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出汗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38663阅读:796来源:国知局
控制出汗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抗汗领域。本发明特别涉及对人体出汗的控制以及实现该目的的组合物和分配器。



背景技术:

已经发明出多种方法来治疗出汗。近年来,市场上选择的方法已经采用铝和/或锆的收敛剂盐,例如水合氯化铝。这样的材料通过堵塞汗腺管从而减少人体表面上的出汗量而起作用。

还设计出许多应用于化妆品组合物的分配器,所述化妆品组合物包括乳霜、凝胶或软固态形式的止汗剂。

ep2243720a1(nossbaum等,2010年)披露了一种分配粘性物质的装置,其具有包括驱动螺母的驱动机构和包括柱塞的排出部件。该装置适用于牙膏或肥皂。

us5336005(schwanstabiloschwanhaeusser,1994年)披露了一种用于通过螺纹轴轴向移位的可展开粘性材料的涂抹器装置。当涂抹器的前端移除时,螺纹轴通过弹簧返回到其起始位置处。

us6071027(l’oreal,2000年)披露了一种涂抹器保持器装置,其包括推进器机构,其能够被致动从收存位置转到活动位置。推进器机构在轴向管道内驱动涂抹器,并且当头部从保持器移除时可以返回到其收存位置。

但一般很少报道在源头治疗出汗的方法,即减少从汗腺分泌出的出汗,特别是外分泌腺的分泌圈分泌出的出汗。

wo02/011690(unilever)披露了一种止汗方法,其中钙通道连同外分泌腺的分泌圈细胞均被堵塞,借此控制源头处产生的出汗。

us8618160b2(roseu)披露了包含有格隆溴铵(glycopyrrolate)、毒蕈碱抗胆碱的擦拭物,用作多汗症的治疗。

某些抗胆碱的药物也用来治疗多汗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这些药物包括(奥昔布宁)、(溴丙胺太林)和(苯扎托品)。

us2008/0207737(zinger)披露了一种有益于止汗并包含不同水平的奥昔布宁的局部组合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能够通过局部输送不堵塞孔的出汗抑制剂来控制人的出汗。此外,所述局部输送可以在用户的手指不与不堵塞孔的出汗抑制剂接触的情况下实现。这对消费者而言更加方便,更加卫生。

本发明通常通过减少其源头的汗液产生来起作用,所述源头即汗腺特别是外分泌腺的分泌圈。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组合物的产品及其分配器,该组合物是剪切率为16/s时粘度在3000mpa.s至5200mpa.s之间的凝胶、乳膏或软固体,包括不堵塞孔的出汗抑制剂,并且所述分配器包括圆顶形施用器表面,其曲率半径从位于其顶部/中心的最大25至60mm减小到距离其顶部/中心1cm距离处的最大值的75-95%的值。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用来治疗出汗、特别是过量出汗的产品。为了避免疑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包括可能的美容的、医疗的或药物用途。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出汗、特别是控制过度出汗的美容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使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产品。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可以替代地描述为提供一种控制出汗、特别是过度出汗的美容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利用分配器来施加组合物,这里所述组合物包括不堵塞孔的出汗抑制剂,所述分配器包括圆顶形施用器表面,其曲率半径从位于其顶部/中心处的最大值25至60mm减小到距离其顶部/中心1cm处的最大值的75-95%的值。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适用于本发明的任何前述方面的分配器的制造方法。

这里,美容方法指涉及美容处理和/或美容组合物的方法,该处理或组合物不包括医疗或药物成分。

这里,过度出汗应当被理解为指称为多汗症的状况。

在人体表面即人体皮肤上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和处理是最有益的。当用于人体的腋下区域时,其特别有价值。用作本发明一部分的分配器被设计为在用于人体的腋下区域时特别有效。与用于腋下区域相关的本发明的特征之一是分配器的圆顶形施用器表面。

根据本发明,用作本发明一部分的分配器局部输送不堵塞孔的出汗抑制剂。

不堵塞孔的出汗抑制剂优选是抗胆碱物质,例如奥昔布宁。

通过使用组合物的特定粘度和圆顶形施用器表面的曲率半径,发明人已经发现可以实现对包含不堵塞孔的出汗抑制剂的凝胶、乳膏或软固体的最佳输送。

本发明的组合物特征和施用器特征的组合使得组合物能够极好地保持在施用器表面并且以高效率被输送。不希望受理论束缚,令人相信的是这些特征提高了不堵塞孔的出汗抑制剂向其目标的输送,该目标通常是位于皮肤表面以下特别是在腋下区域的外分泌腺。通过使用本发明,输送作为抗胆碱剂的不堵塞孔的出汗抑制剂是特别有效的。

不堵塞孔的出汗抑制剂优选是抗胆碱剂,更优选是奥昔布宁。

用于输送组合物不堵塞孔的出汗抑制剂的组合物是在剪切率为16/s时粘度在3000mpa.s至5200mpa.s之间的凝胶、乳膏或软固体。优选地,组合物的粘度为3500mpa.s至5000mpa.s,更优选地是4000mpa.s至4600mpa.s。

剪切率为16/s等于组合物通常在其被挤压到凸形施用器表面上时经受的剪切率,并且与组合物在此时和紧随其后的流动性质高度相关。

进一步优选地组合物在剪切率为4240/s时粘度为60mpa.s至80mpa.s,更优选地组合物在剪切率为4240/s时粘度为64mpa.s至74mpa.s。剪切率为4240/s等于组合物通常从凸形施用器表面转移到人体表面时经受的剪切率,并且与组合物在此时的流动性质高度相关。

这里,粘度是在25℃和1个大气压下测量的。

这里,根据本发明的分配器可以同样被认为是“施用器”,这是因为它们的预期功能都是对包含在其内的组合物进行分配和施用。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这里的“施用”应被视为施用于人体表面。

这里,优选直接施用于人体表面。特别优选的是,施用不涉及要施用的组合物与执行施用的人的手指的接触。

这里,“单位剂量”应当被理解为由分配器/施用器固定的剂量。优选地,用户不能调节单位剂量的量,从而将分配的量限制在单位剂量的倍数。剂量的固定,特别是当用户不能调节该剂量时,有助于控制需要使用本发明的个体的治疗。

位于分配器上端的圆顶形施用器表面对于将具有所指示粘度的凝胶、乳膏和软固体施加到腋下区域是特别有用的,特别是对于具有优选范围内的粘度的组合物。这是真实的,因为这样的组合物在施用器表面上很好地展开,而且被保持,从而能够有效地按摩到腋下的皮肤中。圆顶形施用器表面具有指定的形状,以增强这些好处。

