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形多用背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6813阅读:4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形多用背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包,具体涉及一种可变形的多用背包。



背景技术:

现有的背包通常打开后只能形成一个独立的腔体,不同的东西放入背包后容易混乱,放、取物品不方便。如需要分割储物空间,通常采用竖直设置的隔板将背包前后方向分割为两个空间,这两个空间呈扁平状,相对较狭窄,当放置宽厚的、或者体积偏大的物体时非常不方便。而且上述的空间分割方法最大的缺点是,当背包顶部拉链打开时,所有储物空间均被打开,物品放置观感差,看上去很凌乱。

目前有些背包为了多添加分隔的储物空间,在包体外侧增加小的夹层或者口袋,这种夹层和口袋一方面储物空间大小有限,另一方面会使背包外部臃肿。因此,目前急需一种外观简洁,内部储物空间有分隔,且适于分类储存体积较大物品的多用背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形多用背包,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能够根据需要调节内部储存空间的大小和数目,而且开合方式自由。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变形多用背包,所述背包包括:包体、拉链和第一隔板;所述拉链两端均设有拉链头;所述拉链自包体顶部左端延伸至包体顶部右端,然后沿包体右侧向下延伸一段长度,再水平延伸至包体前壁后,继续水平延伸至包体前壁左端;所述第一隔板一端与包体后壁内侧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一隔板的自由端设有第一魔术贴,包体前壁内侧拉链的下方设有第二魔术贴,所述第二魔术贴与第一魔术贴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包体高度为h,所述拉链沿包体右侧向下延伸的长度为0.2h-0.6h。

优选的,所述拉链沿包体右侧向下延伸的长度为0.3h。

优选地,所述包体前壁内侧拉链的上方设有第三魔术贴,所述第三魔术贴与第一魔术贴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第一隔板下方还设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一端与包体后壁内侧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二隔板的自由端设有第四魔术贴,包体前壁内侧与第二隔板固定端等高处设有第五魔术贴,所述第五魔术贴与第四魔术贴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的变形多用背包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变形多用背包可以通过双头拉链从两端对背包进行开合动作,即可以上端拉链头向下端拉链头的方向拉开拉链,也可以下端拉链头向上端拉链头方向拉开拉链,打开背包。

2、本实用新型的变形多用背包通过可拆卸的隔层挡板,可以根据需要对包体内部进行分隔,既可以将第一隔板的第一魔术贴与拉链上方的第三魔术贴粘合,这样两个拉链头拉开时,背包可以形成两个完全独立的储物层;也可以将第一隔板的第一魔术贴与拉链下方的第二魔术贴粘合,这样拉链完全拉开时,只是打开了上部的储物层,下方的储物层呈封闭状态。

3、本实用新型的变形多用背包中通过第二隔板将背包的空间进一步分隔,第二隔板自由端自由下垂时,背包下部为一个完整的空间;当第二隔板水平放置,并将第二隔板自由端的第四魔术贴与包体内壁的第五魔术贴相贴合时,背包下部再次被分隔,又形成两个独立的空间,便于分类储纳。

4、本实用新型的变形多用背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成本低廉、易于大规模推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变形多用背包的立体图;

图2为实施例1中变形多用背包拉链完全打开的立体图;

图3为实施例1中变形多用背包的主视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1中变形多用背包的后视剖视图;

图5为实施例2中变形多用背包的主视剖视图;

图6为实施例2中变形多用背包的后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变形多用背包包括:包体1、拉链2和第一隔板3;拉链2两端均设有拉链头,两个拉链头相向运动,为打开包体动作,可以从两端对包体进行开合动作;拉链2自包体1顶部左端延伸至包体1顶部右端,然后沿包体1右侧向下延伸一段长度,再水平延伸至包体1前壁后,继续水平延伸至包体1前壁左端;第一隔板3一端与包体1后壁内侧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第一隔板3的自由端设有第一魔术贴4,包体1前壁内侧拉链2的下方设有第二魔术贴5,第二魔术贴5与第一魔术贴4相匹配;包体1前壁内侧拉链2的上方设有第三魔术贴6,第三魔术贴6与第一魔术贴4相匹配;包体1高度为h,所述拉链2沿包体1右侧向下延伸的长度为0.2h-0.6h。

本实施例的变形多用背包可以通过双头拉链2从两端对背包进行开合动作,即可以上端拉链头向下端拉链头的方向拉开拉链2,也可以下端拉链头向上端拉链头方向拉开拉链2,打开背包。

本实施例的变形多用背包通过可拆卸的第一挡板3,可以根据需要对包体1内部进行分隔,既可以将第一隔板3的第一魔术贴4与拉链上方的第三魔术贴粘合6,这样两个拉链头拉开时,背包可以形成两个完全独立的储物层;也可以将第一隔板3的第一魔术贴4与拉链下方的第二魔术贴5粘合,这样拉链2完全拉开时,只是打开了上部的储物层,下方的储物层呈封闭状态。

实施例2

如图5、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变形多用背包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隔板3下方还设有第二隔板7,第二隔板7一端与包体1后壁内侧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第二隔板7的自由端设有第四魔术贴8,包体1前壁内侧与第二隔板7固定端等高处设有第五魔术贴9,第五魔术贴9与第四魔术贴8相匹配。

本实施例的变形多用背包中通过第二隔板7将背包的空间进一步分隔,第二隔板7自由端自由下垂时,背包下部为一个完整的空间;当第二隔板7水平放置,并将第二隔板7自由端的第四魔术贴8与包体内壁的第五魔术贴9相贴合时,背包下部再次被分隔,又形成两个独立的空间,便于分类储纳。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