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鞋中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46862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鞋中底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鞋,具体涉及一种复合鞋中底。



背景技术:

鞋底的构造相当复杂,就广义而言,可包括外底、中底与鞋跟等所有构成底部的材料。依狭义来说,则仅指外底而言,一般鞋底材料共通的特性应具备耐磨、耐水,耐油、耐热、耐压、耐冲击、弹性好、容易适合脚型、定型后不易变型、保温、易吸收湿气等,同时更要配合中底,在走路换脚时有刹车作用不至于滑倒及易于停步等各项条件。鞋底用料的种类很多,可分为天然类底料和合成类底料两种。天然类底料包括天然底革、竹、木材等,合成类底料包括橡胶、塑料、橡塑合用材料、再生革、弹性硬纸板等。

而现有技术中,复合类鞋底在大底、中底与鞋跟制备完成后,还需要进行最后的成型工序,即在成型车间内将大底、中底与鞋跟通过化学药剂、粘接剂等高污染化工产品进行组合。与最后的组合工序配套的成型车间内,需要购置大量的成型设备、化学药剂,并且对成型车间内的用电以及防火要求等级较高,而成型车间的固定投资、人工成本等同样阻碍生产规模的扩展,大大增加了制鞋企业的生产成本。并且传统的鞋底在复合成型后,直接与鞋面粘接在一起,在外出时根据功能同通常会携带多个种类不同的鞋,诸如登山鞋、跑步鞋、防水鞋、平底鞋、高跟鞋等,数量多且不方便携带,同时还会占用大量的行李空间;并且,特定的鞋底一般与相匹配的鞋面固定搭配,在复合鞋底上表面受损后,绝大部分人会直接将其丢弃,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鞋中底,实现鞋型的改变,同时保证中底的前段或后段能重复使用,避免造成浪费。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复合鞋中底,包括中底后段和中底前段,在所述中底后段的上壁冲压形成扣件Ⅰ,在所述中底前段的下壁冲压形成扣件Ⅱ,中底后段与中底前段通过扣件Ⅰ和扣件Ⅱ的配合拼接构成中底本体。针对传统鞋的制作工艺,发明人对传统鞋底的制作方式做出了改进,即采用模块化设计,鞋跟、大底、中底以及鞋面单独制造,通过扣接的方式复合在一起,实现鞋跟、大底、中底以及鞋面之间的活动连接,大大简化了制鞋的成型工序,甚至无需专门的成型车间,使用者可自行进行组合,即针对女鞋而言,根据有无鞋跟分为平底鞋与带跟鞋,在平底鞋与带跟鞋之间转换时,由于中底前段与中底后段之间提供扣件Ⅰ和扣件Ⅱ的配合连接成一个完整的中底本体,在不更换中底前段的前提下,只需要更换与大底相匹配的中底后段,然后将大底、鞋跟、中底以及鞋面复合在一起,即完成了新款鞋与旧款鞋的转换,使得旧款鞋上的部件得到充分利用,进而减少资源浪费。其中扣件Ⅰ设置在中底后段上表面,而扣件Ⅱ设置在中底前段下表面,通过扣件Ⅰ和扣件Ⅱ的相互配合使得中底前段与中底后段之间紧密连接,以确保中底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因为人在穿鞋和走路的过程中后跟的骨头为一个整体,且无法进行弯曲,行走时均是利用前掌弯曲完成来行走过程,本发明中中底后段采用硬度相对较大的材质来作为载体,以实现支撑脚后跟和脚弓,并承受部分人体体重,而中底前段则采用硬度相对较小的材质为作为载体,以适应行走时前掌的弯曲,通过质地柔软的中底前段与质地较硬的中底后段的扣接,以满足脚掌与中底匹配,增加脚掌在行走时的舒适度。同时,在随着行走路程的增加,鞋子使用时间增长后,中底前段上表面的磨损严重,继续使用会降低使用者的舒适度,而本发明中的中底前段与中底后段之间活动连接,即可随时更换受损部分,以保证鞋子在行走时的舒适度。