圆顶形施用器表面的曲率半径从位于其顶部/中心处25至60mm的最大值减小到距离其顶部/中心1cm距离处的最大值的75-95%的值。优选地,圆顶形施用器表面的曲率半径在距离其顶部/中心1.5cm至2.5cm之间的距离处下降到其最大值的10-25%的值。该尺寸增强了组合物的展开和保持以及在人体腋下区域的施用。

优选地,施用器表面的曲率半径无论从其顶部/中心径向向外的哪个方向延伸都以相同的比率和相同的程度减小。

这里,“圆顶形”指三维凸面,不限于具有球体一部分的外表面形状的圆顶面;实际上,这种表面被变化的曲率半径要求排除在外。

这里,圆顶的顶部/中心是位于其顶部并且位于径向即水平的平面中心。

这里,指示为距圆顶的顶部/中心的距离被测量为沿圆顶表面的最小距离。

圆顶形施用器表面的直径通常为3cm至6cm,这增强了组合物输送至皮肤,特别是腋下区域,并将出汗抑制剂输送至其目标。

在优选实施例中,圆顶形施用器表面是光滑的,即它没有凹陷或凸起,例如脊或块。

非常优选的是,施用器表面包括用于从内部容纳的储存器释放出组合物的孔。在优选实施例中,该孔居中位于圆顶形施用器表面的顶部,即位于圆顶的顶部/中心。

在某些实施例中,施用器表面包括用于从内部容纳的储存器释放出组合物的多个孔。这样的实施例可以易于组合物流动到施用器表面上。

上一段落中描述的内部容纳的储存器优选是可更换的再填充筒,优选容量为1至50ml,更优选为2至15ml,最优选为2至10ml。

施用器表面优选被可移除的顶盖覆盖。这有助于减少待分配组合物的潜在的蒸发损失,这又有助于其粘度稳定性和流动性能。当顶盖的内表面上具有凹坑时,这些益处将进一步增强,这是因为在顶盖处于适当的位置时,顶盖的凹坑压靠施用器表面中的分配孔。

使用时,可更换的再填充筒位于分配器内。它具有通常为圆柱形的主体,在其基部具有活塞密封。

非常优选存在一通道,其用作将再填充筒中的组合物转移到施用器表面的装置。该通道的最小横截面积优选为至少1.0mm2,更优选为至少1.5mm2,最优选为至少3.0mm2

这里,“通道的最小横截面积”是通道沿其整个长度从再填充筒到施用器表面的最小横截面积。该尺寸或者可以被认为是通道的最小孔径面积。

如上所述的最小孔径面积是有关联性的,因为它们对组合物的输送产生影响。欲由本发明的分配器施用的组合物所具有的粘度使得其难以通过窄孔。为此,再填充筒和施用器表面之间的通道必须不能太窄。应当清楚的是组合物的粘度越高,特别是当粘度是从……到……时,更重要的是具有的通道的最小横截面积优选为至少1.0mm2,更优选为至少1.5mm2,最优选为至少3.0mm2

当通道过窄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再填充筒和通道内压力高,这导致可能出现泄漏,使得组合物缓慢地分配到施用器表面上,并且当组合物通过通道时剪切变稀,导致其不良地保持在施用器表面上。

在优选实施例中,分配器包括一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包括拨盘单元和柱塞。该驱动机构用于迫使来自可更换填充筒的组合物通过通道并到达凸形的施用器表面上。

在这样的实施例中,拨盘单元在第一方向的旋转通常导致柱塞轴向向上前进。柱塞作用在可更换填充筒的基部上的活塞密封上,并且当其如此前进时,其迫使活塞密封向上,组合物离开填充筒并经由填充筒和施用器之间的通道流入到施用器表面上。

拨盘单元通常位于分配器的基部上。

拨盘单元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的旋转通常是相对于柱塞重新设置拨盘单元以准备进一步推进柱塞。重要地,在第二方向上的旋转不会引起柱塞显著的轴向运动。优选地,拨盘单元在第二方向上的旋转不会引起柱塞显著的旋转运动。

这里,“柱塞显著的轴向运动”应当被理解为指大于柱塞长度5%的运动。

这里,“显著的旋转运动”应当被理解为10°以上的旋转。

在优选实施例中,拨盘单元在第二方向的旋转不会引起柱塞5°以上的旋转运动。在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拨盘单元在第二方向的旋转不会引起柱塞的任何旋转运动。

在拨盘单元沿第二方向旋转的过程中限制柱塞的旋转运动是有利的,这是因为它简化了驱动机构并使其更加坚固。

在优选实施例中,拨盘单元在第二方向的旋转是由扭力弹簧引起的,当施加使拨盘单元在第一方向上转动的扭矩被释放时,该扭力弹簧迫使拨盘单元返回到其起始位置。该特征极大地增强了分配器的易用性。

在优选实施例中,拨盘单元的第一旋转方向是逆时针方向,第二旋转方向是顺时针方向。

这里,术语“顺时针”和“逆时针”应当被理解为从上方观察时与分配器和/或其部件相关。

在优选实施例中,拨盘单元的旋转受到止动面的限制,这些面在拨盘单元沿其第一方向的最远旋转处彼此抵靠,并且将旋转运动限制为优选小于180°,更有选小于120°,最优选在45°和120°之间。

止动面在使用时优选在与拨盘单元旋转联接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与柱塞上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间起作用。

在优选实施例中,在拨盘单元沿其第一方向旋转时,不可旋转地锁定到拨盘单元上的“前进”棘齿与柱塞上的“前进”棘齿相互作用,以使柱塞轴向向上升高。

前进棘齿通过其上表面与前进棘齿的下表面的接触与前进棘齿相互作用。

柱塞上的前进棘齿优选从其外表面突出并且在第一方向上围绕柱塞的外表面螺旋地向下倾斜,该“第一方向”与参照拨盘单元旋转的前述方向相同。棘齿彼此等距地堆叠,每个都围绕柱塞的外表面倾斜。

