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力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3951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弹力鞋底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具体公开一种弹力鞋底,鞋底在与后脚跟相对应位置上设有若干贯穿鞋底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正六边形的横向通孔,横向通孔沿鞋底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横向通孔下壁上还设有若干垂直于下壁下限位凸块,上壁在与下限位凸块相对应位置上设有上限位凸块,在下限位凸块至与其相对应的上限位凸块间套接有压缩弹簧。由于横向通孔的截面形状为正六边形,且上壁和下壁分别与鞋底的与地面相接触端面相平行,使得横向通孔受力后发生变形,同时压缩弹簧发生变形,在去力后压缩弹簧迅速反弹并推动变形后的横向通孔回弹,协同增强鞋底的弹力。压缩弹簧被牢牢套装在横向通孔的上限位凸块和下限位凸块之间,在运动中受力或去力时均不会发生横向偏移。
【专利说明】弹力鞋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鞋类【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弹力鞋底。
【背景技术】
[0002]鞋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产品之一。鞋的穿着是否舒适不仅在于鞋垫和鞋帮的柔软舒适度,很大一部分还取决于鞋底的舒适度,尤其是鞋底的能量反弹。能量反弹值,也就是能量回归值,是一个衡量运动鞋鞋底性能的重要标准。所谓能量回归值是指:运动鞋底在冲击到地面之后,由于其受压变形将动能吸收,在其离地之前会因为形状的恢复而将能量释放返还给穿着者,鞋底返还给穿着者的能量所占鞋底所吸收动能的百分值就是能量回归值。为提高鞋底的能量回归值,现有的技术手段是在鞋底加入弹力材料或弹力结构,然而这些弹力结构在受压变形和反弹往复过程中容易发生横向偏移,导致鞋底的平稳性和穿着舒适度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弹力鞋底,能够同时具有良好的弹力性能和平衡稳定性,为鞋底稳定提供较高的能量回归值。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弹力鞋底,所述鞋底在与后脚跟相对应位置上设有若干贯穿所述鞋底宽度方向的横向通孔,所述横向通孔沿所述鞋底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横向通孔的截面形状为正六边形,所述横向通孔包括靠近所述鞋底的与地面相接触端面的且与之相平行的下壁以及与所述下壁相对称设置的上壁,所述下壁上还设有若干垂直于所述下壁向所述上壁方向凸出的下限位凸块,所述上壁在与所述下限位凸块相对应位置上设有向所述下壁方向凸出的上限位凸块,在所述下限位凸块至与其相对应的所述上限位凸块之间固定套接有压缩弹簧。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鞋底与地面相接触端面一般为水平面;所述的鞋底宽度方向是指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自靠近人体直立时的人体重心的鞋底内侧至远离人体直立时人体重心的鞋底外侧之间的垂直线方向;所述的鞋底长度方向是指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自鞋底后跟至鞋底前掌的直线方向,也是与上述鞋底宽度方向同一平面相互垂直的方向;所述压缩弹簧是承受轴向压力的螺旋弹簧,圈与圈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当受到外载荷时弹簧收缩变形,储存变形能,本实用新型中的压缩弹簧形状为中空体,套接于所述上限位凸块和下限位凸块是指上限位凸块和下限位凸块均设置在压缩弹簧的轴向中空部分内。本实用新型由于横向通孔的截面形状为正六边形,且上壁和下壁分别与所述鞋底的与地面相接触端面相互平行,使得横向通孔在运动中受力后承受并传导来自地面或脚部的作用力而发生变形,再结合固接于横向通孔内的若干压缩弹簧,在横向通孔受力变形后,压缩弹簧也发生受力变形,并借助压缩弹簧本身具备的高回弹性,可在去力后压缩弹簧迅速反弹并进一步推动变形后的横向通孔回弹,协同增强鞋底的弹力,运动更舒适更省力。同时,由于压缩弹簧被牢牢套装在横向通孔的上限位凸块和下限位凸块之间,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垂直设置于所述横向通孔内,为鞋底提供垂直纵向上的弹力而不发生偏移。
