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室内物联网联动的四恒空调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44209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与室内物联网联动的四恒空调服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多功能服饰领域,具体涉及与室内物联网联动的四恒空调服。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展,极端环境成为人类面临的主要困难,空调服能够缓解人体在不同环境下的不适感,在特殊作业中,空调服成为必备防护装。

目前,对空调服的研究技术较多,现有技术已开发出对温度控制的空调服和对湿度控制的空调服,可有效控制人体与服饰之间温度与湿度的要求,但是,此两种空调服由于功能单一,已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另一方面,现有空调服多采用被动控制的方式,需用户自己设置空调服工作状态,且多通过检测与人体所接触部位的湿度与温度进行调整,多造成运行参数不合理,造成资源浪费,限值了空调服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与室内物联网联动的四恒空调服,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空调服本体,所述空调服本体一侧设置有疏氧气,所述疏氧气一端连接有外温监测装置,所述外温监测装置下部连接有无线信号接收器,且无线信号接收器的一侧连接有信号输入面板,所述信号输入面板一侧连接有湿度检测装置,所述无线信号接收器下部连接有湿度控制器,所述湿度控制器下部连接有恒氧仪,所述恒氧仪一侧连接有净化器,所述净化器上部连接有恒温板。

优选的,所述恒温板至少设有两组,恒温板处在空调服内侧,且恒温板的温度控制范围在35—40℃。

优选的,所述信号输入面板采用卡槽式接入设置,且信号输入面板采用触摸屏调节设置。

优选的,所述湿度控制器采用网孔结构设置,所述网孔直径在0.5—2mm,且网孔材质采用亚麻面料设置。

优选的,所述无线信号接收器接收频率在2.2—2.6G频段,且所述无线信号接收器连接线路采用屏蔽线设置。

本发明通过设置信号输入面板和无线信号接收器,实现空调服与室内物联网的联动,通过设置恒温板、湿度控制器、净化器和恒氧仪等结构,控制空调服温度、湿度、气味和氧量,使得用户处于最佳的环境条件,并达到能源的最佳配置,同时,通过设置外温监测装置和湿度检测装置,调整空调服的运行参数,达到最佳运行工况。

附图说明

图1与室内物联网联动的四恒空调服结构图;

图2湿度控制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空调服本体,2疏氧气,3外温监测装置,4无线信号接收器,5信号输入面板,6湿度检测装置,7湿度控制器,701网口,8恒氧仪,9净化器,10恒温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请参阅图1-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与室内物联网联动的四恒空调服,包括空调服本体,所述空调服本体1一侧设置有疏氧气2,所述疏氧气2一端连接有外温监测装置3,所述外温监测装置3下部连接有无线信号接收器4,且无线信号接收器4的一侧连接有信号输入面板5,所述信号输入面板5一侧连接有湿度检测装置6,所述无线信号接收器6下部连接有湿度控制器7,所述湿度控制器7下部连接有恒氧仪8,所述恒氧仪8一侧连接有净化器9,所述净化器9上部连接有恒温板10。

进一步的,所述恒温板10至少设有两组,恒温板10处在空调服本体1内侧,且恒温板10的温度控制范围在35—40℃。目的在于,保证空调服的控温效果,使得温度调节更稳定、均匀。

进一步的所述信号输入面板5采用卡槽式接入设置,且信号输入面板5采用触摸屏调节设置。目的在于,便于空调服的清洗,同时,便于数据的便利输入。

进一步的,所述湿度控制器7采用网孔701结构设置,所述网孔701直径在0.5—2mm,且网孔701材质采用亚麻面料设置。目的在于,便于湿气的吸收与排出,达到最佳的湿度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无线信号接收器4接收频率在2.2—2.6G频段,且所述无线信号接收器4连接线路采用屏蔽线设置。目的在于,保证无线信号的接收,同时,防止外界信号对无线信号接收器的干扰。

本发明通过设置信号输入面板和无线信号接收器,实现空调服与室内物联网的联动,通过设置恒温板10、湿度控制器7、净化器9和恒氧仪8等结构,控制空调服温度、湿度、气味和氧量,使得用户处于最佳的环境条件,并达到能源的最佳配置,同时,通过设置外温监测装置3和湿度检测装置6,调整空调服的运行参数,达到最佳运行工况。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