在优选实施例中,具有不可旋转地锁定到拨盘单元的第二“止回”棘齿,其与柱塞上的第二组“止回”棘齿相互作用,以防止当拨盘单元在其第二方向旋转时柱塞的显著向下运动。

当存在时,柱塞上的止回棘齿从其外表面突出,并且每个棘齿均处于一水平面内,所述棘齿在其所在的组中彼此等距地堆叠。

在包含如上所述的止回棘齿的实施例中,优选的是,拨盘单元在其第二方向上的旋转不会导致柱塞的轴向运动大于止回棘齿之间的轴向距离的50%。

为了有助于驱动机构的有效运行,优选前进棘齿和止回棘齿之间的轴向距离近似相等。

在优选实施例中,柱塞上的止回棘齿位于的部分径向上高于支撑着前进棘齿的部分。

在特别坚固的实施例中,有两个升高部分,它们对角相对地支撑着止回棘齿,并由两个支撑着前进棘齿的下部分隔开,这里所述棘齿如前述段落所述。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还有两个设计成与止回棘齿相互作用的对角相对的止回棘齿,以及设计成与止回棘齿相互作用的两个前进棘齿,每个棘齿如前所述,并且优选具有已经描述的可选/优选特征。

为了提高驱动机构的有效运行,优选的是,当所述止回棘齿与柱塞一起通过前进棘齿升高时,止回棘齿能够卡扣到柱塞上的下一个下方止回齿上。

为了提高驱动机构的有效运行,优选的是,当拨盘单元沿其第二方向旋转时,前进棘齿能够卡扣到柱塞上的下一个下方前进齿上。

在优选实施例中,前进棘齿和止回棘齿都是棘齿套的一部分,所述棘齿套以独立于拨盘单元的方式模制,但是在分配器的组装期间以不可旋转地固定的方式插入到拨盘单元中。这种布置简化了分配器的制造。

可更换的填充筒优选保持在圆柱形主体内的保持单元或“再填充保持器”中。

外部主体优选包含剂量计数器,通过所述主体中的窗口可以看到计数器上的读数。如上所述,剂量计数器优选轴向固定于柱塞,使得其与柱塞一起上升和下降。

在优选实施例中,如上所述的柱塞经历旋转运动以允许从驱动机构脱离,并且柱塞回复原位以准备装载新的可更换的填充筒。这种旋转相对于外部主体,并且也相对于驱动机构。在执行该旋转运动时,柱塞优选在复位弹簧的影响下退回到其起始位置。当使用时,复位弹簧通常是压缩弹簧,优选作用在柱塞和用于可更换的填充筒的保持单元之间。

上述柱塞的旋转运动优选通过支撑着施用器表面的施用器头部的旋转来实现。进一步优选的是该旋转允许施用器头部与圆柱形主体分离,并允许包含在其内的填充筒的更换。

支撑施用器表面并且可以移除和更换的施用器头部是根据本发明的分配器的非常优选的特征。优选地,施用器头部通过施加器头部上的一个或多个(优选两个)卡口凸耳插入圆柱体上的相应卡口轨道而可逆地保持在圆柱形主体上,反之亦然。

在优选实施例中,如上一段落中所述的可拆卸的施用器头部包括用于从圆柱形主体或圆柱形主体内的再填充保持器提起可更换的填充筒的装置。这使得可以将再充填筒(12)从再填充保持器(39)移除,而不需要消费者接触在再填充筒(12)的端部可能暴露的组合物。用于提升可更换的填充筒的典型装置是从施用器头部的下侧突起的夹子,其与填充筒上的保持边缘相互作用以在两者之间提供轻的轴向结合。

当填充筒包含具有不希望接触到手指的成分的组合物时,特别有利的是具有可拆卸的涂抹器头部,其包括用于从圆柱形主体或圆柱形主体中的再填充保持器提升可替换填充筒的装置。当成分是不堵塞孔的出汗抑制剂时更是如此,因为这些成分被设计成透过皮肤并且,无论是局部还是全身,如果通过手指的皮肤被吸收可能会产生不期望的影响。

当施用器头部的旋转引起柱塞的旋转运动时,这优选通过施用器头部与用于可更换的填充筒的保持单元的相互作用来实现,保持单元与柱塞花键连接以防止其间的旋转运动。

施用器头部和用于可更换的填充筒的保持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前者能够使后者旋转,优选通过前者的接合突出部装配到后者的接合凹槽内来实现,反之亦然。

这里,对于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提及的第一和第二旋转运动期间,所称的拨盘单元的旋转是相对于分配器的外部主体并且也相对于柱塞。

这里,当存在于分配器内时,所称的柱塞的轴向运动是相对于分配器的外部主体并且也相对于可更换的填充筒的主体。

这里,诸如“顶部”和“底部”,“向上”和“向下”,“上”和“下”,“竖直”和“水平”之类的定向术语应理解为当分配器直立在水平表面上施用器头部最高时与分配器和/或其部件相关,除非另有说明。分配器(1)的“前”应理解为涉及支撑着下面描述的剂量计数器(22)的(弯曲)面。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基部”应理解为具有与术语“底部”相同的含义。

优选的是,凸形施用器表面是可以被移除和更换的施用器头部的一部分。

附图说明

现在将对适用于本发明一部分的分配器进行详细描述。附图示出了该特定分配器的特征,但是应当理解的是,在此详细描述的每个特征是根据如权利要求中所限定的本发明使用的分配器的独立优选特征。

图1示出了具有覆盖在轮廓上的曲率梳的施用器头部(2)的横截面形状。

图2示出了当距其顶部/中心的距离增加时施用器头部(2)的曲率半径变化。

图3是处于分配器预致动状态时,从分配器(1)的前部观察的外部视图,图4是穿过分配器(1)的纵向横截面。

图5是从前部观察的分配器(1)的施用器头部(2)的视图;图6是从下面观察的施用器头部(2)的稍偏斜的视图,图7是穿过施用器头部(2)的横截面。

图8,9和10示出了圆柱形主体(3)。图8是从前面略微升高的视图;图9是有些偏斜的纵向横截面,图10是从侧面和底部观察的视图,并且还示出了拨盘弹簧(34)。

图11,12和13是存在于圆柱形主体(3)内的再填充保持器(39)的视图。图11是从侧面及上方观察的视图。图12是从下方观察的视图,图13是稍微倾斜的纵向横截面图。

图14是存在于圆柱体(13)内的“柱塞”(47)的视图,图15是其(从不同的视角)和相关联的复位弹簧(57)的横截面图。

图16是用作所示实施例一部分的剂量计数器(22)的视图。

图17是与柱塞(47)一起使用并且也保持在圆柱形主体(13)内的棘齿套(28)的视图。

图18是从侧面和上方观察的拨盘单元(4)的视图。

图19是与分配器(1)一起使用的再填充筒(12)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3和图4示出了分配器(1)的关键部件以及它们如何相互关联。分配器(1)包括附接到圆柱形主体(3)上端的施用器头部(2),圆柱形主体(3)的下端又连接到拨盘单元(4)。在圆柱体(3)内,存在多个在此进一步描述的部件。在施用器头部(2)的顶部上具有一个可拆卸的顶盖(5),这可以帮助减少用作分配器(1)的一部分的再填充筒(12)内的组合物的蒸发损失。

