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3950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震鞋底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具体公开一种减震鞋底,鞋底上设有若干贯穿鞋底宽度方向的横向通孔,横向通孔沿鞋底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鞋底上还设有若干沿鞋底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纵向通孔,每个纵向通孔与每个横向通孔相通,横向通孔和纵向通孔具有相同的对称面,横向通孔和纵向通孔设置在鞋底的与后脚跟或前脚掌或前掌相对应的位置上。横向通孔和纵向通孔的截面形状均为正六边形,正六边形的上下两边分别与鞋底下表面相平行。还包括一设置在横向通孔的对称面上的减震板,且减震板在与相邻横向通孔或纵向通孔之间的鞋底相对应位置上设有形状相适配的减震孔。本实用新型鞋底受力后易发生变形,为鞋底提供良好的变形缓震作用,同时稳定性好,抗压抗冲击强度大。
【专利说明】一种减震鞋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鞋类【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减震鞋底。
【背景技术】
[0002]我们知道鞋底的缓震能力对于鞋子的保护性和穿着舒适度有着重要的意义,而现有一般的鞋底的缓震能力要么是直接采用轻便有弹性的MD材质鞋底,但是MD鞋底的变形量有限,能够提供的缓震能力也是微乎其微;要么是在中底的部分位置上设置若干通孔,而由于这些通孔是将中底的部分材料扣去而形成的,虽可起到变形缓震作用,但是同时也丧失了中底的稳定支撑性,久而久之通孔所在的中底发生过度永久性变形或塌陷,整个鞋底不可再穿用,更甭提是鞋底的缓震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震鞋底,受力后易发生变形,进而为鞋底提供良好的变形缓震作用,同时稳定性好,抗压抗冲击强度大。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减震鞋底,包括与地面相接触的鞋底下表面,所述鞋底上设有若干个贯穿所述鞋底宽度方向的横向通孔,所述横向通孔沿所述鞋底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鞋底上还设有若干沿所述鞋底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纵向通孔,所述每个纵向通孔与所述每个横向通孔相通,所述横向通孔和所述纵向通孔具有相同的对称面,所述对称面与所述鞋底下表面相互平行;还包括一减震板,所述减震板设置在所述横向通孔的对称面上,且所述减震板在与所述相邻横向通孔或纵向通孔之间的鞋底相对应位置上设有形状相适配的减震孔。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鞋底宽度方向是指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自靠近人体直立时的人体重心的鞋底内侧至远离人体直立时人体重心的鞋底外侧之间的垂直线方向;所述的鞋底长度方向是指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自鞋底后跟至鞋底前掌的直线方向,也是与上述鞋底宽度方向同一平面相互垂直的方向。
[0006]进一步地,所述横向通孔和纵向通孔的截面形状均为正六边形,所述的横向通孔截面形状是指沿平行于上述鞋底长度方向的平面将所述横向通孔切后的断面形状,所述的纵向通孔截面形状是指沿垂直于上述鞋底长度方向的平面将所述纵向通孔切后的断面形状。优选地,所述正六边形的上下两边分别与所述鞋底下表面相平行。如此结构使得横向通孔或纵向通孔的上下两壁最大面积垂直受力并传到冲击力,横向通孔或纵向通孔的其他四壁均与上下两壁呈一定的倾斜角度,受到来自地面或脚底或上下壁传到过来的冲击力后,更易变形,减震效果更强。
[0007]进一步地,所述减震板的材料为热可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热可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简称TPU,是一种鞋底常用的技术材料,具有高韧性有弹性,抗压抗冲击强度高,承载能力大,耐腐蚀等优异性能。
[0008]进一步地,所述横向通孔和所述纵向通孔的纵向高度均为8mm?20mm,相应地横向通孔、纵向通孔以及相邻间的鞋底受力变形的空间更大,经试验产生的缓震作用最为明显。所述纵向高度是指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自鞋底下表面至鞋底穿用时与脚底相接触端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0009]进一步地,所述横向通孔和所述纵向通孔设置在所述鞋底的与后脚跟相对应的位置上。也可以是所述横向通孔和所述纵向通孔设置在所述鞋底的与前脚掌相对应的位置上;更也可以是所述横向通孔和所述纵向通孔设置在所述鞋底的与全脚掌相对应的位置上。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横向通孔和纵向通孔交互相通设置,且截面形状为正六边形,在横向通孔和纵向通孔所在的鞋底受到来自地面或脚部的作用力后,横向通孔、纵向通孔以及相邻两横向通孔或纵向通孔之间的鞋底容易发生变形,且变形空间较大,则能够为鞋底提供的减震作用更加显著,再加上设置在横向通孔和纵向通孔的对称面上的减震板,减震板上设置与相邻两横向通孔或纵向通孔之间的鞋底形状相适配的减震孔,一方面在横向通孔、纵向通孔或相邻两横向通孔或纵向通孔之间的鞋底受力发生变形后,减震孔可以起到防止过度变形和传导分散冲击力的作用;另一方面减震板具有高韧性有弹性、抗压抗冲击强度大等优异性能,能够在鞋底受力的同时也承载分散部分冲击力,并起到对横向通孔、纵向通孔以及相邻两横向通孔或纵向通孔之间的鞋底在受力变形后的平稳性控制作用,防止受力过度后横向通孔或纵向通孔发生永久性变形或塌陷,影响鞋底的减震效果和穿着舒适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实用新型纵向通孔结构示意图;