所述扣件Ⅰ包括开设在中底后段上表面的T形的契合槽Ⅰ,所述扣件Ⅱ包括开设在中底前段下表面的T形的契合槽Ⅱ,契合槽Ⅰ的水平段端部开放且在该开放端端面上设有与契合槽Ⅱ配合的连接板Ⅰ,契合槽Ⅱ水平段端部开放且在该开放端端面上设有与契合槽Ⅰ配合的连接板Ⅱ。中底前段与中底后段各自的端部均设有一个光滑的切面,两个切面在连接板Ⅱ扣接在契合槽Ⅰ内,同时连接板Ⅰ扣接在契合槽Ⅱ中时实现无缝对接,并且通过连接板Ⅱ与契合槽Ⅰ、接板Ⅰ与契合槽Ⅱ之间的接触,保证中底本体的整体稳定性,即在鞋底使用时,当鞋底一端骤然受力后,复合在鞋面与大底之间的中底本体的另一端由于中底前段与中底后段之间具备足够多的接触面,使得该骤然应力无法对鞋底的整体性能造成任何影响,进而保证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在所述契合槽Ⅰ内开有多个锁紧孔Ⅰ,在所述契合槽Ⅱ内开有多个锁紧孔Ⅱ,且在所述连接板Ⅰ上设有多个与锁紧孔Ⅱ相配合的卡扣Ⅰ,在所述连接板Ⅱ上设有多个与锁紧孔Ⅰ相配合的卡扣Ⅱ。在人体脚部急停、加速或是侧滑时,在中底前段与中底后段上,主要依靠契合槽Ⅰ(契合槽Ⅱ)对连接板Ⅱ(连接板Ⅰ)边缘部分的限定来阻止中底本体随产生的作用应力一起运动,以维持鞋底整体的稳定性;进一步地,在契合槽Ⅰ内设有多个锁紧孔Ⅰ,在契合槽Ⅱ内设有多个锁紧孔Ⅱ,通过连接板Ⅱ上的多个卡扣Ⅱ与多个锁紧孔Ⅰ一一对应,而连接板Ⅰ上的多个卡扣Ⅰ与多个锁紧孔Ⅱ一一对应,使得中底前段与中底后段之间的连接面积进一步增大,并且在人体脚部施力作用至中底前段或是中底后段时,卡扣Ⅱ与锁紧孔Ⅰ、卡扣Ⅰ与锁紧孔Ⅱ之间的贴合更加密切,进而避免了中底前段与中底后段之间出现脱离。

在所述中底本体下表面轮廓边线的内侧设有挤压槽,所述挤压槽槽底部分向中底内部扩张后形成锁紧槽,面扣的局部穿过挤压槽后与锁紧槽契合。现有技术中,复合式鞋底的制作成型时,中底、大底以及鞋跟部分之间需要通过大量的粘接剂进行合成,而大量化学试剂的存放,导致在成型车间内硬件与软件配套设施要求的标准更高,即厂房内需要更高级别的防火、用电等级,大大增加了成型车间内的生产成本;而针对该问题,发明人通过改变传统合成工序中的实施方式,摒弃现有技术中大底与中底粘接复合的操作方式,在大底上沿其轮廓在其上表面设置面扣,而在中底的下表面上开有挤压槽,而挤压槽的槽底部分向中底的中部扩张形成锁紧槽,面扣的上端部分则通过挤压槽后进入到锁紧槽内,并且与锁紧槽契合,即完成中底与大底之间的连接复合。

通过中底与大底之间的连接结构,避免了在制造工序中使用大量的化学试剂、胶粘剂等高污染化工产品的使用,彻底摒弃了有害物质的释放,实现了绿色生产、环保无污染的加工目的。并且,在中底与大底的使用过程中,此时面扣与锁紧槽契合,当中底上表面的局部受到多个方向的应力时,对应的面扣部分与锁紧槽发生一定的相对位移,剩余的未受力部分对应的面扣部分始终与锁紧槽契合,且保证相对静止,保证使用者在行走出现打滑、侧移用力过猛时中底与大底之间的始终保持其连接稳定性。