施用器头部(2)的曲率半径的变化如图1和图2所示。图1表示施用器表面在其顶部/中心具有42.304mm的最大曲率半径,并且在其外边缘减小到最小值5.488mm。无论是沿从其顶部/中心向外移动的哪个方向,曲率半径都以相同的比率和相同的程度减小。

覆盖在图1所示轮廓上的曲率梳示出了圆顶轮廓上的不同点处的曲率。梳子的每个“齿”的长度表示相对于圆顶上的其他点在该点处的曲率,齿的长度与曲率半径成反比。

图2示出了施用器头部(2)的圆顶形表面的变化的曲率半径。随着距离中心的径向距离的增加,曲率半径平滑减小。此外,随着距离中心的径向距离的增加,曲率半径的减小率(以度/mm计)增加。不参考随着圆顶形表面合并到圆柱形主体(2)的竖直面中而增加的曲率半径。

应当理解的是,图2所示的施用器头部(2)的表面上指示的区域不表示相同曲率半径的区域,其中当从一个区域移到下一个区域时,曲率半径突然变化。相反,随着距离中心的径向距离增加,表面的曲率半径平滑减小。从中心向外示出的区域表示以下曲率半径:

从42.3降至20.0毫米:z1区;

从20.0降到13.1毫米:z2区;

从13.1降至9.7毫米:z3区;

从9.7降至7.7毫米:z4区;

从7.7降至6.4毫米:z5区;和

从6.4降至5.5毫米:z6区。

施用器头部(2)还在图5,6和7中示出。施用器头部(2)包括平滑的凸形外部上表面(6)和从其悬垂的周边裙部(7)。上表面(6)被中心孔(8)穿透,当分配器(1)被致动时,组合物通过该中心孔(8)被推进。

周边裙部(7)以均匀的外径向下悬垂一距离,然后,跟随环形凹部(9),从裙部(7)的外表面径向向外突出有环形凸缘(10)。凸缘(10)的宽度与设计成配合在施用器头部(2)顶部上的可移除盖(5)的下边缘的厚度相匹配。

从环形凸缘(10)向下移动时,周边裙部(7)的外径变窄,直到其与裙部(7)的环形凹部(9)的上方相似。如图7所示,周边裙部(7)的内径(i.d.)对于裙部(7)的整个深度保持大致恒定。

图6示出了在施用器头部(2)的下侧(6a)上从中心孔(8)周围悬垂有圆柱形再填充密封突起(11)。所述再填充密封突起(11)用于与分配器(1)的再填充筒(12)接合(见下文)。

从再填充保持突起(13)的径向外侧,也在施用器头部(2)的下侧(6a)上,悬垂有圆柱形再填充保持突起(13)。从该突起(13)的内表面,在其下端处突出有两个对角相对的再填充夹(14),它们有助于将再填充筒(12)保持在再填充保持突起(13)中(见下文)。

从再填充保持突起(13)的径向外侧,也在施用器头部(2)的下侧(6a)上,悬垂有两个对角相对的再填充保持器接合突片(15)连同各种支撑壁(16)。当需要更换再填充筒(12)时,再填充保持器接合突片(15)与再填充保持器(39)相互作用并提供重要功能(见下文)。

从周边裙部(7)的内表面(7a)开始突出两个对角相对的卡口凸耳(17),其用于将施用器头部(2)固定到圆柱形主体(3)上,除了当再填充筒(12)正在更换之外(见下文)。

圆柱形主体(3)

图8,9和10示出了圆柱形主体(3)的特征。这些将在以下段落进一步描述。

在上端,在圆柱形主体(3)的外表面上具有施用器头套(18),其被设计成通过与其周边裙部(7)的内表面(7a)紧密接触来保持施用器头部(2)。

施用器头套(18)在其上端的外表面上具有切除部分(19)。切除部分(19)延伸到在施用器头套(18)外表面上的两个对角相对的卡口轨道(20)中。当把施用器头部放置在圆柱形主体(3)的顶部上时,这些卡口轨道(20)接受并保持施用器头部(2)的卡口凸耳(17)。卡口轨道(20)被设计成允许卡口凸耳(17)在从上方插入时能够被接近,施用器头部(2)顺时针旋转则将卡口凸耳(17)锁定到卡口轨道(20)中,并防止施用器头部相对于圆柱形主体(3)的轴向运动。当需要移除施用器头部(2)时(通常是当再填充单元需要更换时),施用器头部(2)逆时针旋转,然后可以提起施用器头部(3)的卡口凸耳(17)使其离开圆柱形主体(3)的卡口轨道(20)。

在圆柱形主体(3)的前部的中心,仅在图3中示出,附有控制面板(21)。控制面板(21)限定出剂量窗口(21a),通过该剂量窗口可以观察剂量计数器(22)上的读数(见下文)。剂量计数器(22)位于由圆柱形主体(3)的内壁(3a)限定的剂量计数器的切除部分(23)内。

当分配器(1)的再填充筒(12)已满时,剂量计数器(22)大体位于上述控制面板(21)的后面,尽管其确实大大伸到所述板(21)下面。

剂量计数器切除部分(23)包括在部分(23a)和部分(23b)中贯穿圆柱形主体(3)的整个深度的间隙,部分(23a)位于圆柱形主体(3)的前面受控制面板(21)的约束,部分(23b)在控制面板(21)的下方;两个部分(23a和23b)在圆柱形主体(3)的前部由加厚部分(3b)分开。

圆柱形主体(3)从其外表面向其底部径向突出的另一个特征是拨盘套筒肋(24),其主要负责将拨盘单元(4)轴向固定到圆柱形主体(3)的基部。

朝向圆柱形主体(3)的基部,具有两个对角相对的径向凹槽(25),它们用作保持棘齿套(28)的保持叶片(27)的接合凹部(83)的旋转通道(见下文)。每个旋转通道(25)在其顺时针的径向面上被“设定止挡面”(29)限定,并且在其逆时针的径向面上由“剂量结束止挡面”(30)限定。这些止挡面(29)和(30)与拨盘单元(4)上的相应面相互作用以限制其相对旋转。