[0006]优选地,所述鞋底在与后脚跟相对应位置上设有I个沿所述鞋底长度方向延伸的纵向通孔,所述纵向通孔与所述每个横向通孔垂直相接,且所述纵向通孔的最高端与所述横向通孔的上壁、所述纵向通孔的最低端与所述横向通孔的下壁分别同处在与所述鞋底的与地面相接触端面相平行的平面上。采用该改进技术方案后,纵向通孔将所述每个横向通孔分割成两部分,进一步增强相邻两横向通孔或纵向通孔之间的鞋底变形能力,提升鞋底的弹力性能。
[0007]优选地,所述纵向通孔的截面形状为正六边形,所述纵向通孔包括分别与所述鞋底的与地面相接触端面相平行的纵上壁和纵下壁。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横向通孔截面形状是指沿平行于上述鞋底长度方向的平面将所述横向通孔切后的断面形状,所述的纵向通孔截面形状是指沿垂直于上述鞋底长度方向的平面将所述纵向通孔切后的断面形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在上述横向通孔本身已具有的高弹力前提下,运用与横向通孔所述同样的力学原理增强纵向通孔单体的弹性,从而整体上提升鞋底的弹力性能,实现运动的舒适和省力。
[0008]优选地,所述纵向通孔设置在所述鞋底的与后脚跟中心相对应位置上,可将所述每个横向通孔分割成对称的两部分,受力更均匀,鞋底更稳定,弹力效果表现也更佳。
[0009]优选地,所述横向通孔和所述纵向通孔的纵向高度为8mm?15mm,相应地横向通孔、纵向通孔以及相邻间的鞋底受力变形的空间更大,经试验产生的弹力效果最为明显。所述纵向高度是指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自鞋底的与地面相接触端面至鞋底穿用时与脚底相接触端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0010]优选地,所述横向通孔的数量为3个。本实用新型的横向通孔数量可根据具体的鞋底尺码和横向通孔的尺寸设定多个,优选为3个。3个横向通孔沿所述鞋底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鞋底和后脚跟逐渐与地面相接触受力过程中,提供良好的变形,使得在此过程脚部运动的舒适度较好,动作更轻盈。
[0011]优选地,所述每个横向通孔内设有4个上限位凸块和4个下限位凸块,所述压缩弹簧的数量为4个,提升鞋底的弹力。
[0012]优选地,所述上限位凸块和所述下限位凸块的形状为圆柱形。一般而言,压缩弹簧的截面形状多为圆形,当然也有矩形等的。本实用新型压缩弹簧采用常用的圆形,所述上限位凸块和下限位凸块的形状则相应的设置为圆柱形。若压缩弹簧截面形状为矩形或其他时,所述上限位凸块和下限位凸块的形状也可作出相应的变化以达到限位防止压缩弹簧移位。
[0013]优选地,所述上限位凸块的纵向高度为2mm?4mm,所述下限位凸块的纵向高度为2_?4_。本实用新型的上限位凸块和下限位凸块的纵向高度设置目的在于使得压缩弹簧在受力或去力后不会发生横向偏移,始终垂直设立在横向通孔内,保证正常变形和反弹。经试验研究,所述上限位凸块和下限位凸块的纵向高度设为2mm?4mm的作用较为显著。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中所示A-A处的剖视图;[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横向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横向通孔;11.下壁;12.上壁;110.下限位凸块;120.上限位凸块;2.纵向通孔;21.纵下壁;22.纵上壁;3.压缩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详细的说明。
[0019]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弹力鞋底,所述鞋底在与后脚跟相对应位置上设有若干贯穿所述鞋底宽度方向的横向通孔1,所述横向通孔I沿所述鞋底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横向通孔I的截面形状为正六边形,所述横向通孔I的纵向高度为8_?15_,所述横向通孔I包括靠近所述鞋底的与地面相接触端面的且与之相平行的下壁11以及与所述下壁11相对称设置的上壁12,所述下壁11上还设有若干垂直于所述下壁11向所述上壁12方向凸出的下限位凸块110,所述上壁12在与所述下限位凸块110相对应位置上设有向所述下壁11方向凸出的上限位凸块120,所述上限位凸块120和所述下限位凸块110的形状为圆柱形,纵向高度均为2mm?4mm。
[0020]本实用新型还在所述下限位凸块110至与其相对应的所述上限位凸块120之间固定套接有压缩弹簧3。本实用新型由于横向通孔I的截面形状为正六边形,且上壁12和下壁11分别与所述鞋底的与地面相接触端面相互平行,使得横向通孔I在运动中受力后承受并传导来自地面或脚部的作用力而发生变形,再结合固接于横向通孔I内的若干压缩弹簧3,而压缩弹簧3又被牢牢套装在横向通孔I的上限位凸块120和下限位凸块110之间,在横向通孔I受力变形后,压缩弹簧3也发生受力变形,并借助压缩弹簧3本身具备的高回弹性,可在去力后压缩弹簧3迅速反弹并进一步推动变形后的横向通孔I回弹,协同增强鞋底的弹力,运动更舒适更省力。