所述面扣的纵向截面为“工”字型或是“T”字型。面扣作为连接件,在维持中底与大底之间的稳定性连接的前提下,选用纵向截面为“T”字型的面扣,即面扣包括分别与锁紧槽、挤压槽相配合的水平段与竖直段,能实现在中底与大底之间的连接无缝隙,防止大底与中底之间残留空气而滋生细菌。其中,优先选用纵向截面为“工”字型的面扣,使得面扣分为上水平段、中竖直段以及下水平段三部分,其中上水平段与锁紧槽契合,中竖直段置于挤压槽内,而下水平段与大底上表面连接且位于中底下表面与大底上表面之间,利用中竖直段与上水平段来增加中底与大底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实现中底与大底之间的稳定连接;进一步地,下水平段的水平长度大于上水平段的水平长度,进而增加大底对上水平段、中竖直段的支撑力度,避免中竖直段上局部应力集中而出现撕裂损坏现象。

位于所述锁紧槽内的面扣部分分为外侧段与内侧段,且外侧段的水平长度小于内侧段的水平长度。鞋底无论是在车间成型加工还是使用者自我组装时,面扣与锁紧槽的配合密切度直接影响鞋底的使用性能,就此将位于锁紧槽内的面扣部分分为外侧段与内侧段,且外侧段的水平长度小于内侧段的水平长度,使得在将面扣上端压入挤压槽内时,可先将内侧段倾斜压入挤压槽内,而外侧段的长度相对较短,即在挤压槽内受到的阻力相应减小,当内侧段完全压入锁紧槽内时,外侧段通过其形变和惯性自动进入到锁紧槽内,即无论是车间内的鞋底成型复合还是使用者的自主安装,均能快速实现中底与大底之间的连接。一般地,人体脚部在打滑、侧移、急停或是加速时,中底以及大底之间会产生一定的相互作用力,并且中底与大底之间还会产生相对位移,此时,中底的移动随脚部的移动而移动,面扣的内侧段与外侧段受力不同,以人体脚部发生侧移为例,中底随脚掌一并发生侧向移动,此时,面扣的内侧段以及外侧段均受力向外移动,而具有较长水平长度的内侧段始终与锁紧槽的槽壁接触,以防止内侧段上翻而导致面扣与锁紧槽之间发生局部脱离。

所述面扣为TPU橡胶体。作为优选,选用TPU橡胶体作为面扣,在保证面扣具备一定弹性的前提下,使得面扣富有韧性,即在人体脚部不断在侧移、减速、加速、急停等运动状态下,面扣能够适应在不断形变、回复状态下频繁变化的使用环境,延长面扣的使用寿命。

所述锁紧槽的纵向截面为矩形、圆角矩形、三角形或是梯形中的一种。锁紧槽在与面扣的局部契合时,能够保证在一定的标准力度值以下,中底与大底之间的连接稳固,即锁紧槽的类型选择较多,纵向截面为一般的几何图形,诸如矩形、圆角矩形、三角形或是梯形均能满足面扣的外侧段与内侧段分别被卡持在锁紧槽两端,以提高中底的实用性,即中底可根据在不同的鞋底类型中选用不同形状的锁紧槽。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改变了传统鞋底的制作方式,采用模块化设计,通过面扣与锁紧槽之间的配合,实现中底与大底之间的活动连接,大大简化了制鞋的成型工序,甚至无需专门的成型车间,使用者可自行进行组合;通过中底与大底之间的连接结构,避免了在制造工序中使用大量的化学试剂、胶粘剂等高污染化工产品的使用,彻底摒弃了有害物质的释放,实现了绿色生产、环保无污染的加工目的;

2、本发明中的面扣作为连接件,在维持中底与大底之间的稳定性连接的前提下,选用纵向截面为“T”字型的面扣,即面扣包括分别与锁紧槽、挤压槽相配合的水平段与竖直段,能实现在中底与大底之间的连接无缝隙,防止大底与中底之间残留空气而滋生细菌;