上述“径向凹槽”的后壁形成从中心内水平平台(32)的边缘向圆柱形主体(3)的基部悬垂的圆柱形壁(31)的一部分。在中心内水平平台(32)的边缘与圆柱形主体(3)的外壁(3c)之间存在水平间隙,在此限定出旋转通道(25)。该间隙允许拨盘单元(4)和棘齿套(28)之间必要的联接。

在圆柱形壁(31)内,并且也从内平台(32)悬垂,具有内部圆柱形壁(33)。内部圆柱形壁(33)比“外部”圆柱形壁(31)稍微更向下悬垂,即它具有稍微更大的深度。这对于将拨盘单元(4)轴向地结合到圆柱形主体具有影响(见下文)。

图10示出了围绕内圆柱形壁(33)缠绕有拨盘弹簧(34)。拨盘弹簧(34)是扭簧,在拨盘单元(4)和圆柱形主体(3)之间提供顺时针旋转恢复力。拨盘弹簧(34)的下端由拨盘弹簧保持通道(35)保持在拨盘单元(4)中,可随其旋转。拨盘弹簧(34)的上端固定地保持在圆柱形主体(3)的底部上的拨盘弹簧反作用面(36)上。

上述(外)圆柱形壁(31)的一个部分(其中它是旋转通道(25)的一部分)限定出用于拨盘弹簧(34)的拨盘弹簧切除部(37)。圆柱形壁(31)的该部分的深度较小,拨盘弹簧(34)的下端能够在其下方通过并当拨盘单元(4)通过旋转力如此转动时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然后当弹簧所产生的旋转张紧被释放时,旋转回到其起始位置。

圆柱形主体(3)的内壁(3a)上的特征最好地示出在图9中。从顶部内边缘突出的是四个再填充保持器夹(38),其用于保持用于作为本实施例的一部分的可更换的再填充筒(12)的再填充保持器(39)。还有助于保持再填充保持器(39)的是在再填充保持器夹(38)下方从圆柱形主体(3)的内壁(3a)向外伸出短距离的四个凸缘(38a)。

圆柱形主体(3)的内壁(3a)限定出分配器(1)的其它部件的限制特征。因此,朝向所述内壁(3a)的顶部具有两个对角相对的凹部,其用作用于再填充保持器(39)的旋转限制凹部(40),即,它们限制再填充保持器(39)相对于圆柱形主体(3)的旋转。这些旋转限制凹部(40)位于剂量计数器切除部分(23)和与其对角相对的剂量计数器抗旋转花键(41)的上方。

圆柱形主体(3)的内壁(3a)限定出朝向所述内壁(3a)的顶部的两个对角相对的凹槽,其用作“止动凹部”(42)。这些止动凹部(42)位于与支承着旋转限制凹部(40)的对角线正交的对角线上。止动凹部(42)用于容纳从再填充保持器(39)的顶部处的套环(44)向下突出的制动臂(43)。在它们的径向中心处,每个止动凹部(42)具有稍微向外突出的竖直定向的肋(42a)(见下文)。

朝向圆柱形主体(3)的内壁(3a)底部并且完全围绕其延伸,具有用作棘齿套(28)的轴向支承的窄且向内突出的径向搁架(45)。

从圆柱形主体(3)的中心内水平平台(32)的中心向上突出,具有用于柱塞(47)的中心凸台(46)(见下文)。中心凸台(46)在其基部为圆柱形,但对于其大部分长度而言具有十字形横截面。

在圆柱形主体(3)内部或部分位于圆柱形主体(3)内部,还有本文进一步描述的分配器(1)的其他关键部件。这些关键部件包括保持用于分配器(1)的再填充筒(12)的再填充保持器(39);“柱塞”(47),其用于压迫来自再填充筒(12)的流体产品和当拨盘单元(4)相对于圆柱形主体(3)逆时针转动时迫使柱塞(47)向上的“棘齿套”(28)。

图4、图11、图12和图13中示出了再填充保持器(39)。再填充保持器(39)包括圆柱体(49)和从其上边缘水平扩展的环形套环(44)。再填充保持器(39)的圆柱体(49)在其中心处是中空的,并且中空部被设计成容纳与分配器(1)一起使用的再填充筒(12)。

从再填充保持器(39)的圆柱体(49)的上边缘径向扩展的套环(44)包括在其外圆周处向下悬垂的环形套筒(50)。环形套筒(50)具有向外倾斜的环形檐(51)。这用于将再填充保持器(39)轴向保持在分配器(1)的圆柱形主体(3)内,环形檐(51)装配在再填充保持器夹(38)和从圆柱形主体(3)的内壁(3a)突出的凸缘(38a)之间。

从环形套筒(50)向下突出的是两个对角相对的制动臂(43),其与圆柱形主体(3)的内壁(3a)中的止动凹部(42)接合。制动臂(43)具有向外指向的截头v形横截面。制动臂(43)的径向外端和圆柱形主体(3)的止动凹部(42)中心的竖直定向的肋(42a)提供抵抗一个相对于另一个自由旋转的阻力。当再填充保持器(39)[通过施用器头部(2)的旋转而]转动时,制动臂(43)被迫作用在从圆柱形主体(3)的止动凹部(43)突出的肋(42a)上,提供对所述旋转的阻力。

圆形套环(44)的顶面限定出用于保持施用器头部(2)的接合突片(15)的两个对角相对的接合凹部(52)。接合凹部(52)在与制动臂(43)从圆形套环(44)悬垂的位置附近的径向位置处插入到圆形套环(44)中。施用器头部(2)的接合凸片(15)与再填充保持器(39)的接合凹部(52)的相互作用在这些部件之间提供不可旋转地锁定。

沿着再填充保持器(39)的圆柱体(49)的外表面向下延伸的是两组对角相对的“柱塞花键”(52a)。这些花键(52a)与下面详细描述的柱塞(47)中的凹部(53)相互作用,并将柱塞(47)抗旋转地锁定到再填充保持器(39),而不会妨碍两者的相对轴向运动,这对分配器(1)的功能来说是必要的。

从环形套筒(50)径向向外突出的是两个对角相对的凸部(53a)。这些凸部(53a)存在于与支撑制动臂(43)和接合凹部(52)的对角线正交的对角线上。凸部(53a)通过与圆柱形主体(3)的旋转限制凹部(40)的相互作用限制再填充保持器(39)相对于圆柱形主体(3)的旋转(见上文)。

