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2807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扣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扣具,可安装于乘载设备的基座以固定织带。扣具包括固定件、框架及至少一具有弹性的复位件。固定件固定于基座;框架包括一前臂、两分别固定于前臂的两端的侧臂以及固定于侧臂的枢转臂,框架以枢转臂可转动地设置于固定件;复位件的一端固定于固定件,复位件的另一端形成抵压臂,抵压臂抵顶于框架的侧臂,并施加弹力使框架靠近基座。本扣具藉由抵压臂对侧臂的弹性抵顶,使前臂靠近并紧贴基座,从而将织带固定在基座上,因此能够将织带紧固于乘载设备,防止翘起。
【专利说明】扣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扣具,尤其涉及一种能够自动紧固织带的扣具。
【背景技术】
[0002]在汽车椅、儿童安全座椅等乘载设备的基座上一般都设置有保障乘坐者安全的织带(安全带),而织带为了方便乘坐者进出或根据不同乘坐者身材进行长度的调整,一般都会配合扣具使用,通过将扣具安装于基座并将织带穿设于扣具中,能够固定或松开织带,实现上述目的。
[0003]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传统扣具a,该扣具在结构上包括固定件al、框架a2及滑动件a3,固定件al固定于座椅,框架a2呈口字形且框架a2的一侧杆穿插于固定件al的一端并可相对固定件al转动,滑动件a3滑动地设置于框架a2并将框架a2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两个供织带穿过的开口,织带从一开口穿入并从另一开口反向穿出从而定位于扣具a上。对于这种结构的扣具a,当织带受到大致沿其长度方向施加的拉力时,能够较有效的稳定织带,防止织带打滑松脱而造成意外,但是,当织带受到的拉力不是沿其长度方向时,织带的摆动会带动框架a2在固定件al上转动,从而导致滑动件a3在框架a2上滑动,此时织带就容易从扣具a上松脱而造成意外。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自动紧固织带的扣具,防止织带从扣具上松脱。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自动紧固织带的扣具,防止织带从扣具上松脱。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扣具,安装于乘载设备的基座,所述扣具包括固定件、框架及至少一具有弹性的复位件。所述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基座;所述框架包括一前臂、两分别固定于所述前臂的两端的侧臂以及固定于所述侧臂的枢转臂,所述框架以所述枢转臂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件;所述复位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件,所述复位件的另一端形成抵压臂,所述抵压臂抵顶于所述框架的所述侧臂,并施加弹力使所述框架靠近所述基座。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扣具中设置了所述复位件,所述复位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件而另一端形成抵压臂并弹性抵顶所述框架的所述侧臂,因此在织带穿入所述框架后,所述抵压臂能够将所述框架压紧在所述乘载设备上,从而使织带被所述前臂紧压固定,除非手动转动所述框架,否则织带不会从所述扣具中脱离。
[0008]较佳地,所述枢转臂平行于所述前臂,所述前臂、侧臂及枢转臂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前臂、侧臂及枢转臂设置在同一平面内则所述框架形成类矩形的结构,能够使所述前臂及滑动件更贴近乘载设备的表面。
[0009]具体地,所述固定件的一端呈平板状,另一端形成平行于所述前臂的容置腔,所述枢转臂可转动地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使所述前臂可远离或靠近所述基座。[0010]较佳地,所述扣具更包括滑动件,所述滑动件两端分别滑动套接于两所述侧臂。利用所述滑动件与前臂对织带的共同夹持,能更加稳定的紧固织带。
[0011]具体地,所述扣具更包括织带,所述滑动件与所述前臂共同夹持所述织带。
[0012]较佳地,所述前臂与所述滑动件相对的一侧分别形成相互啮合的齿位。在所述前臂及滑动件上设置相应的齿位,有利于所述前臂及滑动件对织带的夹持紧固。
[0013]较佳地,所述复位件为绕设于所述固定件及所述框架之间的钢线。
[0014]具体地,所述复位件呈首尾相接的封闭式结构,所述复位件的另一端形成两所述抵压臂,两所述抵压臂分别抵顶于两所述侧臂。两所述抵压臂同时抵顶两所述侧臂,能够对所述框架施加平衡稳定的压力,有利于织带的紧固。
[0015]更具体地,所述复位件的一端卷绕形成环状结构,所述复位件以所述环状结构固定于所述固定件。
[0016]具体地,所述抵压臂沿所述侧臂的长度方向呈开放式延伸。所述抵压臂沿所述侧臂长度方向开放式延伸,则增加所述抵压臂长度后能有效提高所述抵压臂对所述侧臂的压力。
[0017]更具体地,所述复位件的一端卷绕形成环状结构,所述复位件以所述环状结构固定于所述固定件,所述复位件另一端形成两所述抵压臂,两所述抵压臂分别抵顶于两所述侧臂
[0018]更具体地,所述复位件的另一端在所述枢转臂上多次缠绕后延伸形成所述抵压臂。
[0019]进一步地,所述枢转臂固定连接于两所述侧臂之间,所述复位件的另一端缠绕于所述枢转臂的两端并形成两所述抵压臂。
[0020]进一步地,两所述侧臂上分别固定有一所述枢转臂,两所述枢转臂相对设置且具有间隔,所述复位件的另一端分别缠绕于两所述枢转臂并分别形成所述抵压臂。
[0021]进一步地,所述枢转臂固定连接于两所述侧臂之间,所述复位件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复位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枢转臂的两端。
[0022]更详细地,所述固定件由平板部分对折形成且所述固定件对折的部分夹持并固定所述复位件的一端。
[0023]更详细地,所述扣具安装于乘载设备,用以固定织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现有扣具的立体图。
[0025]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扣具的立体图。
