在皮肤表面。硅橡胶可以压接在口罩主体部,在口罩的上部压接硅橡胶,可以对口罩上部有选择的赋予硅橡胶的粘性和弹性。
【专利说明】防尘口罩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以防止浮尘或花粉等吸入人体内的防尘口罩。

【背景技术】
[0002]最近,不仅花粉症患者增多,加上从外国飘来的黄沙或粉尘问题,外出时使用口罩的人明显增加。此外,一般在有粉尘浮游的工作现场,为了防止吸入空气中浮游的粉尘危害健康所以使用口罩。类似这种口罩,通常都是长方形的平面状,将设置在口罩上的防滑带扣在耳部,使口罩挡住鼻部到口部的表面。
[0003]但是,呈长方形的平面状口罩,覆盖住口罩戴用人的鼻部到口部,将防滑带扣在耳部使口罩扩展,由于从鼻部到口部的表面呈凹凸面,鼻子两侧部和口罩的上边缘部之间容易产生缝隙,存在着从该缝隙有粉尘或花粉侵入口罩的问题。
[0004]鉴于上述问题,已经公开了一种防尘口罩,具备可以覆盖住鼻部到口部的透气面料和、设置在透气面料周边部的将透气面料紧贴在鼻部或口部表面的粘贴部。(专利文献I)。
[0005]此外,为了可以更紧贴皮肤,还公开了一种将高粘弹性的粘贴剂使用在口罩主体周边部,作为与脸部接触部分的口罩。(专利文献2)。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口罩,在口罩主体周边部与脸部接触部分使用高粘弹性的粘贴剂,作为例子,在口罩主体的全周使用高粘弹性的粘贴剂内容在实施例中进行了说明。高粘弹性的粘贴剂可以很好的紧贴皮肤,还可以适宜的调整高粘弹性的粘贴剂的使用量和形态,作为例子,水分含量高的凝胶或、口罩主体的上面周边部形成可以罩住鼻子的凸部内容在实施例中进行了说明。
[0006]此外,一种虽不是为了防止粉尘或花粉等微小物质侵入口罩,还公开了一种不使用带子或橡胶也可以防止口罩从脸部脱落为目的,在口罩周边部全周设置可以与脸部紧贴的年粘贴部的口罩。(专利文献3)
[0007]【专利文献I】实开平5-21969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2】实开平11-128378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3】实开平3-75758号公报实用新型内容
[0010]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1]可是,上述专利文献中所公开的口罩,为了防止粉尘或花粉等微小物质侵入口罩内,在与脸部紧贴部分即口罩周边部全周使用粘贴剂,存在口罩的佩戴、脱卸不便的问题。
[0012]在佩戴口罩时,如果口罩周边部全周使用粘贴剂的话,为了防止粘贴剂与粘贴剂发生接触,需要很小心的佩戴。
[0013]此外,在脱卸口罩时,需要擦拭留在脸部皮肤上的粘贴剂。
[0014]像上述这种情况,在口罩周边部全周使用粘贴剂的口罩,存在口罩的佩戴、脱卸不便的问题。
[0015]根据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即可以方便佩戴、脱卸,粉尘或花粉等微小物质也不易侵入口罩,廉价的口罩为目的。
[0016]解决问题的方法
[001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不在口罩周边部全周使用粘贴剂,而在口罩上部,只在覆盖鼻梁骨到左右侧的鼻翼沟和鼻翼基部的皮肤部分使用粘贴剂,发现可以有效的防止粉尘或花粉等微小物质入侵口罩内。此外,无需肩带等、利用硅橡胶的粘性和弹性,可以直接粘贴在胸部肌肤上使用的胸罩即隐形文胸等所使用的硅橡胶压接使用在口罩上。
[0018]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口罩,其特征在于长方形平面状口罩主体部的上部,在覆盖鼻梁骨到左右侧的鼻翼沟和鼻翼基部的皮肤部分上,连续压接着带有粘弹性的条状硅橡月父的粘贴片。
[0019]在此,所使用的硅橡胶是可以直接粘贴在胸部肌肤上的胸罩所使用的硅橡胶,对皮肤的刺激较低,对皮肤产生粘性和弹性,可灵活的对应脸部的凹凸形状粘贴在皮肤表面。
[0020]这样的硅橡胶,可以压接在口罩主体部上。在口罩的上部压接硅橡胶,可以有选择的对口罩上部赋予硅橡胶的粘性和弹性。
[0021]此外,如上所述,在口罩的上部,只在覆盖鼻梁骨到左右侧的鼻翼沟和鼻翼基部的皮肤部分使用粘贴剂,可以有效的防止粉尘或花粉等微小物质入侵口罩,因此不在口罩周边部全周,只在与脸部皮肤接触部分进行粘贴。口罩的左右边缘部、下部,与一般的长方形平面状口罩相同,不完全与脸部紧贴会产生一点缝隙,一般的长方形平面状口罩,左右长,或是在将防滑带扣在耳部使口罩扩展,粉尘或花粉等从左右侧侵入口罩的可能性较低。此夕卜,在佩戴口罩时,在脸部的下巴部处产生弯曲,粉尘或花粉等从下方部侵入口罩的可能性也较低。
[0022]此外,关于上述粘贴片的形状,左右侧的鼻翼沟部分的上下宽度最好比其他部分宽。
[0023]左右侧的鼻翼沟的部分,是口罩与脸部的皮肤之间最容易产生缝隙的地方。将左右侧的鼻翼沟部分的上下宽度设计得比其他部分宽的话,可以提高口罩与脸部皮肤的紧贴性。
[0024]此外,上述粘贴片的形状最好是上下宽度为5mm?20mm范围内的条状。
[0025]粘贴片的上下宽度为不满5mm的话,口罩与脸部皮肤的紧贴性低,很有可能产生缝隙,此外,粘贴片的上下宽度为超过20mm的话,口罩与脸部皮肤的紧贴范围太大,会降低口罩佩戴的舒适感。