再填充保持器(39)的凸部(53a)在圆筒形主体(3)的旋转限制凹部(40)内的旋转限制限定了制动臂(43)在圆筒形主体(3)的止动凹部(42)内的旋转限制。此外,这些特征组的旋转限制对应于施用器头部(2)的卡口凸耳(17)在切入圆柱形主体(3)外表面的卡口轨道(20)内的转动的旋转限制。

图13示出了靠近再填充保持器(39)的圆柱体(49)的底部处,具有向内突出的径向搁架(54)。在该径向搁架(54)的顶部以规则的角度间隔坐落有用作再填充筒(12)的底部的轴向支承的六个再填充止动花键(55)。

在径向搁架(54)的下方,圆柱体(49)的外表面具有凹入段(56),该凹入段具有减小的内径和外径。圆柱体(49)的该部分(56)用作可选的压缩弹簧(57)的保持凸台,其作为复位弹簧作用在再填充保持器(39)和柱塞(47)之间,从而将柱塞(47)向下偏置。

在圆柱形主体(3)内具有柱塞(47)。其如图4、14和15所示。

图15是还示出了复位弹簧(57)的相对位置的横截面图。

柱塞(47)包括围绕着内圆柱形凸台(59)的外圆柱形外壳(58),该内圆柱形凸台(59)沿其中心轴线是中空的。圆柱形凸台(59)的顶部为稍微突出到周围的外圆柱形外壳(58)上方的驱动面(60)。内圆柱形凸台(59)和外圆柱形外壳(58)共享公共轴线并且在其基部处通过复位止动面(61)联接。内圆柱形凸台(59)的底部在复位止动面(61)内是敞开的,以允许接近圆柱形主体(3)的中心凸台(46)。

外圆柱形外壳(58)在其外表面上包括两种类型的齿:前进式螺旋齿(62)和止回式水平齿(63)。

在外圆柱形外壳(58)的外表面上对角地相对地设有两组止回水平齿(63),并且每组延伸约40°的角距离。

止回齿(63)具有三角形横截面,并且每个齿在垂直于中心轴线的平面中,即在水平面中,并且每组均包括彼此等距地上下叠置的齿。

还有两组前进式螺旋齿(62)在外圆柱形外壳(58)的外表面上对角地相对。这些齿比止回齿(63)具有更大的径向延伸,每个齿延伸约80°的角距离。

前进式螺旋齿(62)具有三角形横截面并且围绕外表面沿逆时针方向螺旋地向下倾斜。每组前进式螺旋齿(62)均包括彼此等距地上下叠置的齿。

止回齿(63)和前进式螺旋齿(62)具有(大致)相同的横截面径向高度,并且对于前进式螺旋齿(62)的长度的大部分具有相似的形状,尽管后者确实倾斜到它们在其顺时针端突出的表面。

止回齿(63)和前进式螺旋齿(62)具有(大致)相等的竖直间距。

每组前进齿(62)从外圆柱形外壳(58)的凹入段(58a)突出,所述凹入段相对于外圆柱形外壳(58)的升高段(58b)是凹进的,止回齿(63)从该升高段突出。

凹入段(58a)是凹进的,如此使得每个前进齿(62)的外顶部突出到等于或低于止回齿(63)之间的槽的径向范围。

每个前进式螺旋齿(62)从其外圆柱形外壳(58)凹入段(58a)在其最顺时针点处上升,并沿逆时针方向螺旋向下倾斜。向下的斜面使得前进齿(62)的顶点下降的距离大致等于相邻前进式螺旋齿(62)之间的距离,其又大致等于相邻的止回齿(63)在最顺时针点和最逆时针点之间的距离。

从每组前进式螺旋齿(62)的顺时针边缘开始,其上突出有所述齿的凹入段(58a)顺时针平滑地延伸约45°的进一步径向距离到下一个升高段,其中止回齿从所述下一个升高段突出。应当理解,“平滑地”是指使得在该指定区域中没有齿(62或63),尽管其它环形升高的特征确实在其上端横切它(见下文)。

外圆柱形外壳(58)的升高段(58b)相对于凹入段(58a)径向延伸,由此它们共享共同的中心轴线用于它们的曲率半径。

柱塞(47)在靠近其上端处包括保持剂量计数器(dc)(22)的特征(见下文)。这些特征是dc保持搁架(64)和其上方的两个dc保持夹(65),它们均从其外圆柱形外壳的外表面径向延伸。dc保持搁架(64)是一个完整的环形突起,而dc保持夹(65)仅在对角相对的部分突出,其径向地与支撑止回齿(63)的外圆柱形外壳(58)的区段(58b)重叠。

柱塞(47)的外圆柱形外壳(58)的内表面限定出两个在其整个长度上延伸的对角相对的凹槽(53)。这些凹槽(53)容纳再填充保持器(39)的柱塞花键(52a),将这两个部件抗旋转地锁定在一起。

剂量计数器(22)如图16所示。它包括环圈形式的保持环(66)和通过向外突出的旗部保持突起(68)附接到其上的“旗部”(67)。旗部(67)以线性方式沿圆柱形主体(3)的一侧向下延伸,并沿着其长度在水平面内向内弯曲,与圆柱形主体(3)共享公共轴线,以便于其装配在所述圆柱形主体(3)内。旗部(67)具有大约50°的角度范围。

剂量计数器(22)的保持环(66)保持在dc保持搁架(64)和柱塞(47)的dc保持夹(65)之间。以这种方式,当柱塞(47)被强制向上时,剂量计数器(22)也被强制向上。剂量计数器旗部(67)的外表面上的数字(未示出)可用于指示递送的剂量或剩余的剂量。可以通过控制面板(21)中存在的剂量窗口(21a)看到这样的数字。

保持环(66)具有与旗部保持突起(68)对角相对的后凸耳(69)。后凸耳(69)包括两个径向突起,它们装配到dc防旋转花键(41)中,所述dc防旋转花键切入到圆柱形主体(3)内壁(3a)中并在其上半部延伸。这使得旗部(67)始终相对于圆柱形主体(3)保持正确的旋转取向。

在与后凸耳(69)和旗部保持突起(68)成直角处,保持环(66)具有对角相对的柱塞凹部夹(70)。当剂量计数器(22)正装配到柱塞(47)上时,保持环(66)的这些径向扩展的部分允许保持环(66)穿过dc保持夹(65)。[在组装期间(见下文),在柱塞凹部夹(70)被推过dc保持夹(65)之后,剂量计数器(22)旋转,以将其轴向固定在柱塞(47)的适当位置上]。

