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吸附过滤型鼻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2418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空气吸附过滤型鼻贴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吸附过滤型鼻贴,属于劳保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口罩防尘过滤性差,耗材,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该空气吸附过滤型鼻贴,包括固定层、吸附过滤层、支撑层和保护层,固定层包括固定区和与固定区边缘连接的粘贴区,吸附过滤层通过固定区和支撑层边缘压合固定在固定区和支撑层之间,粘贴区粘贴在保护层上。本实用新型的鼻贴与鼻子贴合紧密,不会留有空隙,空气只能通过吸附过滤层,所以防尘、过滤效果好,且尺寸小,用材省,既能保证使用者呼吸通顺,又使用方便。
【专利说明】空气吸附过滤型鼻贴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吸附过滤型鼻贴,属于劳保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人类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的有害气体和烟尘。近年来,由于环境的恶化,空气质量越来越差,空气中的悬浮物越来越多,雾霾天气越来越严重。雾霾中含有很多细微的悬浮物,吸入这些细微的悬浮物,将对肺部组织和器官造成很严重且无法复原的伤害。现有的口罩的遮盖面积较大,一般会捂住人的嘴和鼻孔,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防尘效果,但是由于其形状和人的脸部贴合的不是很严密,空气中的悬浮物仍然可以通过这些缝隙进入呼吸道,从而对肺部造成伤害,而且这类口罩是用防尘纱布作为过滤部分,这就使得过滤效果不是很理想,如果要加强过滤效果,必须加厚吸附过滤层,这样对呼吸将会产生一定的阻碍。另一方面,呼吸时产生的热气将会沿着口罩和脸部之间的空隙排出,这对戴眼镜的使用者在冬天使用口罩时产生很大的困扰,呼出的热气在眼镜上形成薄雾,影响使用者的视野。而且人们主要是通过鼻孔呼吸,口罩捂住嘴对十防尘意义不大,不但多耗费原材料,而且有碍人们讲话,在一些场合带来了很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口罩防尘过滤性差,耗材,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空气吸附过滤型鼻贴。
[0004]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吸附过滤型鼻贴,包括固定层,吸附过滤层,支撑层和保护层,固定层包括固定区和与固定区边缘连接的粘贴区,吸附过滤层通过固定区和支撑层边缘压合固定在固定区和支撑层之间,粘贴区粘贴在保护层上。
[0005]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层上设有透气结构。
[0006]进一步的,所述透气结构为网格或气孔。
[0007]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区的材料为纱布,厚度为0.l_3mm。
[0008]进一步的,所述粘贴区为胶带或胶布,厚度为0.1-3_。
[0009]进一步的,所述吸附过滤层的材料为活性碳、分子筛、纳米二氧化钛、纳米二氧化娃、醋酸纤维素或者泡沫聚氨酯,厚度为l_5mm。
[001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层的材料为无纺布,厚度为0.l-3mm。
[0011]进一步的,当支撑层上设有透气结构时,支撑层的材料为柔性ABS塑料或者柔性娃橡胶,厚度为0.l_3mm。
[0012]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区和支撑层均为半椭圆形、半圆形或者长方形,固定区和支撑层的尺寸配合。
[0013]进一步的,当固定区和支撑层均为半椭圆形时,吸附过滤层为长方形,吸附过滤层的尺寸与固定区及支撑层的尺寸相配合,粘结区连接在固定区弧形边缘的中间及两端。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0015]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吸附过滤型鼻贴与鼻子贴合紧密,不会留有空隙,空气只能通过吸附过滤层,所以防尘、过滤效果好,且尺寸小,用材省,既能保证使用者呼吸通顺,又使用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空气吸附过滤型鼻贴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空气吸附过滤性鼻贴的俯视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空气吸附过滤型鼻贴的固定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空气吸附过滤型鼻贴的吸附过滤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空气吸附过滤型鼻贴的支撑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空气吸附过滤型鼻贴的保护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2]其中,1、固定层,11、固定区,12、粘贴区,2、吸附过滤层,3、支撑层,4、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及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0024]如图1,空气吸附过滤型鼻贴包括固定层1,吸附过滤层2,支撑层3和保护层4,固定层I包括固定区11和与固定区11边缘连接的粘贴区12,吸附过滤层2通过固定区11和支撑层3边缘压合固定在固定区11和支撑层3之间,粘结区12粘贴在保护层4上。