[0026]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扣具夹持织带的示意图。
[0027]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扣具的立体图。
[0028]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扣具的立体图。
[0029]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扣具的分解图。
[0030]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扣具的立体图。
[0031]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扣具的分解图。
[0032]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中扣具的立体图。[0033]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中扣具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给出的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出描述。
[0035]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扣具1,安装于乘载设备的基座以紧固织带,所述的乘载设备可以是汽车椅、儿童安全座椅或其它需要对织带等带子进行紧固的设备,所述的织带可以是安全带或其它可用来协助固定乘载设备的织带。
[0036]所述扣具I包括固定件10、框架11及滑动件12,所述固定件10固定于所述基座,所述框架11包括一前臂110、两分别固定于所述前臂110的两端的侧臂111以及固定于所述侧臂111的枢转臂112,所述框架11以所述枢转臂112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件10使所述前臂110可远离或靠近所述基座,所述滑动件12的两端分别滑动套接于两所述侧臂111并与所述前臂110共同夹持所述织带;所述扣具I还包括具有弹性的复位件13,所述复位件13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件10,所述复位件13的另一端形成弹性抵顶于所述侧臂111的抵压臂130,所述抵压臂130施加弹力使所述框架11靠近所述基座,即所述抵压臂130对所述侧臂111施加使所述前臂110及滑动件12紧贴所述基座的弹力。
[0037]如图3所示,使用扣具I夹持织带z的具体方法如下:将所述织带z的一端由所述前臂110的下方穿入所述扣具I并绕到所述滑动件12的上方,在所述滑动件12远离所述前臂110的一侧折返之后从所述滑动件12及前臂110的下方离开所述扣具I。此时,由于两所述侧臂111受到所述抵压臂130的抵顶,所述框架11具有向下贴紧所述基座的趋势,因此所述滑动件12及前臂110能够夹持所述织带z并将所述织带z压紧在所述基座使所述织带z不会翘起或脱离。当转动所述框架11远离所述基座后,所述滑动件12及前臂110失去对所述织带z的压力,所述织带z可以从所述扣具I中脱出。
[0038]具体地,所述固定件10是由平板通过部分对折后形成的结构,对折后所述固定件10固定于所述基座的一端仍呈平板状,而另一端则拱起并形成平行于所述前臂110的容置腔101,所述枢转臂112转动地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内101内。所述枢转臂112平行于所述前臂110,所述前臂110、侧臂111及枢转臂112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前臂110、侧臂111及枢转臂112设置在同一平面内则所述框架11形成类矩形的结构,能够使所述前臂110在转动的过程中保持与所述固定件10平直,且前臂110及滑动件12能够更贴近基座的表面。所述枢转臂112的数量可以是如本实施例中的一,枢转臂112固定连接于两所述侧臂111之间,所述枢转臂112的数量也可以是二,两所述枢转臂112分别固定于两所述侧臂111并相对设置且中间具有间隔。为了加强所述前臂110及滑动件12对织带z的夹持紧固,还可以在所述前臂110与所述滑动件12相对的一侧分别形成相互啮合的齿位,从而使织带z被夹持后发生弯曲变形而更容易被紧固。
[0039]所述复位件13可以是任何具有弹性的结构,例如可为塑料、橡胶或钢线,而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具有一定刚性和韧性并绕设于所述固定件10及框架11之间的钢线,即这种钢线变形后具有恢复原状的趋势。所述复位件13的一端,也就是钢线的中段位置,经过卷绕之后形成环状结构131,所述环状结构131通过铆钉等固定于所述固定件10的表面或者被所述固定件10对折的部分夹持并固定。而所述复位件13的另一端呈近似矩形的封闭式结构,也就是说钢线是首尾相接的。两所述抵压臂130形成于该封闭式结构靠近所述前臂110的一侧并平行于所述前臂110,两所述抵压臂130实际上相互连接并呈一体结构。两所述抵压臂130分别同时抵顶两所述侧臂111,能够对所述框架11施加平衡稳定的压力,有利于织带z的紧固。需要解开织带z时,向外转动所述框架11,则所述滑动件12不再被压紧而能够在所述侧臂111上自由滑动,此时所述滑动件12容易远离所述前臂110而放开织带
Zo
[0040]请参照图4,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扣具2的固定件20、框架21及滑动件22的结构及连接方式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本实施例中的复位件23同样是具有弹性的钢线但结构上与第一实施例稍有不同。具体的,所述复位件23固定于所述固定件20的一端同样是卷绕形成环状结构231并以相同方式固定,但是所述复位件23的另一端不再是封闭式结构而是形成两沿侧臂211的长度方向呈开放式延伸的抵压臂230,两所述抵压臂230分别抵顶于两所述侧臂211。在实际使用中,所述抵压臂230的长度可以根据需要施加的压力而调整,如在本例中,所述抵压臂230的末端就接近于前臂210以最大化对所述侧臂211的压力。
[0041]如图5、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中,扣具3的固定件30与滑动件32具体结构与以上实施例相同,而框架31的结构稍有不同:两侧臂311远离前臂310的一端分别固定有相对的肋板311a,两所述肋板311a之间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前臂310平行的枢转臂312。固定件30、框架31及滑动件32的连接方式与以上实施例相同。