棘齿套(28)在图4和17中示出。它是整体的管状结构,并且大部分在圆柱形主体(3)内围绕柱塞(47)安装。

在棘齿套(28)的基部(或底部)上有两个对角相对的保持叶片(27),它们从棘齿套(28)的基部向下突出,并与拨盘单元(4)中的接合凹部(83)相互作用(见下文)。这种相互作用将棘齿套(28)不可旋转地锁定到拨盘单元(4)。

棘齿套(28)的每个保持叶片(27)在其上外表面上都具有保持夹(71)。当组装时,保持夹(71)接合在由两个对角相对的径向凹部产生的圆柱形主体(3)的下边缘(25a)下,该两个对角相对的径向凹部用作用于拨盘单元(4)的接合凹部(83)的旋转通道(25)(参见图8)。

棘齿套(28)的保持叶片(27)各自在其下部逆时针转角处限定出切除部分(72)。其中一个的竖直面与上述拨盘单元(4)的拨盘弹簧保持通道(35)一起用作拨盘弹簧(34)的下端的止动面(72a)。

棘齿套(28)的上部包括两组棘齿叶片(73和74),每组棘齿叶片各自从棘齿套(28)的大约一半处向上突出,并且每个棘齿叶片与其对应物对角地相对。第一组棘齿叶片(73)在其上端处支撑向内倾斜的前进棘齿(75)。前进棘齿(75)与柱塞(47)的前进式螺旋齿(62)相互作用(参见上文),并且当棘齿套(28)逆时针旋转时用于向上驱动柱塞(74)。第二组棘齿叶片(74)支撑从其上端径向向内突出的止回棘齿(76)。止回棘齿(76)与柱塞(47)的止回齿(63)相互作用,并且用于在前进完成时阻止柱塞(47)的向下返回,并且拨盘弹簧(34)迫使拨盘单元(4)和相关联的棘齿套(28)顺时针旋转回“设置”位置(见下文)。

前进棘齿(75)向内更远地延伸,以与相对于止回齿(63)凹陷的柱塞(47)上的前进齿(62)相互作用。

前进棘齿(75)沿逆时针方向向下(竖直)倾斜,其斜度与柱塞(47)上的前进齿(62)的斜度一致。

类似于与其相互作用的柱塞上的止回齿(63),止回棘齿(76)也是水平的。

在承载着它们的叶片的顶端,前进棘齿(75)延伸大约30°并且对角地相对。

在承载着它们的棘齿的顶端,止回棘齿(76)延伸大约60°并且对角地相对。

棘齿叶片(73和74)的顶端限定出棘齿套(28)中的圆周间隙(77)。支承前进棘齿(75)的每个棘齿叶片在其顶端处与其相邻的支承止回棘齿(76)的棘齿叶片沿着顺时针方向分开大约60°的角度间隙并沿逆时针方向分开大约30°的角度间隙。

由棘齿叶片(73)限定的棘齿套(28)中的周向间隙向下延伸约棘齿套(28)的长度(高度)的一半。

支撑着前进棘齿(75)的棘齿叶片(73)在向下进展时以非对称的方式扩展,每个在其基部覆盖约60°的角度范围,在那里它们接合下方的从棘齿套(28)的整个圆柱形部分(79)向外倾斜的搁板(78)。叶片(73)以线性方式向下扩展,大部分扩展出现在顺时针边缘上。向外倾斜的搁板(78)围绕所述棘齿叶片(73)的整个基部水平延伸,并且延伸远至支承止回棘齿(76)的相邻棘齿叶片(73)的最近边缘。

承载着止回棘齿(76)的棘齿叶片(73)在向下进展时均以对称的线性方式扩展,每个在其基部覆盖约66°的角度范围,在那里它们与棘齿套(28)的整个圆柱形部分合并。

在承载着前进棘齿(75)的棘齿叶片(73)的基部上的搁架(78)径向向外和向下倾斜,并在其下方形成水平的推力支承面(80),在那里它们悬在棘齿套(28)的整个圆柱形部分之上。这些推力支承面(80)落座于圆柱形主体(3)内的轴向支承(45)上(见上文)。

在圆柱形主体(3)基部的是拨盘单元(4)。这在图3,图4和图18中示出。这是一杯形单元,其具有基本平坦的实心圆形基座(81)和从所述基座(81)的外边缘上升的外部实心圆柱形壁(82)。在内部,在拨盘单元(4)的基座(81)上有两个对角相对的接合凹部(83),每个都包括两个从圆柱形壁(82)径向向内突出并跨过圆形基座(81)的短壁(84),所述短壁通过弯曲的内壁(85)连接,该内壁也跨过圆形基座(81)延伸,与外圆柱形壁(82)共享相同的曲率平面。接合凹部(83)设计成容纳棘齿套(28)的保持叶片(27)的底部并防止其任何相对旋转运动(见上文)。

接合凹部(83)的短壁(84)的外表面用作“止动面”,与圆柱形主体的“设定止挡面”(29)和“剂量结束止挡面”(30)相互作用,以限制拨盘单元(4)相对于圆柱形主体(3)的旋转。

其中一个接合凹部在其弯曲的内壁(85)中限定出用于拨盘弹簧(34)的下端的保持通道(35)。保持通道(35)在其上角处被倾斜以有助于拨盘弹簧(34)的插入。拨盘弹簧(34)的下端通过保持通道(35)和棘齿套(28)的保持叶片(27)的止动面(72a)不可旋转地限制在拨盘单元(4)的接合凹部(83)内。

拨盘单元(4)的圆形基座(81)包括在其中心附近上升的短圆柱形壁(86)。该短圆柱形壁(86)贴合地装配在从圆柱形主体(3)的内平台(32)悬垂的内圆柱形壁(33)的内部。圆形基座(81)的内表面面向圆柱形主体(3)的内圆柱形壁(33)的端部,并防止拨盘单元(4)相对于圆柱形主体(3)向上运动。

在其内表面上朝向外圆柱形壁(82)的顶部,具有两个对角相对的圆柱形主体保持夹(87)。它们位于与接合凹部(83)所位于的对角线大致正交的对角线上。

拨盘单元(4)的保持夹(87)夹在圆柱形主体(3)的拨盘套筒肋(24)上,以将拨盘单元(4)轴向地保持在圆柱形主体(3)上。

拨盘单元(4)可以逆时针旋转,以分配包含在再填充筒(12)内的组合物。旋转拨盘单元(4)使棘齿套(28)转动,因为两者通过从棘齿套(28)向下突出的保持叶片(27)与拨盘单元(4)中接合凹部(26)相互作用使拨盘单元(4)和棘齿套(28)不可旋转地固定。拨盘单元(4)和棘齿套(28)可以一起视为用于分配器(1)的驱动组件。