[0025]其中,固定区11和支撑层3的尺寸配合,保证固定区11的边缘和支撑层3的边缘对齐压合,固定区11和支撑层3的形状可以是半椭圆形、半圆形或者长方形等符合人体工程学和美学的各种形状,尺寸没有限定,可以根据使用者年龄、性别等设计;吸附过滤层2的尺寸比固定区11和支撑层3稍小,形状和尺寸与固定区11和支撑层3配合,保证吸附过滤层2固定在固定区11和支撑层3边缘压合后形成的空间内;为使使用者呼吸更加顺畅,支撑层3上可以设有透气结构,如网格或气孔;粘贴区12将鼻贴粘贴在人体鼻子上,并保证支撑层3与人体皮肤接触,粘贴区12可以与固定区11边缘的任意位置连接,粘贴区12和保护层4可以根据使用需要设置成各种形状,保护层4的尺寸既可以与粘贴区12配合,用于保护粘贴区12的粘度,也可以为更大尺寸,既保护粘贴12的粘度又避免支撑层3受灰尘污染。
[0026]本实用新型鼻贴采用的材料都无毒,固定区11的材料具有透气性,一般选用纱布,如医用脱脂纱布,厚度为0.l-3mm ;粘结区12的材料只要具有粘合力的材料都可以,一般选用胶带或者胶布,厚度为0.l-3mm ;吸附过滤层2选用具有吸附性能的多孔材料,如活性碳、纳米介孔材料或者高分子聚合物,其中,纳米介孔材料主要有分子筛、纳米二氧化钛或者纳米二氧化硅,高分子聚合物主要有醋酸纤维素或者泡沫聚氨酯,优选具有抗菌作用的纳米介孔材料,吸附过滤层2的厚度为l_5mm ;支撑层3的材料可以具有透气性,如无纺布,也可以不透气,如柔性材料,柔性材料一般选用柔性ABS塑料或者柔性硅橡胶,当支撑层3的材料不透气时,支撑层3必须设置透气结构,支撑层3的厚度为0.l-3mm ;保护层4的材料为无毒的油纸或塑料薄膜。一般情况下,固定区11和支撑层3的透气性高于吸附过滤层2。[0027]本实施方式中,固定区11和支撑层3采用尺寸相同的半椭圆形,吸附过滤层2选用尺寸与固定区11和支撑层3的尺寸相配合的长方形,粘贴区12连接在固定区11的半椭圆弧形边缘的中间和两端,保护层4为与支撑层3及粘贴区12的总尺寸相配合的长方形,固定区11的材料为医用脱脂纱布,粘贴区12采用胶布,吸附过滤层2选用醋酸纤维素,支撑层3选用无纺布,保护层4选用塑料薄膜。
[0028]在使用前,鼻贴粘贴在保护层4上,便于揭起;使用时,将鼻贴从保护层上揭起即可以使用,操作方便,将鼻贴支撑层3对准鼻孔,粘结区12粘结在鼻孔周围的皮肤上,由于整个鼻贴面积小,柔韧性能好,所以在使用时跟鼻子贴合紧密,又由于单向阀的原理,吸气时,吸附过滤层2紧贴支撑层3,充分贴合,不留空隙,空气只能通过吸附过滤层2,所以防尘、空气过滤效果好,而且呼吸时排出的热气也不会往上走,即使是戴眼镜的使用者,也不会有困扰,在呼气时,吸附过滤层2离开支撑层3,留出空隙,气流阻力小,使得鼻贴粘贴更牢固,不易脱落。
[0029]显然,以上实施方式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所述【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空气吸附过滤型鼻贴,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层(I),吸附过滤层(2),支撑层(3)和保护层(4),固定层(I)包括固定区(11)和与固定区(11)边缘连接的粘贴区(12),吸附过滤层(2)通过固定区(11)和支撑层(3)边缘压合固定在固定区(11)和支撑层(3)之间,粘贴区(12)粘贴在保护层(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吸附过滤型鼻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3)上设有透气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吸附过滤型鼻贴,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结构为网格或气孔。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何一项所述的空气吸附过滤型鼻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区(11)的材料为纱布,厚度为0.l-3mm。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何一项所述的空气吸附过滤型鼻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贴区(12)为胶带或胶布,厚度为0.1-3_。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何一项所述的空气吸附过滤型鼻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过滤层(2)的材料为活性碳、分子筛、纳米二氧化钛、纳米二氧化硅、醋酸纤维素或者泡沫聚氨酯,厚度为l_5mm。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何一项所述的空气吸附过滤型鼻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3)的材料为无纺布,厚度为0.l-3mm。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气吸附过滤型鼻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3)的材料为柔性ABS塑料或者柔性硅橡胶,厚度为0.1-3_。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何一项所述的空气吸附过滤型鼻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区(11)和支撑层(3)均为半椭圆形、半圆形或者长方形,固定区(11)和支撑层(3)的尺寸相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吸附过滤型鼻贴,其特征在于,当固定区(11)和支撑层(3)均为半椭圆形时,吸附过滤层(2)为长方形,吸附过滤层(2)的尺寸与固定区(11)及支撑层⑶的尺寸相配合,粘结区(12)连接在固定区(11)弧形边缘的中间及两端。
【文档编号】A41D13/11GK203802991SQ201420115235
【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3日
【发明者】徐维林, 阮明波, 刘京, 宋平, 孙秀娟, 张玉徽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