[0021]本实施例中,所述鞋底的与后脚跟中心相对应位置上设有I个沿所述鞋底长度方向延伸的纵向通孔2,所述纵向通孔2与所述每个横向通孔I垂直相接,所述纵向通孔2的截面形状为正六边形,纵向高度为8mm?15mm。所述纵向通孔2包括分别与所述鞋底的与地面相接触端面相平行的纵上壁22和纵下壁21,所述纵上壁22与所述横向通孔I的上壁12位于同一鞋底高度上,所述纵下壁21与所述横向通孔I的下壁11位于同一鞋底高度上。采用该改进技术方案后,纵向通孔2将所述每个横向通孔I分割成两部分,进一步增强相邻两横向通孔I或纵向通孔2之间的鞋底变形能力,提升鞋底的弹力性能。
[0022]本实施例中,所述横向通孔I的数量为3个,所述每个横向通孔I内设有4个上限位凸块120和4个下限位凸块110,所述压缩弹簧3的数量为4个。本实用新型的横向通孔I数量可根据具体的鞋底尺码和横向通孔的尺寸设定多个,优选为3个。3个横向通孔沿所述鞋底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鞋底和后脚跟逐渐与地面相接触受力过程中,提供良好的变形,使得在此过程脚部运动的舒适度较好,动作更轻盈。
[0023]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弹力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在与后脚跟相对应位置上设有若干贯穿所述鞋底宽度方向的横向通孔,所述横向通孔沿所述鞋底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横向通孔的截面形状为正六边形,所述横向通孔包括靠近所述鞋底的与地面相接触端面的且与之相平行的下壁以及与所述下壁相对称设置的上壁,所述下壁上还设有若干垂直于所述下壁向所述上壁方向凸出的下限位凸块,所述上壁在与所述下限位凸块相对应位置上设有向所述下壁方向凸出的上限位凸块,在所述下限位凸块至与其相对应的所述上限位凸块之间固定套接有压缩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力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在与后脚跟相对应位置上设有I个沿所述鞋底长度方向延伸的纵向通孔,所述纵向通孔与所述每个横向通孔垂直相接,且所述纵向通孔的最高端与所述横向通孔的上壁、所述纵向通孔的最低端与所述横向通孔的下壁分别同处在与所述鞋底的与地面相接触端面相平行的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力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通孔的截面形状为正六边形,所述纵向通孔包括分别与所述鞋底的与地面相接触端面相平行的纵上壁和纵下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力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通孔设置在所述鞋底的与后脚跟中心相对应位置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力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通孔和所述纵向通孔的纵向高度为8mm?15mm。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弹力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通孔的数量为3个。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弹力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横向通孔内设有4个上限位凸块和4个下限位凸块,所述压缩弹簧的数量为4个。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弹力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位凸块和所述下限位凸块的形状为圆柱形。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弹力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位凸块的纵向高度为2mm?4mm,所述下限位凸块的纵向高度为2mm?4mm。
【文档编号】A43B13/18GK203789258SQ201420230997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7日
【发明者】冯德龙 申请人:冯德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