[0026]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口罩,在口罩主体部的上部,位于没有设置上述粘贴片的上端部4mm?7mm范围内,将该上端部向外折叠,口罩表面和折叠面的夹角最好为20°?40°。
[0027]设置折叠部,从口罩散发出的呼气中含有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在折叠部处有效的被遮断,可以防止眼镜片起雾。
[0028]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0029]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口罩,口罩的佩戴、脱卸简单,并具有可以减少吸入粉尘或花粉的效果。此外,只将粘贴片压接在口罩上部,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0030]附图的说明[0031 ]图1为实施例1所涉及的口罩的说明图1。
[0032]图2为实施例1所涉及的口罩的说明图2。
[0033]图3为实施例2所涉及的口罩的说明图。
[0034]图4为实施例3所涉及的口罩的说明图1。
[0035]图5为实施例3所涉及的口罩的说明图2。
[0036]其中附图标记:
[0037]1、口罩
[0038]2、口罩主体部
[0039]3、防滑带(耳带)
[0040]4、粘贴片
[0041]5、扩展部
[0042]7、折叠部
[0043]8、眼镜片
[0044]9、呼气
[0045]9a?9c、水蒸气
[0046]A、鼻翼沟
[0047]B、鼻翼基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48]接下来,就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形态结合图纸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关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或图示例,可以有其他的变更或变形。
[0049]【实施例1】
[0050]参照图1,图2,对实施例1涉及的口罩进行说明。
[0051]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口罩,在长方形平面状的口罩主体部2的上部,连续压接有粘性和弹性的条状硅橡胶粘贴片4。
[0052]实施例1所涉及的口罩I,将防滑带3扣在耳部使口罩扩展,遮住口罩佩戴者的鼻部到口部。在佩戴口罩时,如图2所示,在覆盖住从鼻梁骨的左右侧的鼻翼沟A至鼻翼基部B的皮肤处设置粘贴片4,与鼻梁骨的左右侧的鼻翼沟A至鼻翼基部B的皮肤紧贴。粘贴片4为硅橡胶,粘贴片的宽度为10_。粘贴片4的材料,具有弹性和粘性,使用的是对皮肤刺激少的材料。只要是有弹性和粘性,对皮肤刺激少的材料的话,硅和聚氨酯的混合物也是可以使用的。
[0053]实施例1所涉及的口罩,只在口罩的上部设置粘贴片4,口罩的佩戴,脱卸都是很方便的。此外,还可以减少吸入粉尘或花粉的效果。
[0054]此外,为了可以保持形状,沿着粘贴片4设置具有柔软性的树脂形成的棒、铝箔等补助材料也是可以的。
[0055]【实施例2】
[0056]参照图3,对实施例2涉及的口罩进行说明。
[0057]实施例2所涉及的口罩,与实施例1涉及的口罩不同,位于左右侧的鼻翼沟部分的粘贴片4的上下宽度,比粘贴片4其他部分要宽。
[0058]左右侧的鼻翼沟部分(5a,5b),是口罩与脸部的皮肤之间最容易产生缝隙的地方。左右侧的鼻翼沟部分的上下宽度设计得比其他部分宽的话,可以提高口罩与脸部皮肤的紧贴性。将左右侧的鼻翼沟部分(5a,5b)的上下宽度设为18mm,其他部分的上下宽度设为 10mnin
[0059]【实施例3】
[0060]参照图4,图5,对实施例3涉及的口罩进行说明。
[0061]实施例3所述涉及的口罩2,在口罩主体部的上部,位于没有设置上述粘贴片的上端部5mm的位置,将该上端部向外折叠,如图4所示的,构成折叠部7。
[0062]口罩表面和折置面的夹角调整接近30°。
[0063]设置折叠部7,如图5所示的,从口罩散发出的呼气9中含有的水蒸气(9a,9b,9c)的上升过程中会在折叠部7处被有效的遮断,可以防止眼镜片8起雾。
[0064]工业应用件
[0065]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为防止粉尘或花粉的口罩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防尘口罩,其特征在于: 在长方形平面状口罩主体部的上部、从覆盖鼻梁骨到左右侧的鼻翼沟和鼻翼基部皮肤部分,连续压接着有粘弹性的条状硅橡胶的粘贴片, 上述粘贴片的形状,位于左右侧的鼻翼沟部分的上下宽度比其他部分要宽。
2.如权利要求1的权利要求项所述的防尘口罩,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口罩主体部的上部,位于没有设置上述粘贴片的上端部4mm?7mm范围内,该上端部向外折叠,口罩表面和折叠面的夹角为20°?40°。
【文档编号】A41D13/11GK203943112SQ201420096785
【公开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6日
【发明者】金木一男 申请人:金木一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