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12626阅读:7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护腰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保健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保护人体腰部的护腰。



背景技术:

护腰作为医疗、保健用品,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如长期从事体力工作者、运动健身人群、办公人员、开车族等,长期佩戴护腰可矫正姿势、矫正变形腰椎、缓解疲劳、减轻腰部疼痛;有腰椎骨质增生、腰肌劳损、急性闪腰、扭腰、骨质疏松、先天性腰椎骨骶裂能疾病,佩戴护腰能有效腰部;椎板切开术、椎间孔切开术、腔腹镜前路融合、后外侧融合等术后利用护腰进行定位、保护和支撑等等。目前常见的护腰通常由本体、设置在本体上的魔术贴搭扣、设置在本体内的支撑部件以及设置在本体上的理疗(热疗、磁疗)垫等组成;其中,支撑部件是护腰的重要组件,其形状和结构的设计,直接决定护腰的使用效果和舒适度。目前常见的支撑部件有整块金属板(如薄钢板)、缝制在本体中的若干支撑条等结构;其中,支撑部件采用整块金属板的结构,由于其佩戴使用时的舒适性较差,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目前普遍采用的缝制在本体中的若干支撑条;但目前常见护腰所用的支撑条,其存在以下不足:其一,若干根支撑条在本体上通常纵向垂直设置,不符合人体腰部的生理特点,因而使用时对腰部的支撑效果不佳;其二,支撑条的整体宽度一样,使得使用时上、下两端的支撑点与人体接触面积过小,影响支撑效果;其三,支撑条的中段采用与人体腰部的弧度相一致的弧形结构,看似合理,但在实际使用时,由于支撑条的上、下两端支撑受力使得支撑条的中段弧形部分受力变形对人体的腰部构成挤压和支撑条上部离开人体,严重影响护腰使用时的舒适性和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改进特别是支撑件结构改进的护腰,其在使用时更加符合人体腰部的生理特点,对腰部的支撑效果较好,使用舒适性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护腰,其结构特点是:包括基体、搭扣组件、松紧组件和支撑件;

上述的搭扣组件包括第一勾面魔术贴、第二勾面魔术贴和毛面魔术贴;第一勾面魔术贴固定设置在基体前端面的一侧;第二勾面魔术贴和毛面魔术贴分别设有2块;2块第二勾面魔术贴设置在基体1前端面的中部左右两侧;2块毛面魔术贴设置在基体的后 端面的左右两侧;松紧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基体上的主体松紧带和加压松紧带;

上述的支撑件为薄板体件,支撑件由上端头、下端头和中间板一体组成;支撑件的上端头和下端头的宽度均大于中间板的宽度;支撑件固定设置在基体的中部后端面上。

进一步的方案是:上述的支撑件整体呈弧形;支撑件具有将其上端头的上顶点和下端头的下顶点相连而成的虚拟弦L,弦L按其长度四等分后具有下1/4分节点、中间分节点和上1/4分节点;弦L的下1/4分节点与支撑件间的距离为4mm至28mm;弦L的中间分节点与支撑件4间的距离为5mm至32mm;弦L的上1/4分节点与支撑件4间的距离为3mm至18mm。

进一步的方案是:上述的支撑件设有2至40个,各支撑件在基体的中部后端面上呈上窄下宽的扇形设置。

进一步的方案是:上述的松紧组件的主体松紧带设有2块,2块主体松紧带设置在2块第二勾面魔术贴的内侧;加压松紧带设有2根,2根加压松紧带的内侧与基体固定连接;2根加压松紧带的外侧前端面上设有毛面魔术贴。

进一步的方案是:上述的松紧组件的加压松紧带设有3根;3根加压松紧带分上中下设置在基体的后方;3根加压松紧带的中部与基体的后端面中部固定连接;3根加压松紧带的两端内端面上均设有毛面魔术贴。

进一步的方案是:上述的支撑件的材质为薄钢板。

进一步的方案是:上述的支撑件的上端头和下端头之间的中间板为分立设置的2至20根。

进一步的方案还有:还包括理疗垫;理疗垫固定设置在基体的中部前端面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护腰,结构简洁,成本不高,使用时操作方便。(2)本实用新型的护腰,其通过支撑件的上、下端头的宽度大于中间板宽度的结构设计,使其在使用过程中受力时,增大上、下两端支撑点与人体腰部的接触面积,提高支撑效果;克服现有技术中支撑件上下一般宽的弊端。(3)本实用新型的护腰,其通过支撑件的弧度设计,使其在使用过程中受力向前弯曲时,能够更好地与人体腰部贴合,从而能有效提升支撑效果和人体舒适度,克服现有技术中支撑条中段的弧度采用与人体腰部的弧度相一致带来使用时对人体腰部构成挤压从而严重影响使用舒适性和支撑效果的问题。(4)本实用新型的护腰,其通过支撑件在基体上呈上窄下宽的扇形设置,使其在使用时更加符合人体腰部上窄下宽的生理特点,对腰部形成更好的支撑,而且稳定性更好,有效克服现有技术中若干根支撑条在基体上通常纵向垂直设置带来的支撑效果不佳的弊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一种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右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另一种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第三种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第四种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的支撑件的侧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的主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结构的后视图。