当驱动组件处于其最顺时针位置时,驱动组件被称为处于其“静止位置”。当驱动组件(100)处于其最逆时针位置时,驱动组件被称为处于其“前进位置”。驱动组件通过拨盘弹簧(34)向其静止位置被弹簧偏置。用户必须努力将驱动组件旋转到其前进位置。

在静止位置,前进棘齿(75)位于柱塞(47)的前进齿(62)的微小轴向间隙中。当驱动组件逆时针旋转(朝向其前进位置)时,每个前进棘齿(75)将与柱塞(47)上的前进齿(62)啮合。随着旋转的继续,接合的前进齿(75)连同柱塞作为整体一起被前进棘齿(75)向上推动。这迫使柱塞(47)与其凸台(59)一起向上移动,其驱动面(60)作用在再填充筒(12)的可移动的活塞密封上,从而也将其向上推动。因此,再填充筒(12)中的组合物被迫穿过施用器头部(2)中的孔(8)到达施用器的上表面(6)上,从这里将其施加。

棘齿套(28)的止回棘齿(76)与柱塞(47)上的止回齿(63)接合以防止柱塞(47)向下移动。当驱动组件接近前进位置时,止动棘齿(76)向外偏转并卡在柱塞(47)上的下一个止回齿(63)上。

当达到前进位置时,每个前进棘齿(75)已经使柱塞(47)的驱动面(60)前进相当于再填充筒(12)中包含的全剂量的组合物的量。通过圆柱形主体(3)和拨盘单元(4)的“止动面”(分别是30和84)之间的相互作用来防止前进棘齿(75)进一步的逆时针旋转。

当驱动组件通过拨盘弹簧(34)旋转到其静止位置时,柱塞(47)的止回齿(63)稍微放松回到止回棘齿(76)上,并且每个前进棘齿(75)卡扣在下一个前进齿(62)上。

剂量可以通过所描述的方法持续分配,直到前进棘齿(75)没有更多的前进齿(62)来前进。拨盘单元(4)仍然可以在这样的阶段旋转,但柱塞(47)将不会进一步前进。

图19示出了用作本分配器(1)的可更换部分的再填充筒(12)的方面。图4示出了再填充筒(12)相对于分配器(1)的其它部件的位置。

再填充筒(12)位于再填充保持器(39)内。它包括再填充主体(88)和再填充活塞(89)。

再填充主体(88)包括圆柱形筒(90)和从再填充主体(88)的顶面(92)突出的环形施用器头部反作用面(91)。环形施用器头部反作用面(91)在其中心限定出向内渐细的管状孔口(93)。当组装所有相关部件时,该管状孔口(93)被设计成密封抵靠从施用器头部(2)下侧的中心悬垂的再填充密封突起(11)。

当组装相关部件时,再填充筒(12)的施用器头部反作用面(91)压靠在施加器头部(2)下侧的中心处从再填充密封突起(11)径向突出的肋(94),这些肋(94)如图6所示。

当组装相关组件时,再填充保持突起(13)的内边缘上的再填充夹(14)夹在位于再填充筒(12)的圆柱形筒(90)的外表面上的保持唇(95)下方。这使得再充填筒(12)与施用器头部(2)轻微的轴向结合,并使得再充填筒(12)能够随后从再填充保持器(39)中移除,而不需要消费者接触位于再填充筒(12)自身端部的潜在暴露的组合物。朝向再填充筒(12)的圆柱形筒(90)的顶部,但是在上述保持唇(95)的下方,具有从筒的表面向外突出的环形凸缘(96)。这用于防止再填充筒(12)被消费者以错误的方式插入到再填充保持器(39)中。

再填充活塞(89)的横截面元件在图19中以阴影线示出。在独立制造两个部件之后,其被插入到再填充主体(88)中。

当组装相关组件并且致动分配器(1)时,再填充活塞(89)被位于柱塞(47)的圆柱形凸台(59)顶部处的驱动面(60)向上推动。这又通过施用器头部(2)中的中心孔(8)将再填充筒(12)内的组合物推到其表面(6)上。

再填充筒(12)通常具有与其相关联的盖(97)(未示出),所述盖(97)用于在装载到分配器(1)之前在运输期间密封再填充筒(12)。

当再填充盒(12)需要更换时,这很容易实现。用户首先将施用器头部(2)逆时针旋转大约30°。这使得施用器头部(2)的卡口凸耳(17)从位于施用器头部的套筒(18)的外表面上的卡口轨道(20)脱离,并允许施用器头部(2)和相关联的再填充筒(12)被提升离开圆柱形主体(3)和相关的再填充保持器(39)。再填充筒(12)通过再填充保持突起(13)及其相关联的再填充夹(14)保持在施用器头部(2)上,但是可以容易地用手去除。

当施用器头部(2)逆时针旋转以将卡口凸耳(17)与卡口轨道(20)分离时,对柱塞(47)有次要作用。施用器头部(2)通过其接合突片(15)与再填充保持器(39)的接合凹部(52)相互作用而被不可旋转地锁定于再填充保持器(39)。此外,通过再填充保持器的柱塞花键(52a)插入到柱塞的纵向凹部(53)中,再充填保持器(39)不可旋转地锁定于柱塞(47)。因此,转动施用器头部(2)转动了柱塞(47)。

当柱塞(47)通过再填充保持器(39)从其静止位置逆时针旋转约30°时,棘齿套(28)上的止回棘齿(76)与柱塞(47)上的止回齿(63)脱离接合。在这种旋转定向上,棘齿套(28)上的前进棘齿(75)和止回棘齿(76)与柱塞(47)的凹入段(58a)对齐,前者与凹入段(58a)的不带齿的那些部分对齐。这使柱塞(47)通过相对于棘齿套(28)竖直向下滑动而“重新设定”。这种重新设定由复位弹簧(57)辅助,复位弹簧(57)的顶端在再填充保持器(39)的基部绕着凹进的外部部分(56)盘绕。在其下端,复位弹簧(57)在柱塞(47)的基部处向下压在复位止动面(61)的顶部内表面上。

当更换施用器头部(2)并顺时针转动以锁定并设置分配器(1)准备使用时,棘齿套(28)被重新定位在柱塞(47)的顶部,准备与其重新接合。

顶盖(5)具有向内突出的舌部(未示出),其被设计成突出到施用器头部(2)的周边裙部(7)中的环形凹部(8)中,从而有助于其保持在其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