3、本发明在人体脚部在打滑、侧移、急停或是加速时,中底以及大底之间会产生一定的相互作用力,并且中底与大底之间还会产生相对位移,此时,中底的移动随脚部的移动而移动,面扣的内侧段与外侧段受力不同,以人体脚部发生侧移为例,中底随脚掌一并发生侧向移动,此时,面扣的内侧段以及外侧段均受力向外移动,而具有较长水平长度的内侧段始终与锁紧槽的槽壁接触,以防止内侧段上翻而导致面扣与锁紧槽之间发生局部脱离。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中底与大底的装配图;

图2为中底后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中底前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锁紧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大底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中底本体、2-挤压槽、3-锁紧槽、4-面扣、5-大底、6-中底后段、7-中底前段、8-契合槽Ⅰ、9-锁紧孔Ⅰ、10-连接板Ⅰ、11-卡扣Ⅰ、12-卡扣Ⅱ、13-连接板Ⅱ、14-契合槽Ⅱ、15-锁紧孔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中底后段6和中底前段7,在所述中底后段6的上壁冲压形成扣件Ⅰ,在所述中底前段7的下壁冲压形成扣件Ⅱ,中底后段6与中底前段7通过扣件Ⅰ和扣件Ⅱ的配合拼接构成中底本体1。针对传统鞋的制作工艺,发明人对传统鞋底的制作方式做出了改进,即采用模块化设计,鞋跟、大底、中底以及鞋面单独制造,通过扣接的方式复合在一起,实现鞋跟、大底、中底以及鞋面之间的活动连接,大大简化了制鞋的成型工序,甚至无需专门的成型车间,使用者可自行进行组合,即针对女鞋而言,根据有无鞋跟分为平底鞋与带跟鞋,在平底鞋与带跟鞋之间转换时,由于中底前段7与中底后段6之间提供扣件Ⅰ和扣件Ⅱ的配合连接成一个完整的中底本体1,在不更换中底前段7的前提下,只需要更换与大底5相匹配的中底后段6,然后将大底、鞋跟、中底以及鞋面复合在一起,即完成了新款鞋与旧款鞋的转换,使得旧款鞋上的部件得到充分利用,进而减少资源浪费。其中扣件Ⅰ设置在中底后段6上表面,而扣件Ⅱ设置在中底前段7下表面,通过扣件Ⅰ和扣件Ⅱ的相互配合使得中底前段7与中底后段6之间紧密连接,以确保中底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扣件Ⅰ包括开设在中底后段6上表面的T形的契合槽Ⅰ8,所述扣件Ⅱ包括开设在中底前段7下表面的T形的契合槽Ⅱ14,契合槽Ⅰ8的水平段端部开放且在该开放端端面上设有与契合槽Ⅱ14配合的连接板Ⅰ10,契合槽Ⅱ14水平段端部开放且在该开放端端面上设有与契合槽Ⅰ8配合的连接板Ⅱ13;在所述契合槽Ⅰ8内开有多个锁紧孔Ⅰ9,在所述契合槽Ⅱ14内开有多个锁紧孔Ⅱ15,且在所述连接板Ⅰ10上设有多个与锁紧孔Ⅱ15相配合的卡扣Ⅰ11,在所述连接板Ⅱ13上设有多个与锁紧孔Ⅰ9相配合的卡扣Ⅱ12。