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基体1;

搭扣组件2,第一勾面魔术贴21,第二勾面魔术贴22,毛面魔术贴23;

松紧组件3,主体松紧带31,加压松紧带32;

支撑件4,上端头41,下端头42,中间板43;

理疗垫5。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见图1至图6,本实施例的护腰,其主要由基体1、搭扣组件2、松紧组件3和支撑件4组成。

基体1的材质为布料。

参见图1和图2,搭扣组件2包括第一勾面魔术贴21、第二勾面魔术贴22和毛面魔术贴23;第一勾面魔术贴21固定设置在基体1前端面的一侧;第二勾面魔术贴22和毛面魔术贴23分别设有2块;2块第二勾面魔术贴22纵向设置在基体1前端面的中部左右两侧;2块毛面魔术贴23横向设置在基体1的后端面的左右两侧。

松紧组件3包括主体松紧带31和加压松紧带32;主体松紧带31设有2块,2块主体松紧带31固定设置在基体1上,本实施例中,2块主体松紧带31在基体1上设置的位置优选采用设置在2块第二勾面魔术贴22的内侧;加压松紧带32设有2根,2根加压松紧带32的内侧与基体1固定连接;2根加压松紧带62的外侧前端面上设有毛面魔术贴。

参见图3和图4,支撑件4为弹性材质的薄板体件,本实施例中,支撑件4的材质优选采用薄钢板;支撑件4由上端头41、下端头42和中间板43;上端头41的上端面 和下端头42的下端面略呈弧形;上端头41和下端头42的大小相同,上端头41和下端头42的左右向的宽度大于中间板43的宽度;支撑件4整体呈弧形;将支撑件4的上端头41的上顶点和下端头42的下顶点相连而得支撑件4的虚拟弦为L,弦L按其长度四等分后具有下1/4分节点(图4中A箭头所示处)、中间分节点(图4中B箭头所示处)和上1/4分节点(图4中C箭头所示处);弦L的下1/4分节点与支撑件4间的距离为4mm至28mm;弦L的中间分节点与支撑件4间的距离为5mm至32mm;弦L的上1/4分节点与支撑件4间的距离为3mm至18mm。支撑件4的上端头41和下端头42的宽度大于中间板43宽度的结构设计,其目的是使其在使用过程中受力时,增大上、下两端支撑点与人体腰部的接触面积,提高支撑效果;克服现有技术中支撑条上下一般宽的弊端;同时,支撑件4的弧度设计,使其在使用过程中受力向前弯曲时,能够更好地与人体腰部贴合,从而能有效提升支撑效果和人体舒适度,克服现有技术中支撑条中段的弧度采用与人体腰部的弧度相一致带来使用时对人体腰部构成挤压从而严重影响使用舒适性和支撑效果的问题。

支撑件4的设置数量为2至40个,本实施例中,支撑件4的数量优选采用4个,各支撑件4在基体1的中部后端面上呈上窄下宽的扇形设置,此设计的目的在于使其在使用时更加符合人体腰部上窄下宽的生理特点,对腰部形成更好的支撑,有效克服现有技术中若干根支撑条在基体上通常纵向垂直设置带来的支撑效果不佳的弊端。

参见图5和图6,支撑件4也可采用如图5和图6所示的变化的结构,其中,图5所示的支撑件4与图3所示的变化在于中间板43的侧面结构;图6所示的支撑件4与图3所示的变化在于下端头42的宽度大于上端头41的宽度,支撑件4还可做类似的变化,但其与图3所示的支撑件4共同的特点是上端头41和下端头42的宽度均大于中间板43的宽度。

(实施例2)

参见图7和图8,本实施例的护腰,其他方面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支撑件4的上端头41和下端头42之间的中间板43为2至20根,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4根;支撑件4只设置1个并固定设置在基体1的中部后端面上。

(实施例3)

参见图9,本实施例的护腰,其他方面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理疗垫5,理疗垫5固定设置在基体1的中部前端面上。

(实施例4)

参见图10,本实施例的护腰,其他方面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松紧组件3的加压松紧带32设有3根;3根加压松紧带32分上中下设置在基 体1的后方,3根加压松紧带32的中部与基体1的后端面中部固定连接;3根加压松紧带32的两端内端面上均设有毛面魔术贴。

以上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换和变化而得到相对应的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均应该归入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