[0015]图5为本实用新型减震板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横向通孔;2.纵向通孔;3.减震板;30.减震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详细的说明。
[0018]实施例一:
[0019]如图1、4、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减震鞋底,包括与地面相接触的鞋底下表面,所述鞋底上设有若干个贯穿所述鞋底宽度方向的横向通孔1,所述横向通孔I沿所述鞋底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鞋底上还设有若干沿所述鞋底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纵向通孔2,所述每个纵向通孔2与所述每个横向I通孔相通,所述横向通孔I和所述纵向通孔2设置在所述鞋底的与后脚跟相对应的位置上。所述横向通孔I和所述纵向通孔2具有相同的对称面,所述对称面与所述鞋底下表面相互平行,所述横向通孔I和所述纵向通孔2的纵向高度均为20_,相应地横向通孔1、纵向通孔2以及相邻间的鞋底受力变形的空间更大。还包括一减震板3,所述减震板3的材料为热可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所述减震板3设置在所述横向通孔I的对称面上,且所述减震板3在与所述相邻横向通孔I或纵向通孔2之间的鞋底相对应位置上设有形状相适配的减震孔30。
[0020]本实施例中,所述横向通孔I和纵向通孔2的截面形状均为正六边形,所述正六边形的上下两边分别与所述鞋底下表面相平行,如此结构使得横向通孔I或纵向通孔2的上下两壁最大面积垂直受力并传到冲击力,横向通孔I或纵向通孔2的其他四壁均与上下两壁呈一定的倾斜角度,受到来自地面或脚底或上下壁传到过来的冲击力后,更易变形,减震效果更强。
[0021]实施例二:
[0022]如图2、4、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减震鞋底,包括与地面相接触的鞋底下表面,所述鞋底上设有若干个贯穿所述鞋底宽度方向的横向通孔1,所述横向通孔I沿所述鞋底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鞋底上还设有若干沿所述鞋底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纵向通孔2,所述每个纵向通孔2与所述每个横向I通孔相通,所述横向通孔I和所述纵向通孔2设置在所述鞋底的与前脚掌相对应的位置上。所述横向通孔I和所述纵向通孔2具有相同的对称面,所述对称面与所述鞋底下表面相互平行,所述横向通孔I和所述纵向通孔2的纵向高度均为8mm,相应地横向通孔1、纵向通孔2以及相邻间的鞋底受力变形的空间更大。还包括一减震板3,所述减震板3的材料为热可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所述减震板3设置在所述横向通孔I的对称面上,且所述减震板3在与所述相邻横向通孔I或纵向通孔2之间的鞋底相对应位置上设有形状相适配的减震孔30。
[0023]本实施例中,所述横向通孔I和纵向通孔2的截面形状均为正六边形,所述正六边形的上下两边分别与所述鞋底下表面相平行,如此结构使得横向通孔I或纵向通孔2的上下两壁最大面积垂直受力并传到冲击力,横向通孔I或纵向通孔2的其他四壁均与上下两壁呈一定的倾斜角度,受到来自地面或脚底或上下壁传到过来的冲击力后,更易变形,减震效果更强。
[0024]实施例三:
[0025]如图3、4、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减震鞋底,与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区别仅在于:所述横向通孔I和所述纵向通孔2设置在所述鞋底的与全脚掌相对应的位置上,所述横向通孔I和所述纵向通孔2的纵向高度均为8_?20_,所述横向通孔I和所述纵向通孔2在二者两两相交位置处的纵向高度相同,且所述横向通孔I和所述纵向通孔2在与后脚跟相对应位置上的纵向高度比在与前脚掌相对应位置上的纵向高度大。
[0026]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减震鞋底,包括与地面相接触的鞋底下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上设有若干个贯穿所述鞋底宽度方向的横向通孔,所述横向通孔沿所述鞋底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鞋底上还设有若干沿所述鞋底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纵向通孔,所述每个纵向通孔与所述每个横向通孔相通,所述横向通孔和所述纵向通孔具有相同的对称面,所述对称面与所述鞋底下表面相互平行;还包括一减震板,所述减震板设置在所述横向通孔的对称面上,且所述减震板在与所述相邻横向通孔或纵向通孔之间的鞋底相对应位置上设有形状相适配的减震孑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通孔和纵向通孔的截面形状均为正六边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六边形的上下两边分别与所述鞋底下表面相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板的材料为热可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通孔和所述纵向通孔的纵向高度均为8mm?20mm。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通孔和所述纵向通孔设置在所述鞋底的与后脚跟相对应的位置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通孔和所述纵向通孔设置在所述鞋底的与前脚掌相对应的位置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通孔和所述纵向通孔设置在所述鞋底的与全脚掌相对应的位置上。
【文档编号】A43B13/14GK203789253SQ201420230994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7日
【发明者】冯德龙 申请人:冯德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