中底前段7与中底后段6各自的端部均设有一个光滑的切面,两个切面在连接板Ⅱ13扣接在契合槽Ⅰ8内,同时连接板Ⅰ10扣接在契合槽Ⅱ14中时实现无缝对接,并且通过连接板Ⅱ13与契合槽Ⅰ8、接板Ⅰ与契合槽Ⅱ14之间的接触,保证中底本体的整体稳定性,即在鞋底使用时,当鞋底一端骤然受力后,复合在鞋面与大底之间的中底本体1的另一端由于中底前段7与中底后段6之间具备足够多的接触面,使得该骤然应力无法对鞋底的整体性能造成任何影响,进而保证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在人体脚部急停、加速或是侧滑时,在中底前段7与中底后段6上,主要依靠契合槽Ⅰ8(契合槽Ⅱ14)对连接板Ⅱ13(连接板Ⅰ10)边缘部分的限定来阻止中底本体1随产生的作用应力一起运动,以维持鞋底整体的稳定性;进一步地,在契合槽Ⅰ8内设有多个锁紧孔Ⅰ9,在契合槽Ⅱ14内设有多个锁紧孔Ⅱ15,通过连接板Ⅱ13上的多个卡扣Ⅱ12与多个锁紧孔Ⅰ9一一对应,而连接板Ⅰ10上的多个卡扣Ⅰ11与多个锁紧孔Ⅱ15一一对应,使得中底前段7与中底后段6之间的连接面积进一步增大,并且在人体脚部施力作用至中底前段7或是中底后段6时,卡扣Ⅱ12与锁紧孔Ⅰ9、卡扣Ⅰ11与锁紧孔Ⅱ15之间的贴合更加密切,进而避免了中底前段7与中底后段6之间出现脱离。

进一步地,因为人在穿鞋和走路的过程中后跟的骨头为一个整体,且无法进行弯曲,行走时均是利用前掌弯曲完成来行走过程,本发明中中底后段6采用硬度相对较大的材质来作为载体,以实现支撑脚后跟和脚弓,并承受部分人体体重,而中底前段7则采用硬度相对较小的材质为作为载体,以适应行走时前掌的弯曲,通过质地柔软的中底前段7与质地较硬的中底后段6的扣接,以满足脚掌与中底匹配,增加脚掌在行走时的舒适度。同时,在随着行走路程的增加,鞋子使用时间增长后,中底前段7上表面的磨损严重,继续使用会降低使用者的舒适度,而本发明中的中底前段7与中底后段6之间活动连接,即可随时更换受损部分,以保证鞋子在行走时的舒适度。

实施例2

如图3~6所示,在所述中底本体1下表面轮廓边线的内侧设有挤压槽2,所述挤压槽2槽底部分向中底本体1内部扩张后形成锁紧槽3,面扣4的局部穿过挤压槽2后与锁紧槽3契合。现有技术中,复合式鞋底的制作成型时,中底本体1、大底5以及鞋跟部分之间需要通过大量的粘接剂进行合成,而大量化学试剂的存放,导致在成型车间内硬件与软件配套设施要求的标准更高,即厂房内需要更高级别的防火、用电等级,大大增加了成型车间内的生产成本;而针对该问题,发明人通过改变传统合成工序中的实施方式,摒弃现有技术中大底5与中底本体1粘接复合的操作方式,在大底5上沿其轮廓在其上表面设置面扣4,而在中底本体1的下表面上开有挤压槽2,而挤压槽2的槽底部分向中底本体1的中部扩张形成锁紧槽3,面扣4的上端部分则通过挤压槽2后进入到锁紧槽3内,并且与锁紧槽3契合,即完成中底本体1与大底5之间的连接复合。

本实施例改变了传统鞋底的制作方式,采用模块化设计,通过面扣4与锁紧槽3之间的配合,实现中底本体1与大底5之间的活动连接,大大简化了制鞋的成型工序,甚至无需专门的成型车间,使用者可自行进行组合;通过中底本体1与大底5之间的连接结构,避免了在制造工序中使用大量的化学试剂、胶粘剂等高污染化工产品的使用,彻底摒弃了有害物质的释放,实现了绿色生产、环保无污染的加工目的。并且,在中底本体1与大底5的使用过程中,此时面扣4与锁紧槽3契合,当中底本体1上表面的局部受到多个方向的应力时,对应的面扣4部分与锁紧槽3发生一定的相对位移,剩余的未受力部分对应的面扣4部分始终与锁紧槽3契合,且保证相对静止,保证使用者在行走出现打滑、侧移用力过猛时中底本体1与大底5之间的始终保持其连接稳定性。