[0042]本实施例中复位件33的一端不再卷绕,而是横向贯穿所述固定件并被所述固定件30对折的部分夹持固定,所述复位件33的另一端也是开放式的结构,与第二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复位件33的另一端是先在所述枢转臂312的两端进行多次缠绕后,才延伸并形成两沿所述侧臂311延伸的抵压臂330,同样的,所述抵压臂330伸出的长度可以进行调整。
[0043]图7及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扣具4的固定件40、框架41及滑动件42在结构及连接方式上均与第三实施例相同。不同的是,本扣具4中设有两个复位件43,每一所述复位件43的一端插入并固定于所述固定件40的对折部分,而复位件43的另一端在枢转臂412上缠绕后伸出形成抵压臂430。
[0044]请参照图9及图10,本实用新型的第五个实施例中框架51的结构也与第三实施例不同,具体的差别在于枢转臂512的数量设置为二,两所述枢转臂512分别固定于两所述侧臂511并具有间隔地相对设置,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复位件53的另一端是分别缠绕于两所述枢转臂512并分别形成沿所述侧臂511长度方向延伸的抵压臂530。而滑动件52的结构及连接关系则与第三实施例相同。
[004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扣具中设置了复位件,复位件的一端固定于固定件而另一端形成抵压臂并弹性抵顶框架的两侧臂,因此在织带穿入框架并被滑动件及前臂共同夹持后,藉由抵压臂固定框架的两侧臂,更能够将框架压紧在基座上,从而使织带被滑动件及前臂被紧压固定,而不会在使用过程中翘起来,除非手动转动框架,否则织带不会从扣具中翘起或是脱离。
[0046]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其作用是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并据以实施,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具包括: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固定于基座; 框架,所述框架包括一前臂、两分别固定于所述前臂的两端的侧臂以及固定于所述侧臂的枢转臂,所述框架以所述枢转臂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件;以及 至少一具有弹性的复位件,所述复位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件,所述复位件的另一端形成抵压臂,所述抵压臂抵顶于所述框架的所述侧臂,并施加弹力使所述框架靠近所述基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臂平行于所述前臂,所述前臂、侧臂及枢转臂位于同一平面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的一端呈平板状,另一端形成平行于所述前臂的容置腔,所述枢转臂可转动地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使所述前臂可远离或靠近所述基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具,其特征在于:更包括滑动件,所述滑动件两端分别滑动套接于两所述侧臂。
5.如权利要求4所 述的扣具,其特征在于:更包括织带,所述滑动件与所述前臂共同夹持所述织带。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臂与所述滑动件相对的一侧分别形成相互啮合的齿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为绕设于所述固定件及所述框架之间的钢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呈首尾相接的封闭式结构,所述复位件的另一端形成两所述抵压臂,两所述抵压臂分别抵顶于两所述侧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的一端卷绕形成环状结构,所述复位件以所述环状结构固定于所述固定件。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压臂沿所述侧臂的长度方向呈开放式延伸。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的一端卷绕形成环状结构,所述复位件以所述环状结构固定于所述固定件,所述复位件另一端形成两所述抵压臂,两所述抵压臂分别抵顶于两所述侧臂。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的另一端在所述枢转臂上多次缠绕后延伸形成所述抵压臂。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臂固定连接于两所述侧臂之间,所述复位件的另一端缠绕于所述枢转臂的两端并形成两所述抵压臂。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扣具,其特征在于:两所述侧臂上分别固定有一所述枢转臂,两所述枢转臂相对设置且具有间隔,所述复位件的另一端分别缠绕于两所述枢转臂并分别形成所述抵压臂。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臂固定连接于两所述侧臂之间,所述复位件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复位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枢转臂的两端。
16.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由平板部分对折形成且所述固定件对折的部分夹持并固定所述复位件的一端。
17.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具安装于乘载设备,用以固定织带。
【文档编号】A44B11/25GK203776256SQ201420147637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8日
【发明者】肖小红 申请人:明门(中国)幼童用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