实施例3

如图5和图6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面扣4的纵向截面为“工”字型或是“T”字型。面扣4作为连接件,在维持中底本体1与大底5之间的稳定性连接的前提下,选用纵向截面为“T”字型的面扣4,即面扣4包括分别与锁紧槽3、挤压槽2相配合的水平段与竖直段,能实现在中底本体1与大底5之间的连接无缝隙,防止大底5与中底本体1之间残留空气而滋生细菌。

其中,优先选用纵向截面为“工”字型的面扣4,使得面扣4分为上水平段、中竖直段以及下水平段三部分,其中上水平段与锁紧槽3契合,中竖直段置于挤压槽2内,而下水平段与大底5上表面连接且位于中底本体1下表面与大底5上表面之间,利用中竖直段与上水平段来增加中底本体1与大底5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实现中底本体1与大底5之间的稳定连接;进一步地,下水平段的水平长度大于上水平段的水平长度,进而增加大底5对上水平段、中竖直段的支撑力度,避免中竖直段上局部应力集中而出现撕裂损坏现象。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位于所述锁紧槽3内的面扣4部分分为外侧段与内侧段,且外侧段的水平长度小于内侧段的水平长度。鞋底无论是在车间成型加工还是使用者自我组装时,面扣4与锁紧槽3的配合密切度直接影响鞋底的使用性能,就此将位于锁紧槽3内的面扣4部分分为外侧段与内侧段,且外侧段的水平长度小于内侧段的水平长度,使得在将面扣4上端压入挤压槽2内时,可先将内侧段倾斜压入挤压槽2内,而外侧段的长度相对较短,即在挤压槽2内受到的阻力相应减小,当内侧段完全压入锁紧槽3内时,外侧段通过其形变和惯性自动进入到锁紧槽3内,即无论是车间内的鞋底成型复合还是使用者的自主安装,均能快速实现中底本体1与大底5之间的连接。一般地,人体脚部在打滑、侧移、急停或是加速时,中底本体1以及大底5之间会产生一定的相互作用力,并且中底本体1与大底5之间还会产生相对位移,此时,中底本体1的移动随脚部的移动而移动,面扣4的内侧段与外侧段受力不同,以人体脚部发生侧移为例,中底本体1随脚掌一并发生侧向移动,此时,面扣4的内侧段以及外侧段均受力向外移动,而具有较长水平长度的内侧段始终与锁紧槽3的槽壁接触,以防止内侧段上翻而导致面扣4与锁紧槽3之间发生局部脱离。

所述锁紧槽3的纵向截面为矩形、圆角矩形、三角形或是梯形中的一种。锁紧槽3在与面扣4的局部契合时,能够保证在一定的标准力度值以下,中底本体1与大底5之间的连接稳固,即锁紧槽3的类型选择较多,纵向截面为一般的几何图形,诸如矩形、圆角矩形、三角形或是梯形均能满足面扣4的外侧段与内侧段分别被卡持在锁紧槽3两端,以提高中底本体1的实用性,即中底本体1可根据在不同的鞋底类型中选用不同形状的锁紧槽3。

作为优选,选用TPU橡胶体作为面扣4,在保证面扣4具备一定弹性的前提下,使得面扣4富有韧性,即在人体脚部不断在侧移、减速、加速、急停等运动状态下,面扣4能够适应在不断形变、回复状态下频繁变化的使用环境,延长面扣4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5

如图1至图6所示,在实施例1~4的基础之上,针对平底鞋,在其复合鞋底中,中底、大底以及鞋面的复合工序如下:不同材质的中底前段7与中底后段6通过扣件Ⅰ和扣件Ⅱ实现连接形成中底,中底下表面通过大底5上表面上设置的面扣4与大底5连接,而鞋面与面扣4的外侧壁连接后将中底完全包裹,鞋面环绕在大底5上部,即构成完整的平底鞋。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